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客户刁难,他的挺身而出
周四下午的会议室里,空气像被冰镇过的铁块,又冷又沉。
甲方代表张总把民宿大堂的设计图往桌上一摔,咖啡渍在旋转楼梯的打印图上洇开一小片褐痕。“林设计师,这就是你改了三版的方案?”他往后一靠,二郎腿翘得老高,皮鞋跟在会议桌上磕出刺耳的声响,“旋转楼梯用老榆木?我要的是轻奢风!你这木头玩意儿摆进去,跟农家乐有什么区别?”
林未晚攥着笔的手指泛白,指节抵着桌沿才没让自己发抖。她深吸一口气,把打印好的材质样本推过去:“张总,这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老榆木,表面做了哑光封釉,既保留木纹的质感,又不会显得陈旧。而且和超白玻搭配,刚好能中和玻璃的冷感——”
“少跟我扯这些有的没的!”张总的手“啪”地拍在样本上,纸页边缘瞬间卷了角,“我不管什么冷感暖感,下周就要给投资人看方案,你现在告诉我这破木头要等半个月?我看你根本没把我们的项目放在心上!”
旁边的助理赶紧打圆场:“张总您别生气,林设计师肯定是有苦衷的……”
“苦衷?我看是能力不行!”张总的声音陡然拔高,唾沫星子溅到图纸上,“之前说要水流瀑布,现在又搞什么木头扶手,我看你就是想一出是一出!不行就换人,我们公司有的是钱请更专业的设计师!”
最后那句话像冰锥扎进林未晚心里。她死死盯着图纸上被咖啡泡糊的楼梯曲线,鼻尖忽然一阵发酸——那是昨夜顾时砚帮她调整了七遍的弧度,光是计算承重参数就熬到凌晨两点。
就在她攥紧拳头准备辩解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顾时砚站在门口,白衬衫的袖口还沾着点木屑,大概是刚从车间赶回来。他目光扫过桌上皱巴巴的样本,最后落在林未晚泛红的眼角,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张总,关于木材的工期,上周的合同里写得很清楚。”
张总显然没把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放在眼里:“你谁啊?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我是负责这个项目的家具统筹。”顾时砚走到林未晚身边,不动声色地把那张被咖啡弄脏的图纸往自己这边挪了挪,“老榆木的饰面板确实需要定制,但我们留了备用方案。”他从公文包里抽出另一套图纸,“如果您坚持要替换材质,我们可以用黑胡桃木,三天内就能到货,纹理和承重参数都符合要求,只是成本会增加15%,这部分需要补充协议。”
张总拿起图纸翻了翻,脸色稍缓却依旧没好气:“早干嘛去了?非要等我发火才拿出来?”
“因为老榆木是更优解。”顾时砚的指尖点在图纸上的木纹标注处,“您要的轻奢风,核心是‘质感’而非‘材质’。黑胡桃木固然名贵,但老榆木经过岁月沉淀的肌理,配上超白玻的通透,才能让楼梯既有设计感,又能和民宿整体的自然风格呼应。就像您当初看中这块地,不就是因为后山那片三十年的樟树林吗?”
这话恰好说到了张总心坎里。他确实最得意民宿背靠樟树林的天然优势,顿时没了刚才的嚣张:“那……工期真的不能再提前?”
“我已经让工厂调整了生产线,”顾时砚拿出手机,点开和厂长的聊天记录,“这是今早的进度视频,工人正在赶制第一批扶手框架,比合同约定的提前了三天。”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林未晚,“而且林设计师为了这个方案,连续三天都在加班优化细节,光是水流和玻璃的折射角度就做了十二组模拟实验。”
林未晚猛地抬头看他。她从没跟他说过自己做了多少实验,可他连具体的数字都记得清清楚楚——大概是昨晚她趴在桌上睡着时,他翻看了她的实验记录。
张总的脸色彻底缓和下来,手指在两套图纸间敲了敲:“行吧,就按老榆木的方案来。但我警告你们,要是下周的投资人会议出了岔子,谁都别想好过!”
“您放心。”顾时砚把补充协议推过去,“下周三之前,我会让楼梯的1:5模型进场,保证让投资人看到最直观的效果。”
送走张总后,会议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林未晚看着被顾时砚小心折好的脏图纸,忽然说不出话来。
“咖啡渍能处理掉。”他从口袋里掏出包纸巾,沾了点桌上的纯净水轻轻擦拭,“实在不行,我今晚重新打印一份。”
“时砚……”她的声音带着点哽咽,“谢谢你。”
“谢什么。”他把擦干净的图纸递给她,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刚才怎么不跟他说你做的折射实验?那组数据明明很有说服力。”
林未晚低下头,指甲抠着笔帽:“我当时……脑子有点乱。”
顾时砚忽然笑了,从公文包里拿出个苹果塞给她:“给,补充点糖分。你啊,一紧张就忘了自己有多厉害。”他指了指图纸上的水流曲线,“上午结构工程师来看过,说这组流动线条的承重分布,比专业软件算的还精准。”
苹果带着阳光的温度,林未晚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漫过舌尖。她忽然想起第一次在会议室被甲方刁难时,也是他递过来一张写满解决方案的便签,当时他说“别慌,我帮你看着”。
原来这三个字,他真的记了这么久。
“对了,”顾时砚收拾文件时,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小的玻璃摆件,“早上在玻璃厂看到的,像不像你要的水流光尘?”
那是块打磨成波浪形的超白玻,阳光透过它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真的像极了晨雾里的光尘。林未晚接过来时,发现玻璃底座刻着行小字:“流动的线条,总会找到归宿。”
窗外的阳光刚好斜斜照进来,落在两人之间的图纸上。林未晚看着顾时砚低头整理文件的侧脸,忽然觉得那些被刁难的委屈,都在他不动声色的维护里,化成了心底暖暖的光。就像这玻璃摆件里的光斑,明明灭灭,却足够照亮所有需要支撑的瞬间。
周四下午的会议室里,空气像被冰镇过的铁块,又冷又沉。
甲方代表张总把民宿大堂的设计图往桌上一摔,咖啡渍在旋转楼梯的打印图上洇开一小片褐痕。“林设计师,这就是你改了三版的方案?”他往后一靠,二郎腿翘得老高,皮鞋跟在会议桌上磕出刺耳的声响,“旋转楼梯用老榆木?我要的是轻奢风!你这木头玩意儿摆进去,跟农家乐有什么区别?”
林未晚攥着笔的手指泛白,指节抵着桌沿才没让自己发抖。她深吸一口气,把打印好的材质样本推过去:“张总,这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老榆木,表面做了哑光封釉,既保留木纹的质感,又不会显得陈旧。而且和超白玻搭配,刚好能中和玻璃的冷感——”
“少跟我扯这些有的没的!”张总的手“啪”地拍在样本上,纸页边缘瞬间卷了角,“我不管什么冷感暖感,下周就要给投资人看方案,你现在告诉我这破木头要等半个月?我看你根本没把我们的项目放在心上!”
旁边的助理赶紧打圆场:“张总您别生气,林设计师肯定是有苦衷的……”
“苦衷?我看是能力不行!”张总的声音陡然拔高,唾沫星子溅到图纸上,“之前说要水流瀑布,现在又搞什么木头扶手,我看你就是想一出是一出!不行就换人,我们公司有的是钱请更专业的设计师!”
最后那句话像冰锥扎进林未晚心里。她死死盯着图纸上被咖啡泡糊的楼梯曲线,鼻尖忽然一阵发酸——那是昨夜顾时砚帮她调整了七遍的弧度,光是计算承重参数就熬到凌晨两点。
就在她攥紧拳头准备辩解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顾时砚站在门口,白衬衫的袖口还沾着点木屑,大概是刚从车间赶回来。他目光扫过桌上皱巴巴的样本,最后落在林未晚泛红的眼角,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张总,关于木材的工期,上周的合同里写得很清楚。”
张总显然没把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放在眼里:“你谁啊?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我是负责这个项目的家具统筹。”顾时砚走到林未晚身边,不动声色地把那张被咖啡弄脏的图纸往自己这边挪了挪,“老榆木的饰面板确实需要定制,但我们留了备用方案。”他从公文包里抽出另一套图纸,“如果您坚持要替换材质,我们可以用黑胡桃木,三天内就能到货,纹理和承重参数都符合要求,只是成本会增加15%,这部分需要补充协议。”
张总拿起图纸翻了翻,脸色稍缓却依旧没好气:“早干嘛去了?非要等我发火才拿出来?”
“因为老榆木是更优解。”顾时砚的指尖点在图纸上的木纹标注处,“您要的轻奢风,核心是‘质感’而非‘材质’。黑胡桃木固然名贵,但老榆木经过岁月沉淀的肌理,配上超白玻的通透,才能让楼梯既有设计感,又能和民宿整体的自然风格呼应。就像您当初看中这块地,不就是因为后山那片三十年的樟树林吗?”
这话恰好说到了张总心坎里。他确实最得意民宿背靠樟树林的天然优势,顿时没了刚才的嚣张:“那……工期真的不能再提前?”
“我已经让工厂调整了生产线,”顾时砚拿出手机,点开和厂长的聊天记录,“这是今早的进度视频,工人正在赶制第一批扶手框架,比合同约定的提前了三天。”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林未晚,“而且林设计师为了这个方案,连续三天都在加班优化细节,光是水流和玻璃的折射角度就做了十二组模拟实验。”
林未晚猛地抬头看他。她从没跟他说过自己做了多少实验,可他连具体的数字都记得清清楚楚——大概是昨晚她趴在桌上睡着时,他翻看了她的实验记录。
张总的脸色彻底缓和下来,手指在两套图纸间敲了敲:“行吧,就按老榆木的方案来。但我警告你们,要是下周的投资人会议出了岔子,谁都别想好过!”
“您放心。”顾时砚把补充协议推过去,“下周三之前,我会让楼梯的1:5模型进场,保证让投资人看到最直观的效果。”
送走张总后,会议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林未晚看着被顾时砚小心折好的脏图纸,忽然说不出话来。
“咖啡渍能处理掉。”他从口袋里掏出包纸巾,沾了点桌上的纯净水轻轻擦拭,“实在不行,我今晚重新打印一份。”
“时砚……”她的声音带着点哽咽,“谢谢你。”
“谢什么。”他把擦干净的图纸递给她,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刚才怎么不跟他说你做的折射实验?那组数据明明很有说服力。”
林未晚低下头,指甲抠着笔帽:“我当时……脑子有点乱。”
顾时砚忽然笑了,从公文包里拿出个苹果塞给她:“给,补充点糖分。你啊,一紧张就忘了自己有多厉害。”他指了指图纸上的水流曲线,“上午结构工程师来看过,说这组流动线条的承重分布,比专业软件算的还精准。”
苹果带着阳光的温度,林未晚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漫过舌尖。她忽然想起第一次在会议室被甲方刁难时,也是他递过来一张写满解决方案的便签,当时他说“别慌,我帮你看着”。
原来这三个字,他真的记了这么久。
“对了,”顾时砚收拾文件时,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小的玻璃摆件,“早上在玻璃厂看到的,像不像你要的水流光尘?”
那是块打磨成波浪形的超白玻,阳光透过它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真的像极了晨雾里的光尘。林未晚接过来时,发现玻璃底座刻着行小字:“流动的线条,总会找到归宿。”
窗外的阳光刚好斜斜照进来,落在两人之间的图纸上。林未晚看着顾时砚低头整理文件的侧脸,忽然觉得那些被刁难的委屈,都在他不动声色的维护里,化成了心底暖暖的光。就像这玻璃摆件里的光斑,明明灭灭,却足够照亮所有需要支撑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