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种下的因?得到的果?宝藏真的在我脚下-《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常山郡,太行山脉之中!”

  轰!

  张丹的话,如同一道九天惊雷,在刘景和贾诩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整个书房,死寂无声。

  刘景感觉自己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他下意识地看向贾诩,正对上贾诩那双同样写满了骇然与不可思议的眼睛。

  黄巾军席卷八州,积攒的惊天财富。

  张角最后的底牌。

  竟然就藏在自己的地盘上?

  藏在常山郡?

  这他妈的……开什么玩笑!

  这比听说母猪会上树还要离谱!

  “荒谬!”

  贾诩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厉声喝道,声音冰冷刺骨。

  “张角是反贼,刘大人是朝廷命官,常山郡是朝廷疆土!”

  “他把自己的命根子,藏在死敌的眼皮子底下?”

  贾诩的目光锐利如鹰,死死地锁定着张丹,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看穿。

  “你当主公是三岁孩童,还是觉得我贾诩的脑子是摆设?”

  “编造出如此拙劣的谎言,是想死得痛快点吗!”

  贾诩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森然的杀机,让书房内的温度骤然降到了冰点。

  面对贾诩的雷霆之威,张丹的身体颤抖了一下,但他的脊梁依旧挺得笔直。

  他没有被吓倒,反而迎着贾诩的目光,大声反驳。

  “军师此言差矣!”

  “正因如此,才显出大贤良师的高明之处!”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张丹深吸一口气,开始解释这看似不合逻辑的一切。

  “这笔宝藏的守护者,严佛大师,本是西域高僧,与大贤良师乃是生死之交。”

  “大师为寻一处真正的清净之地,普度众生,曾云游天下。”

  “他一路东行,途径冀州,所见之处,皆是战火纷飞,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官吏如狼似虎。”

  张丹的声音变得低沉,仿佛在诉说一段悲惨的往事。

  “大师心灰意冷,本欲离去。”

  “可当他路过常山郡,进入元氏县地界时,却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惊了!”

  刘景的心头猛地一跳。

  元氏县?

  只听张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激动。

  “大师在元氏县看到,这里的百姓,见了官吏,非但不躲不避,反而会笑着主动问好!”

  “他看到,这里的田地,没有一处荒芜,家家户户的粮仓里,都有余粮!”

  “他看到,这里的孩子,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伪装出来的!”

  “大师在元氏县盘桓数日,发现此地竟真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张丹说到这里,目光灼灼地看向刘景,眼神中充满了狂热的崇敬。

  “大师说,他走遍大汉十三州,从未见过如此景象!”

  “他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乐土,是传说中的佛国净土!”

  “这才是大贤良师毕生追求,想要为天下百姓打造的世界!”

  刘景彻底呆住了。

  他整个人都僵在座位上,大脑一片空白。

  他当初推行新政,开荒垦田,减免赋税,整治豪强,均分田地……

  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出于一个现代人的良知,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能活得像个人样。

  他怎么也想不到!

  自己一心为民的举措,竟然在冥冥之中,为自己引来了这样一笔惊天动地的财富!

  这算什么?

  好人有好报?

  还是说,这就是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这巨大的冲击,让他一时间有些恍惚。

  张丹的声音继续在耳边回响。

  “严佛大师立刻传信给大贤良师,说他找到了太平道真正的根基所在!”

  “他认为,元氏县的这位县令,虽是汉臣,其所作所为,却与大贤良师的理念不谋而合!”

  “若起义成功,此地可为新朝都城之基石。”

  “若……若起义失败,将宝藏藏于此地,也远比藏在任何地方都安全!”

  “因为谁也想不到,黄巾的宝藏,会藏在一个将地方治理得如同世外桃源的汉臣治下!”

  “于是,大贤良师采纳了大师的建议。”

  “严佛大师便以修行为名,在元氏县境内的太行山深处,选了一处极其隐秘的山谷,建立了一座小小的寺庙,名为‘北岳寺’。”

  “那笔富可敌国的财宝,便被秘密地运送至此,由大师亲自守护,静待时变。”

  “外界只知那里有个苦行僧,根本无人知晓,那座不起眼的寺庙之下,埋藏着一个足以颠覆天下的秘密!”

  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刘景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地跳动。

  他抬起手,揉了揉眉心,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目光重新变得锐利。

  他死死地盯着张丹的眼睛,问出了那个从一开始就盘旋在心头,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这一切,听起来天衣无缝。”

  刘景的声音很平稳,却带着一股洞穿人心的力量。

  “你手持信物,又知道所有内情。”

  “你本可以自己去找严佛,继承这笔财富。”

  “有了这笔钱,你大可以招兵买马,另起炉灶,在这乱世之中割据一方,成为新的诸侯。”

  “为什么?”

  “为什么要原原本本地,把这一切都告诉我?”

  这个问题,如同一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张丹的心上。

  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贾诩也眯起了眼睛,这个问题,同样也是他最想知道的答案。

  张丹的脸上,露出一抹极其复杂的表情。

  有解脱,有释然,也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沉默了许久。

  久到刘景以为他不会回答。

  他才缓缓地抬起头,迎着刘景的目光,一字一顿地说道。

  “因为,我看到了。”

  “在广宗城外,我亲眼看到了您是如何对待我们那十几万已经放下武器的兄弟。”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眼中泛起了泪光。

  “没有屠杀,没有羞辱。”

  “您给了我们吃的,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希望,还要带我们回常山,承诺给我们分田地,让我们重新做人。”

  “那一刻,我就在想,大贤良师他老人家,如果还活着,他想看到的,不就是这一幕吗?”

  张丹猛地对着刘景,磕了一个响头,额头重重地砸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咚”的闷响。

  “将军!”

  “大贤良师的遗愿,是想用这笔钱,去救济天下万民,让所有人都吃饱穿暖,而不是让某个人用它来争霸天下,再造一个吃人的世道!”

  “我张丹人微言轻,自知没有那个能力去实现大贤良师的宏愿。”

  “但这笔宝藏,绝不能落入野心家之手,更不能成为掀起另一场战乱的根源!”

  他再次抬起头,目光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与信任。

  “我观察了您很久,从广宗城到元氏县。”

  “我确定,您,刘景刘明远将军,才是那个真正心怀百姓,能够实现大贤良师遗愿的人!”

  “所以,我选择告诉您!”

  “这笔宝藏,只有在您的手中,才能真正地……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