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七年四月中旬,瑞祥号账房的算盘声清脆利落。王瑞把最后一笔账目算清,推开盘子,将一张写满数字的纸递到江兰面前:“江姑娘,这月兰馨皂卖了三百块金箔皂、五百块花香皂、八百块素皂,手帕走了四百块,算下来纯利足足有三十二两银子。按咱们之前说的五五分,您该得十六两。”
江兰接过账本,指尖划过 “十六两” 的字样,心里微微一暖。自去年和瑞祥号合作,兰馨皂从后宫火到民间,今年新增的手帕生意又成了京城贵妇圈的新宠,盈利一月比一月丰厚。她摩挲着银锭冰凉的触感,想起穿越之初江家的窘迫 —— 那时还是包衣奴籍,一家五口挤在南城的小杂院里,冬天连炭火都舍不得烧,大哥江石头每天去码头扛活,手上的茧子厚得能磨破布,两个侄子大宝、小宝连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如今江家虽已脱了奴籍,住进皇上赏赐的四合院,大哥袭了轻都慰的爵位,可父母总还带着过去的俭省,厨房里的细粮仍舍不得多放,大嫂给孩子做衣服,也总想着打补丁能多穿两年。
“王掌柜,这银子我先取十两,剩下的六两先存在您这儿,下次对账一起算。” 江兰把十两银子包进云锦帕子 —— 这帕子还是皇后上次赏的,如今成了她装银子的常用物。王瑞笑着应下:“您放心,银子我给您妥帖存着。对了,江南裕丰号又来催手帕订单了,您家里的作坊还赶得及吗?”
“赶得及,我娘和大嫂正组织街坊的妇女们做,人手够。” 江兰想起前几日回家,见院里晒满了细棉布,大嫂正带着几个妇人分拣绣好的手帕,脸上满是干劲,“等下我回去再跟她们说,让她们再加把劲,争取下月多做两百块。”
出了瑞祥号,江兰没回护理坊,径直往江家的四合院去。这院子是胤禛去年赏的,在东城的胡同里,门口挂着 “江府” 的木匾,门檐下还挂着两盏红灯笼,看着就透着气派。守门的老仆见是江兰,连忙躬身开门:“姑娘回来了!老夫人和老大人刚从庙里祈福回来,正在院里歇着呢。”
江兰刚进院门,就听见院里传来孩子的笑声。抬头一看,两个侄子大宝、小宝正追着一只蝴蝶跑,大宝穿着件蓝色的粗布褂子,袖口还缝着块补丁;小宝衣服更显小,裤脚短了一截,露出脚踝。江王氏坐在廊下的藤椅上,手里拿着针线,正给长顺缝裤脚,见江兰进来,连忙放下针线起身:“兰丫头回来啦!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娘,我刚从瑞祥号对账回来,给您带了些银子。” 江兰走上前,把云锦帕子递过去。江王氏接过,触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十两银子锭子在阳光下闪着光,她吓了一跳:“这么多银子?你这孩子,怎么每次都拿这么多回来?家里现在不缺银子了,你自己留着用。”
“娘,这是我跟瑞祥号合作的分成,每月都有这么多。” 江兰扶着江王氏坐下,声音放柔,“我跟您说过,卖香皂和手帕赚的钱,我分三成给家里,这十两就是这个月的三成,您拿着,给家里添点东西,也给大宝、小宝做两件新衣服。”
正说着,江石头从外面回来,穿着轻都慰的青色补服,腰间挂着腰刀,看着比从前英武了不少。他刚进院就看见银子,眉头一皱:“兰丫头,家里现在有我俸禄,不用你总拿银子回来。你在宫里当差,开销也大,自己留着。”
“大哥,我在宫里吃住都有份例,花不了多少银子。” 江兰笑着拿起一块银子,递给江石头,“这银子您拿着,一是给家里改善生活,二是您当轻都慰,总得出门应酬,身上也得带点银子撑场面。之前我听说您跟同僚吃饭,还总抢着付账,手里没银子怎么行?”
江石头接过银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袭了轻都慰后,每月有五两俸禄,可他是个实在人,同僚们常约着喝酒,他总不好意思让别人付钱,每月俸禄大半都花在应酬上。江兰这么一说,他也不再推辞,只是把银子递给江王氏:“娘,您收着,给孩子们做新衣服,再给爹买点好酒。”
江王氏把银子小心地放进木匣里,又从里面拿出一小块碎银子,递给旁边的丫鬟:“去,到巷口的张记肉铺买二斤五花肉,再买只鸡,今天中午给兰丫头做她爱吃的红烧肉和炖鸡。” 丫鬟应了声,快步出去了。江兰看着母亲的动作,心里暖暖的 —— 从前家里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如今母亲买肉也不再犹豫,这就是生活改善的最好证明。
没过多久,大嫂李氏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刚绣好的手帕。她穿着件淡粉色的布裙,比从前胖了些,气色也好了不少。见江兰回来,连忙笑着打招呼:“妹妹回来啦!快坐,我刚绣好几块手帕,你看看行不行。”
江兰接过手帕,上面绣着玉兰和喜鹊,针脚细密,颜色鲜亮,比刚开始做的时候精致多了。“大嫂,您的绣活越来越好了,这手帕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江兰赞道。李氏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你教得好,还有你娘指点,我才能绣得这么好。对了,前几天娘跟我说,想再找几个妇女来做手帕,你看行不行?”
“当然行,人手越多越好。” 江兰点头,“不过您别太累了,要是忙不过来,就多雇几个人,工钱咱们给高点,让大家都能赚点银子。” 李氏连忙应下:“我知道,你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说话间,大宝、小宝跑了过来,围着江兰转。大宝仰着小脸,拉着江兰的衣角:“姑姑,你上次说给我买的拨浪鼓呢?” 江兰笑着从袖袋里掏出一个拨浪鼓 —— 这是她早上从集市上买的,红漆的鼓身,上面画着小老虎,一摇就发出 “咚咚” 的声。“给你,小心别摔了。” 她把拨浪鼓递给大宝,又从另一个袖袋里拿出个布偶兔子,递给小宝,“小宝,这个给你,是兔子,你不是
江兰接过账本,指尖划过 “十六两” 的字样,心里微微一暖。自去年和瑞祥号合作,兰馨皂从后宫火到民间,今年新增的手帕生意又成了京城贵妇圈的新宠,盈利一月比一月丰厚。她摩挲着银锭冰凉的触感,想起穿越之初江家的窘迫 —— 那时还是包衣奴籍,一家五口挤在南城的小杂院里,冬天连炭火都舍不得烧,大哥江石头每天去码头扛活,手上的茧子厚得能磨破布,两个侄子大宝、小宝连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如今江家虽已脱了奴籍,住进皇上赏赐的四合院,大哥袭了轻都慰的爵位,可父母总还带着过去的俭省,厨房里的细粮仍舍不得多放,大嫂给孩子做衣服,也总想着打补丁能多穿两年。
“王掌柜,这银子我先取十两,剩下的六两先存在您这儿,下次对账一起算。” 江兰把十两银子包进云锦帕子 —— 这帕子还是皇后上次赏的,如今成了她装银子的常用物。王瑞笑着应下:“您放心,银子我给您妥帖存着。对了,江南裕丰号又来催手帕订单了,您家里的作坊还赶得及吗?”
“赶得及,我娘和大嫂正组织街坊的妇女们做,人手够。” 江兰想起前几日回家,见院里晒满了细棉布,大嫂正带着几个妇人分拣绣好的手帕,脸上满是干劲,“等下我回去再跟她们说,让她们再加把劲,争取下月多做两百块。”
出了瑞祥号,江兰没回护理坊,径直往江家的四合院去。这院子是胤禛去年赏的,在东城的胡同里,门口挂着 “江府” 的木匾,门檐下还挂着两盏红灯笼,看着就透着气派。守门的老仆见是江兰,连忙躬身开门:“姑娘回来了!老夫人和老大人刚从庙里祈福回来,正在院里歇着呢。”
江兰刚进院门,就听见院里传来孩子的笑声。抬头一看,两个侄子大宝、小宝正追着一只蝴蝶跑,大宝穿着件蓝色的粗布褂子,袖口还缝着块补丁;小宝衣服更显小,裤脚短了一截,露出脚踝。江王氏坐在廊下的藤椅上,手里拿着针线,正给长顺缝裤脚,见江兰进来,连忙放下针线起身:“兰丫头回来啦!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娘,我刚从瑞祥号对账回来,给您带了些银子。” 江兰走上前,把云锦帕子递过去。江王氏接过,触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十两银子锭子在阳光下闪着光,她吓了一跳:“这么多银子?你这孩子,怎么每次都拿这么多回来?家里现在不缺银子了,你自己留着用。”
“娘,这是我跟瑞祥号合作的分成,每月都有这么多。” 江兰扶着江王氏坐下,声音放柔,“我跟您说过,卖香皂和手帕赚的钱,我分三成给家里,这十两就是这个月的三成,您拿着,给家里添点东西,也给大宝、小宝做两件新衣服。”
正说着,江石头从外面回来,穿着轻都慰的青色补服,腰间挂着腰刀,看着比从前英武了不少。他刚进院就看见银子,眉头一皱:“兰丫头,家里现在有我俸禄,不用你总拿银子回来。你在宫里当差,开销也大,自己留着。”
“大哥,我在宫里吃住都有份例,花不了多少银子。” 江兰笑着拿起一块银子,递给江石头,“这银子您拿着,一是给家里改善生活,二是您当轻都慰,总得出门应酬,身上也得带点银子撑场面。之前我听说您跟同僚吃饭,还总抢着付账,手里没银子怎么行?”
江石头接过银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袭了轻都慰后,每月有五两俸禄,可他是个实在人,同僚们常约着喝酒,他总不好意思让别人付钱,每月俸禄大半都花在应酬上。江兰这么一说,他也不再推辞,只是把银子递给江王氏:“娘,您收着,给孩子们做新衣服,再给爹买点好酒。”
江王氏把银子小心地放进木匣里,又从里面拿出一小块碎银子,递给旁边的丫鬟:“去,到巷口的张记肉铺买二斤五花肉,再买只鸡,今天中午给兰丫头做她爱吃的红烧肉和炖鸡。” 丫鬟应了声,快步出去了。江兰看着母亲的动作,心里暖暖的 —— 从前家里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如今母亲买肉也不再犹豫,这就是生活改善的最好证明。
没过多久,大嫂李氏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刚绣好的手帕。她穿着件淡粉色的布裙,比从前胖了些,气色也好了不少。见江兰回来,连忙笑着打招呼:“妹妹回来啦!快坐,我刚绣好几块手帕,你看看行不行。”
江兰接过手帕,上面绣着玉兰和喜鹊,针脚细密,颜色鲜亮,比刚开始做的时候精致多了。“大嫂,您的绣活越来越好了,这手帕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江兰赞道。李氏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你教得好,还有你娘指点,我才能绣得这么好。对了,前几天娘跟我说,想再找几个妇女来做手帕,你看行不行?”
“当然行,人手越多越好。” 江兰点头,“不过您别太累了,要是忙不过来,就多雇几个人,工钱咱们给高点,让大家都能赚点银子。” 李氏连忙应下:“我知道,你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说话间,大宝、小宝跑了过来,围着江兰转。大宝仰着小脸,拉着江兰的衣角:“姑姑,你上次说给我买的拨浪鼓呢?” 江兰笑着从袖袋里掏出一个拨浪鼓 —— 这是她早上从集市上买的,红漆的鼓身,上面画着小老虎,一摇就发出 “咚咚” 的声。“给你,小心别摔了。” 她把拨浪鼓递给大宝,又从另一个袖袋里拿出个布偶兔子,递给小宝,“小宝,这个给你,是兔子,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