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拓展海外贸易-《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雍正八年八月,京城的秋风刚吹黄护城河边的柳叶,江兰就捧着一份 “兰馨” 季度账本走进了养心殿。账本上的数字亮眼 —— 三个月内卖出五千条丝巾、两千套睡衣、三千盒香膏,包衣妇女工坊扩招到一百二十人,瑞祥号在天津、通州的分店也盈利稳定。可江兰却在奏折末尾添了一行小字:“现有产能尚可支撑三倍订单,国内市场渐趋饱和,恳请陛下允准尝试海外贸易,以‘兰馨’产品换海外白银,助新政之需。”

  胤禛捏着账本的手指顿了顿,抬头看向江兰:“海外贸易?如今海禁虽松,可赴朝、赴日的商队多有风险,且你对海外市场一无所知,为何突然有此想法?”

  “回陛下,臣有三因。” 江兰躬身回话,指尖轻轻划过账本上的 “产能盈余” 字样,“其一,‘兰馨’现有工坊每月可产丝巾两千条、皂五百块,国内订单仅需六成,剩余产能闲置可惜;其二,上月臣听闻户部奏报,治黄河需白银五十万两,国库暂缺,若能将‘兰馨’售往海外,可赚白银补充国库;其三,朝鲜、日本素来喜爱我朝丝绸、香料,‘兰馨’产品兼具实用与精致,定能受欢迎。”

  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张纸,上面是她根据穿越前历史知识整理的朝日习俗:“朝鲜贵族崇尚素雅丝绸,百姓需耐用清洁之物;日本町人喜爱精致香品,武士阶层偏好便携皂块。臣愿根据两地需求调整产品,再借陛下官船护送,必能降低风险,有所收获。”

  胤禛看着纸上的字迹,又想起治河的窘迫 —— 去年黄河决堤,沿岸百姓流离失所,今年若不及时修缮,恐再酿灾祸。他沉吟片刻,指尖在桌案上敲出轻响:“朕可允你一试。官船由广州水师调派,护送兵丁从沿海卫所抽调,所需经费从内库暂支。但你需记住,海外贸易非小事,若有差池,不仅损失白银,还可能引发外交事端。”

  江兰心中一松,连忙谢恩:“臣定不负陛下信任,必当谨慎行事,以海外之利助新政、安百姓。”

  离开养心殿,江兰第一时间找来王瑞和苏文清 —— 海外贸易需商队统筹,王瑞熟悉货物调度,苏文清懂丝绸工艺,两人是最佳搭档。听闻要做海外生意,王瑞既兴奋又忐忑:“江姑娘,海外路途远,咱们的货要是在路上坏了怎么办?朝鲜、日本的人要是不买,岂不是白忙活?”

  “所以得先调研,再调整产品。” 江兰拿出早已拟好的计划,“我打算派李叔去朝鲜 —— 他去过漠北,懂异域习俗,再让苏掌柜联系广州的十三行,他们常与日本通商,能帮咱们打听当地需求。等摸清情况,咱们再改产品,保准能卖出去。”

  苏文清立刻点头:“广州十三行的吴掌柜是我的旧识,我这就写信给他,让他帮忙留意日本的喜好。朝鲜那边,李叔稳妥,定能摸清情况。”

  五天后,李叔带着两个伙计、一箱 “兰馨” 样品(十条丝巾、二十块皂、十盒香膏),登上了前往朝鲜汉城的官船。临行前,江兰特意把他叫到身边,递上一本笔记:“李叔,您去了之后,多跟当地商人聊天,问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