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一代丞相陨落-《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

  项贞下去以后,仁宣皇帝再次开口说道:“朕今日还有一件大事要说。”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开始仔细聆听起来。

  其实所有大臣都猜到了仁宣皇帝要说什么了。

  而仁宣皇帝显然早有准备,他对着张公公挥挥手。

  张公公见状连忙从怀里掏出来一份黄色的圣旨开始宣读起来。

  自古帝王承天序运,继统传祚。

  兹有皇子项邦,聪明睿智,德才兼备,宜承大统。

  即日起封五皇子项邦为皇太子......

  诸臣当悉心辅佐,共襄盛举,勿有懈怠。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儿臣遵旨,儿臣必定恪守父皇旨意!”

  项邦连忙接旨行礼。

  “臣等遵旨,见过太子殿下。”

  大殿内所有大臣也是连忙领旨行礼。

  ......

  周阳离开皇宫以后,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作为好兄弟,自己能做的都做了,终于让他的结拜大哥当上了太子。

  只要后面一段时间内平稳度过,这皇位已经是十拿九稳了。

  周阳回到家里,家人自然是非常高兴。

  就在周阳享受一家人团聚时光的时候,项邦已经来到了仁宣皇帝的寝宫。

  此刻的仁宣皇帝还有药物加持,所以精神还显得不错。

  仁宣皇帝像是在交代后事一般,给项邦讲了很多。

  后来仁宣皇帝还把梁夏押了过来。

  梁夏显得很平静,完全没有即将死亡而感到有什么恐惧的心理。

  大仇得报,他此生无憾,也无悔。

  至于现在的家里人,他也没有什么愧疚的,因为他的两个孩子都不是亲生的,都是私下抱养过来的。

  就是为了打消别人的注意,当然了,也是为了避免连累家人。

  至于两房妾室和收养的孩子也算享受了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他也算对不得起他们了。

  刚才在朝堂之上,梁夏并没有反驳二皇子其实也是陷害前太子和几位皇子的凶手之一。

  如果不是二皇子有这个想法,任凭他如何蛊惑也是不行的。

  可能朝堂之上有些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梁夏没有说出来,那这些人就是知道也当做不知道。

  “先皇和六弟是对不住你家人,但是这不是你陷害朕和皇子们的理由,所以你是非死不可了。”

  “如果陛下是来跟老夫说这个的,那大可不必,老夫早在十岁那年就死了。”

  “朕打算跟你做一笔交易,不要慌着拒绝,朕知道你已经有了取死之心,但是你如果听了朕说的话,一定会答应跟朕做这一笔交易!”

  “哦,老夫洗耳恭听!”

  “朕知道你在南边还有一个私生子,没错吧?”

  原本平淡的梁夏,在听到仁宣皇帝这一句话以后,面色也显得慌张起来。

  “陛下的密查司果然厉害,没想到这都被你查出来了。”

  梁夏无奈开口道。

  “朕知道你这个私生子并不知道你的存在,包括他的家里人也不知道孩子的生父究竟是何人。”

  “陛下是想知道什么?还是需要老夫做些什么?”

  梁夏听仁宣皇帝这样说,就知道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朕想知道四大士族的一些事情。”

  仁宣皇帝很清楚梁夏跟四大士族关系密切,肯定掌握了四大士族很多证据和秘密。

  “二皇子的事情,老夫会一力承当。”

  梁夏没有直接回答仁宣皇帝的问题,而是先提到了二皇子。

  他的意思就是很明显,朝堂之上他已经替二皇子隐瞒了,要不然皇家的脸面就丢尽了。

  这也是在提醒仁宣皇帝进行表态。

  仁宣皇帝自然也明白梁夏说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开口说道:“你这个私生子是活不成了,不过你的孙子,朕会把他送到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让他为你洛家开枝散叶。”

  “多谢陛下隆恩,朕一定知无不言。”

  站立在仁宣皇帝的项邦,今日可算是开了眼界,这梁夏不愧是大楚左相,都这个时候了,还能跟父皇进行博弈。

  虽说父皇最终占据了上风,但是梁夏这种精神还是值得他学习的。

  接下来仁宣皇帝和梁夏聊了一些事情,除了这三个人,无人可知他们聊的内容。

  就连张公公都在寝宫外面守着。

  第二日大楚朝廷颁布了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居然是仁宣皇帝禅让帝位大典,圣旨的大概内容就是仁宣皇帝身体有恙,将于七日后禅让皇位于太子。

  第二道圣旨是关于大楚左相梁夏的罪行,于翌日午时三族斩首。

  圣旨颁发以后在洛阳城引起一片哗然。

  不管是哪一封圣旨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翌日还未到午时的时候,整个南市都是人山人海。

  洛阳南市是有专门的刑场。

  周阳也来了,虽说他不喜欢这种热闹,但是这可是梁夏,当了二十年的丞相。

  而且对方的死跟自己是有直接关系的,这种人还是亲眼看着死了才放心。

  这次的监斩官居然是他的结拜大哥项邦,如今已经是太子了。

  陪同他的官员还有赵王、大理寺卿郭文本。

  其实朝廷官员很多都过来了,都在周围看着。

  至于他们都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或心情,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午时二刻的时候开始验明正身。

  等到午时三刻一到,项邦立刻投掷出斩首的令牌。

  刽子手收到命令以后,立刻开始行刑。

  第一个被砍下的就是梁夏的人头,紧接着就是丞相府一家。

  周阳的眼力极好,即使相隔很远,他也看到了梁夏的脸上是带着解脱的表情。

  看到一代丞相就这样陨落,周阳只能在心里默默说上一句:碰到我,你也算倒霉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一点也不错。

  不过站在人子的角度上看,他想要为家人报仇是正常的,但是始作俑者也都已经死了,就不应该牵连太多无辜之人。

  更何况,因为他给三皇子提供了帮助,导致三皇子发动了战役,死了多少将士?多少家庭没有了儿郎?那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周阳觉得想要报仇可以,换作是他,他也会报仇雪恨,但是他不应该牵连太多无辜之人。

  当然了,历史会怎样评价梁夏,就不是周阳能说了算的,这自有朝廷史官会记载下来。

  至于怎么写,自然是那位说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