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墨庄迷踪-《古风故事集》

  北宋政和年间,汴京东南八十里有个清水县,城西有家“翰墨斋”书画铺子。掌柜姓张名守拙,四十出头年纪,生得面团团似富家翁,实则是个胆小心善的买卖人。这日恰逢腊月二十三,天色未亮便听得后院鸡飞狗跳,张守拙披衣起身,只见帮工阿福举着扫帚追打一只黑毛狐狸。

  “作孽!快住手!”张守拙忙喝止,“年关底下见血光,明年还要不要财运了?”

  那狐狸趁机窜上墙头,忽口吐人言:“张掌柜积德,三日后必当厚报!”说罢化作青烟散去。阿福吓得跌坐在地,张守拙也暗自心惊,只当是夜来梦魇未醒。

  谁知第三日清晨,铺门刚开便见个青衫书生立在檐下。但见此人眉目清俊,怀揣锦匣,开口声如碎玉:“晚生胡慕青,特来献宝。”匣中竟是失传已久的王维《雪溪图》。张守拙看得两眼发直,连问价钱。书生笑道:“分文不取,只求掌柜应承三事。”

  “公子但说无妨。”

  “其一,此画只许赏玩,不得转售;其二,今夜子时需在院中古槐下备齐三牲酒礼;其三...”书生压低声音,“明日若有官差问起城南命案,万不可提及见过狐狸。”

  张守拙听得脊背发凉,正要细问,那书生已飘然离去。当夜他战战兢兢备齐祭品,果然子时阴风骤起,古槐下转出个白须老者,正是本县城隍。原来三日前那黑狐乃是城隍座下灵兽,因追捕恶鬼受伤现形。张守拙那日善念一动,竟结下这段仙缘。

  却说次日清晨,铺子果真来了两位捕快。领头姓赵的班头劈头便问:“张掌柜可曾见过形迹可疑的书生?”张守拙想起嘱咐,连说不曾。待官差走后,却在砚台下发现张字条:“速将画匣藏入地窖,今夜无论听闻何等动静皆不可出。”

  这夜二更时分,忽闻街面马蹄声急。张守拙扒着门缝窥看,但见火光冲天,数十黑衣骑士围住对门当铺。为首者厉喝:“姓周的!你私通方腊逆党,还不束手就擒?”当铺周掌柜平日最是吝啬,此刻却见他不慌不忙走出门来,袖中飞出三道黄符,顿时雷声大作。

  张守拙看得目瞪口呆,忽觉袖中微动,那《雪溪图》竟自行展开。画中溪水泛起涟漪,跃出个执戟金甲神将,对他喝道:“魔教妖人作乱,速随我去县衙报信!”说罢化作三寸小人钻入他衣襟。张守拙两腿发软,想着家中老小,只得咬牙推门。

  才转过街角,斜刺里冲出个瘸腿乞丐,扯住他衣袖低语:“掌柜的要去送死不成?那周掌柜实乃摩尼教香主,县衙早被他们掌控了!”正说着,远处传来惨叫,但见赵班头浑身是血奔来:“快走!知县大人...”话未说完,一支羽箭透胸而过。

  张守拙魂飞魄散,被乞丐拽进暗巷。七拐八绕至一处土地庙,却见胡慕青早在等候。书生苦笑作揖:“事到如今不敢相瞒,小可实乃终南山修道人。此番妖魔现世,皆因宫中有人欲夺《雪溪图》中藏宝图。”

  “藏宝图?”张守拙愕然。

  “正是。王维当年曾将玄宗皇帝所赐珍宝埋于终南,绘图藏于画中。”胡慕青展开画卷,对着月光轻呵口气,但见雪溪渐隐,现出蜿蜒山道与朱砂标记。

  忽闻庙外传来娇笑:“好师兄,这般好事独吞岂不无趣?”但见个红衣女子翩然而入,正是东街绣庄老板娘苏三娘。她指尖捻着枚银针笑道:“奴家伺候摩尼教左使十年,今日终得见真宝。”

  胡慕青拔剑怒斥:“妖妇!你害我师尊之仇今日当报!”二人斗在一处,庙中顿时剑气纵横。那乞丐忽然褪去破衣,露出胸前刺青——竟是皇城司密探!探子扬手三支袖箭射向苏三娘,却被她反手接住。

  张守拙趁乱滚到供桌下,忽觉地面松动。原来这土地庙下竟有前朝密道,直通城外。他不及多想,怀揣画卷钻入地道。黑暗中摸索半日,忽见前方微光,竟是处石室。壁上刻着《兰亭序》,案上油灯长明,有个青袍道人正在打坐。

  “贫道等候居士多时了。”道人睁眼微笑,“三十年前我便算出,今日必有张姓有缘人携画而至。”

  张守拙惊魂未定,连连叩首:“仙长救命!”

  道人抚须叹道:“此间因果甚长。那苏三娘本是你前世发妻,因你负心转投魔教。胡慕青实为你同父异母之弟,自幼被终南山收养。今日种种,皆是宿债。”

  正说着,石室轰然震动,苏三娘破壁而入。她双目赤红厉笑:“好个负心汉!当年你为求功名,将我献与权贵,可知我后来遭遇?”说罢扯开衣领,满身皆是烫烙伤痕。

  张守拙如遭雷击,前世记忆汹涌而来。原来他前世本是江南才子,为攀附宰相确曾做下亏心事。此刻见得旧痕,不由泪如雨下:“娘子...我...”

  “休要假仁假义!”苏三娘挥刀便砍。忽见胡慕青闪身挡在中间,胸口顿时血如泉涌。他惨笑道:“母亲临终曾说,望兄长相认...今日终得...”话未说完气绝身亡。

  恰在此时,城隍率阴兵赶到。白须老者掷出拘魂链:“妖妇!你杀害城隍灵兽,罪孽滔天!”苏三娘却咬破舌尖,喷出血雾。但见石室四壁浮现经咒,原来她早在此设下绝阵。

  张守拙忽觉怀中画卷发烫,《雪溪图》凌空飞起,王维真迹中走出个麻衣老僧。老僧合十道:“阿弥陀佛。老衲当年留此画时,曾发宏愿——若见痴男怨女,当以般若度之。”说罢指尖生莲,苏三娘周身戾气渐消,竟伏地痛哭。

  三年后的清明,终南山紫柏峰下新起两座茅屋。张守拙与苏三娘在此结庐而居,平日采药诵经。那日有游方郎中路过讨水,说起汴京旧事:摩尼教之乱后,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清水县翰墨斋由阿福接手经营,竟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书画铺子。

  暮色渐浓时,苏三娘在溪边浣衣,忽见水中游来一对锦鲤。她回头笑道:“夫君快看,这鱼儿像不像当年画中那对?”张守拙拄着锄头望去,但见山岚缭绕,溪水淙淙,恍然还是《雪溪图》中光景。只是如今画中人在画中,看画人亦在画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