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赵云吕布铁骑布下天罗网-《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怀县府衙,后堂。

  巨大的沙盘上,河内郡与洛阳周边的地形纤毫毕现。

  孟津渡口的位置上,已经插上了一面代表着刘景势力的玄色小旗。

  刘景的手指,在沙盘上缓缓划过,从怀县出发,沿着官道,一路向南,最终停在了洛阳城的模型上。

  他的动作不快,却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沉稳。

  郭嘉站在一旁,轻摇羽扇,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带着几分不羁的笑容。

  “主公,高顺将军他们已经把钉子钉下去了。”

  “接下来,董卓那头西凉肥猪,怕是要坐不住了。”

  刘景没有回头,目光依旧锁定在沙盘上。

  “光钉下去还不够。”

  “我不仅要让他坐不住,我还要让他变成一个瞎子,一个聋子!”

  他猛地抬起头,锐利的目光扫向堂下肃立的两位年轻将领。

  正是赵云与吕布。

  “子龙!”

  “奉先!”

  “末将在!”

  赵云与吕布齐齐踏前一步,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赵云英姿勃发,眼神清澈而坚定。

  吕布则高傲地挺着胸膛,战意昂扬。

  刘景走到他们面前,语气变得无比严肃。

  “我给你们二人,各领一万轻骑兵!”

  “子龙,你率军向西,沿着黄河南岸,以平阴、谷城一线为界,给我拉开一道封锁线!”

  “奉先,你率军向南,以巩县、缑氏为界,同样拉开一道封锁线!”

  他的手在沙盘上划出两条弧线,将洛阳北面和东面死死包围。

  “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

  刘景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命令感。

  “把这张网,给我拉起来!拉得密不透风!”

  “任何企图从洛阳出来,或者想进入洛阳的斥候、信使、商队,有一个算一个,全部给我拦下!”

  “听明白了没有?”

  “我要董卓,对我军在河内的所有行动,一无所知!”

  “我要他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睁眼瞎!”

  赵云抱拳,声音洪亮。

  “主公放心!子龙必不辱命!一只鸟都别想从我的防区飞过去!”

  吕布咧嘴,露出一个狂傲的笑容,他拍着胸膛,方天画戟的尾端重重顿在地上。

  “主公!杀鸡焉用牛刀!”

  “对付那些探头探脑的鼠辈,何须一万大军?给我三千,我就能把他们杀得哭爹喊娘!”

  “我给你一万,不是让你去杀人的。”

  刘景看着吕布,眼神平静。

  “我是要你用最快的速度,控制最大的区域,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做到万无一失。”

  “这是军令,不是给你逞英雄的。”

  吕布脖子一缩,感受到了刘景话语中的分量,连忙收起狂态,恭敬地低下头。

  “末将……遵命!”

  “很好,即刻出发!”

  刘景挥了挥手。

  “诺!”

  赵云和吕布不再多言,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府衙。

  很快,城外传来连绵不绝的马蹄轰鸣。

  两万轻骑兵,宛如两条出海的蛟龙,卷起漫天烟尘,分别向着西方和南方,风驰电掣般地席卷而去。

  他们将在广袤的平原上,为董卓布下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郭嘉才慢悠悠地开口。

  “主公这一手,算是彻底把董卓的眼睛给蒙上了。”

  “不过,光蒙上眼睛还不够,咱们还得把他的手脚也给捆起来。”

  刘景回到沙盘前,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弧度。

  “捆?不。”

  “我要直接砍断他的手脚!”

  他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沮授。

  “公与,后勤的事,就全拜托你了。”

  沮授上前一步,神情肃穆地躬身行礼。

  “请主公吩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战争的铁律。”

  刘景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孟津渡口。

  “我要你在孟津,建立起一个巨大的前进基地。”

  “从常山运来的粮食、军械、攻城器械,还有我们元氏工厂最新出产的那些好东西,源源不断地给我往前线送!”

  “速度要快,规模要大!”

  “我要让前线的每一个士兵,都能吃饱肚子,都能拿到最精良的武器!”

  “我要让董卓的军队看看,什么才叫富得流油的王牌之师!”

  刘景的话语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这份自信,来源于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常山郡。

  那里有高产的神种,有领先时代的工厂,有数不清的牛羊马匹,更有源源不断的人才。

  那才是他敢于和董卓叫板的真正底气!

  沮授眼神明亮,郑重地回答道。

  “主公放心!”

  “常山的家底,足够我们把这场仗打到天荒地老!”

  “我这就去安排!保证前线将士们,连吃的豆子都是双眼皮的!”

  他用一句玩笑话,表达了自己绝对的信心。

  府衙外,庞大的后勤部队开始运转。

  两万名辅兵和民夫,在沮授的统一调度下,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一辆辆满载着粮草的大车,从怀县的仓库中驶出,车轮滚滚,在官道上排成长龙。

  车上覆盖的,是常山官营纺织厂出产的厚实棉布。

  士兵们身上穿着的,是保暖舒适的棉布和铠甲。

  他们手中拿着的,是元氏装备工厂流水线生产出的百炼钢刀。

  这一切,都让那些刚刚归降的王匡旧部,看得目瞪口呆,心中充满了震撼。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豪富的军队。

  与此同时,一支特殊的队伍也随军行动。

  他们是华佗的弟子们,组成的战地医疗营。

  在每个营地,他们都迅速设立起简易的医馆,将一坛坛清澈的酒精摆放整齐,用来清洗伤口。

  这种神奇的“药水”,能大大降低伤兵的死亡率,是刘景军中战斗力得以保持的重要保障。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刘景自己,则亲率一万精锐的预备营,坐镇怀县。

  这支部队,是他手中最后的预备队,也是最锋利的底牌。

  他们驻扎在此,既能随时支援任何一个方向,又能震慑河内郡内那些可能心怀不轨的世家豪强,确保后方稳定。

  夜深了。

  刘景独自一人站在书房的地图前,与他对坐的,是谋士贾诩。

  “文和。”

  刘景轻声开口。

  “你说,董卓什么时候会派兵过来?”

  贾诩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慢条斯理地说道。

  “主公,不用急。”

  “董卓现在,正忙着在洛阳城里清除异己,收拢兵权,享受当土皇帝的快感呢。”

  贾诩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抹深邃的算计。

  “他很快就会发现,河内郡和他断了联系。”

  “以他的多疑和暴躁,必然会派兵前来查探究竟。”

  “而这支部队,就是我们送给天下诸侯的‘开门礼’。”

  刘景笑了。

  贾诩的毒计,总是那么的对他的胃口。

  “没错,我们得打一仗,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要打得董卓心疼,打得天下诸侯心惊!”

  “让他们所有人都明白,我刘景的兵,不是谁都能惹的!”

  他的目光,穿过窗棂,望向了洛阳的方向。

  此刻的洛阳城,在董卓的淫威之下,恐怕正是一片愁云惨雾。

  而董卓,那个不可一世的西凉霸主,还不知道,一张由钢铁、粮草和阴谋编织而成的大网,已经悄然笼罩在了他的头顶。

  战争的血脉是粮道。

  刘景现在要做的,就是先一步扼住董卓的咽喉,然后,一刀一刀地,将他凌迟处死。

  整个河内郡,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战争机器。

  旌旗蔽日,战马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