第15章 星系殖民点建设与跨星系贸易体系完善—星系协同的繁荣-《湮灭五行:旧日之烬手记》

  星历日,经过数月平稳的星际航行,首批前往天枢星系的殖民舰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那颗被探险队员们亲切称为“蔚蓝星球”的天枢三号行星轨道。巨大的“新启航级”殖民舰如同神话中的衔枝神鸟,缓缓降落在预先勘选定的一片靠近富饶三角洲的广阔平原上。舱门开启,五千名满怀希望与肩负使命的殖民成员踏上了这片全新的土地,标志着恐龙-绿星族联合文明首个系外殖民点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

  殖民点被命名为“天枢城”,其规划充分汲取了新地球城建设的成功经验,并融入了更先进的星灵技术和对本地环境的深度适应。城市的核心防御是在外围构建起一个覆盖半径达五十公里的“星灵能量屏障”,这道淡青色的光膜不仅能够有效偏转偶尔袭来的小型陨石,更能过滤掉天枢星恒星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有害辐射,为城内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生存穹顶。

  城内布局则体现了生态与科技的完美融合。借鉴了绿环星的成功模式,但更进一步:地面层大规模种植了由绿星族特化的“速生荧光林”变种——“天枢荧光苔藓”和“星辉蕨”,它们能快速形成生态基底,提供照明、净化空气并稳定土壤。更巧妙的是,工程师们利用天枢三号星球约0.8G的较低表面重力,在城市上空不同高度,搭建了层层叠叠的“悬浮种植园”。这些由高强度轻质合金框架和透明复合材料构成的空中农场,利用反重力技术维持悬浮,内部采用气雾栽培和精准光照系统,专门种植高价值农作物。较低的重力环境使得植物生长阻力减小,作物茎秆更粗壮,果实产量相比地球同等条件下提升了高达25%。

  工业区被谨慎地规划在城市边缘的下风口,并远离主要水源地。所有工厂均配备了最新一代的“双能净化系统”,确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废气、废水都在排放前被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循环利用,严格实现了对这颗原始美丽星球的“零污染”承诺,绝不容忍重蹈地球早期工业化的覆辙。

  然而,开拓新世界必然伴随着未知的挑战。殖民初期,农业团队就遭遇了棘手问题——“蔚蓝星球”本土的一种生物“巨铠甲虫”成了悬浮种植园的不速之客。这种甲虫体长可达一米,外壳坚硬,以富含汁液的植物根茎和叶片为食。它们似乎对殖民者引进的作物格外青睐,常规的声波驱赶、物理屏障效果甚微,而使用强效杀虫剂又违背生态保护原则,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生态连锁反应。

  正当农业主管一筹莫展时,随行的绿星族生态感知者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通过长时间静默地观察甲虫的行为,并小心翼翼地用意识触角感知其生命波动,发现这些看似笨拙的巨虫,对某种特定高频段的绿晶能量波动表现出明显的焦躁和回避反应。进一步实验证实,当发出该频率的绿晶装置启动时,巨铠甲虫会迅速远离其影响范围。

  殖民团队立即行动,在各大悬浮种植园的支撑结构和外围区域,安装了小型的“绿晶谐波发生器”。这些发生器持续发出人耳听不见、但对甲虫而言如同刺耳噪音的特定频率能量波。效果立竿见影,甲虫侵袭事件骤减。更令人惊喜的是,殖民者随后发现,这些被“驱离”的巨铠甲虫,转而将食谱转向了那些真正破坏作物的本地小型昆虫和蠕虫,无意中成了种植园的“天然害虫清道夫”。一场潜在的生态冲突,通过智慧和巧妙的技术应用,转化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随着天枢城逐步走上正轨,以及天枢星系那颗气态巨行星轨道上超级星核矿带的大规模开采步入常态化,跨越光年的“跨星系贸易体系”迎来了实质性的飞跃和完善。贸易流变得清晰而高效:

  天枢星系作为新兴的资源宝库,向母星绿环星和地球输送着源源不断的高纯度星核结晶(满足了两个世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一种在本地低重力环境下易于冶炼的特种合金材料—— “浮空钢”(这种金属重量轻、强度高,是制造精密仪器、航天器和低重力环境机械的理想材料)。

  绿环星凭借其技术优势,向天枢星系反馈以精密的绿晶能量设备、星灵技术相关的核心部件以及生物技术支援,助力殖民点的技术升级和生态维持。

  地球则发挥其工业母基地的作用,为天枢星系提供坚固耐用的传统工业设备备件、大型建筑构件,以及充满文化特色的部落技艺制品(如精美的“星绿之韵”饰品和手工工具),丰富了殖民点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为了简化复杂的物物交换,贸易体系引入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星灵数据终端认证的“跨星系信用点”。该货币的价值锚定于一个标准的“星核能量单位”(1信用点约等于1兆瓦时纯净星核能量),确保了币值的稳定和跨星系的公认性。贸易结算通过量子加密网络瞬时完成,极大提升了效率,促进了资本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星历日,天枢城迎来建成一周年庆典。此时,这座新兴的星际城市人口已增长至一万,建立了初步的教育、医疗和科研体系。其工业产值,特别是在星核结晶精炼和浮空钢制造方面,已达到绿环星工业总量的30%,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联合文明在深空中的“资源枢纽”和战略支点。

  在通过跨星系通讯网络召开的虚拟跨星系议会上,银辉看着来自地球、绿环星和天枢城的代表,庄严宣布:“天枢城的成功建立与繁荣,雄辩地证明了我们‘多星系殖民计划’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胜利,更是一种生存模式的验证。未来,蓝溪星系、青原星系,乃至星灵星图上更多的世界,都将陆续点亮我们文明的灯火。我们的‘星系网络’,正在从宏伟的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

  星轨在《演化观察手册》中,记录下了这标志着文明进入新阶段的一页:

  “星际纪元12年,天枢星系殖民点‘天枢城’完成初步建设并实现稳定运营,以此为核心的跨星系贸易与经济体系得以完善,标志着恐龙-绿星族联合文明正式实现了星系层面的资源协同与经济繁荣。

  干预方式评注:本次仅针对殖民初期遭遇的特定生物适应性难题,提供了基于观察的解决思路(绿晶频率驱虫),未以任何形式直接参与殖民点的规划、建设或日常管理。殖民团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适应性智慧,独立解决了生存挑战。此举确保了外星殖民这一极端复杂工程所需的自主决策能力和本地化问题解决能力的锤炼。

  星系协同的繁荣景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星系网络’计划已彻底突破理论构想和初步尝试阶段,进入了实质性运营和收获期。这表明该联合文明已经初步掌握了在多恒星系间协调资源、维持经济循环、管理分散政体的复杂能力,为其向更高级的宇宙文明形态演进,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石。星空,正真正成为他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