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武县县衙-《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裴晗忽然开口。

  “小吴,今日辛苦你了,只怕一会儿还需要你出去查一下。”

  裴晗的语气平静,但是吴州跟随裴晗多年了。

  知道裴晗现在气极了反而平静下来了。

  “大人,再查什么,您尽管吩咐!”

  裴晗说道:“查一下这王税吏和孙主簿家中情况。”

  “他们做官的这几年,家中买了什么田地、房屋、铺面之类的。”

  裴晗抬眼看着吴州:“最好明日一早就告诉我。”

  裴晗眯了眯眼,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要小心,切莫打草惊蛇被那两人发现了。”

  “是!”

  吴州一抱拳:“大人放心,属下这就去了。”

  说着吴州又风风火火地出门了。

  ……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去。

  何明风累了一天了,虽然换了个地方睡觉。

  但是也睡得很香。

  第二天天蒙蒙亮,就有人来把何明风叫醒了。

  正是去石塘村接他的刘正。

  何明风在路上已经知道了李大乔和刘正的名字,此时便开口打招呼。

  “刘大哥。”

  刘正手里捧着一套衣服,递给何明风。

  “这是大人找来的衣服,你穿上吧,今日祭典你可不能穿自己的衣服上去。”

  这小子的衣服上面都是补丁,也忒难看了。

  “好。”

  何明风看了看衣服,是一套小少年穿的书生服。

  刘正把衣服递给何明风:“拿着吧,我还有别的紧急事儿要去通知。”

  何明风闻言立刻问道:“什么事儿?今日不是秋祭大典么?还有比这事儿更着急的?”

  刘正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就是这事儿。”

  “之前知县大人说,祭典只要县衙几个人去参加就好。”

  “哪知道今天一早,就把我们叫去,让我们把整个县的税吏也都叫上。”

  刘正还觉得有些奇怪。

  “几个税吏有的田赋都还没收完,今日本来安排了收田赋的。”

  “现在统统都取消了,也要去秋祭大典了。”

  何明风听后,眼光一闪。

  看来裴晗是发现了什么。

  这是打算……瓮中捉鳖?

  要是真的话,何明风勾了勾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今日的秋祭大典,那可是有好戏看了。

  ……

  何明风换好衣服,走出了房间。

  外面,裴晗和孙主簿,还有另外两个男人站在院子里。

  “各位大人好。”

  何明风上前说道。

  另外两个男人一个是个虬髯汉子,长得五大三粗,身材魁梧。

  另一个是个眯眯眼的圆脸中年人,看着乐呵呵的,喜气十足。

  五大三粗的男人看到了何明风,脸上露出一丝吃惊的神色。

  然后一脸狐疑:“这就是裴大人说的那个,十多岁写出祭文的孩子?”

  “这是李典史。”

  裴晗先是指了指五大三粗的男人,然后又指了指另一个圆脸男人:“那是王县丞。”

  何明风恍然大悟。

  原来是县警察局局长和副县长。

  李典史挑了挑眉,有些不敢置信:“小子,那祭文真是你写的?”

  何明风笑了:“回李大人的话,如假包换。”

  李典史上上下下打量了何明风一番,突然出声:“小子,那祭文谁都可以帮你代笔写,若说是你自己写的……”

  “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何明风点点头:“我明白李大人的疑虑,大人心中若有问题,不妨现在就试我一试。”

  王县丞一听,也来了兴致,看向何明风。

  “老李啊,那你出个题目考考他吧。”

  李典史点点头,想了想,立刻说道:“今日是秋祭大典,那你就以农事为题材,作一首诗好了。”

  这还不简单!

  何明风想都不用想,直接说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何明风话音刚落,在场的所有人都闻言一愣。

  “这诗朗朗上口,看似简单,却把农人辛勤劳作,和对世人的警醒都用了了几句描画了出来。”

  王县丞忍不住感慨道:“是一首好诗啊!”

  李典史摸了摸鼻子。

  嗯,别说,确实比他写的好多了。

  不对,那可不是好多了,是好太太太多了!

  最关键的是,这小子竟然这么快的时间做出来这么好的诗。

  恐怕饱读诗书的大人也未必能做得出来。

  这简直就是……神童啊!

  李典史看向何明风的眼神也和煦多了。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谁家想靠此子沽名钓誉。

  现在看来,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小子,你还真是有两下子!”

  李典史忍不住上前拍了拍何明风的肩膀。

  裴晗笑吟吟地看着。

  他早就知道何明风作诗厉害了。

  最后,裴晗扫了身边的人一眼,顿了顿:“这是孙主簿”

  “见过李典史,见过王县丞,见过孙主簿。”

  何明风挨个郑重地行礼后,才发现。

  原来孙主簿就是当时陪着裴晗一起在小胖子家吃饭的那个人。

  孙主簿看了一眼何明风,脸上也闪过一丝惊讶之色。

  没想到竟然是这小子!

  “哈哈,真是天才出少年。”

  王县丞回味着刚刚何明风的诗,乐呵呵地开口了:“现在的娃娃真是不可小觑。”

  能反应这么快,写出这么朗朗上口的诗。

  一定是跟着家里人常年劳作,才有此感。

  真是个好孩子啊!

  李典史跟着点点头。

  “各位大人。”

  李大乔站在一旁,提醒众人:“咱们该去举行祭典的地方了。”

  裴晗抬头看看天色,差不多了。

  “诸位,跟我一起走吧。”

  裴晗一马当先,剩下的人都跟在他身后。

  何明风走在最后。

  没一会儿,众人就走到了举办秋祭的地方。

  何明风抬眼看去。

  是一个搭好的一层楼差不多高的台子。

  两边各有一溜儿台阶,可以从上面登上去。

  台子上面还有一个搭好的祭台。

  祭台一侧摆放着三牲、五谷、果蔬和酒醴。

  还有一个大香炉,旁边摆着几排香烛。

  祭台最中间摆着众神的牌位。

  都是保佑来年五谷丰登的。

  下面已经有不少老百姓等着看了。

  看到裴晗身边站着的何明风,顿时都觉得有些好奇。

  “喂,你看,知县大人身边的那孩子,是谁啊?”

  “以前咋从来都没见过?”

  “是啊,哎?对了,不是说知县大人找了本县的读书人,写出一篇祭文,和他一起主持祭典么?”

  说话的那个人伸长了脖子,左看看右看看,更加纳闷了:“怎么没看到有读书人的影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