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封侯拜将,靖安侯名动京师-《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中平三年五月(186年5月)

  数日后,常山元氏。

  一骑快马卷着烟尘,自官道尽头疾驰而来,马上骑士高举着明黄色的卷轴,声嘶力竭地高喊:

  “圣旨到!圣旨到!”

  县衙之内,众人闻声而动。

  当身着宦官服饰的天使,在众人簇拥下展开圣旨,用他那特有的尖细嗓音宣读时,整个厅堂都安静得可怕。

  “……征北将军刘景,忠勇可嘉,功勋卓着,朕心甚慰。特召其即刻动身,前来洛阳觐见,不得有误!钦此!”

  “臣,刘景,接旨!”

  刘景躬身接过圣旨,脸上神色平静。

  可站在他身后的贾诩和田丰,却不约而同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洛阳,那是权力的旋涡,是吃人的地方。

  这一去,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这不仅是对刘景的封赏,更是一次凶险无比的考验。

  当夜,郡守府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刘景端坐主位,下方则是他最信任的五大谋士:贾诩、荀彧、戏志才、田丰、沮授。

  “诸位,明日我便要启程前往洛阳,常山的大小事务,就要拜托各位了。”

  贾诩率先开口,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

  “主公,洛阳不比常山,那里是天子脚下,更是权斗的中心。主公此行,务必谨言慎行。”

  荀彧接着说道,他铺开一张简易的洛阳势力分布图。

  “如今朝中,大将军何进、袁氏门阀、十常侍宦官,三足鼎立,互相倾轧。”

  “主公此番功劳太大,已然成为各方拉拢或打压的对象,如何周旋,至关重要。”

  戏志才则嘿嘿一笑,晃了晃手中的酒壶。

  “文若和文和说的都对,不过依我之见,洛阳城里,有时候钱比刀剑更好用。”

  “主公此行,不妨多备重金,无论打点还是结交,都少不了它。”

  田丰面容严肃,拱手道:

  “主公立下不世之功,难免引人嫉恨。切记,功高不可震主,名盛不可骄矜。万勿被天子一时的恩宠和虚名所迷惑。”

  最后,沮授站起身,语气坚定地做出保证。

  “主公放心前往。常山郡内,政务有文若,军务有高顺将军,监察有元皓,我等必会守好这份家业,静候主公佳音。”

  刘景听着五人的嘱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有此五人,何愁大业不成!

  他站起身,对着五人深深一揖:

  “明远,谢过诸位!”

  次日,天色微明。

  元氏城门缓缓打开,一队轻骑缓缓驶出。

  没有浩浩荡荡的大军,没有繁复的仪仗。

  刘景只带了四弟张飞和百名最精锐的亲卫,轻车简从,直奔洛阳。

  他将整个常山都托付给了身后的谋士与兄弟。

  ……

  洛阳。

  这座大汉的都城,繁华依旧。

  刘景的马车在城门口验过身份文书后,便被一名早已等候多时的小黄门,一路引向了皇城。

  在张让的亲自引领下,刘景穿过重重宫阙,终于在温德殿见到了当今天子,汉灵帝刘宏。

  “臣,常山太守、征北将军刘景,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景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快快平身!”

  珠帘之后,传来刘宏略带急切的声音。他显然已经等了很久。

  刘宏迫不及待地从珠帘后走出,目光落在刘景身上,顿时眼前一亮。

  好一个俊朗的皇侄!

  身高近八尺,身姿挺拔,眉宇间是挥之不去的自信与英气。比那些只会在朝堂上空谈的文臣,和那些粗鄙的武夫,不知强了多少倍。

  “皇侄啊,你可算来了!”

  刘宏亲热地走下台阶,虚扶了刘景一把。

  “快给朕讲讲,你是如何平定那十五万黑山贼的!”

  刘景心中早有腹稿,当即不卑不亢地开口。

  他将早已编好的故事娓娓道来。

  从黑石谷的惨烈鏖战,到自己如何身先士卒,再到三军将士如何用命,最终阵斩贼首张牛角。

  整个故事被他讲得跌宕起伏,天花乱坠。

  既彰显了自己的勇武果决,又恰到好处地将功劳分给了“朝廷天威”与“天子洪福”。

  刘宏听得是如痴如醉,仿佛自己也亲临了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好!好一个阵斩张牛角!”

  “皇侄真乃我大汉的麒麟儿!”

  刘宏兴奋地拍着刘景的肩膀,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要的就是这个!

  一个能为他带来无上荣耀,彰显他统治稳固的辉煌战绩!

  刘宏当即转身,对着殿外高声宣布:

  “来人!传朕旨意!”

  “朕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重赏朕的皇侄!”

  朝会之上,刘宏意气风发,当众宣布了对刘景的封赏。

  “擢升征北将军刘景,为前将军,位同九卿!”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前将军!那可是重号将军,四方将军中地位最高的奖金,地位尊崇,非有大功者不可得!刘景才二十多岁啊!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封刘景为,靖安侯!食邑,元氏一县!”

  轰!

  整个朝堂彻底炸开了锅。

  县侯!

  这可是大汉朝能够获得的最高爵位了!

  无数人奋斗一生都遥不可及的顶点,刘景一战功成!

  “并赐予‘假节’之权,可自行处置两千石以下官吏!”

  “依旧总督冀、并、幽三州军务,领常山太守!”

  一连串的封赏,如同惊雷一般,接连不断地劈在每个人的头顶。

  前将军,加县侯,再赐假节,总督三州军事!

  这是何等的恩宠!何等的权势!

  站在队列中的太傅袁隗,只觉得眼前一黑,气血翻涌。

  他死死地盯着御座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张老脸从涨红变成了酱紫。

  袁隗身子一晃,直挺挺地向后倒去,差点活活气晕了过去。

  大将军何进和中常侍张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快意。

  刘景获封靖安侯的消息,如同一场十二级的飓风,瞬间席卷了整个洛阳。

  刘景在洛阳的临时府邸,门槛几乎要被踏破。

  大将军何进府上的贺礼,拉了整整一车。

  中常侍张让更是亲自派人送来了十名侍女和无数金银珠宝。

  其余各路官员送来的拜帖和礼物,更是堆积如山。

  所有人都想巴结这位新晋的朝堂新贵,大汉最年轻的列侯。

  书房内,刘景正随手翻阅着那堆积如山的拜帖。

  忽然,他的手指停在了一张毫不起眼的拜帖上。

  “光禄勋主事郎中,邹晏。”

  一个区区六百石的郎官。

  在这一堆公卿大臣的拜帖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刘景的嘴角,却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邹晏?姓邹?难道?

  他对侍立一旁的亲兵吩咐道:

  “明日,备上一份厚礼。”

  “我要亲自去拜访这位邹郎中。”

  一旁的张飞听得满头雾水,他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问道。

  “大哥,那些个大官的帖子你都不看,为啥偏要去拜访一个六百石的小官?”

  刘景只是神秘地笑了笑。

  “翼德,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能送出的礼物,可能比大将军府的还要贵重。”

  张飞更糊涂了。

  刘景却没有再解释,只是将那张拜帖,郑重地放在了桌案的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