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正坐于离恨天灌愁海内,忽见孽海情天司内金光大盛,命仙女取来金陵十二钗正册。甫一展开,册中竟浮起十二道金虹,交织成一片华彩。仙子叹道:“尘缘未了,这些痴儿竟要重演一番悲欢。”遂将袖一拂,那十二道金虹便往人间去了。正是:千红一窟遗芳魄,万艳同杯续旧盟。
且说荣国府内近日异事频传。先是贾母院中海棠反季开花,绛云朵朵压满枝头;后是王夫人房内那架琉璃屏风,每至子时便自泛莹光。更奇的是,宝钗清晨对镜梳妆,见镜中忽现大观园全景,其中人影绰绰,细看竟是诸钗嬉游之态;黛玉夜读时,烛火无风自动,在墙上映出十二女子身影,个个衣袂翩跹如登仙之态。
这日正值花朝节,探春发起海棠诗社小集。众钗聚在沁芳亭,但见黛玉穿着月白绣梅夹袄,系着碧色湘裙,正执笔在花笺上写着什么;宝钗则是一身蜜合色缕金袄,玫瑰紫二色裙,笑吟吟地烹茶;湘云抢过黛玉手中的笔要添字,石榴红裙裾扫得落英纷飞。忽见宝玉气喘吁吁跑来,手里捧着个鎏金匣子道:“奇了!方才在假山石下掘出这个,上面竟刻着咱们十二个人的小像!”
众钗围观,见那金匣刻纹精奇,开合处却无缝隙。探春用簪子轻叩,匣内忽然传出环佩之声。惜春蹙眉道:“此物透着古怪,不如埋回去吧。”黛玉却伸手轻抚匣上花纹,匣盖蓦地弹开,内里飞出十二枚玉牌,每牌皆刻一名并判词一句。玉牌在空中旋舞不定,最终各自落入诸钗手中。
宝钗得的牌上刻“任是无情也动人”,背面是牡丹花纹;黛玉那牌刻“莫怨东风当自嗟”,背面竹泪斑斑;元春牌上“榴花开处照宫闱”字迹犹带朱砂色;探春的“才自精明志自高”旁画着风筝线断……正惊疑间,玉牌忽化作流光没入各人心口。众人只觉一阵恍惚,前世记忆如潮涌来,竟都怔在原地落泪。
自此之后,大观园内异事愈频。夜半常闻女子笑语自水边传来,晨起则见亭台楼阁处处留有余香。更奇的是诸钗皆开始做些光怪陆离的梦:湘云每梦自己醉卧青石,身上落花渐成冢;妙玉总见白雪红梅化血水;迎春竟反复梦见自己悬梁自尽,醒来颈间犹有勒痕。
清明这日,贾母带着众女眷往家庙祭祀。仪仗行至铁槛寺外,忽遇一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那和尚拍手笑道:“一局棋终又一局始,诸位仙子别来无恙?”道人也唱:“痴男怨女,债未偿兮魂不安!”王夫人忙命人驱赶,却见二人化作青烟散去,只留地上个锦囊。宝玉拾起,内中有纸写道:“风月镜中缘,金陵十二劫。欲破轮回局,须寻三生石。”
宝玉回府后茶饭不思,终在潇湘馆旧书架寻得古籍,载明三生石乃女娲补天所遗,能照见前世今生。黛玉闻言沉吟:“大观园初建时,我曾见一块异石立于芍药圃,上刻‘三生’二字。”众人忙往查验,果见苔痕斑驳处露出古篆。是夜月圆,十二钗依言环石而立,月光照处那石竟透明如镜,映出段段前尘——
原是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座下十二仙娥因私助神瑛侍者下凡,被贬入红尘历劫。诸钗正看得心神激荡,忽闻环佩铿锵,三生石迸出万丈光华,将整个大观园照得亮如白昼。待光晕散去,园中景致竟全变了模样:梨香院成了司棋仙阁,藕香榭化作度曲仙台,连廊桥都变作白玉虹桥架在云河之上。
警幻仙子自云中现身道:“尔等尘缘将尽,然有一段公案未了。昔日娲皇补天余石化作通灵宝玉,本要助你十二人修成正果,却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误投凡间。今需重演红楼旧梦,集齐十二泪珠凝作‘离恨天露’,方能破解轮回重返仙班。”言毕散作满天飞花,园中复归原状,唯手中多出个白玉瓶儿,要集十二人之泪。
自此诸钗皆明因果,虽仍居园中,言行却大异往日。黛玉不再终日以泪洗面,反常与众人说笑;宝钗褪去稳重,竟学着湘云烤鹿肉吃;连最懦弱的迎春都敢驳斥婆子们的不是。唯有宝玉忧心忡忡,因仙子有言:“集泪之日,即是诸芳散尽之时。”
转眼到了芒种饯花日。黛玉早起梳妆,忽见镜中自己着仙娥装束,耳边有人道:“今日葬花亭畔,旧债新偿。”心下诧异,仍往花冢去。却见宝玉已候在那里,手里捧着个锦囊道:“昨夜警幻仙子托梦,说今日要应‘葬花’一劫。”话音未落,忽起怪风,漫天落花竟凝成个美人身形,朝黛玉扑来。
宝玉急挡在前,那花妖却穿过他身子直取黛玉。正危急时,其余十一钗恰赶到。宝钗掷出金锁,探春抛出玉簪,惜春展画屏,湘云洒酒水——十一件贴身物事化作金光罩住花妖。原来那花妖竟是诸钗前世心魔所化。黛玉蓦然醒悟,取出白玉瓶迎风一举,花妖顿时散作十二道青烟没入瓶中,凝成第一滴天露。
经此一遭,诸钗皆知劫数已至。七月初七,元春归省。夜宴时忽闻宫人来报:凤藻宫东南角地陷,涌出座碑石刻着元春判词。元春失色离去,片刻即传噩耗:贵妃薨了!众人悲泣间,白玉瓶自生感应,飞出接住元春魂灵所化泪珠——正是“榴花开处照宫闱”之劫应验。
重阳节至,湘云在凹晶馆设蟹宴。酒过三巡,忽见水面浮起盏盏莲灯,灯上映出湘云前世:原是个司宴仙娥因打翻蟠桃酒被贬。湘云大笑:“我说怎这般爱喝酒!”纵身跃入池中追灯而去。众人惊呼间,水面浮起个酣睡仙子影,白玉瓶飞收取第二滴泪,恰应“酣眠芍药裀”之谶。
转眼入冬,妙玉在栊翠庵烹雪烹茶。黛玉来访,二人论禅至夜半。忽闻梅林中有哭声,妙玉持灯往照,见个缁衣女子悬在梅枝上。那女子转头竟是妙玉面容!妙玉手中佛珠骤断,叹道:“业障来了。”原来她前世是带发修行的仙娥,因动凡心被罚遭劫。次日婆子们发现妙玉坐化梅树下,白玉瓶收得第三滴露。
腊月里,王熙凤忽病得蹊跷。总见个二八佳人持册来索命,口称“来收金陵十二钗之债”。平儿偷看那册子,竟是凤姐放贷逼死的女子名录。贾琏请来马道婆驱邪,那法师却惊叫:“奶奶身上附了十二冤魂!”凤姐弥留之际,见白玉瓶悬在帐顶,惨笑道:“不想我也算在一数内...”咽气时眼角泪珠被收作第四滴。
年关时,迎春回孙家受尽虐待。元宵夜她独坐绣楼,见窗外飞来只玉色蝴蝶,竟开口说:“姐姐可愿离了这苦海?”迎春微笑点头,那蝴蝶扑入心口。次日孙绍祖发现妻子无疾而终,面容含笑如登仙态。白玉瓶穿墙而来收走第五泪,应了“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之语。
三月春浓,探春远嫁船队启航。众人哭送时,忽见海天相接处现出座牌坊,上书“杏林仙苑”。探春冠披自动飞起,化作仙娥妆束踏浪而去。侍书惊呼:“姑娘留下句话!”空中飘来笺纸:“奴去也,莫牵连。”那白玉瓶在云间一闪,收了第六滴泪珠——正是“千里东风一梦遥”之验。
初夏时节,惜春在暖香坞作画。画大观园全景时,竟将诸钗都绘成仙子模样。最后一笔落下,画中人活了过来向她招手。惜春莞尔:“原来超脱之法在此。”走入画中成个画仙。丫鬟入画见案上留着《大观园仙境图》,图中惜春回眸微笑。白玉瓶自画轴飞出,收走第七滴露。
八月桂香,李纨在稻香村教兰儿读书。忽见个戴珠冠仙子驾云而来,称是警幻仙子座下司籍仙官,来迎她归位。原来李纨前世本是掌籍仙娥,因怜神瑛侍者私放其下凡而受罚。李纨嘱兰儿:“娘本是天上人。”随那仙子冉冉升空。白玉瓶收得第八泪,应了“桃李春风结子完”之数。
九月霜重,熙凤之女巧姐忽染怪疾。刘姥姥带板儿来探,怀里揣着那年在大观园得的巧果。巧姐食后酣睡三日,醒来说梦见自己成了织布仙姑。平儿替她梳头时,发现发间多支从未见过的玉梭。当夜有仙乐自西北来,巧姐随彩云而去,留书曰:“勤织天锦报恩情”。白玉瓶收第九泪,正是“巧得遇恩人”之验。
秦可卿原早逝,其劫却未应完。重阳这日,宝玉忽梦游至天香楼,见可卿与个仙子对弈。可卿笑道:“还差我一着棋呢。”执子落下,整个太虚幻境为之震动。宝玉醒见白玉瓶悬在榻前,内中多出第十滴泪——原是可卿前世乃警幻仙子之妹,第一个下凡引劫,如今最后一个补全因果。
至此独缺黛玉、宝钗二人。黛玉自秋分后身子反倒好转,这夜却见侍者装束的宝玉来拜别:“妹妹珍重,我需先返灵河还债。”黛玉追出潇湘馆,见宝玉化作块灵石飞向东南。她也不哭,只对月三拜,取出诗稿焚化。火光明灭中,黛玉渐透明如琉璃,终随青烟散尽——白玉瓶收得第十一滴泪,绛珠草归位。
宝钗在婚房中忽觉心悸。见白玉瓶自窗飞入,瓶身裂开十一道金纹。她取出金锁轻叩,锁上“不离不弃”四字竟化作金粉重组为“莫失莫忘”。蓦然忆起前世:自己本是司礼仙娥,因赠神瑛侍者通灵宝玉而获罪。此时窗外仙乐大作,宝钗整衣出迎,见十一仙娥驾云相接。她回头望了眼红尘,含笑化虹而去。白玉瓶圆满收得第十二泪。
却说宝玉在灵河岸苏醒,见警幻仙子持白玉瓶而立:“绛珠泪债已偿,尔可愿重归神瑛之位?”宝玉却问:“林妹妹何在?”仙子指远处:十二仙娥踏虹而来,为首二人正是黛玉、宝钗。黛玉笑曰:“顽石可悟了?”宝玉豁然开朗,诸世记忆如潮涌来。原来神瑛侍者与十二仙娥本有共参大道之约,此番历劫只为淬炼情心。
最终十三人重返离恨天,共补太虚情道。警幻仙子将十二泪凝成明珠悬于孽海情天之上,照得三千世界一片澄明。那人间大观园却依旧繁华,只留段奇谈任人传说。正是:
金陵十二钗,太虚十三客。
情债泪中偿,风月镜里歇。
三生石上证因果,大观园中演劫厄。
离恨天外重聚首,共补情天无量缺。
且说荣国府内近日异事频传。先是贾母院中海棠反季开花,绛云朵朵压满枝头;后是王夫人房内那架琉璃屏风,每至子时便自泛莹光。更奇的是,宝钗清晨对镜梳妆,见镜中忽现大观园全景,其中人影绰绰,细看竟是诸钗嬉游之态;黛玉夜读时,烛火无风自动,在墙上映出十二女子身影,个个衣袂翩跹如登仙之态。
这日正值花朝节,探春发起海棠诗社小集。众钗聚在沁芳亭,但见黛玉穿着月白绣梅夹袄,系着碧色湘裙,正执笔在花笺上写着什么;宝钗则是一身蜜合色缕金袄,玫瑰紫二色裙,笑吟吟地烹茶;湘云抢过黛玉手中的笔要添字,石榴红裙裾扫得落英纷飞。忽见宝玉气喘吁吁跑来,手里捧着个鎏金匣子道:“奇了!方才在假山石下掘出这个,上面竟刻着咱们十二个人的小像!”
众钗围观,见那金匣刻纹精奇,开合处却无缝隙。探春用簪子轻叩,匣内忽然传出环佩之声。惜春蹙眉道:“此物透着古怪,不如埋回去吧。”黛玉却伸手轻抚匣上花纹,匣盖蓦地弹开,内里飞出十二枚玉牌,每牌皆刻一名并判词一句。玉牌在空中旋舞不定,最终各自落入诸钗手中。
宝钗得的牌上刻“任是无情也动人”,背面是牡丹花纹;黛玉那牌刻“莫怨东风当自嗟”,背面竹泪斑斑;元春牌上“榴花开处照宫闱”字迹犹带朱砂色;探春的“才自精明志自高”旁画着风筝线断……正惊疑间,玉牌忽化作流光没入各人心口。众人只觉一阵恍惚,前世记忆如潮涌来,竟都怔在原地落泪。
自此之后,大观园内异事愈频。夜半常闻女子笑语自水边传来,晨起则见亭台楼阁处处留有余香。更奇的是诸钗皆开始做些光怪陆离的梦:湘云每梦自己醉卧青石,身上落花渐成冢;妙玉总见白雪红梅化血水;迎春竟反复梦见自己悬梁自尽,醒来颈间犹有勒痕。
清明这日,贾母带着众女眷往家庙祭祀。仪仗行至铁槛寺外,忽遇一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那和尚拍手笑道:“一局棋终又一局始,诸位仙子别来无恙?”道人也唱:“痴男怨女,债未偿兮魂不安!”王夫人忙命人驱赶,却见二人化作青烟散去,只留地上个锦囊。宝玉拾起,内中有纸写道:“风月镜中缘,金陵十二劫。欲破轮回局,须寻三生石。”
宝玉回府后茶饭不思,终在潇湘馆旧书架寻得古籍,载明三生石乃女娲补天所遗,能照见前世今生。黛玉闻言沉吟:“大观园初建时,我曾见一块异石立于芍药圃,上刻‘三生’二字。”众人忙往查验,果见苔痕斑驳处露出古篆。是夜月圆,十二钗依言环石而立,月光照处那石竟透明如镜,映出段段前尘——
原是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座下十二仙娥因私助神瑛侍者下凡,被贬入红尘历劫。诸钗正看得心神激荡,忽闻环佩铿锵,三生石迸出万丈光华,将整个大观园照得亮如白昼。待光晕散去,园中景致竟全变了模样:梨香院成了司棋仙阁,藕香榭化作度曲仙台,连廊桥都变作白玉虹桥架在云河之上。
警幻仙子自云中现身道:“尔等尘缘将尽,然有一段公案未了。昔日娲皇补天余石化作通灵宝玉,本要助你十二人修成正果,却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误投凡间。今需重演红楼旧梦,集齐十二泪珠凝作‘离恨天露’,方能破解轮回重返仙班。”言毕散作满天飞花,园中复归原状,唯手中多出个白玉瓶儿,要集十二人之泪。
自此诸钗皆明因果,虽仍居园中,言行却大异往日。黛玉不再终日以泪洗面,反常与众人说笑;宝钗褪去稳重,竟学着湘云烤鹿肉吃;连最懦弱的迎春都敢驳斥婆子们的不是。唯有宝玉忧心忡忡,因仙子有言:“集泪之日,即是诸芳散尽之时。”
转眼到了芒种饯花日。黛玉早起梳妆,忽见镜中自己着仙娥装束,耳边有人道:“今日葬花亭畔,旧债新偿。”心下诧异,仍往花冢去。却见宝玉已候在那里,手里捧着个锦囊道:“昨夜警幻仙子托梦,说今日要应‘葬花’一劫。”话音未落,忽起怪风,漫天落花竟凝成个美人身形,朝黛玉扑来。
宝玉急挡在前,那花妖却穿过他身子直取黛玉。正危急时,其余十一钗恰赶到。宝钗掷出金锁,探春抛出玉簪,惜春展画屏,湘云洒酒水——十一件贴身物事化作金光罩住花妖。原来那花妖竟是诸钗前世心魔所化。黛玉蓦然醒悟,取出白玉瓶迎风一举,花妖顿时散作十二道青烟没入瓶中,凝成第一滴天露。
经此一遭,诸钗皆知劫数已至。七月初七,元春归省。夜宴时忽闻宫人来报:凤藻宫东南角地陷,涌出座碑石刻着元春判词。元春失色离去,片刻即传噩耗:贵妃薨了!众人悲泣间,白玉瓶自生感应,飞出接住元春魂灵所化泪珠——正是“榴花开处照宫闱”之劫应验。
重阳节至,湘云在凹晶馆设蟹宴。酒过三巡,忽见水面浮起盏盏莲灯,灯上映出湘云前世:原是个司宴仙娥因打翻蟠桃酒被贬。湘云大笑:“我说怎这般爱喝酒!”纵身跃入池中追灯而去。众人惊呼间,水面浮起个酣睡仙子影,白玉瓶飞收取第二滴泪,恰应“酣眠芍药裀”之谶。
转眼入冬,妙玉在栊翠庵烹雪烹茶。黛玉来访,二人论禅至夜半。忽闻梅林中有哭声,妙玉持灯往照,见个缁衣女子悬在梅枝上。那女子转头竟是妙玉面容!妙玉手中佛珠骤断,叹道:“业障来了。”原来她前世是带发修行的仙娥,因动凡心被罚遭劫。次日婆子们发现妙玉坐化梅树下,白玉瓶收得第三滴露。
腊月里,王熙凤忽病得蹊跷。总见个二八佳人持册来索命,口称“来收金陵十二钗之债”。平儿偷看那册子,竟是凤姐放贷逼死的女子名录。贾琏请来马道婆驱邪,那法师却惊叫:“奶奶身上附了十二冤魂!”凤姐弥留之际,见白玉瓶悬在帐顶,惨笑道:“不想我也算在一数内...”咽气时眼角泪珠被收作第四滴。
年关时,迎春回孙家受尽虐待。元宵夜她独坐绣楼,见窗外飞来只玉色蝴蝶,竟开口说:“姐姐可愿离了这苦海?”迎春微笑点头,那蝴蝶扑入心口。次日孙绍祖发现妻子无疾而终,面容含笑如登仙态。白玉瓶穿墙而来收走第五泪,应了“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之语。
三月春浓,探春远嫁船队启航。众人哭送时,忽见海天相接处现出座牌坊,上书“杏林仙苑”。探春冠披自动飞起,化作仙娥妆束踏浪而去。侍书惊呼:“姑娘留下句话!”空中飘来笺纸:“奴去也,莫牵连。”那白玉瓶在云间一闪,收了第六滴泪珠——正是“千里东风一梦遥”之验。
初夏时节,惜春在暖香坞作画。画大观园全景时,竟将诸钗都绘成仙子模样。最后一笔落下,画中人活了过来向她招手。惜春莞尔:“原来超脱之法在此。”走入画中成个画仙。丫鬟入画见案上留着《大观园仙境图》,图中惜春回眸微笑。白玉瓶自画轴飞出,收走第七滴露。
八月桂香,李纨在稻香村教兰儿读书。忽见个戴珠冠仙子驾云而来,称是警幻仙子座下司籍仙官,来迎她归位。原来李纨前世本是掌籍仙娥,因怜神瑛侍者私放其下凡而受罚。李纨嘱兰儿:“娘本是天上人。”随那仙子冉冉升空。白玉瓶收得第八泪,应了“桃李春风结子完”之数。
九月霜重,熙凤之女巧姐忽染怪疾。刘姥姥带板儿来探,怀里揣着那年在大观园得的巧果。巧姐食后酣睡三日,醒来说梦见自己成了织布仙姑。平儿替她梳头时,发现发间多支从未见过的玉梭。当夜有仙乐自西北来,巧姐随彩云而去,留书曰:“勤织天锦报恩情”。白玉瓶收第九泪,正是“巧得遇恩人”之验。
秦可卿原早逝,其劫却未应完。重阳这日,宝玉忽梦游至天香楼,见可卿与个仙子对弈。可卿笑道:“还差我一着棋呢。”执子落下,整个太虚幻境为之震动。宝玉醒见白玉瓶悬在榻前,内中多出第十滴泪——原是可卿前世乃警幻仙子之妹,第一个下凡引劫,如今最后一个补全因果。
至此独缺黛玉、宝钗二人。黛玉自秋分后身子反倒好转,这夜却见侍者装束的宝玉来拜别:“妹妹珍重,我需先返灵河还债。”黛玉追出潇湘馆,见宝玉化作块灵石飞向东南。她也不哭,只对月三拜,取出诗稿焚化。火光明灭中,黛玉渐透明如琉璃,终随青烟散尽——白玉瓶收得第十一滴泪,绛珠草归位。
宝钗在婚房中忽觉心悸。见白玉瓶自窗飞入,瓶身裂开十一道金纹。她取出金锁轻叩,锁上“不离不弃”四字竟化作金粉重组为“莫失莫忘”。蓦然忆起前世:自己本是司礼仙娥,因赠神瑛侍者通灵宝玉而获罪。此时窗外仙乐大作,宝钗整衣出迎,见十一仙娥驾云相接。她回头望了眼红尘,含笑化虹而去。白玉瓶圆满收得第十二泪。
却说宝玉在灵河岸苏醒,见警幻仙子持白玉瓶而立:“绛珠泪债已偿,尔可愿重归神瑛之位?”宝玉却问:“林妹妹何在?”仙子指远处:十二仙娥踏虹而来,为首二人正是黛玉、宝钗。黛玉笑曰:“顽石可悟了?”宝玉豁然开朗,诸世记忆如潮涌来。原来神瑛侍者与十二仙娥本有共参大道之约,此番历劫只为淬炼情心。
最终十三人重返离恨天,共补太虚情道。警幻仙子将十二泪凝成明珠悬于孽海情天之上,照得三千世界一片澄明。那人间大观园却依旧繁华,只留段奇谈任人传说。正是:
金陵十二钗,太虚十三客。
情债泪中偿,风月镜里歇。
三生石上证因果,大观园中演劫厄。
离恨天外重聚首,共补情天无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