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走那年,我刚辞了城里的工作回村,正赶上村东头的杏林医院扩建,原先院墙外那排老土房拆得只剩一间,就是陈婆子开的寿衣铺。那房子比我爷的岁数都大,墙皮剥得像老人掉渣的皮肤,门口挂着块褪色的蓝布帘,风一吹就簌簌响,跟有人在里头叹气似的。
村里人都不爱往那处去,倒不是说陈婆子人不好。她六十来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总穿件藏青布衫,脸上的皱纹深但干净,每天天不亮就开门,把那些绸缎寿衣熨得平平整整。只是这铺子太特殊,左边是医院的急诊入口,右边隔条沟就是村西的坟地,白天总能看见穿白大褂的匆匆走过,夜里常听见医院的救护车鸣笛,再混着坟地方向飘来的烧纸味,任谁路过都得加快脚步。
我第一次进铺子里,是帮我婶给刚走的叔公挑寿衣。掀帘进去时,陈婆子正坐在柜台后穿针引线,阳光从窗棂漏进来,照得她手里的金线闪闪发亮。铺子里没开灯,一股淡淡的檀香混着绸缎的浆味,不像别处寿衣店那样呛人。货架上摆着各式寿衣,从孩童穿的小袄到老人的长袍都有,最显眼的是角落里叠着的几顶瓜皮帽,黑缎面绣着暗纹,看着倒比城里的帽子还精致。
“要多大码的?”陈婆子抬头问,声音平和得像在问买布做衣裳。我报了叔公的尺寸,她没起身,眼睛扫了扫货架第二层,“中间那件藏青的,你叔公年轻时定过的,说
村里人都不爱往那处去,倒不是说陈婆子人不好。她六十来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总穿件藏青布衫,脸上的皱纹深但干净,每天天不亮就开门,把那些绸缎寿衣熨得平平整整。只是这铺子太特殊,左边是医院的急诊入口,右边隔条沟就是村西的坟地,白天总能看见穿白大褂的匆匆走过,夜里常听见医院的救护车鸣笛,再混着坟地方向飘来的烧纸味,任谁路过都得加快脚步。
我第一次进铺子里,是帮我婶给刚走的叔公挑寿衣。掀帘进去时,陈婆子正坐在柜台后穿针引线,阳光从窗棂漏进来,照得她手里的金线闪闪发亮。铺子里没开灯,一股淡淡的檀香混着绸缎的浆味,不像别处寿衣店那样呛人。货架上摆着各式寿衣,从孩童穿的小袄到老人的长袍都有,最显眼的是角落里叠着的几顶瓜皮帽,黑缎面绣着暗纹,看着倒比城里的帽子还精致。
“要多大码的?”陈婆子抬头问,声音平和得像在问买布做衣裳。我报了叔公的尺寸,她没起身,眼睛扫了扫货架第二层,“中间那件藏青的,你叔公年轻时定过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