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辰时,大楚王朝建国四百年的庆典仪式正式开始了。
皇宫外门的巨大广场上,大楚王朝在洛阳城内的所有官员几乎都到了,就连一些在封地的王爷郡王侯爷也都到了。
至于地方上的官员自然不可能都来参加,但是一些主政一方的刺史和节度使自然是要来参加的。
还有就是一些其他国家和部落的使臣也在一旁观看。
再加上一些维持治安的御林军,还有伺候的宫女太监,此刻硕大的广场,也显得堆积了很多人。
周阳赫然也在百官当中,只不过他没有什么官职在身,站的比较靠后。
这百官所站立的地方都是提前按照官职大小排列好的,都会有太监提前引领位置的。
大楚王朝建国四百年,很多爵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慢慢消失在长河之中了。
毕竟一代一代下去,爵位自然也就没了,那些建国初期跟着打天下的世袭爵位也早已经没有了。
再加上犯罪抄家剥夺爵位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大楚王朝的爵位还是很珍贵的。
也就是近三十年战争比较多了,爵位的封赏才多了起来。
即便如此,到目前为止,大楚王朝的国公爵位也只有一人,那就是武将之首的大将军关泽。
公爵之下就是侯爵了,目前大楚王朝侯爵也只有不到二十位。
除了周阳,其他侯爵都是拥有官职在身的,也就周阳这个奇葩不要官职。
不过他毕竟是侯爵,加上又是赵王女婿,就被安排在了武将中间的位置。
周阳可不在乎这些,反正他就是来打酱油的。
高台之上,宣旨的太监开始了念诵祭天祭祖的文章,那真是长啊。
周阳在下面听的索然无味,他一开始还是比较感兴趣,毕竟这场面还是挺盛况的。
但是吧,看了会也就没啥意思了。于是他便观察起为首的几名文官和武将。
百官分左右站立,左侧两排是文官,右侧两排是武将。
文官这边为首第一排第一人的,自然是左丞相梁夏了。
周阳是认识梁夏的,当初他打了刑部右侍郎张萧的儿子张康,废了张康的一只胳膊,这梁夏还想找自己的麻烦。
他又看向了第二排的第一人,这人穿着的官服跟梁夏一模一样,这人应该就是右相上官甫。
紧接着他又看到了几个熟人,礼部尚书陶文昊、国子监祭酒周正则,还有李月诗的父亲几人。
他还看到了项安项邦他们,毕竟是皇家子弟,大楚这么重要的庆典,他们自然会来参加的。
也看到了他的老师和两位师兄。
正当他悄悄观察的时候,却突然感觉有人在用仇视的眼光看向自己。
他自从穿越以后,不仅力量越来越大,就连感官也比正常人超出很多,所以他感觉到刚才有人在仇视自己。
他随着那种感觉,便看到了一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刑部右侍郎张萧。
张萧其实早就发现周阳了,周阳来洛阳他也知道,甚至可以说,他一直在调查周阳。
自从他的儿子张康胳膊废了以后便到处寻找神医张景,可惜寻找时间太长,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即使后来找到神医张景的时候也晚了。
他唯一的儿子胳膊已经废了,他的儿子以后也没法步入仕途了。
所以张萧一家对周阳是恨之入骨,不过周阳是赵王的女婿,加上还有李家,他一个侍郎也难以抗衡,所以只能隐忍下来。
因为梁夏告诉他时机未到,等以后时机到了,会帮他报仇的。
现在张萧看见周阳以后,心里的杀意还是难以隐忍有所表现出来,虽然只是那一丝杀意,换作其他人自然感觉不出来什么,但是周阳例外。
周阳心里想到:看来这张萧还是对我怀恨在心啊,看来以后要注意了,要是阴沟里翻船就不好了。
回头让人去调查看看什么情况吧。
紧接着他便看向了武将这边,为首的一人有着花白的头发,身上散发出一股凛冽的气势,这人应该就是大将军关泽了。
第二排第一自然就是他的岳父赵王了。
不过以赵王的身份,就是站第一排第一的位置也是可以的,但是赵王甘愿站在第二排。
至于百官也没有多说什么,大将军关泽确实称得上武将之首。
武将行列当中,他也看到了一些好友和认识的,只不过现在大家都聚精会神在聆听颂文。
至于他们能不能听懂就不知道了。
高台上仁宣皇帝开始祭天拜祖,繁琐的流程,让周阳都快睡着了。
整个仪式进行了一个半时辰才终于结束了。
众大臣解决完个人问题以后便来到了光明大殿。
周阳也是上了一趟茅房,还别说,他还是第一次在皇宫上茅房。
接下来就是大朝会,这个时间外国使臣也会上殿贡献礼品。
朝会开始,偌大的宫殿此刻全部站满了官员,当然了,一些低级的官员只能站在大殿外了。
周阳倒是混到了大殿内,不过也基本是靠近大殿门口了。
仁宣皇帝此刻穿着崭新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帝王的气势散发出来,让人不敢直视。
周阳看了下,今日的仁宣皇帝气色红润,完全没有了之前老态的面容,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身体调理好了。
仁宣皇帝对着首领太监张公公点头示意。
张公公得到命令以后,立刻便宣布朝会开始。
朝会开始以后,各地的王爷先是站出来说些恭贺大楚绵延万世,百姓安居乐业的话语,然后会向仁宣皇帝进贡一些当地的特产。
紧接着就是各州刺史和节度使。
周阳听来听去,都是差不多一个意思,只不过被这些人说成了花,还不带重复的。
这期间周阳又见到了几个认识的刺史和武将。
等这些人说完以后,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此时已经是中午了,还好周阳早上吃饱饭了。
仁宣皇帝见各地刺史节度使也都觐见完毕了,就开始让外国使臣觐见。
外国使臣开始依次进殿。
这次前来的外国使臣和部落有近五十个。
当然了,有些国家或部落非常小,比如西域诸国,有的国家甚至就一座城池。
先是一些小国和部落,这些使臣对于仁宣皇帝很是敬畏,带上了他们国王和首领的诚挚祝福,还有献上一些宝物之类的,仁宣皇帝则是对他们交谈几句。
这些外国当中最强的就属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比如匈奴、乌桓族。
倒并不是说他们民族多有钱,而是这些北方蛮子,成年男子全员皆兵,必要时候男女老少皆可战斗,而且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战马。
大楚王朝也幸亏有长城和关隘阻隔,朝廷在北方常年都有重兵防守,加上这些少数民族不善攻城。
否则,让这些蛮子们冲进来,整个大楚将会是一场灾难。
皇宫外门的巨大广场上,大楚王朝在洛阳城内的所有官员几乎都到了,就连一些在封地的王爷郡王侯爷也都到了。
至于地方上的官员自然不可能都来参加,但是一些主政一方的刺史和节度使自然是要来参加的。
还有就是一些其他国家和部落的使臣也在一旁观看。
再加上一些维持治安的御林军,还有伺候的宫女太监,此刻硕大的广场,也显得堆积了很多人。
周阳赫然也在百官当中,只不过他没有什么官职在身,站的比较靠后。
这百官所站立的地方都是提前按照官职大小排列好的,都会有太监提前引领位置的。
大楚王朝建国四百年,很多爵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慢慢消失在长河之中了。
毕竟一代一代下去,爵位自然也就没了,那些建国初期跟着打天下的世袭爵位也早已经没有了。
再加上犯罪抄家剥夺爵位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大楚王朝的爵位还是很珍贵的。
也就是近三十年战争比较多了,爵位的封赏才多了起来。
即便如此,到目前为止,大楚王朝的国公爵位也只有一人,那就是武将之首的大将军关泽。
公爵之下就是侯爵了,目前大楚王朝侯爵也只有不到二十位。
除了周阳,其他侯爵都是拥有官职在身的,也就周阳这个奇葩不要官职。
不过他毕竟是侯爵,加上又是赵王女婿,就被安排在了武将中间的位置。
周阳可不在乎这些,反正他就是来打酱油的。
高台之上,宣旨的太监开始了念诵祭天祭祖的文章,那真是长啊。
周阳在下面听的索然无味,他一开始还是比较感兴趣,毕竟这场面还是挺盛况的。
但是吧,看了会也就没啥意思了。于是他便观察起为首的几名文官和武将。
百官分左右站立,左侧两排是文官,右侧两排是武将。
文官这边为首第一排第一人的,自然是左丞相梁夏了。
周阳是认识梁夏的,当初他打了刑部右侍郎张萧的儿子张康,废了张康的一只胳膊,这梁夏还想找自己的麻烦。
他又看向了第二排的第一人,这人穿着的官服跟梁夏一模一样,这人应该就是右相上官甫。
紧接着他又看到了几个熟人,礼部尚书陶文昊、国子监祭酒周正则,还有李月诗的父亲几人。
他还看到了项安项邦他们,毕竟是皇家子弟,大楚这么重要的庆典,他们自然会来参加的。
也看到了他的老师和两位师兄。
正当他悄悄观察的时候,却突然感觉有人在用仇视的眼光看向自己。
他自从穿越以后,不仅力量越来越大,就连感官也比正常人超出很多,所以他感觉到刚才有人在仇视自己。
他随着那种感觉,便看到了一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刑部右侍郎张萧。
张萧其实早就发现周阳了,周阳来洛阳他也知道,甚至可以说,他一直在调查周阳。
自从他的儿子张康胳膊废了以后便到处寻找神医张景,可惜寻找时间太长,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即使后来找到神医张景的时候也晚了。
他唯一的儿子胳膊已经废了,他的儿子以后也没法步入仕途了。
所以张萧一家对周阳是恨之入骨,不过周阳是赵王的女婿,加上还有李家,他一个侍郎也难以抗衡,所以只能隐忍下来。
因为梁夏告诉他时机未到,等以后时机到了,会帮他报仇的。
现在张萧看见周阳以后,心里的杀意还是难以隐忍有所表现出来,虽然只是那一丝杀意,换作其他人自然感觉不出来什么,但是周阳例外。
周阳心里想到:看来这张萧还是对我怀恨在心啊,看来以后要注意了,要是阴沟里翻船就不好了。
回头让人去调查看看什么情况吧。
紧接着他便看向了武将这边,为首的一人有着花白的头发,身上散发出一股凛冽的气势,这人应该就是大将军关泽了。
第二排第一自然就是他的岳父赵王了。
不过以赵王的身份,就是站第一排第一的位置也是可以的,但是赵王甘愿站在第二排。
至于百官也没有多说什么,大将军关泽确实称得上武将之首。
武将行列当中,他也看到了一些好友和认识的,只不过现在大家都聚精会神在聆听颂文。
至于他们能不能听懂就不知道了。
高台上仁宣皇帝开始祭天拜祖,繁琐的流程,让周阳都快睡着了。
整个仪式进行了一个半时辰才终于结束了。
众大臣解决完个人问题以后便来到了光明大殿。
周阳也是上了一趟茅房,还别说,他还是第一次在皇宫上茅房。
接下来就是大朝会,这个时间外国使臣也会上殿贡献礼品。
朝会开始,偌大的宫殿此刻全部站满了官员,当然了,一些低级的官员只能站在大殿外了。
周阳倒是混到了大殿内,不过也基本是靠近大殿门口了。
仁宣皇帝此刻穿着崭新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帝王的气势散发出来,让人不敢直视。
周阳看了下,今日的仁宣皇帝气色红润,完全没有了之前老态的面容,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身体调理好了。
仁宣皇帝对着首领太监张公公点头示意。
张公公得到命令以后,立刻便宣布朝会开始。
朝会开始以后,各地的王爷先是站出来说些恭贺大楚绵延万世,百姓安居乐业的话语,然后会向仁宣皇帝进贡一些当地的特产。
紧接着就是各州刺史和节度使。
周阳听来听去,都是差不多一个意思,只不过被这些人说成了花,还不带重复的。
这期间周阳又见到了几个认识的刺史和武将。
等这些人说完以后,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此时已经是中午了,还好周阳早上吃饱饭了。
仁宣皇帝见各地刺史节度使也都觐见完毕了,就开始让外国使臣觐见。
外国使臣开始依次进殿。
这次前来的外国使臣和部落有近五十个。
当然了,有些国家或部落非常小,比如西域诸国,有的国家甚至就一座城池。
先是一些小国和部落,这些使臣对于仁宣皇帝很是敬畏,带上了他们国王和首领的诚挚祝福,还有献上一些宝物之类的,仁宣皇帝则是对他们交谈几句。
这些外国当中最强的就属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比如匈奴、乌桓族。
倒并不是说他们民族多有钱,而是这些北方蛮子,成年男子全员皆兵,必要时候男女老少皆可战斗,而且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战马。
大楚王朝也幸亏有长城和关隘阻隔,朝廷在北方常年都有重兵防守,加上这些少数民族不善攻城。
否则,让这些蛮子们冲进来,整个大楚将会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