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惊变洛阳,刘景急调兵-《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邺城,左冀州牧府。

  书房内的烛火,已经燃烧了一整夜。

  刘景站在巨大的沙盘前,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却锐利得吓人。

  他一夜未眠。

  脑海中反复回荡的,不是汉灵帝驾崩的消息,而是那段他再熟悉不过的历史。

  董卓!

  那个肥胖残暴的屠夫,会借着何进的愚蠢,率领着他的凉州狼骑,踏入洛阳。

  然后呢?

  焚烧洛阳,废帝立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宫殿会被付之一炬,珍宝典籍化为灰烬。

  更重要的是,司隶地区那数百万的无辜百姓,将会被董卓驱赶着西迁长安。

  那是一条死亡之路。

  一路之上,饿殍遍野,哀嚎震天,十不存一。

  杀良冒功,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那个人间地狱般的场景,只是想一想,就让刘景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以前,他弱小,只能眼睁睁看着历史发生,在夹缝中求存。

  可现在不一样了!

  他有十二万精锐大军!

  他有冠绝天下的陷阵营和重骑兵!

  他有贾诩、荀彧、沮授、田丰这些顶级谋士!

  他有常山郡这个坚实到变态的后勤基地!

  难道还要为了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董”的大义名分,就坐视那数百万百姓惨死?

  去他妈的大义名分!

  老子的实力,就是最大的道理!

  刘景猛地一拳砸在沙盘的边缘,坚硬的木料发出一声闷响。

  他眼中爆发出骇人的决意。

  这一世,有我刘景在,洛阳,绝不能被焚!

  百姓,绝不能被屠!

  “来人!”

  刘景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亲卫立刻推门而入,躬身待命。

  “立刻去请文和先生、公与先生、元皓先生前来议事!要快!”

  “诺!”

  很快,贾诩、沮授、田丰三人便脚步匆匆地赶到了书房。

  他们看到刘景通红的双眼和身上那股决然的气势,心中都是一凛。

  主公,这是下定决心了。

  “都坐吧。”

  刘景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自己却没有动,依旧立于沙盘之前。

  三人对视一眼,依言坐下,静静地等待着。

  刘景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却如同惊雷,在小小的书房内炸响。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先帝驾崩,洛阳必乱,我预测何进和宦官集团必定会斗争!”

  “到时候洛阳城内不安宁,必定会借助京外势力!”

  “那时候天下必然大乱!”

  “我决定,出兵!”

  “目标,河内郡!”

  贾诩和沮授的瞳孔,猛地一缩。

  田丰则是身体一震,眼中射出激动的神采。

  出兵河内,兵锋直指司隶,威慑洛阳!

  主公这是要正面硬刚那个即将到来的乱局!

  好大的魄力!

  贾诩捻着自己的胡须,大脑飞速运转,他沉声问道:“主公,不知打算动用多少兵马?何时出征?”

  刘景伸出手指,在沙盘上重重一点。

  “留守部队除外,我麾下九万大军,十日之内,于邺城完成集结!”

  “粮草辎重,同步到位!”

  “十日后,大军开拔,南下河内!”

  九万大军!

  倾巢而出!

  饶是贾诩和沮授,也被刘景这石破天惊的决定给震撼到了。

  这已经不是威慑了,这是准备随时席卷天下的姿态!

  “主公!”

  沮授站起身,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九万大军尽出,我左冀州后方空虚,万一有宵小之辈趁虚而入,如之奈何?”

  刘景转身,锐利的目光扫过三人。

  “公与所虑,我已想过。”

  “并州关羽部不能动。防止鲜卑南下。”

  他走到地图旁,手指点在了北方的幽州。

  “立刻派最快的快马,八百里加急,传我将令至幽州蓟城!”

  “命赵云、吕布、郭嘉,接到命令后,不得有片刻耽搁,立刻轻骑简从,以最快速度赶回邺城与我汇合!”

  “他们麾下的一万大军,随后正常行军,返回常山郡!”

  刘景的语速极快,命令清晰无比。

  “待幽州大军回到常山,由文若先生负责,将其打散,分别驻守左冀州各郡要地,协同防务。”

  “另外,我会在邺城,再留下一万兵马。”

  “如此一来,我们后方总兵力,可达两万。”

  刘景的目光最后落在了田丰身上。

  “元皓先生,邺城和大军后方,就交给你了。”

  “你持我将印,总揽留守事宜,监察百官,若有临阵退缩、动摇军心者,或是在后方生乱者。”

  刘景眼中寒芒一闪。

  “可先斩后奏!”

  田丰闻言,心头剧震,他立刻起身,郑重一拜。

  “主公信赖,丰,必不辱使命!”

  安排完这一切,刘景又从桌案上拿起早已写好的一封信。

  他将信递给亲卫。

  “这封信,亲自交到幽州牧刘虞,刘大人手中。”

  贾诩眼中闪过一抹赞赏。

  主公此举,高明!

  刘虞是朝廷任命的幽州牧,赵云和吕布的大军,名义上是客军。

  如今要调走,于情于理,都该和主人家打声招呼。

  更何况,刘虞是汉室宗亲,德高望重,安抚好他,幽州的稳定就有了保障。

  “主公深谋远虑,诩,佩服。”

  贾诩由衷地说道。

  刘景摆了摆手。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大将军何进愚蠢,袁绍野心勃勃,洛阳那潭水,马上就要彻底浑了。”

  “我刘景,身为汉室宗亲,食汉禄,忠汉事,国家危难时刻一定要做些什么!”

  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慷慨激昂。

  沮授和田丰听得热血沸腾,齐齐起身,躬身一拜。

  “我等,愿为主公效死!”

  随着刘景一声令下,整个左冀州,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瞬间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一道道命令从邺城发出,传遍常山、中山、赵国、巨鹿、魏郡。

  无数的信使快马加鞭,在官道上疾驰。

  驻扎在各地的军营中,沉寂的战鼓被再次擂响。

  “咚!咚!咚!”

  雄浑的鼓声,传遍四野。

  无数正在操练的士兵停下了动作,纷纷抬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昂扬的战意。

  军营的武库被打开,一箱箱擦拭得锃亮的兵器铠甲被分发下去。

  后勤营中,堆积如山的粮草开始装车。

  旌旗猎猎,刀枪如林。

  一股磅礴肃杀的战争气息,迅速笼罩了整个左冀州。

  ……

  幽州,蓟城。

  当刘景的信使快马赶到时,赵云和吕布和郭嘉正在城外校场操练兵马。

  接到将令,两人不敢怠慢,立刻赶回府中。

  展开信件,看到“火速返回邺城”的字样,三人神色都是一肃。

  “主公有召,必有大事发生!”

  赵云沉声道。

  三人不敢耽搁,随即便去向幽州牧刘虞辞行。

  刘虞府上。

  这位温和的长者,此刻正捧着刘景的亲笔信,反复看着,脸上满是感慨和感动。

  信中,刘景的言辞极为谦恭。

  他尊称刘虞为“叔父”,详细解释了眼下洛阳的危局,以及自己不得不调兵南下的苦衷。

  他更言明,幽州能有今日的安定,全赖叔父费心。

  信的末尾,刘景郑重承诺,他日幽州若有任何变故,他刘景的大军,随时可以北上,听凭叔父调遣。

  这份尊重,这份承诺,在如今这个礼崩乐坏,人人拥兵自重的时代,简直是一股清流。

  刘虞长叹一口气,对面前的赵云和吕布说道:“明远有心了。”

  “他身负皇恩,心系社稷,实乃我大汉之幸,宗室之福。”

  “你们追随他,是跟对了人。”

  “去吧,告诉明远,幽州有老夫在,让他尽管放手去做!”

  刘虞甚至亲自将赵云和吕布和郭嘉送出城外,看着他们跨上战马,带着百余名亲卫,化作一道烟尘,向着南方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