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再次进宫-《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知县裴晗亲自督办为何明风修建会元坊的事宜。

  选址在石塘村入口处,正对官道。

  崔教谕则负责撰写碑文,将何明风的科考经历和文章评语刻于碑上。

  曾经教过何明风的林夫子和王夫子被奉为上宾,到处讲述何明风年少时的勤学故事。

  莫说武县,整个庆州府的各大书院纷纷邀请他们去讲学,一时间两位夫子名声大噪。

  育贤私塾更是门庭若市,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指名要进会元公曾经读书的学堂。

  剩下的朱小宝等学子压力巨大。

  他们的同窗已是会元,自己却连秀才都不是。

  一个月后,会元坊修建完成。

  揭幕那天,全县有头脸的人物都来了。

  裴知县亲自题写“文冠天下”四个大字,刻在牌坊正中。

  石塘村这个往日宁静的小村庄,一下子成为四方瞩目的焦点。

  毕竟连中了小三元,又中了解元和会元,这已经是千载难逢的事情了

  夜晚,石塘村里搭起戏台,连唱三天大戏。

  何家摆开流水席,宴请四方乡邻。

  戏台上唱着《状元及第》,台下人人满面红光,仿佛是自己家中出了会元。

  在这片欢腾中,陈氏常常望向北方,心中默念。

  小五,家里一切都好,你安心准备殿试,莫要牵挂……

  ……

  石塘村的欢庆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而中了会元后的京城,何明风那里也没闲着。

  连日来,请帖如雪片般飞来。

  王公贵族的宴请和诗会,各地商会的邀约,络绎不绝。

  然而何明风却直接大门一关,婉拒了所有应酬,闭门谢客。

  他要专心准备即将到来的殿试。

  至于殿试,那自然还是最好找葛家人请教。

  何明风特地备了一些礼物,前往葛府拜访葛夫子和葛知衡。

  葛夫子和葛知衡都是科场前辈,两人都曾经历殿试,他们的指点对何明风而言弥足珍贵。

  葛府门房见是何明风,立刻恭敬地引他入内。

  穿过几进院落,来到后宅书房,葛夫子已在那里等候。

  “学生拜见夫子。”

  何明风恭敬行礼。

  葛夫子笑容满面地扶起他:“明风不必多礼。”

  他打量着何明风,眼中满是赞赏:“听说你推了所有宴请,专心备考,很好。”

  “不被虚名所累,方成大器。”

  不多时,葛知衡也下朝回府,三人便在书房中详谈起来。

  “殿试与乡试、会试大不相同。”

  葛知衡开门见山地说:“它不淘汰考生,只决定最终排名。”

  “但正因如此,压力反而更大。”

  葛夫子点头接话:“殿试考的是策论,题目多关乎时政。”

  “陛下可能亲临考场,甚至亲自阅卷。”

  “所以不仅要文章写得好,更要懂得殿试的规矩和礼仪。”

  何明风认真聆听,不时发问:“请问夫子,策论写作有何要诀?”

  “策论贵在‘明体达用’。”

  葛夫子捋须道:“既要有经义根基,又要有实用价值。”

  “切忌空谈泛论,要言之有物,切中时弊。”

  “最忌讳的便是那些堆砌辞藻却无实质内容的文章。”

  葛知衡补充道:“字体也很重要,殿试需用馆阁体,务必工整清晰。”

  “陛下虽说是个少年郎,但也是日理万机。”

  “若字迹潦草,再好内容也难入龙目。”

  何明风赶紧把这些要点默默记在心里。

  三人一直谈到日头西斜。

  葛家父子将殿试的每一个细节都详细告知了。

  从如何应对考题,到如何控制写作时间,甚至包括考试中途如需如厕该如何请示等琐碎却重要的事项。

  临别时,葛夫子郑重嘱咐:“明风,你已连中五元,这是本朝罕有的荣耀。”

  “殿试若能再夺状元,便是‘连中六元’,堪称千古佳话!”

  “但切记,功名虽重,初心更贵,殿试之上,但求无愧于心即可。”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这个学生身上,他实在是怕太沉重的负担压垮了这个少年人。

  何明风深深一揖:“学生谨记夫子教诲。”

  临出门时,何明风刚走出葛府的回廊,就遇到了葛知雨。

  葛知雨见他出来,眼中所有千言万语想说,但最后还是微微一福,轻声道:“预祝何公子殿试金榜题名。”

  何明风还礼:“多谢葛姑娘吉言。”

  二人目光交汇片刻,葛知雨便红着脸匆匆离去。

  何明风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随即收敛心神,大步离去。

  后面的殿试,才是眼下最紧要的事。

  回到家中,何明风也没有藏私。

  把葛夫子跟葛知衡所告知的具体事项一一都告诉了李墨和袁华。

  三个人干脆在家里搞起模拟殿试来。

  要求务必一举一动都和殿试的动作一样。

  三个人一连在家里模拟了大半个月。

  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到了殿试前夜。

  何明风早早便歇下,却辗转难眠。

  不知道李墨和袁华是不是也是如此……

  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寅时未到,何明风便起身洗漱,换上整洁的衣服。

  检查早已准备好的各种要带上的东西。

  还有礼部颁发的殿试入场证。

  整个巍峨的京城还在沉睡,但通往紫禁城的街道上已有了动静。

  一辆辆马车载着新科贡士们向皇城驶去。

  何明风谢绝了郑榭和郑彦相送的好意,跟袁华和李墨一起前往皇城。

  清冷的空气中,三个人的心情既紧张又平静。

  终究,是走到这一步了。

  等到达东华门外,天色仍是墨蓝色。

  但紫禁城轮廓已在晨曦中显现。

  殿前广场上,灯笼点点。

  礼部官员和侍卫早已列队等候,气氛庄严肃穆。

  这个可是三个人在家里模拟不来的。

  此时三个人老老实实地站在人群之中。

  按照会试名次,贡士们排成一列长队。

  何明风作为会元,自然站在首位。

  大家见到熟人便相视点头,却无人交谈,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感。

  第一重核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