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回客栈休息休息,明日一早咱们就回村里吧。”
何明风拍拍何四郎的肩膀。
何四郎失魂落魄地跟着他回到了客栈。
另一边,一只鸽子飞到同春班的住处。
白玉兰一伸手,轻轻巧巧地接住了那只鸽子。
在看完送来的一张小纸条后,白玉兰脸色变了变。
“是时候回京城了。”
白玉兰对一旁的苏锦轻声道。
苏锦闻言不由得皱了皱眉:“现在?”
“不错。”
白玉兰点点头,摩挲了一下下巴,有了个主意。
“何状元要回京城,不如咱们跟他一起?”
苏锦听到他这话,不由得一愣。
瞬间想起下午那个倔强的乡村少年。
“这合适吗……”
苏锦想找借口拒绝,还没等她想好用什么借口。
就看到她师兄一脸八卦的表情:“怎么不合适了?”
“我之前救过状元郎,今天又帮了他大忙,于情于理他都不会拒绝咱们。”
“跟着他回去的话,进城也不会被盘缠了,方便的很。”
说着,白玉兰揶揄道:“师妹一向行事果断,怎么今日犹犹豫豫的?”
“哎呀呀,莫不是因为今日那个傻小子……”
苏锦咬牙切齿地看了一眼阴阳怪气的师兄,顿时道:“你少来这套!”
“一起去就一起去!”
她还能怕了一个傻小子不成!
于是,就在何明风正对着案上的皇历出神的时候,门外传来了一阵匆匆的脚步声。
“何状元,有人来访。”
侍卫在门口轻声道:“来人名为白玉兰,说是您的旧识,找您有事。”
何明风此时正在想着。
他离京已逾月余,虽有林靖远特许的假期,却不能真的恃宠而骄。
邱家的闹剧已了,姐姐的婚事隐患彻底消除,眼下最该做的,是尽早回京复命,免得朝堂生变。
听到门口侍卫的话,何明风愣了一下。
白玉兰?
这个时候白玉兰找他做什么?
何明风打开门,就看到白玉兰和苏锦一起,站在门外。
“何状元,听闻你明日要回石塘村,后日便赴京?我们兄妹有个不情之请。”
“想跟你们一起去京城。”
听到这个声音,一直躺在床上蔫蔫的何四郎,一个鲤鱼打挺爬了起来,快步来到何明风身后。
他踮脚一看,立刻看到了那个他日思暮想的身影。
苏锦站在稍远些的地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匕首,目光落在何明风身后的何四郎身上,又很快移开。
何四郎见状,连忙凑过来,眼里藏不住期待。
若是能让苏锦同行,路上定能多些相处的机会。
“白兄但说无妨。”
何明风放缓语气,想起此前两人多次援手,心中已存了几分接纳之意。
“我们同春班在京城有位师叔,是四喜班的班主。”
白玉兰顿了顿,余光与苏锦对视一眼,才继续道。
“想跟着你一起赴京,一来能投靠师叔,在京城把戏班立住脚;二来路上若遇山贼或麻烦,我们兄妹的身手,也能护着些众人。”
苏锦这才开口,笑容甜美,声音却透着一股清淡。
“我们不会添麻烦,只需借个同行的方便,到了京城便自行离去。”
何明风思忖片刻。
回京路途虽算太平,却也难免遇到意外,有白玉兰这般身手的人同行,确实多了层保障。
更遑论何四郎那点心思,他早已看在眼里,便笑着应下。
“好,明日一同回石塘村,后日结伴赴京。”
何四郎闻言,脸上瞬间绽开笑容,连忙道:“白大哥,苏姑娘,等你们到了石塘村,我,我请你们吃石塘村的新麦饼!”
“好啊!”
白玉兰率先笑了。
苏锦只是淡淡点头,却没再多说一句话。
次日清晨,一行人踏着晨露往石塘村赶。
何明风骑着马走在最前,侍卫们分两侧护持,白玉兰和苏锦骑着租来的毛驴,走在中间。
何四郎鞍前马后地忙活着,一会儿给苏锦递水,一会儿帮白玉兰牵驴,连额角的汗都顾不得擦。
苏锦偶尔会接过水囊,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一改往日风风火火的模样。
目光大多落在沿途的田埂上,似在思索着什么。
近黄昏时,石塘村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里。
村口的“状元坊”红绸招展,乡亲们远远望见队伍,便涌上来打招呼。
还把自己家煮的鸡蛋,烙的麦饼往众人手里塞,喧闹声裹着麦香,让这趟归途添了几分暖意。
何明风一一谢过,才带着众人往家中走。
一进院门,何见山、陈氏便迎了出来,何有田夫妇、何有粮夫妇也都候在院里。
看到白玉兰和苏锦,周氏是最爱热闹的,连忙走上前来,拉着苏锦的手,笑着问:“这姑娘生得真俊,是小五认识的朋友?”
苏锦被这突如其来的亲近弄得一愣,下意识想抽回手,却被周氏握着不放,只能勉强点头:“伯母好,我是白玉兰的师妹,随他一同赴京。”
“白玉兰?”
周氏闻言一愣。
何明风笑着道:“二伯娘,这是白玉兰白兄,这是苏锦苏姑娘,都是江湖上的朋友,路上多有照拂。”
说着,他转向众人。
“我后日便要回京复命,你们在家好生照料自己。”
“我要跟你去京城!”
何四郎突然喊出声,手里还攥着刚从灶房拿来的麦饼。
“在村里种地没出息,去京城说不定能找个活计,给咱们何家争光!”
他这话半真半假,真正的心思,是想借着赴京的由头,多跟苏锦相处些时日。
何三郎也跟着站起来,眼神里满是期待:“小五,我也想回京城去!”
张氏原本坐在门槛上,手里还搓着麦秆,听到这话,手中的活计顿了顿。
她一辈子信奉“农家人就该土里刨食”,可看着眼前的何明风,又想起他如今是状元,何家早已不是当年的穷光景。
若是把三郎困在田间地头,反倒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她叹了口气,拍了拍何三郎的手:“去就去吧,到了京城听小五的话,别惹事,好好学本事。”
周氏见张氏这么说,连忙拉过何四郎:“四郎也去!跟着小五好好学,别总想着玩,将来挣了出息,娘也跟着沾光!
何明风拍拍何四郎的肩膀。
何四郎失魂落魄地跟着他回到了客栈。
另一边,一只鸽子飞到同春班的住处。
白玉兰一伸手,轻轻巧巧地接住了那只鸽子。
在看完送来的一张小纸条后,白玉兰脸色变了变。
“是时候回京城了。”
白玉兰对一旁的苏锦轻声道。
苏锦闻言不由得皱了皱眉:“现在?”
“不错。”
白玉兰点点头,摩挲了一下下巴,有了个主意。
“何状元要回京城,不如咱们跟他一起?”
苏锦听到他这话,不由得一愣。
瞬间想起下午那个倔强的乡村少年。
“这合适吗……”
苏锦想找借口拒绝,还没等她想好用什么借口。
就看到她师兄一脸八卦的表情:“怎么不合适了?”
“我之前救过状元郎,今天又帮了他大忙,于情于理他都不会拒绝咱们。”
“跟着他回去的话,进城也不会被盘缠了,方便的很。”
说着,白玉兰揶揄道:“师妹一向行事果断,怎么今日犹犹豫豫的?”
“哎呀呀,莫不是因为今日那个傻小子……”
苏锦咬牙切齿地看了一眼阴阳怪气的师兄,顿时道:“你少来这套!”
“一起去就一起去!”
她还能怕了一个傻小子不成!
于是,就在何明风正对着案上的皇历出神的时候,门外传来了一阵匆匆的脚步声。
“何状元,有人来访。”
侍卫在门口轻声道:“来人名为白玉兰,说是您的旧识,找您有事。”
何明风此时正在想着。
他离京已逾月余,虽有林靖远特许的假期,却不能真的恃宠而骄。
邱家的闹剧已了,姐姐的婚事隐患彻底消除,眼下最该做的,是尽早回京复命,免得朝堂生变。
听到门口侍卫的话,何明风愣了一下。
白玉兰?
这个时候白玉兰找他做什么?
何明风打开门,就看到白玉兰和苏锦一起,站在门外。
“何状元,听闻你明日要回石塘村,后日便赴京?我们兄妹有个不情之请。”
“想跟你们一起去京城。”
听到这个声音,一直躺在床上蔫蔫的何四郎,一个鲤鱼打挺爬了起来,快步来到何明风身后。
他踮脚一看,立刻看到了那个他日思暮想的身影。
苏锦站在稍远些的地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匕首,目光落在何明风身后的何四郎身上,又很快移开。
何四郎见状,连忙凑过来,眼里藏不住期待。
若是能让苏锦同行,路上定能多些相处的机会。
“白兄但说无妨。”
何明风放缓语气,想起此前两人多次援手,心中已存了几分接纳之意。
“我们同春班在京城有位师叔,是四喜班的班主。”
白玉兰顿了顿,余光与苏锦对视一眼,才继续道。
“想跟着你一起赴京,一来能投靠师叔,在京城把戏班立住脚;二来路上若遇山贼或麻烦,我们兄妹的身手,也能护着些众人。”
苏锦这才开口,笑容甜美,声音却透着一股清淡。
“我们不会添麻烦,只需借个同行的方便,到了京城便自行离去。”
何明风思忖片刻。
回京路途虽算太平,却也难免遇到意外,有白玉兰这般身手的人同行,确实多了层保障。
更遑论何四郎那点心思,他早已看在眼里,便笑着应下。
“好,明日一同回石塘村,后日结伴赴京。”
何四郎闻言,脸上瞬间绽开笑容,连忙道:“白大哥,苏姑娘,等你们到了石塘村,我,我请你们吃石塘村的新麦饼!”
“好啊!”
白玉兰率先笑了。
苏锦只是淡淡点头,却没再多说一句话。
次日清晨,一行人踏着晨露往石塘村赶。
何明风骑着马走在最前,侍卫们分两侧护持,白玉兰和苏锦骑着租来的毛驴,走在中间。
何四郎鞍前马后地忙活着,一会儿给苏锦递水,一会儿帮白玉兰牵驴,连额角的汗都顾不得擦。
苏锦偶尔会接过水囊,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一改往日风风火火的模样。
目光大多落在沿途的田埂上,似在思索着什么。
近黄昏时,石塘村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里。
村口的“状元坊”红绸招展,乡亲们远远望见队伍,便涌上来打招呼。
还把自己家煮的鸡蛋,烙的麦饼往众人手里塞,喧闹声裹着麦香,让这趟归途添了几分暖意。
何明风一一谢过,才带着众人往家中走。
一进院门,何见山、陈氏便迎了出来,何有田夫妇、何有粮夫妇也都候在院里。
看到白玉兰和苏锦,周氏是最爱热闹的,连忙走上前来,拉着苏锦的手,笑着问:“这姑娘生得真俊,是小五认识的朋友?”
苏锦被这突如其来的亲近弄得一愣,下意识想抽回手,却被周氏握着不放,只能勉强点头:“伯母好,我是白玉兰的师妹,随他一同赴京。”
“白玉兰?”
周氏闻言一愣。
何明风笑着道:“二伯娘,这是白玉兰白兄,这是苏锦苏姑娘,都是江湖上的朋友,路上多有照拂。”
说着,他转向众人。
“我后日便要回京复命,你们在家好生照料自己。”
“我要跟你去京城!”
何四郎突然喊出声,手里还攥着刚从灶房拿来的麦饼。
“在村里种地没出息,去京城说不定能找个活计,给咱们何家争光!”
他这话半真半假,真正的心思,是想借着赴京的由头,多跟苏锦相处些时日。
何三郎也跟着站起来,眼神里满是期待:“小五,我也想回京城去!”
张氏原本坐在门槛上,手里还搓着麦秆,听到这话,手中的活计顿了顿。
她一辈子信奉“农家人就该土里刨食”,可看着眼前的何明风,又想起他如今是状元,何家早已不是当年的穷光景。
若是把三郎困在田间地头,反倒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她叹了口气,拍了拍何三郎的手:“去就去吧,到了京城听小五的话,别惹事,好好学本事。”
周氏见张氏这么说,连忙拉过何四郎:“四郎也去!跟着小五好好学,别总想着玩,将来挣了出息,娘也跟着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