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士商之辩-《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郑榭下意识摇了摇头:“我并不是贡生,是个打算去京城做生意的经商人。”

  听到郑榭这话,那身穿丝织长衫的书生顿时皱了皱眉。

  立刻转过头,像是没听到郑榭说话一样。

  不再与郑榭言语什么了。

  反而同和自己同桌的另一个书生说起话来。

  “王兄,今日天气真热,也不知道咱们几时能到京中……”

  郑榭顿时感到莫名其妙的。

  这人脑子有什么问题吧?

  郑榭没做他想,先去找驿丞定了房间,又订了饭菜。

  才出来找何明风,只见刚刚那个丝织长衫的书生已经跟何明风攀谈起来了。

  “哦?这位姓何的小兄弟竟然也是岁贡?”

  丝织长衫的书生姓高名焕,年纪三十有五了。

  此时一脸不敢置信地上上下下打量着何明风。

  心中狐疑极了。

  就眼前这个少年,也就十几岁。

  怎么就成了岁贡了?

  真是稀奇!

  莫不是……此人身后有什么背景?

  高焕正想着,郑榭就快步走上前来了:“明风,我刚让那驿丞的婆娘给咱们烧一桌菜吃。”

  郑榭兴致勃勃道:“这驿站才杀了羊,今日有羊肉吃呢!”

  太好了!

  他们今天为了赶路都没怎么好好吃饭,晚上吃点烧羊肉,喝点儿羊肉汤,岂不美哉!

  何明风也笑了:“有劳郑二哥忙里忙外的。”

  “嗨,这有什么的。”

  郑榭摆摆手:“出门在外,我比你行走的时间长些。”

  “你尽管听我吩咐就行了。”

  看到何明风和郑榭的关系这么好,高焕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何书生,你可知道你身边这位是经商之人?”

  何明风有些奇怪地瞥了高焕一眼:“自然知道。”

  这不废话么?

  这人是咋回事?

  刚刚听说他是岁贡,言语间还亲近点。

  怎么一下子就成了“何书生”了?

  高焕“唰”地一声甩开了自己手中的折扇,扇了扇风。

  何明风和郑榭定睛一看。

  只见这扇子上面竟然写着一句“士为天下先”。

  高焕见他们二人都看清楚了自己扇面上的字,顿时勾了勾嘴角:“……常言道‘士农工商’,你一个堂堂贡生。”

  “竟与商人厮混。”

  高焕“唰”地一下又收了扇子,昂了昂下巴:“我朝以士农工商为序,商人位居四民之末,何书生这般自降身份,莫不是想弃儒从商?”

  郑榭的手顿了顿,脸上却挂着笑:“高兄这话差了,士农工商,不过是天下分工不同——”

  “打住!”高焕折扇“啪”地再一次展开,“圣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尔等商人重利轻义,也配与圣贤之言相提并论?”

  说着高焕看向何明风的眼神也变了。

  这姓何的小书生年纪轻轻就成了武县的岁贡。

  莫不是靠与商人勾结,才得了这功名?

  郑榭顿时有些生气。

  他很佩服读书人,论读书,他是读不来。

  但是他好歹也凭着自己的本事挣了不少银钱,生意也越做越大。

  凭什么要这么被瞧不起?

  他身后那个身着普通苎麻长衫的书生紧张地站了起来,连忙上前打圆场。

  “二位莫要生气,高兄他不是这个意思。”

  这书生冲何明风和郑榭拱拱手:“我姓王,单名一个誉字。”

  “这位是高焕高兄,我们二人皆是此次庆州府所辖下面县的岁贡。”

  王誉解释道:“我二人之前并不认识,路上遇到了,大家既然都是前往京城国子监的,索性结伴而行。”

  何明风微微颔首。

  这王誉是主动站出来撇清楚自己和高焕不是一路的了。

  主动撇清楚,倒也是好事。

  否则他连此人一起都喷了。

  “你这人……”

  郑榭刚想开口说话,被何明风用眼神制止住了。

  何明风转头看了一眼高焕身上穿的衣服,锦缎上的花纹细腻如流水,正是时下盛行的蜀绣缠枝莲纹。

  他顿时开口道:“高兄身上这蜀绣衣裳,面料是江南采买的蚕丝吧?”

  高焕脸色稍缓,抚了抚衣袖:“算你识货!”

  “这蜀绣工坊是我家佃户的亲戚开的,面料也确实是从江南买来的,单是这匹缎子,便耗费十两银子——”

  “敢问高兄,”何明风也不与他客气,直接打断了高焕,“这蚕丝绣线,若没有商人往来贩运,如何能到你高门大户的衣柜里?”

  何明风指了指脚下的土地“这驿站便是为南来北往的各色来客准备的,难不成只靠每年的考生来撑起我大盛朝各地的驿站?”

  “这……”

  高焕一时间竟然有些傻眼,想不出来怎么反驳何明风。

  何明风继续道:“南来的茶叶瓷器,北往的皮货煤炭,哪一样离得开商人?若无商人,高兄身上的蜀绣,怕只能是‘画饼充饥’的空想罢了。”

  高焕的折扇“咔嗒”一声合起,指节捏得发白:“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商人逐利,哪管什么礼义廉耻——”

  王誉听到高焕的话,不自觉地往旁边站了站,离开了高焕三步远。

  他面上带着一丝苦笑。

  他就是普通人家出身,路上遇到了大地主家出身的高焕。

  高焕先路上闷,没有人陪。

  非要他退掉自己定的车马,跟他一路上京。

  也怪自己贪心了,自己家实在是条件有限。

  为了能省点上京路上的费用,他便答应了。

  哪知道这高焕竟然这么轴……他现在都开始后悔跟高焕一起上路了。

  想到这里,王誉又默默地远离了高焕三步。

  “那高兄可知,”何明风又开口了:“庆州府如今所辖下面所有县棉田的棉种,还是前些年商人从江南带来的改良品种,如今亩产比往年多三成。”

  这个消息还是郑松之前告诉他的。

  都是他们跑船的兄弟们下江南带回来的。

  高焕顿时变了脸色。

  他家有不少良田,上百户佃户。

  田里自然也有种棉花的,平日里他不过问家中之事。

  但是也听说过这个消息。

  “道不同,不相为谋!”

  高焕见说不过何明风,只能黑着脸扔下句话,匆匆离开了。

  王誉只得一脸苦笑地跟上。

  郑榭望着高焕狼狈的背影,忽然笑出声:“都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今日却是商人遇上酸秀才,反倒辩出个明白。”

  说着郑榭转头看向何明风,真诚道:“明风,多谢你,替我们商人说了句硬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