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帝国初建——架构与律法的完善-《末世重生:开局掌控时空,囤积万》

  黎明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帝国中枢大厦的顶楼会议室已亮起灯光。凌夜坐在长桌主位,面前摊开着一份标注着“帝国行政架构草案”的文件,钢笔在“军事部”与“民防部”的分界线上轻轻画了道线——这是昨夜他与龙武讨论了三个小时的成果。

  “各位。”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了窗外的薄雾,“昨天宣布立国时,我说过,《黎明法典》只是根基。真正的骨架,是要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清楚自己的职责。”他抬眼看向左侧的苏清雅,“清雅,你说说民政部的反馈。”

  苏清雅合上手中的笔记本,发梢还带着晨露的湿润:“基层反映,原避难所的‘物资发放处’和‘医疗站’职能重叠,导致部分幸存者重复登记。另外,新并入的三个同盟镇缺乏统一的户籍管理系统,容易出现资源分配不公。”她推了推眼镜,“我的建议是,将‘物资发放’‘户籍管理’‘基础医疗’整合为‘民生事务部’,下设物资调配司、户籍司、公共卫生司,由副部长分管。”

  “合理。”凌夜点头,在草案上写下批注,“但需注意,公共卫生司需直接向秦婉的卫生部汇报,避免地方隐瞒疫情。”

  “明白。”苏清雅应下,目光转向右侧的龙武。

  龙武正用指节敲着桌面,战术平板里投射着军事布防图:“军事部的架构需要更灵活。”他指着图上标注的“东南防线”“西北资源点”,“原特战队、城防军、后勤部队应合并为‘帝国陆军’,下设突击旅、防御旅、后勤旅。但特种作战大队需独立出来,直属我指挥——应对变异兽潮或敌袭时,必须保持快速反应。”

  “同意。”凌夜在“军事部”条目下画了个圈,“但后勤旅需与民生的物资调配司建立直通渠道,避免重复运输。”

  会议桌旁,凯瑟琳抱着一叠图纸插话:“能源部的情况特殊。”她展开一张“聚变反应堆施工图”,“反应堆需要24小时值守,技术人员需分级权限;而‘净化之源’实验室的安保等级更高,建议将能源部拆分为‘动力能源司’和‘尖端科技司’,分别由我和秦医生提名负责人。”

  “可以。”凌夜的目光扫过众人,“但尖端科技司的研究成果需同步提交帝国科学院备案——我们需要的不是垄断,而是共享。”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叶岚突然开口,她的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一组数据:“根据前两周的人口统计,帝国现有公民三十二万,其中青壮年占41%,儿童23%,老人18%,其余为伤员或技术人员。”她抬头,“现有的‘教育部’只有三个临时教师,根本不够。我建议增设‘人才培养司’,负责编写教材、培训教师,甚至开设技术培训班——毕竟,未来的工程师和医生不能只靠我们几个。”

  “好提议。”凌夜在“行政部门”栏下新增“教育部”和“人才培养司”,“苏清雅,你协调民政部落实教室和教材;叶岚,你负责教材内容审核,优先编写《基础生存手册》《农业技术入门》《电子基础》。”

  讨论逐渐深入,从军事到民生,从科技到教育,每一个部门的职能、权限、汇报链都被反复推敲。龙武偶尔会皱眉提出“效率优先”的建议,苏清雅则用“公平性”来平衡;凯瑟琳强调“技术保密”,秦婉立刻补充“医疗数据必须共享”——这场讨论没有争吵,只有理性碰撞出的火花。

  直到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文件上,凌夜才放下钢笔。“架构草案修改完毕,即日起试行三个月。”他将文件推向众人,“三个月后,根据执行情况调整。”

  “接下来是《帝国宪章》的细化。”苏清雅取出另一份文件,“原《黎明法典》有十五条,现在需要扩展到八章一百二十条,涵盖公民权利、政府部门职责、司法程序、税收制度……”

  “重点在‘司法独立’。”凌夜打断她,“设立帝国最高法院,由七名终身制大法官组成,人选由我提名、议会投票通过。任何政府部门不得干预司法审判——包括我。”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轻呼。龙武挑眉:“您这是给自己戴镣铐?”

  “不是镣铐,是定海神针。”凌夜的目光扫过众人,“末世里,人最怕的是权势滥用。只有让法律高于一切,幸存者才会真正信任这个帝国。”

  最终,《帝国宪章》的细化方案在傍晚时分敲定。当凌夜在“公民权利”章节写下“任何帝国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不受非法侵犯”时,窗外的暮色已染红了天际。

  次日清晨,帝国公告栏前围满了人。当“关于公布《黎明帝国行政架构》及《帝国宪章(草案)》的通知”被贴出时,人群先是安静,随即爆发出议论。

  “民政部管发粮?以后不用再挤破头去领物资了?”

  “最高法院独立?那要是官员欺负人,真能告赢?”

  “还有教育司?我家小子终于能学写字了……”

  龙武站在公告栏旁,看着人群逐渐散去时眼里的光,转身对身后的士兵说:“去仓库领三百块黑板,三天内送到每个社区——宪章要宣讲,得让识字的人去教不识字的。”

  而在中枢大厦的顶层,凌夜望着窗外的新城轮廓,对跟进来的秦婉说:“秦医生,今天下午把‘净化之源’的一期成果整理成报告,我要在国民议会上宣布。”

  “好。”秦婉点头,目光落在桌上的《帝国宪章》副本上,“您说得对,法律和科技,是撑起帝国的两根柱子。”

  凌夜笑了笑:“等这两根柱子立稳了,我们还要建第三根——属于黎明人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