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智慧城市交通!-《我为国家献科技》

  所谓“养套杀”,关键是‘套’和‘杀’之间的转化。

  曼波AI第一代的开源核心,伍思辰早已在底层协议里埋下了一个标准化依赖模块——它看上去只是一个高效的资源调度库,负责优化模型推理效率,但真正的玄机藏在那枚不起眼的“LtS协议密钥”里。

  表面上,这枚密钥只是用来验证版本兼容性;实际上,它是一个可远程切换标准的中枢钥匙。

  一旦伍思辰在未来推送一次“标准升级”,所有依赖这个模块的系统,就必须接入大夏的“曼波标准服务节点”进行同步,否则整个AI框架将陷入兼容性崩溃——模型推理速度会骤降到原来的10%,甚至直接报错停机。

  更绝的是,这个模块的代码经过多层混淆与重构,就连技术大牛想分析,也得花上数月时间才能理清,而到那时,全球早已全面绑定在曼波AI的车轮上。

  ——

  “你确定他们不会提前发现?”虞云瑶端着一杯热茶,带着点好奇问。

  伍思辰低头翻看着顾晖昂发来的最新统计,语气平淡却透着笃定:“他们的工程师没这个耐心,也没这个时间。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优化库,但永远不会想到,它是我的遥控钥匙。”

  “那‘杀’的时候,你打算怎么下手?”虞云瑶忍不住眨眼。

  伍思辰把咖啡放到一旁,转身看向窗外闪烁的城市灯火,淡淡道:“杀,不是为了灭他们,而是让他们在我手里求活——一次标准升级,我就能让他们付出所有想保命的代价。”

  市场主管的声音再次从通讯器里传来:“伍总,技术部已经准备好了版本2.1的底层协议,可以在升级日志里伪装成‘安全性能优化’和‘bug修复’。”

  伍思辰笑了笑:“再忍一忍,让他们用得更深入,再放这颗钩子下去。”

  虞云瑶看着他那副不急不躁的神情,突然觉得背脊发凉——这位看似风轻云淡的老板,其实在全球AI的棋盘上,已经布好了最后的杀局。

  夜色渐深,魔都的街道依旧车流不息,灯光在柏油路面上拉出一道道流光轨迹。

  伍思辰关掉了全息屏幕上的代码界面,目光从曼波AI的底层结构切换到另一份投影文件——《智慧城市交通系统一期方案》。

  虞云瑶还在回味刚才“LtS协议密钥”的可怕威力,忍不住问:“伍总,这些国外AI公司都被你暗中套住了,下一步你打算先杀他们吗?”

  伍思辰摇了摇头,转身将一份蓝图投射到墙面上。

  蓝图上,是一个立体化、分层次的城市交通网络:地面车辆、轨道交通、空中无人机航线、智能信号灯、实时拥堵预测……每一个节点都闪烁着“曼波AI”的标识。

  “杀?”伍思辰轻笑,“现在不急,他们跑不了。我要先用曼波,把整个大夏的智慧交通系统做起来,让全世界看到,当AI真正融入城市运行,效率和安全能达到什么高度。”

  他指了指蓝图上魔都的中心区域:“第一步,从魔都试点——信号灯不再死板计时,而是实时感知流量;地铁调度能提前十分钟预测客流高峰;无人驾驶出租车和公共交通自动分流乘客;紧急救护车出动时,沿线信号灯自动绿波放行。”

  虞云瑶眨了眨眼:“你是打算,把曼波变成城市的大脑?”

  伍思辰点头:“而且这个大脑,是我们完全自主掌握的。每一台交通摄像头、每一辆公交、每一条航线,都会成为曼波的神经末梢——它们采集的不是隐私,而是实时运行数据,经过曼波处理后,可以让整座城市像一台协调运转的精密机器。”

  顾晖昂的声音从视频会议里接入:“伍总,交通部那边已经拍板同意了,你的方案列为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先在魔都、帝都、深港三地同步试点。”

  伍思辰唇角一扬:“很好。国外的公司此刻还在想着怎么从AI里赚钱,我们却已经把AI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等他们意识到差距……就晚了。”

  窗外,一列磁悬浮列车呼啸而过,霓虹灯光映照在伍思辰的脸上,显得格外凌厉——曼波的棋盘,已经从数据中心延伸到了整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清晨六点半,魔都的天色刚刚泛白。

  往日,这个时间段的高架路口早已开始积压车流,但今天——摄像头回传的画面里,车道依旧流畅,车辆像有节奏的音符一样,精准地在绿波带中滑行。

  在曼波AI的指挥下,每个信号灯都在实时调整——某条主干道的车流突然增多,旁边的小路红灯秒数立刻缩短,让主路车流优先通过;相反,副道空旷时,系统会加长红灯时间,减少资源浪费。

  一位上班族司机惊讶地发现——自己全程没踩过一次刹车,从外环一路开到陆家嘴,原本要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今天只花了四十分钟。他下车时,还特意拍了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兄弟们,我怀疑魔都今天请了个天使当交警。”

  而在浦东,另一幕同样让人震撼——

  一辆120救护车正从小区内急驶出来,车头探出“生命优先”信号,曼波AI瞬间识别,沿线的红绿灯全部切换到绿波状态,交叉口车辆提前收到导航推送:“请避让生命车辆,保持车道清空。”

  救护车司机通过无线耳麦和急诊医生汇报:“病人呼吸急促,预计十分钟抵达。”

  而他心里清楚——在过去,这段路即便鸣笛开道,也要十五到二十分钟;今天,曼波AI直接帮他们把全程打通。

  更夸张的是,地铁方面也同步感受到了曼波的“智慧”。早高峰的地铁14号线原本人流爆棚,站台挤满等车的通勤族。但今天,AI预测到客流即将超峰,提前调派两列备用车投入运行,并通过地铁App向常乘客推送“下一站候车量偏高,建议换乘xx线”。结果——本应拥挤到爆的站台,竟然第一次在早高峰显得宽敞有序。

  到了上午九点,媒体已经炸开了锅。

  魔都本地新闻频道打出大标题——

  “曼波AI试点首日:魔都早高峰拥堵指数降至十年来最低!”

  短视频平台更是热闹——

  有人拍摄了“零刹车通勤全纪录”,有人录下救护车绿波护航的全过程,还有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感叹:“今天跑单速度比平时快一倍,曼波AI简直是我们骑手的亲妈。”

  更有不少网友调侃:“魔都人今天怀疑自己穿越到了2060年。”

  国外媒体同样迅速跟进。

  美联社用带酸的口吻报道:“龙国正在用AI重塑城市运转,这种集中化控制在我们看来很危险,但不得不承认,它的效率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而欧洲一家科技杂志则直言:“如果这套系统在全球推广,现有的交通软件公司和自动驾驶企业将面临彻底洗牌。”

  这一天,魔都市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交通,不一定是堵出来的噩梦,也可以是由AI编排的交响乐。

  而站在生命科技公司顶层办公室的伍思辰,看着屏幕上那条条绿波闪动的线路图,唇角只是淡淡一扬——

  “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