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五十三年秋的京城瑞祥号总铺,伙计们正忙着清点从江南运来的新米 —— 这些米要通过漕运送往西北军屯,每袋都贴着 “瑞祥验讫” 的红签,签上标着含水量 “14%”、纯度 “98%” 的字样。大宝站在账房里,对着账本上的数字皱眉:“今年漕运的米量比去年多三成,还有广州那边要发往欧洲的丝绸,瑞祥号的运力得再调派,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就在这时,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伙计小张跑进来,脸色发白:“大掌柜,乌雅大人来了!带着两个随从,说要见您,还说…… 还说要跟瑞祥号‘合伙做漕运生意’。”
大宝心里 “咯噔” 一下 —— 乌雅成德,当今皇后的弟弟,胤禛的小舅子,正儿八经的外戚。这人在京城向来嚣张,仗着皇后的关系,没少插手地方上的生意,之前就有商户因为拒绝他合伙,被安了个 “偷税” 的罪名,铺子都关了。
大宝不敢怠慢,赶紧整理了一下衣袍,去前堂见客。乌雅成德正坐在前堂的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翡翠扳指,见大宝进来,眼皮都没抬:“你就是瑞祥号的大掌柜?听说你们最近在做漕运的生意,本大人想跟你们合伙,以后江南的米、河南的盐,都由本大人的铺子来供,你们瑞祥号只负责运,利润咱们七三分 —— 本大人七,你们三。”
大宝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乌雅大人,瑞祥号的合作有规矩,得按流程来,小的做不了主,得请江大人定夺。”
“江大人?” 乌雅成德终于抬眼,嘴角带着不屑,“不过是个包衣出身的女官,还敢管本大人的事?你去告诉她,这事本大人定了,要么合伙,要么…… 你们瑞祥号以后就别想走漕运的路子了。”
这话传到江兰耳中时,她正在兰馨学院看学生们核算税银。丫蛋把大宝的信递过来,上面写着乌雅成德的要求和威胁,江兰看完,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外戚想插足瑞祥号,无非是看中了漕运和通商的利润。瑞祥号是新政的物资命脉,要是让乌雅成德这种不懂行还贪利的人掺和,米会掺沙、盐会掺土,军屯和百姓都要遭殃。”
丫蛋担忧道:“可他是皇后的弟弟,硬拒的话,怕是会得罪后宫,皇上也难做人。”
“不用硬拒。” 江兰笑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让王瑞去跟他谈。王瑞是瑞祥号最懂生意的掌柜,让他把合作的门槛抬高点,高到乌雅成德够不着;另外,去查乌雅家族的旁支,找个懂经商、踏实本分的,提拔他做瑞祥号的合作商 —— 既不得罪外戚,又守住咱们的规矩。”
王瑞今年五十岁,是瑞祥号的元老,从江南分铺的伙计做到总铺的管事掌柜,最擅长跟难缠的商户打交道。接到江兰的吩咐后,他第二天就带着账本和 “合作章程”,去了乌雅成德的府邸。
乌雅成德的府邸装修得奢华,客厅里摆着从欧洲运来的钟表,墙上挂着名家字画。他见王瑞进来,态度依旧傲慢:“章程拟好了?赶紧拿给本大人看,别耽误时间。”
王瑞把章程递过去,语气平静:“乌雅大人,瑞祥号的合作有三个条件,您得先满足了,咱们才能谈后续。第一,合作保证金五万两白银,存入瑞祥号的公账,若是后续供货出了问题,这钱要用来赔偿损失;第二,供货质量得符合瑞祥的标准 —— 比如江南的米,含水量不能超过 15%,杂质不能超过 2%,每批货都要经过瑞祥的验粮师检测,不合格的要立刻退回,运费自理;第三,有三个月的试运营期,这期间若是出现三次以上质量问题,或者延误了漕运时间,合作就终止,保证金不退。”
乌雅成德拿着章程的手顿住,脸色一点点沉下来:“五万两保证金?你知道五万两是多少吗?还有什么质量标准,本大人供的米,还能有问题?”
“大人,这是瑞祥号的规矩,对所有合作商都一样,没有例外。” 王瑞说着,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一份验粮报告,“您看,这是上个月江南分铺拒收的一批米,含水量 18%,里面还掺了沙子,若是运到军屯,士兵们吃了会闹肚子,耽误练兵。瑞祥号是为新政做事,不能拿百姓和士兵的生计当儿戏。”
乌雅成德看着报告上的数字,心里犯了嘀咕 —— 他哪有五万两白银?之前仗着外戚身份捞的钱,大多用来买宅子和古玩了,而且他根本不懂粮食的质量标准,要是真按瑞祥的规矩来,怕是第一批货就要被拒收。可他又拉不下脸来,只能硬着头皮说:“你先回去,本大人考虑考虑。”
王瑞走后,乌雅成德找来了自己的管家,管家一听要五万两保证金,还有这么严的标准,赶紧劝:“大人,瑞祥号这是故意抬高门槛,不想跟您合作啊!您想想,您从来没做过漕运的生意,哪里懂什么含水量、杂质?真要合作了,怕是保证金都要赔进去,还落个‘办事不力’的名声,不值得。”
乌雅成德沉默了 —— 管家的话戳中了他的软肋,他确实没能力满足瑞祥的条件,可就这么放弃,又觉得丢了外戚的面子。
就在乌雅成德纠结的时候,江兰已经找到了乌雅家族的旁支 —— 乌雅文彬。
乌雅文彬今年三十五岁,是乌雅成德的远房堂弟,因为不是嫡系,在家族里一直被排挤。他早年在江南做过米铺生意,懂粮食的储存和运输,还曾因为拒绝给米里掺沙,被乌雅成德抢了生意,米铺也关了,现在只能在京城做些小买卖,勉强糊口。
江兰让人把乌雅文彬请到兰馨学院的茶歇院,院子里的牡丹还开着,江兰给她倒了杯碧螺春:“乌雅先生,听说您在江南做过米铺,对粮食生意很熟?”
乌雅文彬有些受宠若惊,他没想到江兰会亲自见他:“回江大人,小的确实做过几年米铺,知道怎么选米、怎么存米,不会让米受潮发霉。”
“那太好了。” 江兰笑着拿出瑞祥号的合作方案,“瑞祥号现在要在江南设‘粮食收购点’,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来负责。我看您踏实本分,又懂生意,想请您来做这个负责人,合作条件咱们好商量 —— 保证金两万两,若是您一时拿不出,瑞祥号可以先垫一半,等您盈利了再还;另外,瑞祥号会派验粮师给您培训,帮您达到供货标准,利润咱们五五分成,您看怎么样?”
乌雅文彬拿着方案,手都在抖。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机会做这么大的生意,而且江兰给的条件这么优厚 —— 保证金减半,还提供培训,利润也公平。他赶紧站起身,对着江兰作揖:“江大人,小的谢谢您!小的一定好好干,绝不让您失望!”
江兰拍了拍他的手:“不用谢我,这是您自己的本事应得的。瑞祥号选合作商,不看身份,只看能力和人品。您只要把粮食生意做好,让军屯的士兵和百姓吃到好米,就是对新政最大的帮忙。”
乌雅文彬回去后,立刻开始筹备粮食收购点。他从江南找了几个以前一起做米铺的老伙计,都是懂行又老实的人;瑞祥号派来的验粮师教他用 “炒米测水分” 的法子 —— 抓一把米炒三分钟,若是重量减少不到 15%,就是合格的;还教他怎么用细筛子筛掉米里的杂质,确保纯度。
三个月后,乌雅文彬的第一批粮食运到了西北军屯。验粮师检测后,含水量 13%,杂质 1%,完全符合瑞祥的标准。青海卫总兵特意给京城发了奏报,说 “这批米比去年的还好,士兵们吃了饭,练兵更有劲儿了”。
而乌雅成德那边,纠结了半个月,还是没凑够五万两保证金,又听说乌雅文彬被瑞祥号提拔,做得风生水起,心里既嫉妒又庆幸 —— 幸好没硬着头皮合作,不然现在丢脸的就是自己。他找了个机会,在皇后面前提了一句 “瑞祥号不懂变通”,皇后却笑着说:“文彬那孩子我知道,踏实懂行,瑞祥号用他,是会选人。你啊,别总想着靠关系,多学学文彬,做点实事。”
乌雅成德听了皇后的话,再也不提跟瑞祥号合伙的事了。
这年冬天,瑞祥号召开分铺掌柜大会,乌雅文彬作为江南收购点的负责人,上台分享经验。他拿着账本,笑着说:“这半年,咱们收购的粮食没出过一次质量问题,军屯的订单比去年多了两成,还跟江南的几个米行签了长期合同。这都是江大人给的机会,也是瑞祥号的规矩好 —— 规矩公平,才能把生意做好。”
江兰坐在台下,看着乌雅文彬自信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她从包衣丫头到现在,见过太多靠身份欺压人的权贵,可她知道,新政要推行,靠的不是特权,是公平的规矩和靠谱的人。
散会后,乌雅文彬找到江兰,递上一份报告:“江大人,最近江南有几个米行,总是故意压低收购价,还说‘有大人物撑腰’,小的查了一下,好像跟八爷党的余党有关联。”
江兰接过报告,眼神沉了下来 —— 八爷党还没彻底死心,又想从粮食上做文章。她拍了拍乌雅文彬的肩膀:“你继续盯着,有消息及时报给大宝。咱们的‘防火墙’,不仅要防外戚乱插手,还要防八爷党搞破坏。”
乌雅文彬用力点头:“江大人放心,小的一定盯紧!”
大宝走过来,递给江兰一份账本:“姑姑,今年瑞祥号的漕运量比去年多了四成,跟欧洲的通商也赚了不少,足够支持明年的新政物资了。”
江兰接过账本,上面的数字一行行整整齐齐,像是在诉说着新政的安稳。她知道,这安稳的背后,是一道道看不见的 “防火墙”—— 防住了外戚的特权,防住了奸商的贪利,也防住了别有用心的破坏。而这些 “防火墙”,最终护着的,是大清的百姓,是新政的未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就在这时,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伙计小张跑进来,脸色发白:“大掌柜,乌雅大人来了!带着两个随从,说要见您,还说…… 还说要跟瑞祥号‘合伙做漕运生意’。”
大宝心里 “咯噔” 一下 —— 乌雅成德,当今皇后的弟弟,胤禛的小舅子,正儿八经的外戚。这人在京城向来嚣张,仗着皇后的关系,没少插手地方上的生意,之前就有商户因为拒绝他合伙,被安了个 “偷税” 的罪名,铺子都关了。
大宝不敢怠慢,赶紧整理了一下衣袍,去前堂见客。乌雅成德正坐在前堂的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翡翠扳指,见大宝进来,眼皮都没抬:“你就是瑞祥号的大掌柜?听说你们最近在做漕运的生意,本大人想跟你们合伙,以后江南的米、河南的盐,都由本大人的铺子来供,你们瑞祥号只负责运,利润咱们七三分 —— 本大人七,你们三。”
大宝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乌雅大人,瑞祥号的合作有规矩,得按流程来,小的做不了主,得请江大人定夺。”
“江大人?” 乌雅成德终于抬眼,嘴角带着不屑,“不过是个包衣出身的女官,还敢管本大人的事?你去告诉她,这事本大人定了,要么合伙,要么…… 你们瑞祥号以后就别想走漕运的路子了。”
这话传到江兰耳中时,她正在兰馨学院看学生们核算税银。丫蛋把大宝的信递过来,上面写着乌雅成德的要求和威胁,江兰看完,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外戚想插足瑞祥号,无非是看中了漕运和通商的利润。瑞祥号是新政的物资命脉,要是让乌雅成德这种不懂行还贪利的人掺和,米会掺沙、盐会掺土,军屯和百姓都要遭殃。”
丫蛋担忧道:“可他是皇后的弟弟,硬拒的话,怕是会得罪后宫,皇上也难做人。”
“不用硬拒。” 江兰笑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让王瑞去跟他谈。王瑞是瑞祥号最懂生意的掌柜,让他把合作的门槛抬高点,高到乌雅成德够不着;另外,去查乌雅家族的旁支,找个懂经商、踏实本分的,提拔他做瑞祥号的合作商 —— 既不得罪外戚,又守住咱们的规矩。”
王瑞今年五十岁,是瑞祥号的元老,从江南分铺的伙计做到总铺的管事掌柜,最擅长跟难缠的商户打交道。接到江兰的吩咐后,他第二天就带着账本和 “合作章程”,去了乌雅成德的府邸。
乌雅成德的府邸装修得奢华,客厅里摆着从欧洲运来的钟表,墙上挂着名家字画。他见王瑞进来,态度依旧傲慢:“章程拟好了?赶紧拿给本大人看,别耽误时间。”
王瑞把章程递过去,语气平静:“乌雅大人,瑞祥号的合作有三个条件,您得先满足了,咱们才能谈后续。第一,合作保证金五万两白银,存入瑞祥号的公账,若是后续供货出了问题,这钱要用来赔偿损失;第二,供货质量得符合瑞祥的标准 —— 比如江南的米,含水量不能超过 15%,杂质不能超过 2%,每批货都要经过瑞祥的验粮师检测,不合格的要立刻退回,运费自理;第三,有三个月的试运营期,这期间若是出现三次以上质量问题,或者延误了漕运时间,合作就终止,保证金不退。”
乌雅成德拿着章程的手顿住,脸色一点点沉下来:“五万两保证金?你知道五万两是多少吗?还有什么质量标准,本大人供的米,还能有问题?”
“大人,这是瑞祥号的规矩,对所有合作商都一样,没有例外。” 王瑞说着,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一份验粮报告,“您看,这是上个月江南分铺拒收的一批米,含水量 18%,里面还掺了沙子,若是运到军屯,士兵们吃了会闹肚子,耽误练兵。瑞祥号是为新政做事,不能拿百姓和士兵的生计当儿戏。”
乌雅成德看着报告上的数字,心里犯了嘀咕 —— 他哪有五万两白银?之前仗着外戚身份捞的钱,大多用来买宅子和古玩了,而且他根本不懂粮食的质量标准,要是真按瑞祥的规矩来,怕是第一批货就要被拒收。可他又拉不下脸来,只能硬着头皮说:“你先回去,本大人考虑考虑。”
王瑞走后,乌雅成德找来了自己的管家,管家一听要五万两保证金,还有这么严的标准,赶紧劝:“大人,瑞祥号这是故意抬高门槛,不想跟您合作啊!您想想,您从来没做过漕运的生意,哪里懂什么含水量、杂质?真要合作了,怕是保证金都要赔进去,还落个‘办事不力’的名声,不值得。”
乌雅成德沉默了 —— 管家的话戳中了他的软肋,他确实没能力满足瑞祥的条件,可就这么放弃,又觉得丢了外戚的面子。
就在乌雅成德纠结的时候,江兰已经找到了乌雅家族的旁支 —— 乌雅文彬。
乌雅文彬今年三十五岁,是乌雅成德的远房堂弟,因为不是嫡系,在家族里一直被排挤。他早年在江南做过米铺生意,懂粮食的储存和运输,还曾因为拒绝给米里掺沙,被乌雅成德抢了生意,米铺也关了,现在只能在京城做些小买卖,勉强糊口。
江兰让人把乌雅文彬请到兰馨学院的茶歇院,院子里的牡丹还开着,江兰给她倒了杯碧螺春:“乌雅先生,听说您在江南做过米铺,对粮食生意很熟?”
乌雅文彬有些受宠若惊,他没想到江兰会亲自见他:“回江大人,小的确实做过几年米铺,知道怎么选米、怎么存米,不会让米受潮发霉。”
“那太好了。” 江兰笑着拿出瑞祥号的合作方案,“瑞祥号现在要在江南设‘粮食收购点’,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来负责。我看您踏实本分,又懂生意,想请您来做这个负责人,合作条件咱们好商量 —— 保证金两万两,若是您一时拿不出,瑞祥号可以先垫一半,等您盈利了再还;另外,瑞祥号会派验粮师给您培训,帮您达到供货标准,利润咱们五五分成,您看怎么样?”
乌雅文彬拿着方案,手都在抖。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机会做这么大的生意,而且江兰给的条件这么优厚 —— 保证金减半,还提供培训,利润也公平。他赶紧站起身,对着江兰作揖:“江大人,小的谢谢您!小的一定好好干,绝不让您失望!”
江兰拍了拍他的手:“不用谢我,这是您自己的本事应得的。瑞祥号选合作商,不看身份,只看能力和人品。您只要把粮食生意做好,让军屯的士兵和百姓吃到好米,就是对新政最大的帮忙。”
乌雅文彬回去后,立刻开始筹备粮食收购点。他从江南找了几个以前一起做米铺的老伙计,都是懂行又老实的人;瑞祥号派来的验粮师教他用 “炒米测水分” 的法子 —— 抓一把米炒三分钟,若是重量减少不到 15%,就是合格的;还教他怎么用细筛子筛掉米里的杂质,确保纯度。
三个月后,乌雅文彬的第一批粮食运到了西北军屯。验粮师检测后,含水量 13%,杂质 1%,完全符合瑞祥的标准。青海卫总兵特意给京城发了奏报,说 “这批米比去年的还好,士兵们吃了饭,练兵更有劲儿了”。
而乌雅成德那边,纠结了半个月,还是没凑够五万两保证金,又听说乌雅文彬被瑞祥号提拔,做得风生水起,心里既嫉妒又庆幸 —— 幸好没硬着头皮合作,不然现在丢脸的就是自己。他找了个机会,在皇后面前提了一句 “瑞祥号不懂变通”,皇后却笑着说:“文彬那孩子我知道,踏实懂行,瑞祥号用他,是会选人。你啊,别总想着靠关系,多学学文彬,做点实事。”
乌雅成德听了皇后的话,再也不提跟瑞祥号合伙的事了。
这年冬天,瑞祥号召开分铺掌柜大会,乌雅文彬作为江南收购点的负责人,上台分享经验。他拿着账本,笑着说:“这半年,咱们收购的粮食没出过一次质量问题,军屯的订单比去年多了两成,还跟江南的几个米行签了长期合同。这都是江大人给的机会,也是瑞祥号的规矩好 —— 规矩公平,才能把生意做好。”
江兰坐在台下,看着乌雅文彬自信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她从包衣丫头到现在,见过太多靠身份欺压人的权贵,可她知道,新政要推行,靠的不是特权,是公平的规矩和靠谱的人。
散会后,乌雅文彬找到江兰,递上一份报告:“江大人,最近江南有几个米行,总是故意压低收购价,还说‘有大人物撑腰’,小的查了一下,好像跟八爷党的余党有关联。”
江兰接过报告,眼神沉了下来 —— 八爷党还没彻底死心,又想从粮食上做文章。她拍了拍乌雅文彬的肩膀:“你继续盯着,有消息及时报给大宝。咱们的‘防火墙’,不仅要防外戚乱插手,还要防八爷党搞破坏。”
乌雅文彬用力点头:“江大人放心,小的一定盯紧!”
大宝走过来,递给江兰一份账本:“姑姑,今年瑞祥号的漕运量比去年多了四成,跟欧洲的通商也赚了不少,足够支持明年的新政物资了。”
江兰接过账本,上面的数字一行行整整齐齐,像是在诉说着新政的安稳。她知道,这安稳的背后,是一道道看不见的 “防火墙”—— 防住了外戚的特权,防住了奸商的贪利,也防住了别有用心的破坏。而这些 “防火墙”,最终护着的,是大清的百姓,是新政的未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