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字纸篓中藏利刃,小科员窥破大棋局-《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夜色,已经将市委大楼这尊白日里威严无比的巨兽,彻底浸染成了沉默的黑色剪影。

  综合科的大办公室里,只剩下林望一人,像是一座孤岛。

  他手中捏着那个被刘明宇扔掉的纸团,粗糙的再生纸质感,带着一丝尚未散尽的、复印机高热后的焦灼气息。

  那张纸,很轻。

  可在林望的手里,却重逾千斤。

  “此事,已向周主任汇报。”

  刘明宇那行潦草的红色批注,像一道狰狞的血痕,烙印在纸页的末端,更烙印在林望的瞳孔深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冰冷的、金属般的回响,在他空旷的脑海里反复撞击。

  周主任……

  哪个周主任?

  市委大院里姓周的领导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林望的脑海里,几乎是瞬间就锁定了一个名字。

  周建斌。

  那个挺着啤酒肚,梳着地中海发型,在花园小径上与他狭路相逢时,头顶轰然炸开[惊恐]与[心虚]标签的男人。那个将他一脚从云端踹入泥潭的始作俑者。

  一股寒意,比窗外深秋的夜风更加刺骨,顺着他的脊椎一路向上,直冲天灵盖。

  他原以为,周建斌只是他重回云州后需要绕过的一块陈年绊脚石。现在看来,他想得太简单了。这块石头,不仅没有被时间的洪流冲走,反而嵌进了更高、更核心的权力结构里,成了一堵墙,一堵他根本没预料到的墙。

  “云龙湖新城”、“建发集团”、“张涛”、“王志强”……这些名字与周建斌这个名字串联在一起,瞬间就将赵立新交给他的那份看似寻常的报告,与他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编织成了一张巨大而阴森的网。

  他不是在写一份报告。

  他是在这张网的边缘试探,而周建斌,就盘踞在这张网的某个关键节点上,像一只警觉的蜘蛛。

  办公室里静得可怕,只有那台老旧电脑的风扇还在固执地、有气无力地转着,发出“呼……呼……”的声响,像是某个濒死之人的喘息。

  林望的第一个念头,是立刻将这张纸揣进兜里。这是证据,是足以将刘明宇和其背后势力钉死的铁证。

  可这个念头只闪现了一秒,就被他强行掐灭。

  不行。

  刘明宇是市委办的“老笔杆子”,副科长,他头顶的[城府]标签可不是摆设。他刚才丢弃这份草稿时,虽然神色焦急,但谁能百分之百保证,这不是一次“无心”的试探?万一他出去后忽然“想起”,回来寻找,发现纸团不翼而飞,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当时唯一在场的自己。

  到那时,自己偷拿内部文件,意图不轨的帽子,可就结结实实地扣上了。

  在这栋大楼里,程序上的清白,远比事实上的清白更重要。

  林望的目光扫过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最后落在了自己的手机上。

  他没有丝毫犹豫,将那张皱巴巴的草稿,小心翼翼地在自己桌上铺平,用镇纸压住两角。然后,他解锁手机,调出相机,关闭了闪光灯和快门声。

  “咔哒。”

  一个几乎微不可闻的虚拟快门声响起。

  他凑近屏幕,将照片放大,仔细检查每一个字,确保图片的每一个像素都清晰可辨。做完这一切,他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有了这张照片,物证就活了。它不再受制于这张随时可能被销毁的薄纸,而是变成了可以无限复制的、藏于无形的数据。

  他站起身,走到垃圾桶边,弯下腰,用两根手指,像拈起一片令人作呕的垃圾一样,将那张草稿纸重新拈起。他看了一眼纸上的折痕,凭借着记忆,将它重新、不差分毫地揉成原来的那个形状,那个充满了刘明宇[焦虑]和[紧张]情绪的形状。

  然后,他轻轻地,将纸团扔回了垃圾桶。

  纸团落入,发出一声轻微的“噗”响,很快就被其他废纸淹没,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做完这一切,林望才感觉后背一阵发凉,原来不知不觉间,一层细密的冷汗已经浸湿了他的衬衫。

  他回到自己的座位,没有立刻离开,而是重新坐了下来。他需要几分钟时间,来平复这过山车般的心绪,并重新梳理眼前的棋局。

  刘明宇,综合科副科长,是周建斌的人。这条线,清晰了。

  周建斌,在插手国资委下属公司的反腐调查,并且染指“云龙湖新城”项目。这条线,也清晰了。

  而“云龙湖新城”项目,恰恰是自己那份报告里,最敏感、最核心的议题,是那条连接着市委书记与市长之间[制衡]与[竞争]关系的【因果线】的源头。

  所有的线索,都汇集到了一起。

  赵立新让他写这份报告,是真的想让他“大胆”地写,还是想借他的手,去捅这个马蜂窝,测试一下水深?苏婉晴的[布局],又到底是要他在这场风暴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冲锋陷阵的兵,还是引爆一切的雷?

  林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嘴角忽然勾起一抹自嘲的苦笑。

  “老周啊老周,真是阴魂不散。上辈子,我是不是刨过你家祖坟?”他低声自语,像是在问一个纠缠了自己多年的鬼魂。

  但随即,他眼中的迷茫和自嘲便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淬火重生后的锐利和冷静。

  他不是当初那个被一份文件就能毁掉前程的愣头青了。

  这张网,虽然巨大而阴森,但现在,他手里已经攥住了一根最关键的线头。更重要的是,他这只蝴蝶,能看到风暴的走向。

  他重新打开电脑,调出自己写了一半的报告草稿。目光落在第三个议题“干部作风的监督困境”上。

  之前的思路,是隔靴搔痒,是四平八稳。

  现在,他有了“药引”。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删掉了之前那些空泛的建议。一行行全新的文字,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精准,出现在屏幕上。

  “……针对当前网络匿名举报查处难、易被利益集团公关、最终不了了之的困境,建议建立‘重大工程项目网络舆情督办反馈机制’。该机制应绕开常规信访流程,由市委督查室牵头,联合纪委、网信办,对涉及投资额巨大、分包层级复杂、曾引发土地评估争议的重点项目,进行专项舆情监控。凡是出现指向明确、细节具体的网络实名或匿名举报,一律由督办小组提级调查,调查结果需在限定时间内向市委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汇报……”

  他没有提“云龙湖”,没有提“建发集团”,更没有提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但他写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贴着“云龙湖新城”项目的骨头在划。他构建的这个“机制”,就像一个专门为它量身定做的笼子。

  只要市委书记想强化自己的权威,想在与市长的[制衡]中占据主动,想清理门户,就一定会对这个“笼子”产生兴趣。

  而一旦这个笼子被采纳,他周建斌和背后那些人,就等于被架在了火上。

  写完最后一个字,林望感觉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空了,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保存好文档,关上电脑,将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仿佛自己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加完班准备回家的科员。

  他拎起包,最后看了一眼那个静静躺在角落里的垃圾桶,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走廊里空无一人,声控灯随着他的脚步,一盏一盏地亮起,又在他身后一盏一盏地熄灭,仿佛他正走在一条明暗交替的命运之路上。

  他走进电梯,按下一楼。

  就在电梯门即将合上的那一刹那,他口袋里的手机,忽然“嗡嗡”地震动了起来。

  林望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串陌生的号码,没有归属地。

  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犹豫了片刻,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是一阵电流的杂音,随即,一个经过处理的、嘶哑而低沉的声音,像毒蛇吐信般,钻进了他的耳朵里。

  “年轻人,不属于你的东西,最好别碰。”

  林望的瞳孔猛地一缩。

  那个声音顿了顿,仿佛在享受他的惊愕,然后,不紧不慢地补充了后半句,每一个字都带着冰冷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意。

  “垃圾桶里,有时候装的不是垃圾……”

  “……是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