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有个叫王寅的破落户子弟,祖上原是做过通判的,传到他那代只剩城西一座旧宅。这王寅自幼不爱诗书,专好斗鸡走狗,父母在世时还能管束几分,待二老相继过世,不上三年就把家业败得精光。这年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王寅缩在四面透风的厅堂里,摸着咕咕作响的肚皮发愁。
忽听得叩门声急,开门见是邻舍张婆,满脸堆笑说:“王官人,城东陈员外家要寻个西席,老身举荐了你去。”王寅连连摆手:“我这般光景,哪配做先生?”张婆扯住他袖子低语:“那陈员外是盐商起家,只盼儿子识几个字装点门面。束修二十两,先付半年。”
王寅听得二十两银子,喉头滚动,当即换了件稍齐整的直裰跟着张婆往陈府去。穿过三道月洞门,见着陈员外果然阔气,珊瑚屏风白玉盏,开口却带三分市井气:“只要哥儿认得账本,年节会写吉祥话便是。”当下签了契,预付十二两白银。
揣着热腾腾的银锭走在街上,王寅只觉浑身轻快。经过周家银铺时,见个老汉抱着包袱与伙计争执。原来老汉要当传家金钏,伙计只肯出八两。王寅瞥见那金钏雕着并蒂莲,内圈刻“永结同心”四字,忽然想起今早路过当铺见过的悬赏告示——李府小姐半月前被盗的陪嫁里,正有这般物事!
他拉住老汉到巷口细问,老汉垂泪道:“小老儿姓冯,儿子惹了人命官司,要凑钱打点衙门。”王寅心念电转,掏出刚得的银锭:“我出十二两!”待老汉千恩万谢去了,他转身就奔李府。果然门房一见金钏疾呼:“快请管家!小姐的聘礼寻着了!”
原来自家表侄竟是盗案真凶。王寅这一举既得五十两赏银,又在李老爷跟前留下机敏印象。腊月廿八,李府送年礼特意给他多加了两坛金华酒、四盒细点心。王寅望着堆了半屋的节礼,忽然拍腿大笑:“我王寅竟要时来运转了!”
转眼到了上元节,王寅受李府邀请同游虎丘。山道上见个书生被三五个恶少推搡,却是因看了某家女眷遭刁难。王寅认得其中带头的是苏州有名的纨绔赵八,上前拱手道:“赵兄可还记得去岁在樊楼欠的三百两赌债?这位是我表亲,看在小可面上...”赵八愣神间已被他连哄带吓劝走。
书生整衣作揖:“小生刘子青,多谢兄台解围。”二人互通姓名,竟是同窗故交。当年在学堂里最是交好,后来刘子青随父赴任失去联络。如今再见,一个仍是白身,另一个却已是新科举人。王寅见他衣衫单薄,解下新做的灰鼠斗篷与他披上,邀至家中烫酒叙旧。
三杯酒下肚,刘子青叹道:“不瞒仁兄,小弟今番是逃难来的。”原来他中举后揭发考官受贿,反被诬陷舞弊。王寅拍案而起:“明日我陪贤弟去拜见李通判!”他这些时日与李府往来,早知道通判大人正是刘子青父亲的同年。
却说那夜救下的女眷,竟是苏州知府顾大人的千金。顾小姐那日偷瞧见刘子青不畏强暴的品格,又见王寅急智侠义,回府后竟在母亲跟前赞了几句。待到刘子青冤情昭雪,顾知府招他入幕,连带着王寅也常被请去府中说话。
这年端阳龙舟会,王寅正在顾府席上吃酒,忽见岸上人群里闪过熟悉身影——竟是冯老汉抱着个孩儿跪在医馆前。他借故离席问询,才知冯老汉儿子冤死狱中,媳妇改嫁,祖孙俩靠卖炊饼度日,如今孙儿重病无钱医治。王寅摸摸袖中刚得的润笔银,全部塞进老汉手中:“治病要紧,明日我再送几两来。”
当夜回家,却见刘子青候在门前,面色凝重递来一封信。原来赵八记恨当日之事,查出王寅祖上曾卷入宝钞案,要告他隐匿罪产。正惶惑间,窗外忽然掷进个瓦片,系着布条写“速烧田契”四字。王寅猛醒,奔到后院槐树下挖出个铁盒,将些旧文书尽数焚毁。
三日后衙门来拿人,搜遍宅院只找出几本闲书。赵八反落个诬告之罪。后来才知那夜报信的是冯老汉——他在赵家做短工时听得阴谋。经此一事,王寅索性将冯老汉祖孙接来同住,腾出西厢房给他们安身。
中秋夜,李通判做东设宴,席间忽然对王寅笑道:“贤侄可愿接手城南那间绸缎铺?东家急售只要八百两。”王寅正要推辞,顾知府捋须接话:“本府可作保向钱庄借贷。”原来诸位乡绅见他仗义疏财、明辨是非,都有心提携。
王寅接手铺子后,冯老汉帮着料理杂务,刘子青荐来可靠掌柜,李府又介绍了几家大客商。不过半年光景,生意竟比原主经营时还红火三分。这日盘账,见盈余已够还贷,王寅特意订了席面请诸位恩人。酒过三巡,冯老汉抱着孙儿来敬酒,孩子忽然指着窗外喊:“金钏娘娘!”
众人顺势望去,见个戴帷帽的女子匆匆转过街角。王寅心中一动,次日寻到冯家细问。原来冯家祖上确是官宦,那金钏本是冯老太太之物,家道中落后典当流落至李府。王寅想起李府小姐待字闺中,忽生念头,悄悄找张婆去说合。
谁知李老爷闻言大笑:“小女婚事已定,倒是舍侄女秀姑年方二八...”原来那日龙舟会,李家侄女随叔婶同游,早对王寅暗生情愫。王寅记得那是个穿杏子黄衫的姑娘,曾在人群里替他照看过冯家孩儿。
纳采那日,王寅从旧宅槐树下又挖出个瓷坛——竟是祖辈埋下的二十根金条。他用这笔钱重整府邸,婚事办得风风光光。迎亲路上,恰遇赵八蓬头垢面在街边乞食。王寅默然片刻,吩咐伴当送去五两银子。花轿里新娘子得知,悄悄对丫鬟说:“且记住这处,明日送床厚棉被来。”
一年后冯家孙儿开蒙,王寅亲自送他去刘子青坐馆的学堂。归途遇雨,躲进茶棚见个相士独坐斟茶。那相士端详他片刻,忽然推过卦签:“阁下可曾丢过木雕玄猫?”王寅大惊——那是儿时最爱的玩物,失踪整二十年。相士轻笑:“明日西时往枫桥第三棵柳树下寻。”
王寅将信将疑,次日依言前往,果然挖到个铁匣,玄猫完好如初,底下还压着张地契——竟是祖上在杭州置办的别业。此时恰有快马来报,夫人刚产下双生子。满月酒时,顾知府亲自来贺,见乳母抱出的两个孩子腕上各套着金钏,正是当初那对并蒂莲。
宴席散去,王寅独坐庭中。月华如水,照见西厢冯老汉教孙儿认字,东院掌柜捧着账本候立,门前新栽的海棠已结花苞。忽然檐角铃动,想起少年时有个游方僧说他“三十载颠沛,半生柳暗花明”,今岁恰是三十又一。
忽听得叩门声急,开门见是邻舍张婆,满脸堆笑说:“王官人,城东陈员外家要寻个西席,老身举荐了你去。”王寅连连摆手:“我这般光景,哪配做先生?”张婆扯住他袖子低语:“那陈员外是盐商起家,只盼儿子识几个字装点门面。束修二十两,先付半年。”
王寅听得二十两银子,喉头滚动,当即换了件稍齐整的直裰跟着张婆往陈府去。穿过三道月洞门,见着陈员外果然阔气,珊瑚屏风白玉盏,开口却带三分市井气:“只要哥儿认得账本,年节会写吉祥话便是。”当下签了契,预付十二两白银。
揣着热腾腾的银锭走在街上,王寅只觉浑身轻快。经过周家银铺时,见个老汉抱着包袱与伙计争执。原来老汉要当传家金钏,伙计只肯出八两。王寅瞥见那金钏雕着并蒂莲,内圈刻“永结同心”四字,忽然想起今早路过当铺见过的悬赏告示——李府小姐半月前被盗的陪嫁里,正有这般物事!
他拉住老汉到巷口细问,老汉垂泪道:“小老儿姓冯,儿子惹了人命官司,要凑钱打点衙门。”王寅心念电转,掏出刚得的银锭:“我出十二两!”待老汉千恩万谢去了,他转身就奔李府。果然门房一见金钏疾呼:“快请管家!小姐的聘礼寻着了!”
原来自家表侄竟是盗案真凶。王寅这一举既得五十两赏银,又在李老爷跟前留下机敏印象。腊月廿八,李府送年礼特意给他多加了两坛金华酒、四盒细点心。王寅望着堆了半屋的节礼,忽然拍腿大笑:“我王寅竟要时来运转了!”
转眼到了上元节,王寅受李府邀请同游虎丘。山道上见个书生被三五个恶少推搡,却是因看了某家女眷遭刁难。王寅认得其中带头的是苏州有名的纨绔赵八,上前拱手道:“赵兄可还记得去岁在樊楼欠的三百两赌债?这位是我表亲,看在小可面上...”赵八愣神间已被他连哄带吓劝走。
书生整衣作揖:“小生刘子青,多谢兄台解围。”二人互通姓名,竟是同窗故交。当年在学堂里最是交好,后来刘子青随父赴任失去联络。如今再见,一个仍是白身,另一个却已是新科举人。王寅见他衣衫单薄,解下新做的灰鼠斗篷与他披上,邀至家中烫酒叙旧。
三杯酒下肚,刘子青叹道:“不瞒仁兄,小弟今番是逃难来的。”原来他中举后揭发考官受贿,反被诬陷舞弊。王寅拍案而起:“明日我陪贤弟去拜见李通判!”他这些时日与李府往来,早知道通判大人正是刘子青父亲的同年。
却说那夜救下的女眷,竟是苏州知府顾大人的千金。顾小姐那日偷瞧见刘子青不畏强暴的品格,又见王寅急智侠义,回府后竟在母亲跟前赞了几句。待到刘子青冤情昭雪,顾知府招他入幕,连带着王寅也常被请去府中说话。
这年端阳龙舟会,王寅正在顾府席上吃酒,忽见岸上人群里闪过熟悉身影——竟是冯老汉抱着个孩儿跪在医馆前。他借故离席问询,才知冯老汉儿子冤死狱中,媳妇改嫁,祖孙俩靠卖炊饼度日,如今孙儿重病无钱医治。王寅摸摸袖中刚得的润笔银,全部塞进老汉手中:“治病要紧,明日我再送几两来。”
当夜回家,却见刘子青候在门前,面色凝重递来一封信。原来赵八记恨当日之事,查出王寅祖上曾卷入宝钞案,要告他隐匿罪产。正惶惑间,窗外忽然掷进个瓦片,系着布条写“速烧田契”四字。王寅猛醒,奔到后院槐树下挖出个铁盒,将些旧文书尽数焚毁。
三日后衙门来拿人,搜遍宅院只找出几本闲书。赵八反落个诬告之罪。后来才知那夜报信的是冯老汉——他在赵家做短工时听得阴谋。经此一事,王寅索性将冯老汉祖孙接来同住,腾出西厢房给他们安身。
中秋夜,李通判做东设宴,席间忽然对王寅笑道:“贤侄可愿接手城南那间绸缎铺?东家急售只要八百两。”王寅正要推辞,顾知府捋须接话:“本府可作保向钱庄借贷。”原来诸位乡绅见他仗义疏财、明辨是非,都有心提携。
王寅接手铺子后,冯老汉帮着料理杂务,刘子青荐来可靠掌柜,李府又介绍了几家大客商。不过半年光景,生意竟比原主经营时还红火三分。这日盘账,见盈余已够还贷,王寅特意订了席面请诸位恩人。酒过三巡,冯老汉抱着孙儿来敬酒,孩子忽然指着窗外喊:“金钏娘娘!”
众人顺势望去,见个戴帷帽的女子匆匆转过街角。王寅心中一动,次日寻到冯家细问。原来冯家祖上确是官宦,那金钏本是冯老太太之物,家道中落后典当流落至李府。王寅想起李府小姐待字闺中,忽生念头,悄悄找张婆去说合。
谁知李老爷闻言大笑:“小女婚事已定,倒是舍侄女秀姑年方二八...”原来那日龙舟会,李家侄女随叔婶同游,早对王寅暗生情愫。王寅记得那是个穿杏子黄衫的姑娘,曾在人群里替他照看过冯家孩儿。
纳采那日,王寅从旧宅槐树下又挖出个瓷坛——竟是祖辈埋下的二十根金条。他用这笔钱重整府邸,婚事办得风风光光。迎亲路上,恰遇赵八蓬头垢面在街边乞食。王寅默然片刻,吩咐伴当送去五两银子。花轿里新娘子得知,悄悄对丫鬟说:“且记住这处,明日送床厚棉被来。”
一年后冯家孙儿开蒙,王寅亲自送他去刘子青坐馆的学堂。归途遇雨,躲进茶棚见个相士独坐斟茶。那相士端详他片刻,忽然推过卦签:“阁下可曾丢过木雕玄猫?”王寅大惊——那是儿时最爱的玩物,失踪整二十年。相士轻笑:“明日西时往枫桥第三棵柳树下寻。”
王寅将信将疑,次日依言前往,果然挖到个铁匣,玄猫完好如初,底下还压着张地契——竟是祖上在杭州置办的别业。此时恰有快马来报,夫人刚产下双生子。满月酒时,顾知府亲自来贺,见乳母抱出的两个孩子腕上各套着金钏,正是当初那对并蒂莲。
宴席散去,王寅独坐庭中。月华如水,照见西厢冯老汉教孙儿认字,东院掌柜捧着账本候立,门前新栽的海棠已结花苞。忽然檐角铃动,想起少年时有个游方僧说他“三十载颠沛,半生柳暗花明”,今岁恰是三十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