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五年冬,京城的第一场雪落得轻柔,养心殿外的铜鹤上积了薄薄一层白。朝鲜使者金允植带着朝贡队伍,刚完成觐见礼仪,手里还捧着朝鲜国王亲书的国书,却在退殿时突然驻足,对着胤禛躬身道:“启禀大清皇帝,臣此次来京,听闻贵国江兰姑娘凭医术救民、凭巧思改良织机、凭智慧应对蝗灾,百姓皆称‘活菩萨’,臣斗胆恳请,愿与江姑娘一见,向其请教利民之法,以造福朝鲜百姓。”
胤禛愣了愣,随即笑道:“金使者倒是消息灵通。江兰确有奇才,既你有意交流,朕便准了。苏培盛,你即刻去瑞祥号传旨,让江兰明日巳时来驿馆见金使者。”
苏培盛领旨时,江兰正在兰馨学院的医学馆,看着林巧带学员练习外伤包扎 —— 学员们用麻布模拟伤口,动作比上个月熟练了许多,连之前最笨拙的农户子弟阿福,都能三分钟内完成螺旋包扎。“姑娘,苏总管来了,说皇上让您明日去驿馆见朝鲜使者。” 春桃快步走进来,手里还攥着刚抄好的《护理手册》副本。
江兰停下手里的动作,心里略感意外 —— 朝鲜使者来京朝贡是常事,却从未有过特意求见她的先例。“可知使者为何要见我?” 春桃摇头:“苏总管没细说,只说使者听闻了您的事迹,想请教利民之法。”
江兰思忖片刻,心里有了数 —— 想来是使者听说了护理坊救蝗灾百姓、改良织机助包衣妇女、筹建学院培养人才的事,想取些经。她当即让林巧准备些常用草药样本(如治疗风寒的金银花、止血的三七),让王瑞整理番薯、玉米的种植记录(包括育苗、施肥、防病虫害的细节),又让春桃把《护理手册》《种植要义》各抄一份,准备明日带去。
第二天巳时,江兰带着春桃准时抵达驿馆。金允植早已在正厅等候,他穿着朝鲜传统的圆领袍,身边站着副手李敏镐,见江兰进来,连忙起身行礼:“江姑娘,久仰大名!我在朝鲜时就听闻,姑娘用草药救了蝗灾时的上千百姓,还教妇女织布赚钱,这样的仁心与智慧,实在令人敬佩。”
江兰回礼后,笑着落座:“金使者过誉了。我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能为百姓谋福利,是我的荣幸。听闻使者想请教利民之法,不知朝鲜如今可有民生难题?”
金允植叹了口气,语气沉重:“不瞒姑娘,朝鲜每年冬天都有‘冬瘟’,百姓染病后常因缺医少药丧命;而且我国山地多,粮食产量低,一遇荒年就有百姓逃荒,这些难题,让国王陛下日夜忧心。此次来京,就是想向姑娘请教,有没有防治瘟疫、提高粮食产量的法子。”
江兰闻言,立刻让春桃拿出《护理手册》和草药样本:“使者,这是我编的《护理手册》,里面记载了防治瘟疫的方法 —— 比如发现病人要及时隔离,避免传染;住所要常开窗通风,勤洗手脸;还可以用金银花、连翘煮水喝,能预防风寒和轻症瘟疫。这些草药在朝鲜应该也有生长,我带了样本,您可以让御医辨认。”
金允植接过手册和样本,仔细翻看手册上的插图(春桃画的隔离场景、煮药步骤),又拿起金银花闻了闻,激动地说:“姑娘,这方法太实用了!我们朝鲜的冬瘟,很多都是因为病人和健康人混居才扩散的,隔离之法我们从未想过。这些草药,我国济州岛就有,回去后我定让御医推广!”
李敏镐也凑过来看手册,指着 “伤口护理” 的章节问:“江姑娘,我们朝鲜的士兵训练时常受伤,您这手册里的止血、包扎方法,能教给我们的军医吗?” 江兰点头:“当然可以。我还可以让兰馨学院的医学馆学员,给贵国军医做简单培训,确保他们能熟练掌握。”
聊完医学,江兰话锋一转,提到粮食问题:“金使者,关于提高粮食产量,我倒有个法子 —— 我国近年引进了番薯、玉米两种作物,它们耐旱、耐贫瘠,山地也能种,产量比水稻、小麦高两倍还多。去年蝗灾时,不少百姓靠番薯度过了荒年,效果很好。”
金允植眼睛一亮:“番薯、玉米?我曾听商人提起过,却不知具体怎么种。姑娘若是能教我们种植之法,那真是救了朝鲜百姓!”
江兰当即让春桃拿出种植记录,还让驿馆的人找来纸笔,一边画一边讲解:“番薯要选健康的块根,切成带芽的小块,埋在松软的土里,间距一尺左右,浇水不用太勤,耐旱;玉米要先育苗,等苗长到三寸高再移栽,种植时要施足底肥(比如腐熟的农家肥),还要注意防治玉米螟(可以用晒干的艾草熏杀)。我还带了些种子,您可以带回朝鲜试种,若是有问题,随时可以写信给我,我会详细解答。”
金允植接过种子和种植记录,双手都在发颤:“姑娘,这份恩情,朝鲜百姓永远不会忘记!我国山地多,若是番薯、玉米能种成,以后再也不会有百姓因荒年逃荒了!”
为了让使者更直观地了解种植方法,江兰提议带他们去瑞祥号的试验田。试验田在京城南郊,占地十亩,里面种着番薯、玉米(虽是冬天,却有暖棚培育的幼苗),江老实正带着几个农户打理暖棚。
“金使者,您看这就是番薯苗。” 江兰走进暖棚,指着长势旺盛的幼苗说,“这是用块根育苗的,等春天移栽到山地,四个月就能收获,一亩地能收三千斤,比水稻多一倍。” 江老实还特意挖出一块种了两个月的番薯,个头有拳头大,金允植和李敏镐凑过来,惊讶地摸了摸:“这么快就能长这么大?真是神奇!”
在玉米暖棚里,江兰让春桃演示如何分辨玉米螟的虫卵(藏在叶片背面),如何用艾草熏杀:“把晒干的艾草捆成束,放在玉米地里点燃,烟雾能熏死虫卵,还不会伤害玉米苗。” 李敏镐认真地记在本子上,连艾草的用量、熏杀的时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从试验田回来的路上,金允植看着手里的种子和记录,突然提议:“江姑娘,贵国的兰馨产品(如护理用的薄荷膏、养生的梨膏糖)、改良织机织的细布,在朝鲜肯定很受欢迎。我们能不能约定,明年春天开始贸易 —— 朝鲜用人参、纸张、丝绸换贵国的兰馨产品和番薯、玉米种子?这样既能让两国百姓受益,也能加深中朝友谊。”
江兰正有此意 —— 瑞祥号之前就想开拓海外市场,朝鲜是近邻,贸易起来方便。她当即点头:“使者提议甚好!我会让瑞祥号准备产品,明年春天在边境设立贸易点,确保货物能及时送达。”
当天晚上,金允植特意进宫,向胤禛禀报了与江兰交流的成果,还把《护理手册》《种植要义》和种子呈给胤禛看:“皇上,江姑娘不仅仁心仁术,还懂种植、善贸易,有这样的人才,是大清之幸,也是周边国家之幸!臣回去后,定要向国王陛下禀报,让中朝友谊更上一层楼。”
胤禛听了很高兴,当即赏了江兰一批朝鲜特产(如人参、高丽纸),还下旨:“瑞祥号与朝鲜贸易,朝廷给予免税优惠,同时派驿卒协助传递书信,确保种植技术的指导能及时到位。”
消息传到江兰家,江老实拿着朝鲜人参,笑得合不拢嘴:“兰丫头,你现在都能跟外国使者做生意了!这人参可是好东西,给你娘补补身子正好。” 江王氏正在用高丽纸裁成小张,给丫蛋练字:“这纸比咱们的宣纸还细腻,丫蛋用这个练字,字肯定能写得更好。”
丫蛋抱着使者送的朝鲜小玩偶(用彩绸做的兔子),跑到江兰身边:“姐姐,金使者说朝鲜有很多好吃的年糕,明年贸易的时候,咱们能换些年糕回来吗?大宝、小宝肯定
胤禛愣了愣,随即笑道:“金使者倒是消息灵通。江兰确有奇才,既你有意交流,朕便准了。苏培盛,你即刻去瑞祥号传旨,让江兰明日巳时来驿馆见金使者。”
苏培盛领旨时,江兰正在兰馨学院的医学馆,看着林巧带学员练习外伤包扎 —— 学员们用麻布模拟伤口,动作比上个月熟练了许多,连之前最笨拙的农户子弟阿福,都能三分钟内完成螺旋包扎。“姑娘,苏总管来了,说皇上让您明日去驿馆见朝鲜使者。” 春桃快步走进来,手里还攥着刚抄好的《护理手册》副本。
江兰停下手里的动作,心里略感意外 —— 朝鲜使者来京朝贡是常事,却从未有过特意求见她的先例。“可知使者为何要见我?” 春桃摇头:“苏总管没细说,只说使者听闻了您的事迹,想请教利民之法。”
江兰思忖片刻,心里有了数 —— 想来是使者听说了护理坊救蝗灾百姓、改良织机助包衣妇女、筹建学院培养人才的事,想取些经。她当即让林巧准备些常用草药样本(如治疗风寒的金银花、止血的三七),让王瑞整理番薯、玉米的种植记录(包括育苗、施肥、防病虫害的细节),又让春桃把《护理手册》《种植要义》各抄一份,准备明日带去。
第二天巳时,江兰带着春桃准时抵达驿馆。金允植早已在正厅等候,他穿着朝鲜传统的圆领袍,身边站着副手李敏镐,见江兰进来,连忙起身行礼:“江姑娘,久仰大名!我在朝鲜时就听闻,姑娘用草药救了蝗灾时的上千百姓,还教妇女织布赚钱,这样的仁心与智慧,实在令人敬佩。”
江兰回礼后,笑着落座:“金使者过誉了。我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能为百姓谋福利,是我的荣幸。听闻使者想请教利民之法,不知朝鲜如今可有民生难题?”
金允植叹了口气,语气沉重:“不瞒姑娘,朝鲜每年冬天都有‘冬瘟’,百姓染病后常因缺医少药丧命;而且我国山地多,粮食产量低,一遇荒年就有百姓逃荒,这些难题,让国王陛下日夜忧心。此次来京,就是想向姑娘请教,有没有防治瘟疫、提高粮食产量的法子。”
江兰闻言,立刻让春桃拿出《护理手册》和草药样本:“使者,这是我编的《护理手册》,里面记载了防治瘟疫的方法 —— 比如发现病人要及时隔离,避免传染;住所要常开窗通风,勤洗手脸;还可以用金银花、连翘煮水喝,能预防风寒和轻症瘟疫。这些草药在朝鲜应该也有生长,我带了样本,您可以让御医辨认。”
金允植接过手册和样本,仔细翻看手册上的插图(春桃画的隔离场景、煮药步骤),又拿起金银花闻了闻,激动地说:“姑娘,这方法太实用了!我们朝鲜的冬瘟,很多都是因为病人和健康人混居才扩散的,隔离之法我们从未想过。这些草药,我国济州岛就有,回去后我定让御医推广!”
李敏镐也凑过来看手册,指着 “伤口护理” 的章节问:“江姑娘,我们朝鲜的士兵训练时常受伤,您这手册里的止血、包扎方法,能教给我们的军医吗?” 江兰点头:“当然可以。我还可以让兰馨学院的医学馆学员,给贵国军医做简单培训,确保他们能熟练掌握。”
聊完医学,江兰话锋一转,提到粮食问题:“金使者,关于提高粮食产量,我倒有个法子 —— 我国近年引进了番薯、玉米两种作物,它们耐旱、耐贫瘠,山地也能种,产量比水稻、小麦高两倍还多。去年蝗灾时,不少百姓靠番薯度过了荒年,效果很好。”
金允植眼睛一亮:“番薯、玉米?我曾听商人提起过,却不知具体怎么种。姑娘若是能教我们种植之法,那真是救了朝鲜百姓!”
江兰当即让春桃拿出种植记录,还让驿馆的人找来纸笔,一边画一边讲解:“番薯要选健康的块根,切成带芽的小块,埋在松软的土里,间距一尺左右,浇水不用太勤,耐旱;玉米要先育苗,等苗长到三寸高再移栽,种植时要施足底肥(比如腐熟的农家肥),还要注意防治玉米螟(可以用晒干的艾草熏杀)。我还带了些种子,您可以带回朝鲜试种,若是有问题,随时可以写信给我,我会详细解答。”
金允植接过种子和种植记录,双手都在发颤:“姑娘,这份恩情,朝鲜百姓永远不会忘记!我国山地多,若是番薯、玉米能种成,以后再也不会有百姓因荒年逃荒了!”
为了让使者更直观地了解种植方法,江兰提议带他们去瑞祥号的试验田。试验田在京城南郊,占地十亩,里面种着番薯、玉米(虽是冬天,却有暖棚培育的幼苗),江老实正带着几个农户打理暖棚。
“金使者,您看这就是番薯苗。” 江兰走进暖棚,指着长势旺盛的幼苗说,“这是用块根育苗的,等春天移栽到山地,四个月就能收获,一亩地能收三千斤,比水稻多一倍。” 江老实还特意挖出一块种了两个月的番薯,个头有拳头大,金允植和李敏镐凑过来,惊讶地摸了摸:“这么快就能长这么大?真是神奇!”
在玉米暖棚里,江兰让春桃演示如何分辨玉米螟的虫卵(藏在叶片背面),如何用艾草熏杀:“把晒干的艾草捆成束,放在玉米地里点燃,烟雾能熏死虫卵,还不会伤害玉米苗。” 李敏镐认真地记在本子上,连艾草的用量、熏杀的时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从试验田回来的路上,金允植看着手里的种子和记录,突然提议:“江姑娘,贵国的兰馨产品(如护理用的薄荷膏、养生的梨膏糖)、改良织机织的细布,在朝鲜肯定很受欢迎。我们能不能约定,明年春天开始贸易 —— 朝鲜用人参、纸张、丝绸换贵国的兰馨产品和番薯、玉米种子?这样既能让两国百姓受益,也能加深中朝友谊。”
江兰正有此意 —— 瑞祥号之前就想开拓海外市场,朝鲜是近邻,贸易起来方便。她当即点头:“使者提议甚好!我会让瑞祥号准备产品,明年春天在边境设立贸易点,确保货物能及时送达。”
当天晚上,金允植特意进宫,向胤禛禀报了与江兰交流的成果,还把《护理手册》《种植要义》和种子呈给胤禛看:“皇上,江姑娘不仅仁心仁术,还懂种植、善贸易,有这样的人才,是大清之幸,也是周边国家之幸!臣回去后,定要向国王陛下禀报,让中朝友谊更上一层楼。”
胤禛听了很高兴,当即赏了江兰一批朝鲜特产(如人参、高丽纸),还下旨:“瑞祥号与朝鲜贸易,朝廷给予免税优惠,同时派驿卒协助传递书信,确保种植技术的指导能及时到位。”
消息传到江兰家,江老实拿着朝鲜人参,笑得合不拢嘴:“兰丫头,你现在都能跟外国使者做生意了!这人参可是好东西,给你娘补补身子正好。” 江王氏正在用高丽纸裁成小张,给丫蛋练字:“这纸比咱们的宣纸还细腻,丫蛋用这个练字,字肯定能写得更好。”
丫蛋抱着使者送的朝鲜小玩偶(用彩绸做的兔子),跑到江兰身边:“姐姐,金使者说朝鲜有很多好吃的年糕,明年贸易的时候,咱们能换些年糕回来吗?大宝、小宝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