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沙西市工厂,沙西市的工厂门口,铁锈味混着饥饿的酸臭味,在12月的寒风里弥漫。
以前机器轰鸣的厂房,现在只剩下空荡荡的车间。保罗让工人拆下来的车床零件堆在墙角,被沙粒盖了薄薄一层。几十个工人坐在工厂门口的沙地上,怀里抱着生锈的锄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公路——三天前,美国人的装甲车开进了铁矿,用铁丝网把矿洞封了,连带着工厂的钢材也被拉走了,说是“抵偿违约金”。
“执行长咋还不来?”一个皮肤黝黑的工人把锄头往地上一砸,声音里带着哭腔,“家里的孩子三天没吃饱了,再没活干,就得饿死!”
“别喊了!”旁边的老工人拉了他一把,往远处努了努嘴,“安保队来了。”
老王带着十个安保队员走过来,手里拿着半袋玉米饼,是从陈默市粮站调的应急粮。他把饼子分给大家,声音低沉:“执行长还在跟美国人谈,大家再等等……”
“等?”工人把饼子扔在地上,玉米饼滚进沙里,沾了一层灰,“等美国人把咱们的地都占了?等咱们都饿死在沙漠里?”
人群瞬间炸了。有人捡起地上的沙块往安保队员身上扔,有人喊着“保罗下台”,还有人要往铁矿的方向冲,被老王的人拦住。混乱中,一个孩子从人群里钻出来,抱着老王的腿,仰着小脸问:“叔叔,我妈妈说今天有玉米粥,是真的吗?”
老王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头,心里像被针扎。他想起鲁迪在时,就算再难,也不会让孩子饿肚子——鲁迪会用铁矿换粮食,会用计谋抢物资,可保罗只会谈判,只会说“再等等”。
同一时间,陈默市的粮站门口,排起了长队。
队伍从粮站门口一直延伸到广场,足有两百多人。有老人拄着拐杖,有女人抱着孩子,还有刚从沙东市赶来的农民——沙东市的麦田因为缺水减产了一半,陈默市的粮站成了唯一的希望。
李老头坐在粮站的木桌后,手里的算盘拨得“噼啪”响,眉头皱成了疙瘩。粮站的库存只剩下三百袋麦子,按每人半升分,连今天都撑不过去。
“李老,再给我加半升吧,我家有三个孩子。”一个女人把空陶罐递过来,声音发颤。
“没有了。”李老头把陶罐推回去,声音干涩,“每人就这么多,再分就没了。”
女人抱着陶罐,眼泪掉在罐口,砸出小水花。她身后的老人叹了口气,把自己的半升麦子往女人罐里倒了点:“给孩子吃吧,我一把老骨头,饿两天没事。”
粮站外的广场上,几个孩子围着喷泉的冰碴子玩。喷泉早就不喷了,池子里的水冻成了冰,上面落满了沙粒。一个孩子捡起块冰塞进嘴里,被冻得直咧嘴,却笑得开心——这是他们今天唯一能“吃”的东西。
保罗从元老院赶来时,正好看到这一幕。他心里像被重锤砸了一下,快步走过去,把孩子手里的冰打掉:“别吃这个,会生病的。”
孩子吓得往后缩,女人赶紧把孩子抱起来,警惕地看着他。保罗这才发现,自己的外套上还沾着铁矿的铁锈,脸上也蹭了灰,看起来像个要抢东西的坏人。
“我是保罗,”他放低声音,从口袋里掏出块沙枣糕(元老院配给给他的),递给孩子,“这个能吃。”
女人犹豫了一下,接过沙枣糕,给孩子掰了一小块。孩子嚼着糕,眼睛亮了,对着保罗笑了笑。
“粮站的粮……”保罗刚想解释,就被李老头拉到一边。
“执行长,别跟他们说了。”李老头压低声音,“洛克矿业刚发消息,说要咱们赔偿‘违约损失’,不然就封咱们的粮站。还有,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代表来了,在元老院等着,说要谈‘边境土地’的事。”
保罗的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他扶着粮站的木柱,看着长队里一张张饥饿的脸,又想起沙西市工厂门口愤怒的工人,突然觉得天旋地转。沙漠的风卷着沙粒,打在他脸上,疼得钻心,可他连抬手擦的力气都没有。
“知道了。”他声音轻得像耳语,“我去元老院。”
走回元老院的路上,他看到有人在墙上用炭笔写“保罗下台”,字歪歪扭扭,却格外刺眼。他想起鲁迪在时,墙上写的都是“鲁迪执行长万岁”,心里一阵发酸。
元老院的大厅里,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代表已经坐在椅子上了。坦桑尼亚的代表穿着红色的康加布(传统缠腰布),手里拿着个铜烟斗;赞比亚的代表裹着蓝色的乔玛(羊毛披肩),面前摆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之前鲁迪划走的土地。
“保罗执行长,”赞比亚代表先开口,语气带着压迫,“我们之前的协议是‘借地’,现在你们的铁矿被封了,没能力再‘帮我们守边境’,这地该还了。不过,我们可以‘赎买’——你们还我们150平方公里,我们给你们五十袋麦子。”
“五十袋?”保罗猛地抬头,“当初鲁迪用十杆枪换的地,你们现在只给五十袋麦子?”
“现在不一样了。”坦桑尼亚代表抽了口烟斗,烟雾在他眼前散开,“你们的经济快垮了,能拿到五十袋麦子,已经是我们仁慈了。要是不同意,我们就派兵——你们的安保队,打不过我们的正规军。”
保罗看着他们的脸,知道这不是威胁。金沙会现在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安保队的子弹也快用完了,根本没力气跟两国抗衡。他想起《明史》里张居正怎么应对鞑靼——加固边防,互市通商,可他连“边防”都没了,更别说“互市”。
“我需要时间考虑。”他说。
“给你一天。”坦桑尼亚代表站起来,铜烟斗在桌上磕了磕,“明天这个时候,我们要答复。不然,我们就从边境开始收地。”
代表们走后,保罗坐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看着地图上被圈住的土地。那些都是鲁迪用计谋、用枪换来的,是金沙会扩张的见证,现在却要被他亲手还回去。他拿起笔,想在地图上画点什么,却怎么也握不住,笔掉在地上,滚到桌角。
窗外的天暗了下来,沙漠的夜晚来得快,风也更冷了。保罗看着桌上的《明史》,突然觉得张居正的字里行间,都写着“无奈”两个字。他以前总觉得自己能像张居正一样“力挽狂澜”,现在才知道,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所有的抱负,都只是沙漠里的幻影。
以前机器轰鸣的厂房,现在只剩下空荡荡的车间。保罗让工人拆下来的车床零件堆在墙角,被沙粒盖了薄薄一层。几十个工人坐在工厂门口的沙地上,怀里抱着生锈的锄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公路——三天前,美国人的装甲车开进了铁矿,用铁丝网把矿洞封了,连带着工厂的钢材也被拉走了,说是“抵偿违约金”。
“执行长咋还不来?”一个皮肤黝黑的工人把锄头往地上一砸,声音里带着哭腔,“家里的孩子三天没吃饱了,再没活干,就得饿死!”
“别喊了!”旁边的老工人拉了他一把,往远处努了努嘴,“安保队来了。”
老王带着十个安保队员走过来,手里拿着半袋玉米饼,是从陈默市粮站调的应急粮。他把饼子分给大家,声音低沉:“执行长还在跟美国人谈,大家再等等……”
“等?”工人把饼子扔在地上,玉米饼滚进沙里,沾了一层灰,“等美国人把咱们的地都占了?等咱们都饿死在沙漠里?”
人群瞬间炸了。有人捡起地上的沙块往安保队员身上扔,有人喊着“保罗下台”,还有人要往铁矿的方向冲,被老王的人拦住。混乱中,一个孩子从人群里钻出来,抱着老王的腿,仰着小脸问:“叔叔,我妈妈说今天有玉米粥,是真的吗?”
老王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头,心里像被针扎。他想起鲁迪在时,就算再难,也不会让孩子饿肚子——鲁迪会用铁矿换粮食,会用计谋抢物资,可保罗只会谈判,只会说“再等等”。
同一时间,陈默市的粮站门口,排起了长队。
队伍从粮站门口一直延伸到广场,足有两百多人。有老人拄着拐杖,有女人抱着孩子,还有刚从沙东市赶来的农民——沙东市的麦田因为缺水减产了一半,陈默市的粮站成了唯一的希望。
李老头坐在粮站的木桌后,手里的算盘拨得“噼啪”响,眉头皱成了疙瘩。粮站的库存只剩下三百袋麦子,按每人半升分,连今天都撑不过去。
“李老,再给我加半升吧,我家有三个孩子。”一个女人把空陶罐递过来,声音发颤。
“没有了。”李老头把陶罐推回去,声音干涩,“每人就这么多,再分就没了。”
女人抱着陶罐,眼泪掉在罐口,砸出小水花。她身后的老人叹了口气,把自己的半升麦子往女人罐里倒了点:“给孩子吃吧,我一把老骨头,饿两天没事。”
粮站外的广场上,几个孩子围着喷泉的冰碴子玩。喷泉早就不喷了,池子里的水冻成了冰,上面落满了沙粒。一个孩子捡起块冰塞进嘴里,被冻得直咧嘴,却笑得开心——这是他们今天唯一能“吃”的东西。
保罗从元老院赶来时,正好看到这一幕。他心里像被重锤砸了一下,快步走过去,把孩子手里的冰打掉:“别吃这个,会生病的。”
孩子吓得往后缩,女人赶紧把孩子抱起来,警惕地看着他。保罗这才发现,自己的外套上还沾着铁矿的铁锈,脸上也蹭了灰,看起来像个要抢东西的坏人。
“我是保罗,”他放低声音,从口袋里掏出块沙枣糕(元老院配给给他的),递给孩子,“这个能吃。”
女人犹豫了一下,接过沙枣糕,给孩子掰了一小块。孩子嚼着糕,眼睛亮了,对着保罗笑了笑。
“粮站的粮……”保罗刚想解释,就被李老头拉到一边。
“执行长,别跟他们说了。”李老头压低声音,“洛克矿业刚发消息,说要咱们赔偿‘违约损失’,不然就封咱们的粮站。还有,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代表来了,在元老院等着,说要谈‘边境土地’的事。”
保罗的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他扶着粮站的木柱,看着长队里一张张饥饿的脸,又想起沙西市工厂门口愤怒的工人,突然觉得天旋地转。沙漠的风卷着沙粒,打在他脸上,疼得钻心,可他连抬手擦的力气都没有。
“知道了。”他声音轻得像耳语,“我去元老院。”
走回元老院的路上,他看到有人在墙上用炭笔写“保罗下台”,字歪歪扭扭,却格外刺眼。他想起鲁迪在时,墙上写的都是“鲁迪执行长万岁”,心里一阵发酸。
元老院的大厅里,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代表已经坐在椅子上了。坦桑尼亚的代表穿着红色的康加布(传统缠腰布),手里拿着个铜烟斗;赞比亚的代表裹着蓝色的乔玛(羊毛披肩),面前摆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之前鲁迪划走的土地。
“保罗执行长,”赞比亚代表先开口,语气带着压迫,“我们之前的协议是‘借地’,现在你们的铁矿被封了,没能力再‘帮我们守边境’,这地该还了。不过,我们可以‘赎买’——你们还我们150平方公里,我们给你们五十袋麦子。”
“五十袋?”保罗猛地抬头,“当初鲁迪用十杆枪换的地,你们现在只给五十袋麦子?”
“现在不一样了。”坦桑尼亚代表抽了口烟斗,烟雾在他眼前散开,“你们的经济快垮了,能拿到五十袋麦子,已经是我们仁慈了。要是不同意,我们就派兵——你们的安保队,打不过我们的正规军。”
保罗看着他们的脸,知道这不是威胁。金沙会现在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安保队的子弹也快用完了,根本没力气跟两国抗衡。他想起《明史》里张居正怎么应对鞑靼——加固边防,互市通商,可他连“边防”都没了,更别说“互市”。
“我需要时间考虑。”他说。
“给你一天。”坦桑尼亚代表站起来,铜烟斗在桌上磕了磕,“明天这个时候,我们要答复。不然,我们就从边境开始收地。”
代表们走后,保罗坐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看着地图上被圈住的土地。那些都是鲁迪用计谋、用枪换来的,是金沙会扩张的见证,现在却要被他亲手还回去。他拿起笔,想在地图上画点什么,却怎么也握不住,笔掉在地上,滚到桌角。
窗外的天暗了下来,沙漠的夜晚来得快,风也更冷了。保罗看着桌上的《明史》,突然觉得张居正的字里行间,都写着“无奈”两个字。他以前总觉得自己能像张居正一样“力挽狂澜”,现在才知道,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所有的抱负,都只是沙漠里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