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太守呢?”
关泽开口问道。
“关太守他不愿意走,他说放不下城里的百姓,他让大将军不要担心他。”
“这三皇子是想坐那个位置,确实不会对他动手。”
关谷虽然阻拦项乾多日,但是如果项乾不想留下暴君名声的话,就肯定不会加害关谷。
反而是应该嘉奖关谷,这样才更容易获得民心,而且朝廷也需要关谷这样的官员。
正如关泽所猜想的一样,项乾确实没有危害关谷,只是把他监禁起来,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关泽了解清楚战损以后,就亲自上书朝廷,请仁宣皇帝治罪,毕竟是他的义子叛变导致的安邑城失守,大军还战损几万人。
这封战报六百里加急,在第二天黄昏的时候就到达了洛阳城内。
而洛阳城外的反军也早已经撤退了。
仁宣皇帝收到战报以后,立刻请文武大臣过来商议军事。
“什么,大将军居然战败了?”
“这该死的梁胜,居然敢背叛大将军。”
......
众大臣一开始听闻大将军居然战报了,顿时有些不可思议。
要知道以大将军的本事,十几万人守住一个安邑城,估计就是一两年都没有问题,没想到这么快就战败了。
当他们听到居然是大将军的义子背叛了朝廷,更是痛骂不已。
周阳观察了一番,总的来说,还是很多人心系朝廷安危的,不过也有几人面无表情,比如左相梁夏。
周阳是仁宣皇帝特地召见过来的。
“大将军战报上请朕治罪,朕以为大将军功勋卓着,只是一时的失利,这并不算什么,朕让你们过来就是问问该怎么办吧?”
仁宣皇帝声音虽然不大,但是他开口以后,整个大殿也安静下来。
而且他的话很明确,让你们过来不是讨论大将军战败问题,而是问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方法。
很明显,仁宣皇帝是不会治大将军战败之罪,而且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仁宣皇帝虽然老了,但是这一点他还是非常清楚的。
众大臣见仁宣皇帝都这么说了,自然不敢再提大将军战败的事情。
“启禀陛下,臣弟愿率领五万大军北上再度支援大将军!”
仁宣皇帝话音落下以后,赵王就站出来说道。
“微臣反对!”
这时候周阳的一个老熟人站出来反对赵王的请求,这人正是刑部右侍郎张萧。
周阳曾经让赵泰派人调查过这老东西,结果愣是没有发现任何罪证,大多都是他的儿子的罪行,这些罪行,全都让张萧花钱摆平了。
那些苦主拿了巨大赔偿,自然不会再告张家了,而且还是刑部右侍郎,他们这平头百姓自然不敢得罪。
苦主都不追责了,别人也无可奈何。
周阳也没想到这老东西还挺谨慎,这样的人才最可怕,所以他一直派人暗中监视张萧,到目前仍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不过周阳也不急,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
“哦,张侍郎为何反对?”
仁宣皇帝开口问道。
“启禀陛下,万一这又是反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呢?赵王带领五万大军出征,反军又来攻打洛阳可如何是好?”
张萧话音落下以后,也得到了很多大臣们的同意。
不过还是有很多主战派支持赵王的提议!
“左相可有什么不同意见?”
仁宣皇帝对着一直站着闭口不语的梁夏问道。
“陛下,老臣也赞同张侍郎的意见,毕竟洛阳城刚经历一次反军围城,城内和城外百姓们受到了惊慌,如果再有一次,恐对朝廷威严有失!天下百姓又如何看待朝廷?”
这一次反对赵王出兵北上的声音更多了。
就连陶文昊周正则这些支持北上出兵的官员也都沉默下来。
是啊,万一反军又来围城,那百姓们会如何看待百姓?他们会不会觉得朝廷无能,到时候各州必然会发生动乱。
匪患猖獗,到时候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现在能支持赵王出兵北上的,也就剩下一些主战的武将了。
“朝歌侯,你有什么计策说来听听吧!”
仁宣皇帝这次直接点名让周阳说计策,并不是询问对方有什么意见,这让文武大臣感觉到似乎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周阳原本还在看热闹,突然被仁宣皇帝点名了。
不过他这次也没有藏拙,因为就算现在不说,他也打算跟赵王建议的,现在仁宣皇帝点名让他说了,索性就说了吧。
“陛下,北上出兵是必然的,现在边境战事频繁,反军必须要尽快解决,拖的时间长了,于朝廷不利。
现在朝廷兵力不足,为了防止反军再次攻打洛阳,微臣建议可以从那十万青壮年挑选一部分精锐出来进行短暂的训练。
让他们在守城的时候有一战之力,这样可以保证洛阳城兵力充足!”
周阳说完以后,许多大臣也是眼睛一亮,对啊,还有十万青壮了,挑选出来几万精锐还是可以的。
赵王心里想道:不愧是我的好女婿!
仁宣皇帝也满意点点头,然后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命朝歌侯周阳为副帅,率五万大军北上支援大将军,赵王留守洛阳城,总揽洛阳城防务!”
仁宣皇帝说完以后就起身离开了,根本不给百官反应的机会。
“微臣(臣弟)领旨!”
周阳和赵王两人连忙领旨行礼。
“退朝!”
张公公扯着嗓子喊道。
一些大臣还想反对任命周阳为副帅,可是仁宣皇帝压根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们还想让梁夏劝劝陛下,不过左相可不傻,没看仁宣皇帝就不给百官反对的机会吗?
就是去了也没用,而且仁宣皇帝现在身体太差了,他需要赵王留守洛阳,有赵王在,他才放心。
这一点赵王也想到了,所以他并没有反驳,而且自己的女婿当副帅了,他也安心,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小子的本事了。
皇兄也清楚,所以这才没有跟自己商量,在百官面前直接宣布任命了,估计也是怕这小子干不这副帅吧!
而且肯定也会有大臣站出来反对,索性直接宣布任命,不给所有人反对的机会。
不得不说,赵王还是挺了解仁宣皇帝的,他的猜想是非常正确的,仁宣皇帝离开大殿以后,心情也算舒畅不少,还让张公公准备御膳,他有点饿了。
赵王想到这里就笑了笑,然后让周阳跟他一起出宫了。
关泽开口问道。
“关太守他不愿意走,他说放不下城里的百姓,他让大将军不要担心他。”
“这三皇子是想坐那个位置,确实不会对他动手。”
关谷虽然阻拦项乾多日,但是如果项乾不想留下暴君名声的话,就肯定不会加害关谷。
反而是应该嘉奖关谷,这样才更容易获得民心,而且朝廷也需要关谷这样的官员。
正如关泽所猜想的一样,项乾确实没有危害关谷,只是把他监禁起来,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关泽了解清楚战损以后,就亲自上书朝廷,请仁宣皇帝治罪,毕竟是他的义子叛变导致的安邑城失守,大军还战损几万人。
这封战报六百里加急,在第二天黄昏的时候就到达了洛阳城内。
而洛阳城外的反军也早已经撤退了。
仁宣皇帝收到战报以后,立刻请文武大臣过来商议军事。
“什么,大将军居然战败了?”
“这该死的梁胜,居然敢背叛大将军。”
......
众大臣一开始听闻大将军居然战报了,顿时有些不可思议。
要知道以大将军的本事,十几万人守住一个安邑城,估计就是一两年都没有问题,没想到这么快就战败了。
当他们听到居然是大将军的义子背叛了朝廷,更是痛骂不已。
周阳观察了一番,总的来说,还是很多人心系朝廷安危的,不过也有几人面无表情,比如左相梁夏。
周阳是仁宣皇帝特地召见过来的。
“大将军战报上请朕治罪,朕以为大将军功勋卓着,只是一时的失利,这并不算什么,朕让你们过来就是问问该怎么办吧?”
仁宣皇帝声音虽然不大,但是他开口以后,整个大殿也安静下来。
而且他的话很明确,让你们过来不是讨论大将军战败问题,而是问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方法。
很明显,仁宣皇帝是不会治大将军战败之罪,而且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仁宣皇帝虽然老了,但是这一点他还是非常清楚的。
众大臣见仁宣皇帝都这么说了,自然不敢再提大将军战败的事情。
“启禀陛下,臣弟愿率领五万大军北上再度支援大将军!”
仁宣皇帝话音落下以后,赵王就站出来说道。
“微臣反对!”
这时候周阳的一个老熟人站出来反对赵王的请求,这人正是刑部右侍郎张萧。
周阳曾经让赵泰派人调查过这老东西,结果愣是没有发现任何罪证,大多都是他的儿子的罪行,这些罪行,全都让张萧花钱摆平了。
那些苦主拿了巨大赔偿,自然不会再告张家了,而且还是刑部右侍郎,他们这平头百姓自然不敢得罪。
苦主都不追责了,别人也无可奈何。
周阳也没想到这老东西还挺谨慎,这样的人才最可怕,所以他一直派人暗中监视张萧,到目前仍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不过周阳也不急,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
“哦,张侍郎为何反对?”
仁宣皇帝开口问道。
“启禀陛下,万一这又是反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呢?赵王带领五万大军出征,反军又来攻打洛阳可如何是好?”
张萧话音落下以后,也得到了很多大臣们的同意。
不过还是有很多主战派支持赵王的提议!
“左相可有什么不同意见?”
仁宣皇帝对着一直站着闭口不语的梁夏问道。
“陛下,老臣也赞同张侍郎的意见,毕竟洛阳城刚经历一次反军围城,城内和城外百姓们受到了惊慌,如果再有一次,恐对朝廷威严有失!天下百姓又如何看待朝廷?”
这一次反对赵王出兵北上的声音更多了。
就连陶文昊周正则这些支持北上出兵的官员也都沉默下来。
是啊,万一反军又来围城,那百姓们会如何看待百姓?他们会不会觉得朝廷无能,到时候各州必然会发生动乱。
匪患猖獗,到时候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现在能支持赵王出兵北上的,也就剩下一些主战的武将了。
“朝歌侯,你有什么计策说来听听吧!”
仁宣皇帝这次直接点名让周阳说计策,并不是询问对方有什么意见,这让文武大臣感觉到似乎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周阳原本还在看热闹,突然被仁宣皇帝点名了。
不过他这次也没有藏拙,因为就算现在不说,他也打算跟赵王建议的,现在仁宣皇帝点名让他说了,索性就说了吧。
“陛下,北上出兵是必然的,现在边境战事频繁,反军必须要尽快解决,拖的时间长了,于朝廷不利。
现在朝廷兵力不足,为了防止反军再次攻打洛阳,微臣建议可以从那十万青壮年挑选一部分精锐出来进行短暂的训练。
让他们在守城的时候有一战之力,这样可以保证洛阳城兵力充足!”
周阳说完以后,许多大臣也是眼睛一亮,对啊,还有十万青壮了,挑选出来几万精锐还是可以的。
赵王心里想道:不愧是我的好女婿!
仁宣皇帝也满意点点头,然后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命朝歌侯周阳为副帅,率五万大军北上支援大将军,赵王留守洛阳城,总揽洛阳城防务!”
仁宣皇帝说完以后就起身离开了,根本不给百官反应的机会。
“微臣(臣弟)领旨!”
周阳和赵王两人连忙领旨行礼。
“退朝!”
张公公扯着嗓子喊道。
一些大臣还想反对任命周阳为副帅,可是仁宣皇帝压根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们还想让梁夏劝劝陛下,不过左相可不傻,没看仁宣皇帝就不给百官反对的机会吗?
就是去了也没用,而且仁宣皇帝现在身体太差了,他需要赵王留守洛阳,有赵王在,他才放心。
这一点赵王也想到了,所以他并没有反驳,而且自己的女婿当副帅了,他也安心,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小子的本事了。
皇兄也清楚,所以这才没有跟自己商量,在百官面前直接宣布任命了,估计也是怕这小子干不这副帅吧!
而且肯定也会有大臣站出来反对,索性直接宣布任命,不给所有人反对的机会。
不得不说,赵王还是挺了解仁宣皇帝的,他的猜想是非常正确的,仁宣皇帝离开大殿以后,心情也算舒畅不少,还让张公公准备御膳,他有点饿了。
赵王想到这里就笑了笑,然后让周阳跟他一起出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