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西方的不敢置信!!-《我为国家献科技》

  华盛顿,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总部。

  深夜的紧急会议室灯火通明,墙上的大屏幕正播放着来自国际情报网的最新影像:一段简短的视频,显示大夏的两段太空城模块在轨道上完美对接,屏幕上那清晰的提示音——“对接完成”,像是一记雷霆,击碎了整个会议室的空气。

  几秒钟的死寂之后,嘈杂声猛然爆发。

  “这……不可能!”一名老专家猛地拍案而起,脸色涨红,“我们的自动对接系统已经优化了几十年,精度依旧停留在毫米级!他们怎么可能实现亚毫米级别的修正?!”

  另一名工程师声音发颤:“根据画面,他们使用的是……量子微脉冲控制?!”

  话音一落,整个会议室陷入诡异的安静,随后立刻炸锅。

  “开什么玩笑,那只是理论!我们在实验室里都没能验证!”

  “对,他们居然敢在实战应用?!”

  “更可怕的是——他们成功了。”

  一名副局长狠狠捂住额头,声音里带着恐惧:“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彻底打破了对接的技术天花板。只要有这种精度,太空城的模块拼装将不再是梦。”

  另一位年长科学家则颤抖着手指:“你们明白吗?如果他们真能在一年内完成太空城组装,这将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我们几十年的积累,连他们的一年都比不上!”

  伦敦,欧洲航天局。

  会议室里的大屏幕也在播放同样的画面。

  “量子微脉冲……他们真的做出来了。”一名研究员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不可思议。

  “我们还在为推进器最小功率的余震头疼,他们已经在轨道上验证了这项颠覆性技术。”另一人满脸苍白,“这不是差距,而是次元壁。”

  一名高层愤怒地咆哮:“这简直是对我们整个航天界的羞辱!我们曾经笑他们连星网都造不出来,现在呢?卫星满天飞!我们说太空城是幻想,现在呢?第一步对接成功了!”

  有人低声道:“也许,笑话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

  会议室陷入死寂。

  巴黎,《世界航天评论》杂志社。

  编辑部一片混乱,记者们手忙脚乱地修改标题。

  【大夏实现量子微脉冲轨道对接!】

  【航天界新规则,西方已被甩开?】

  一名年轻记者难以置信地说:“我们在课堂上还把这当作假设案例,他们却已经写进了现实!”

  主编满脸铁青:“这就是最可怕的。他们的科研节奏,已经彻底摆脱了常识的限制。”

  华尔街财经频道。

  主持人努力保持镇定,但声音仍在抖:“消息确认,大夏通过‘量子微脉冲’实现太空城模块在轨对接。这意味着,他们在太空城建造上跨出关键一步。”

  演播室里的专家脸色煞白:“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不是一场对接实验,这是他们宣布:太空城真的要来了。”

  股市立刻作出反应——航空航天股再次暴跌,观众的评论区满是绝望:

  【完了,我们的航天产业要被碾压了】

  【连轨道对接的精度都差一代人,我们还有未来吗?】

  硅谷某航天公司内部会议。

  cEo拍着桌子,声嘶力竭:“我们还在做毫米级别的修正,他们已经把控制精度提升到纳米!再这样下去,我们连对手的背影都看不到!”

  cFo冷笑一声:“你以为还能追?他们的重型火箭、星网、现在又是量子微脉冲。我们不是在落后,而是在被淘汰。”

  有人不甘心地喊:“不!他们可能只是运气好,实验室一次偶然的成功!”

  立刻有人冷冷反驳:“别骗自己了。大夏的实验,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会议室内,气氛像坟墓一样压抑。

  那一夜,西方航天界集体陷入震惊与恐慌。

  有人愤怒,有人否认,有人绝望,但无论如何掩饰,所有人都明白——

  量子微脉冲对接的成功,意味着大夏真正掌握了太空城建造的钥匙。

  而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扇通向未来的大门,在东方人的手里缓缓开启。

  控制大厅里,一声清脆的提示音——

  “对接完成!”

  像惊雷般炸响。

  一瞬间,原本紧绷到极致的科研人员们彻底爆发了。有人猛地抱起同伴,在大厅里转圈大喊;有人忍不住红了眼眶,用力拍打桌面;还有年轻的工程师激动到哽咽,声音颤抖却嘶吼着:

  “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整座大厅瞬间成了沸腾的海洋,掌声、欢呼声、泪水交织在一起。几十个昼夜的熬夜与无数次失败,在这一刻化为最炽烈的喜悦。

  总工程师眼眶湿润,颤抖着双手对伍思辰敬礼:“伍总,您……您又一次把奇迹变成了现实。”

  伍思辰只是微微一笑,眼神却坚定如钢:“记住,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太空城的第一块拼图,已经落下了。”

  与此同时,大夏国内,新闻快讯已经在各大平台刷屏:

  【突发:大夏太空城核心模块成功在轨对接!】

  【量子微脉冲技术首次应用成功,航天史新突破!】

  电视台画面里,两个舱体在漆黑宇宙背景下缓缓靠拢,最后“咔哒”一声锁定在一起。那一瞬间,整个国家都为之沸腾。

  帝都cbd的写字楼里,白领们蜂拥到大屏幕前。

  “快看!对接成功了!”

  “天啊,我还以为这只是科幻片里的情节!”

  “我们真的走到了这一步!”

  他们彼此击掌,笑声和掌声震动了整个大厅。有人激动到泪流满面:“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耀啊!”

  南方的工厂车间,下班的工人们正围着手机看直播。

  画面里,舱体缓缓对接成功的瞬间,工厂里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成啦!真成啦!”

  “哈哈哈,我就说伍总肯定能带队成功!”

  “咱大夏人,牛气冲天!”

  有人甚至拿出鞭炮点燃,噼里啪啦的爆响声和笑声一起,像是提前过年。

  西部的戈壁军营,士兵们聚在食堂的电视前,目不转睛。

  当那一声“对接完成”响起时,整个食堂瞬间爆炸,战士们挥舞着拳头,齐声呐喊:“大夏万岁!”

  军官眼神炯炯,声音铿锵:“记住,这不仅是科研的胜利,也是我们民族的胜利!”

  高校宿舍里,学生们彻夜未眠。

  “兄弟们,看到没!对接成了!”

  “这才是真正的史诗时刻!”

  “以后写论文,直接引用:本国首座太空城第一步,就是今天!”

  寝室楼里掌声与欢呼此起彼伏,走廊里甚至有人高唱国歌,歌声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网络更是彻底狂欢。

  微博热搜瞬间霸榜:

  【#太空城对接成功#】

  【#伍总再造奇迹#】

  【#逐星计划新的起点#】

  网友们疯狂发帖:

  ——“别人说不可能,我们已经做到了!”

  ——“这不是实验,这是历史!”

  ——“伍总yyds!!!”

  b站Up主立刻剪辑鬼畜:国外政客喊“不可能”的画面,与大夏成功对接的瞬间拼接在一起,字幕亮起:

  【可能!】

  弹幕狂刷:【打脸爽爆】、【这就是逐星速度】、【星辰大海就在眼前】。

  那一夜,大夏上至科研团队,下至普通民众,全都沉浸在狂欢之中。

  在街头,烟花自发被点燃,照亮了夜空;在朋友圈,人们刷屏的只有一句话:

  “我见证了历史!”

  这一刻,大夏不是在庆祝一次实验的成功,而是在庆祝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

  太空城的第一块拼图,终于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