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草原易主,汉关纳贡-《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凛冬的草原,没有怜悯。

  对于魁头和骞曼而言,每一口吸入肺里的空气,都带着绝望的冰碴子。

  他们带着仅剩的一千残兵,像一群被狼群追赶的野狗,在茫茫雪原上仓皇逃窜。

  身后,是素利那吃饱喝足、士气高昂的大军。

  前方,是看不到尽头的饥饿与寒冷。

  “我们……我们不能再跑了!”

  骞曼勒住疲惫不堪的战马,嘴唇冻得发紫,声音都在颤抖。

  “再跑下去,不用素利来追,我们自己就先冻死、饿死了!”

  魁头脸色铁青,眼窝深陷,布满了血丝。

  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可是,不跑又能去哪里?

  整个中部草原,所有部落的头人,都投向了素利。

  那个曾经他们不屑一顾的小角色,如今成了决定他们生死的草原新贵。

  “去南方!”

  魁头猛地抬起头,眼中迸发出一种疯狂的、赌徒般的凶光。

  “去抢汉人的边城!”

  “我们的祖先,就是靠着抢掠汉人的财富才壮大起来的!”

  “只要我们抢到粮食和女人,就能稳住军心!就能让那些摇摆的部落重新看到我们的勇武!”

  他嘶吼着,试图用这种虚妄的勇武,来掩盖内心的恐惧。

  骞曼愣住了。

  抢汉人?

  那个镇北将军刘景,是能随便招惹的吗?

  和连的四万大军是怎么没的,他们忘了吗?

  可他看着周围亲卫们那麻木而绝望的眼神,又把劝阻的话咽了回去。

  是啊。

  横竖都是死。

  与其在这里窝囊地饿死,不如像个真正的鲜卑勇士一样,死在南下的冲锋路上!

  “好!”

  骞曼咬碎了牙齿,重重点头。

  “就去抢他娘的!死也要拉几个汉人垫背!”

  最后的疯狂,点燃了这一千残兵最后的血性。

  他们调转马头,不再向草原深处逃窜,而是像一群扑火的飞蛾,朝着南方的雁门关方向,发起了决死冲锋。

  ……

  雁门郡,边境。

  昔日烽火连天的关隘,如今却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关外,一座崭新的互市拔地而起。

  帐篷连绵,商旅往来,汉人的丝绸、铁器、食盐,和草原牧民的牛羊、马匹、皮毛在这里汇聚。

  关羽身披重甲,手抚长髯,站在一座高高的望楼上。

  他那双丹凤眼,只是淡淡地扫过下方热闹的集市,便望向了更北方的草原深处。

  在他身旁,是同样一身戎装,眼神锐利如鹰的张辽。

  “文远,你说主公是不是有未卜先知之能?”

  关羽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带着一股强大的自信。

  “他算准了素利能赢,也算准了那两个蠢货会狗急跳墙。”

  张辽抱拳,眼中满是敬佩与战意。

  “主公算无遗策,我等奉命行事即可。”

  “只是没想到,这互市的守卫任务,竟比打一场大战还要紧。”

  关羽微微点头。

  “这你就不懂了。”

  “主公说过,用粮食打赢的战争,就要用粮食来守住胜利的果实。”

  “这座互市,就是我们插在草原上的一把尖刀,也是一条锁链。”

  “它能让听话的草原人富足,也能让不听话的草原人饿死。”

  张辽闻言,若有所思,对刘景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马而来,在高台下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报!”

  “启禀将军!北方发现一股约一千骑的鲜卑乱兵,正向我方边境高速接近!”

  来了!

  张辽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锐利,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

  关羽的脸上,却露出了一抹不屑的冷笑。

  “跳梁小丑,自寻死路。”

  他缓缓转身,从兵器架上取下了那柄名震天下的青龙偃月刀。

  “文远,点起三千轻骑。”

  “随我一同去会会这两位鲜卑的‘大人物’。”

  “让他们知道,大汉的边境,不是他们想来就来的地方!”

  “喏!”

  张辽兴奋地大吼一声,转身离去。

  很快,军营中鼓声响起。

  三千名吃饱喝足、装备精良的汉军骑兵迅速集结。

  他们跨上神骏的战马,手持锋利的环首刀,眼中没有丝毫紧张,只有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渴望。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狩猎。

  当魁头和骞曼带着他们的残兵,看到地平线上出现的那道钢铁洪流时,他们彻底绝望了。

  汉军的军容,是那样的整齐。

  汉军的战马,是那样的雄壮。

  汉军士兵眼中那冰冷的杀意,像一把把利剑,刺穿了他们最后的一丝幻想。

  “跑……快跑!”

  魁头吓得魂飞魄散,第一个拨转马头。

  刚刚还叫嚣着要血战到底的勇气,在关羽那面“关”字大旗出现的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可是,他们跑得掉吗?

  “杀!”

  关羽丹凤眼猛然睁开,一道寒光迸射而出。

  他一夹马腹,身先士卒,如同一道青色的闪电,直插敌阵!

  青龙偃月刀在空中划出一道死亡的弧线。

  “噗嗤!”

  一名鲜卑骑兵连人带马,被从中劈开,鲜血内脏洒了一地!

  这血腥的一幕,彻底摧毁了鲜卑残兵的意志。

  他们哭喊着,四散奔逃。

  但他们的马,又累又饿,如何跑得过以逸待劳的汉军战马?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关羽的青龙偃拜刀所过之处,人头滚滚,残肢断臂横飞。

  张辽则率领另一部骑兵,从侧翼包抄,用精准的骑射,将一个个逃窜的敌人射下马背。

  不到半个时辰。

  战斗,便已结束。

  一千残兵,被斩杀殆尽,只有寥寥数骑,仗着对地形的熟悉,侥幸逃脱。

  魁头和骞曼就在这几人之中。

  他们头也不回,拼命抽打着胯下的战马,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回家!

  回到部落的大营!

  那里,是他们最后喘息的地方!

  然而,当他们带着最后的几个亲卫,狼狈不堪地逃回自己的大本营时,却看到了让他们肝胆俱裂的一幕。

  部落营地的上空,飘扬的不再是他们的旗帜。

  而是素利的狼头大旗!

  营地门口,素利的大军早已列阵以待,黑压压的一片,散发着冰冷的杀气。

  完了。

  魁头和骞曼如坠冰窟,浑身冰冷。

  连最后的老巢,都被人端了!

  就在他们愣神之际,大营的寨门缓缓打开。

  走出来的,不是素利,而是他们部落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为首的长老看着魁头,浑浊的眼中没有一丝情感。

  “魁头,骞曼。”

  “你们,为了一己私欲,给我们带来了战争和饥饿。”

  “而素利首领,给我们带来了粮食和活路。”

  “从今天起,他才是我们鲜卑人的王!”

  说完,他对着身后一挥手。

  “拿下他们!”

  “献给新的草原之王!”

  魁头和骞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自己部落的战士一拥而上,死死地按在了地上。

  他们不敢置信地看着那些曾经对自己无比忠诚的面孔。

  “你们……你们敢背叛我!”

  魁头疯狂地挣扎着,嘶吼着。

  然而,没有人理会他的怒吼。

  在生存面前,所有的忠诚,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素利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走出大营。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被按在地上的两个失败者,眼神平静。

  他没有嘲讽,也没有奚落。

  只是用陈述事实的语气,对周围所有的部落宣告:

  “从今天起,草原上只有一个声音。”

  “那就是能让大家吃饱饭的声音!”

  “旧的时代,结束了。”

  他挥了挥手。

  两颗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冲天而起。

  鲜血,染红了草原的积雪。

  这一日,中部鲜卑与东部鲜卑,在素利的铁腕之下,正式宣告统一。

  新的草原之王,就此诞生。

  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向南方的雁门关,派出使者,上表称臣。

  同时,一支牛、羊、马匹的庞大商队,浩浩荡荡地向着雁门互市进发。

  消息传回雁门。

  刘景只是平静地将捷报放在桌上。

  一切,尽在掌握。

  不费汉军一兵一卒,困扰大汉边疆百年的鲜卑之患,就此不说彻底解决,起码十年内不愁战争了。

  一个强大的敌人,变成了一个俯首称臣的附庸,和一个稳定的战马、牛羊供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