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明嘉靖年间,山东青州府有个名叫周福的破落子弟,祖上原是做过知县的,到他父亲这代家道中落,只留下城东一座老宅并三十亩薄田。这周福年方二十,生得眉清目秀,却是个不通世务的,整日只知与几个酸秀才吟诗作对,把家产渐渐耗尽。这年腊月里,债主上门逼债,周福只得将祖宅抵押给城中富户赵员外,换得五十两银子度日。
谁知这赵员外有个独子赵虎,是个横行乡里的恶霸,早看上周家宅后那片桃林。原来自周福曾祖时栽下三百株桃树,每年结的蜜桃甘甜无比,在青州府是独一份的营生。赵家父子使了个连环计,先诱周福抵押宅院,又在契约上做了手脚,将桃林也圈了进去。待到次年开春,周福方才醒悟,却为时已晚。
这一日细雨霏霏,周福被赶出祖宅,只抱着个旧书箱站在街口。眼见赵家仆役将“周宅”匾额取下,换上“赵府”金字牌匾,不由得心如刀绞。正要转身离去,却见个白发老妪颤巍巍拄着拐杖,在雨地里滑了一跤。周福忙上前搀扶,又将仅有的半块炊饼给了老妪。老妪也不道谢,只眯着眼打量他许久,忽然从怀中掏出个油布包塞给他,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周福打开布包,见是枚古铜钱,用红绳系着,钱文磨得模糊不清。他只当是寻常物件,随手系在腰间。当夜宿在城西破庙,梦见老妪对他说:“此钱乃聚财之宝,却需遇水方显灵异,切记切记。”周福惊醒,见铜钱在月光下泛着青光,心知遇到了异人。
却说周福有个姑母嫁在临县,只得去投奔。行至沂水河边,正遇上山洪暴发,渡船停摆。周福腰间铜钱不慎落入河中,但见水中忽然泛起漩涡,竟托起个黑漆漆的木箱。周福捞起木箱,打开一看,竟是全套雕版印制的《齐民要术》,书中还夹着张秘制果脯的方子。
这果脯方子非同小可,乃前朝御膳房流传出来的秘法。周福在姑母家借住后,依方试制,做出的桃脯杏干竟比别家香甜数倍。恰逢青州知府夫人害喜,遍寻蜜饯不得,尝了周福做的桃脯后大喜,一次就买了十斤。不出三月,周福的果脯名声传遍四乡八镇。
再说赵家得了桃林,却不懂栽培,不过两年光景,三百株桃树枯死大半。赵虎又因争风吃醋打死了人,被下在大牢。赵员外散尽家财打点,终究人财两空。这时周福已重振家业,不仅赎回家宅,还买下赵家田产。念在乡里情分,仍留赵员外在后院颐养天年。这正是: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树开花。
善恶终须有报,只争来早来迟。
这一日周福查点仓库,见新到的青梅堆积如山,便想起《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酿梅酒古法。亲自带着伙计选梅、去核、入缸,忙到月上柳梢。忽然库房梁上跳下个黑影,竟是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周福认出是旧日同窗李贵,当年也是个富家子弟,如今却落魄至此。
李贵跪地哭诉,原来他染上赌瘾,将家业输得精光,妻子带着孩儿改嫁,如今被债主追得无处容身。周福想起自己当年窘境,心生怜悯,留他在铺中做账房。这李贵起初倒也勤勉,不出三月便将往来账目整理得清清楚楚。
谁知狗改不了吃屎。这年腊月里,周福要去江南采办鲜果,将银库钥匙交与李贵保管。李贵见库中存着三千两雪花银,又动了邪念。暗中与城外土匪勾结,约定除夕夜动手。恰巧周福提前归来,那日在银库查账,见地砖有松动痕迹,挖开一看,竟是李贵私藏的迷香、匕首。
周福不动声色,当夜设宴请李贵饮酒。酒过三巡,周福忽然叹道:“李兄可记得当年在县学,先生教我们读《史记》,说到‘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李贵闻言变色。周福又道:“我今日在银库拾得些物件,想必是李兄不慎遗失的。”说着将迷香、匕首放在桌上。
李贵面如死灰,跪地求饶。周福扶起他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明日给你百两银子,你自去他乡谋生罢。”次日李贵离去,途中想起周福恩情,愧悔难当,竟在客店悬梁自尽。周福闻讯,亲自去收了尸首,替他立了墓碑。
转眼又过三年,周福已是青州府数一数二的富户。这年朝廷选秀女,青州府要送三十名少女入京。城中王裁缝的独女玉娘也在名册,父女俩抱头痛哭。原来玉娘早与邻家书生张文举订亲,二人青梅竹马,感情甚笃。
周福在街口看见官差贴告示,忽听得身后有人说话:“周员外可知,这选秀女背后另有文章?”回头见是个游方道士,手持“铁口直断”布幡。周福请道士茶楼叙话,道士低声道:“宫中太监与山东巡抚勾结,要将这些女子转卖与江南盐商。”周福大惊,忙问对策。
道士说:“除非能找到三十户人家顶替,还要打通宫里关节。”周福想起《齐民要术》书页中夹着张名帖,竟是司礼监某秉笔太监旧物。当即修书一封,连同一千两银票,派心腹日夜兼程送往京城。这边又暗中联络穷苦人家,许以重金,买得自愿顶替的女子。
却说玉娘与张文举连夜逃婚,被官差追至周家果园。周福将他们藏在地窖中,又在名册上做了手脚。一月后,京城传来消息,因周福打点得当,青州府秀女全部留在宫中织造局,未遭转卖。那些顶替的人家得了银钱,也都安居乐业。
玉娘与张文举在周福相助下,远走他乡。临别时,张文举发誓道:“他日若得功名,必报员外大恩。”周福笑道:“只愿你二人白头偕老,不负我今日冒险相助。”
这年秋天,周福果园大丰收。雇了百十个短工采摘,其中有个叫翠姑的姑娘,手脚麻利,歌声动人。周福之母周老夫人见这姑娘眉宇间有颗朱砂痣,想起失散多年的姐姐也有这般印记。细细盘问,果然翠姑祖母姓周,正是老夫人亲姐。原来当年战乱离散,翠姑祖父带着家人逃到沂蒙山中,如今听说周家兴旺,特来投奔。
周老夫人与姐姐重逢,抱头痛哭。翠姑父母早逝,便留在周家。这姑娘不仅容貌秀丽,更难得的是通晓文墨,帮着周福打理账目,分毫不差。日久生情,周福央姑母做媒,娶了翠姑为妻。婚后夫妇和睦,第二年就生了对双胞胎儿子。
再说那张文举,果然高中进士,放了青州府通判。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来拜谢周福。见周家生意越做越大,便建言道:“如今海上开禁,员外何不将果脯贩到南洋?”周福早有此意,当即与几个商人合伙造了三艘海船。
首航那日,周福亲自押船。船队行至舟山海域,忽遇飓风。周福乘坐的主船触礁沉没,众人纷纷落水。周福抓住块船板,在风浪中漂浮一日一夜,最后被冲到一个荒岛上。醒来时见腰间铜钱闪闪发光,循着光亮竟在岩洞中发现前朝海盗藏宝,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正在此时,忽听得洞外有人声。周福躲到暗处,见几个倭寇押着个书生进来。细看那书生竟是张文举!原来文举担心周福安危,乘了快船来寻,不料被倭寇所擒。周福急中生智,抓起把金沙撒向洞外阳光处。倭寇见金光闪耀,纷纷去抢,周福趁机救下文举,二人从暗道逃出。
这暗道直通海岸,正遇上前来寻人的船队。众人带着宝藏返回青州,周福将宝藏大半捐给官府修筑海防。知府上奏朝廷,嘉靖皇帝御笔亲题“义商周福”金匾。
俗话说树大招风。周福有个表亲王二,在府衙做书办,见周家富可敌国,心生嫉妒。这王二与按察使司的师爷勾结,诬告周福私通倭寇。那藏宝洞中确有倭寇物品,周福被下在大牢。
翠姑变卖家产营救丈夫,却处处碰壁。这日正在家中垂泪,忽有个游方和尚敲门化缘。翠姑给了和尚一锭银子,和尚道:“女施主眉带愁云,可是家中逢难?”翠姑如实相告。和尚道:“明日午时三刻,去城隍庙前买条金色鲤鱼放生,自有奇遇。”
翠姑依言而去,那卖鱼的老者收钱时低声道:“告诉你家员外,当年沂水河畔的故人来访。”翠姑回报周福,周福猛然想起落水得书往事。当夜那和尚竟潜入大牢,原来是当年赠钱老妪的儿子!老妪本是白莲教长老,这些年在暗中关注周福。
和尚道:“按察使受贿十万两,赃银藏在书房地窖。”周福大喜,让翠姑去找张文举。张通判早就在搜集按察使罪证,得了这个线索,连夜带人查抄,果然人赃并获。按察使革职问罪,周福无罪释放。
经此一劫,周福看破世情,将生意交给伙计打理,自己在老宅后园建了座书斋,终日与文人雅士谈诗论画。这年重阳节,周福在书斋设宴,酒至半酣,忽见窗外金光闪动。众人出门观看,见三百株桃树无风自动,枝头绽放灼灼桃花。
正当九月,怎会桃花盛开?宾客啧啧称奇。周福却见当年那白发老妪站在桃林中,对他微微一笑,化作青烟散去。第二日,周福发现腰间铜钱已化成金粉,随风而逝。
此后周福活到九十九岁,无疾而终。下葬那日,有白鹤百只绕棺三周方去。子孙绵延,至今青州周家仍是山东望族。这正是:
贫富由来不可期,时运交替岂能知。
心存善念天必佑,常行义举神亦慈。
金穴珠山终有尽,仁心义胆永无涯。
劝君早种福田籽,莫待白头空自悲。
谁知这赵员外有个独子赵虎,是个横行乡里的恶霸,早看上周家宅后那片桃林。原来自周福曾祖时栽下三百株桃树,每年结的蜜桃甘甜无比,在青州府是独一份的营生。赵家父子使了个连环计,先诱周福抵押宅院,又在契约上做了手脚,将桃林也圈了进去。待到次年开春,周福方才醒悟,却为时已晚。
这一日细雨霏霏,周福被赶出祖宅,只抱着个旧书箱站在街口。眼见赵家仆役将“周宅”匾额取下,换上“赵府”金字牌匾,不由得心如刀绞。正要转身离去,却见个白发老妪颤巍巍拄着拐杖,在雨地里滑了一跤。周福忙上前搀扶,又将仅有的半块炊饼给了老妪。老妪也不道谢,只眯着眼打量他许久,忽然从怀中掏出个油布包塞给他,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周福打开布包,见是枚古铜钱,用红绳系着,钱文磨得模糊不清。他只当是寻常物件,随手系在腰间。当夜宿在城西破庙,梦见老妪对他说:“此钱乃聚财之宝,却需遇水方显灵异,切记切记。”周福惊醒,见铜钱在月光下泛着青光,心知遇到了异人。
却说周福有个姑母嫁在临县,只得去投奔。行至沂水河边,正遇上山洪暴发,渡船停摆。周福腰间铜钱不慎落入河中,但见水中忽然泛起漩涡,竟托起个黑漆漆的木箱。周福捞起木箱,打开一看,竟是全套雕版印制的《齐民要术》,书中还夹着张秘制果脯的方子。
这果脯方子非同小可,乃前朝御膳房流传出来的秘法。周福在姑母家借住后,依方试制,做出的桃脯杏干竟比别家香甜数倍。恰逢青州知府夫人害喜,遍寻蜜饯不得,尝了周福做的桃脯后大喜,一次就买了十斤。不出三月,周福的果脯名声传遍四乡八镇。
再说赵家得了桃林,却不懂栽培,不过两年光景,三百株桃树枯死大半。赵虎又因争风吃醋打死了人,被下在大牢。赵员外散尽家财打点,终究人财两空。这时周福已重振家业,不仅赎回家宅,还买下赵家田产。念在乡里情分,仍留赵员外在后院颐养天年。这正是: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树开花。
善恶终须有报,只争来早来迟。
这一日周福查点仓库,见新到的青梅堆积如山,便想起《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酿梅酒古法。亲自带着伙计选梅、去核、入缸,忙到月上柳梢。忽然库房梁上跳下个黑影,竟是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周福认出是旧日同窗李贵,当年也是个富家子弟,如今却落魄至此。
李贵跪地哭诉,原来他染上赌瘾,将家业输得精光,妻子带着孩儿改嫁,如今被债主追得无处容身。周福想起自己当年窘境,心生怜悯,留他在铺中做账房。这李贵起初倒也勤勉,不出三月便将往来账目整理得清清楚楚。
谁知狗改不了吃屎。这年腊月里,周福要去江南采办鲜果,将银库钥匙交与李贵保管。李贵见库中存着三千两雪花银,又动了邪念。暗中与城外土匪勾结,约定除夕夜动手。恰巧周福提前归来,那日在银库查账,见地砖有松动痕迹,挖开一看,竟是李贵私藏的迷香、匕首。
周福不动声色,当夜设宴请李贵饮酒。酒过三巡,周福忽然叹道:“李兄可记得当年在县学,先生教我们读《史记》,说到‘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李贵闻言变色。周福又道:“我今日在银库拾得些物件,想必是李兄不慎遗失的。”说着将迷香、匕首放在桌上。
李贵面如死灰,跪地求饶。周福扶起他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明日给你百两银子,你自去他乡谋生罢。”次日李贵离去,途中想起周福恩情,愧悔难当,竟在客店悬梁自尽。周福闻讯,亲自去收了尸首,替他立了墓碑。
转眼又过三年,周福已是青州府数一数二的富户。这年朝廷选秀女,青州府要送三十名少女入京。城中王裁缝的独女玉娘也在名册,父女俩抱头痛哭。原来玉娘早与邻家书生张文举订亲,二人青梅竹马,感情甚笃。
周福在街口看见官差贴告示,忽听得身后有人说话:“周员外可知,这选秀女背后另有文章?”回头见是个游方道士,手持“铁口直断”布幡。周福请道士茶楼叙话,道士低声道:“宫中太监与山东巡抚勾结,要将这些女子转卖与江南盐商。”周福大惊,忙问对策。
道士说:“除非能找到三十户人家顶替,还要打通宫里关节。”周福想起《齐民要术》书页中夹着张名帖,竟是司礼监某秉笔太监旧物。当即修书一封,连同一千两银票,派心腹日夜兼程送往京城。这边又暗中联络穷苦人家,许以重金,买得自愿顶替的女子。
却说玉娘与张文举连夜逃婚,被官差追至周家果园。周福将他们藏在地窖中,又在名册上做了手脚。一月后,京城传来消息,因周福打点得当,青州府秀女全部留在宫中织造局,未遭转卖。那些顶替的人家得了银钱,也都安居乐业。
玉娘与张文举在周福相助下,远走他乡。临别时,张文举发誓道:“他日若得功名,必报员外大恩。”周福笑道:“只愿你二人白头偕老,不负我今日冒险相助。”
这年秋天,周福果园大丰收。雇了百十个短工采摘,其中有个叫翠姑的姑娘,手脚麻利,歌声动人。周福之母周老夫人见这姑娘眉宇间有颗朱砂痣,想起失散多年的姐姐也有这般印记。细细盘问,果然翠姑祖母姓周,正是老夫人亲姐。原来当年战乱离散,翠姑祖父带着家人逃到沂蒙山中,如今听说周家兴旺,特来投奔。
周老夫人与姐姐重逢,抱头痛哭。翠姑父母早逝,便留在周家。这姑娘不仅容貌秀丽,更难得的是通晓文墨,帮着周福打理账目,分毫不差。日久生情,周福央姑母做媒,娶了翠姑为妻。婚后夫妇和睦,第二年就生了对双胞胎儿子。
再说那张文举,果然高中进士,放了青州府通判。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来拜谢周福。见周家生意越做越大,便建言道:“如今海上开禁,员外何不将果脯贩到南洋?”周福早有此意,当即与几个商人合伙造了三艘海船。
首航那日,周福亲自押船。船队行至舟山海域,忽遇飓风。周福乘坐的主船触礁沉没,众人纷纷落水。周福抓住块船板,在风浪中漂浮一日一夜,最后被冲到一个荒岛上。醒来时见腰间铜钱闪闪发光,循着光亮竟在岩洞中发现前朝海盗藏宝,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正在此时,忽听得洞外有人声。周福躲到暗处,见几个倭寇押着个书生进来。细看那书生竟是张文举!原来文举担心周福安危,乘了快船来寻,不料被倭寇所擒。周福急中生智,抓起把金沙撒向洞外阳光处。倭寇见金光闪耀,纷纷去抢,周福趁机救下文举,二人从暗道逃出。
这暗道直通海岸,正遇上前来寻人的船队。众人带着宝藏返回青州,周福将宝藏大半捐给官府修筑海防。知府上奏朝廷,嘉靖皇帝御笔亲题“义商周福”金匾。
俗话说树大招风。周福有个表亲王二,在府衙做书办,见周家富可敌国,心生嫉妒。这王二与按察使司的师爷勾结,诬告周福私通倭寇。那藏宝洞中确有倭寇物品,周福被下在大牢。
翠姑变卖家产营救丈夫,却处处碰壁。这日正在家中垂泪,忽有个游方和尚敲门化缘。翠姑给了和尚一锭银子,和尚道:“女施主眉带愁云,可是家中逢难?”翠姑如实相告。和尚道:“明日午时三刻,去城隍庙前买条金色鲤鱼放生,自有奇遇。”
翠姑依言而去,那卖鱼的老者收钱时低声道:“告诉你家员外,当年沂水河畔的故人来访。”翠姑回报周福,周福猛然想起落水得书往事。当夜那和尚竟潜入大牢,原来是当年赠钱老妪的儿子!老妪本是白莲教长老,这些年在暗中关注周福。
和尚道:“按察使受贿十万两,赃银藏在书房地窖。”周福大喜,让翠姑去找张文举。张通判早就在搜集按察使罪证,得了这个线索,连夜带人查抄,果然人赃并获。按察使革职问罪,周福无罪释放。
经此一劫,周福看破世情,将生意交给伙计打理,自己在老宅后园建了座书斋,终日与文人雅士谈诗论画。这年重阳节,周福在书斋设宴,酒至半酣,忽见窗外金光闪动。众人出门观看,见三百株桃树无风自动,枝头绽放灼灼桃花。
正当九月,怎会桃花盛开?宾客啧啧称奇。周福却见当年那白发老妪站在桃林中,对他微微一笑,化作青烟散去。第二日,周福发现腰间铜钱已化成金粉,随风而逝。
此后周福活到九十九岁,无疾而终。下葬那日,有白鹤百只绕棺三周方去。子孙绵延,至今青州周家仍是山东望族。这正是:
贫富由来不可期,时运交替岂能知。
心存善念天必佑,常行义举神亦慈。
金穴珠山终有尽,仁心义胆永无涯。
劝君早种福田籽,莫待白头空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