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0日,陈默市机场迎来了又一位尊贵的客人——坦桑尼亚总统姆贝基。这是自金沙独立以来,姆贝基第二次来到金沙的正式访问,意义非凡。
机场被装点得格外隆重。跑道两侧插满了坦桑尼亚国旗与金沙沙枣树旗,仪仗队士兵身着新式礼服,枪刺如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索菲亚、保罗、热列茨等金沙高层全体到场,陈默总统更是坚持亲自到机场迎接这位在金沙困难期间曾给予金沙坚定支持的老朋友。
上午十时整,坦桑尼亚总统的专机平稳降落。舱门开启,姆贝基总统身着富有非洲特色的“康加”服饰,笑容满面地走下舷梯。他与陈默的握手被无数镜头定格——两位非洲领袖,一位是成熟稳重的坦桑尼亚掌舵人,一位是历经磨难、刚刚带领小国崭露头角的斗士。
“陈默总统,我的老朋友!”姆贝基用熟练的法语说道,用力握住陈默的手,“看到您身体逐渐康复,重新站在这里,这比任何外交成果都更令我高兴!”
陈默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他用力回握,虽然语速仍比常人稍慢,但吐字清晰,再无往日的滞涩:“姆…贝基总统,欢…迎您。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金沙…人…民…永远…铭记。”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两位总统没有直接前往会议厅,而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共同乘车前往了沙东农场——这个承载着陈默太多记忆、也是金沙精神象征的地方。
车队在农场门口停下。娜姆早已带着农工们在门口迎接。如今的沙东农场,在陈默的坚持下,部分土地保留了原貌,作为他了解民情和舒缓心绪的所在。
姆贝基总统显然对此行安排极为满意。他是一位出了名的“农业爱好者”,在坦桑尼亚拥有自己的示范农场。他兴致勃勃地走进玉米地,捻起一把黑土,仔细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
“陈默总统,您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啊,但似乎有点偏酸性?在刚果之战后我一直想来看看这里,今天算是圆梦了。这里的土壤果然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姆贝基像个老农一样熟练地说到。
陈默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知音,他蹲下身,也抓起一把土,用左手搓了搓:“是…是啊…眼…光…毒辣。之…前…种…一段时间玉米…太…耗…地力。现…在…轮作…沙…枣…树…还…有…豆科…植物…改…良…土壤。”
“妙啊!”姆贝基赞道,“沙枣树耐旱,果子能吃,木材能用,还能固沙保土!我们坦桑尼亚也在推广木薯和豆类间作,效果很好。对了,您试过用骆驼粪混合草木灰做基肥吗?我们那边土传病害少了很多。”
两位总统就这样蹲在田埂上,就施肥比例、节水灌溉、种子优选等问题热烈地讨论起来,完全忘了身份和时间。周围的官员和记者们先是错愕,随即都会心一笑,媒体记者们的镜头纷纷对准这罕见又充满温情的一幕。
“看来,我们两位总统找到了比政治更有趣的话题。”索菲亚笑着对坦桑尼亚外长低语。
“是啊,”外长笑道,“姆贝基总统常说,治国和种地道理相通,都要尊重规律,耐心耕耘,不能拔苗助长。”
良久,两位总统才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陈默指着远处一片长势喜人的沙枣林,豪迈地说:“总…统…先生,再…给…我…五年…时间。我…要…让…金沙…的…沙漠…里…都…长…出…这样的…林子!到…时候,欢…迎…您…再来…看看!”
姆贝基大笑:“一定!我一定来!陈默总统,您不仅在战场上是个英雄,在土地上,更是位真正的专家和诗人!”
这场“田间地头的外交”,瞬间占据了两个国家的新闻头条,拉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正式会谈奠定了极其融洽的氛围。
机场被装点得格外隆重。跑道两侧插满了坦桑尼亚国旗与金沙沙枣树旗,仪仗队士兵身着新式礼服,枪刺如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索菲亚、保罗、热列茨等金沙高层全体到场,陈默总统更是坚持亲自到机场迎接这位在金沙困难期间曾给予金沙坚定支持的老朋友。
上午十时整,坦桑尼亚总统的专机平稳降落。舱门开启,姆贝基总统身着富有非洲特色的“康加”服饰,笑容满面地走下舷梯。他与陈默的握手被无数镜头定格——两位非洲领袖,一位是成熟稳重的坦桑尼亚掌舵人,一位是历经磨难、刚刚带领小国崭露头角的斗士。
“陈默总统,我的老朋友!”姆贝基用熟练的法语说道,用力握住陈默的手,“看到您身体逐渐康复,重新站在这里,这比任何外交成果都更令我高兴!”
陈默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他用力回握,虽然语速仍比常人稍慢,但吐字清晰,再无往日的滞涩:“姆…贝基总统,欢…迎您。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金沙…人…民…永远…铭记。”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两位总统没有直接前往会议厅,而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共同乘车前往了沙东农场——这个承载着陈默太多记忆、也是金沙精神象征的地方。
车队在农场门口停下。娜姆早已带着农工们在门口迎接。如今的沙东农场,在陈默的坚持下,部分土地保留了原貌,作为他了解民情和舒缓心绪的所在。
姆贝基总统显然对此行安排极为满意。他是一位出了名的“农业爱好者”,在坦桑尼亚拥有自己的示范农场。他兴致勃勃地走进玉米地,捻起一把黑土,仔细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
“陈默总统,您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啊,但似乎有点偏酸性?在刚果之战后我一直想来看看这里,今天算是圆梦了。这里的土壤果然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姆贝基像个老农一样熟练地说到。
陈默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知音,他蹲下身,也抓起一把土,用左手搓了搓:“是…是啊…眼…光…毒辣。之…前…种…一段时间玉米…太…耗…地力。现…在…轮作…沙…枣…树…还…有…豆科…植物…改…良…土壤。”
“妙啊!”姆贝基赞道,“沙枣树耐旱,果子能吃,木材能用,还能固沙保土!我们坦桑尼亚也在推广木薯和豆类间作,效果很好。对了,您试过用骆驼粪混合草木灰做基肥吗?我们那边土传病害少了很多。”
两位总统就这样蹲在田埂上,就施肥比例、节水灌溉、种子优选等问题热烈地讨论起来,完全忘了身份和时间。周围的官员和记者们先是错愕,随即都会心一笑,媒体记者们的镜头纷纷对准这罕见又充满温情的一幕。
“看来,我们两位总统找到了比政治更有趣的话题。”索菲亚笑着对坦桑尼亚外长低语。
“是啊,”外长笑道,“姆贝基总统常说,治国和种地道理相通,都要尊重规律,耐心耕耘,不能拔苗助长。”
良久,两位总统才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陈默指着远处一片长势喜人的沙枣林,豪迈地说:“总…统…先生,再…给…我…五年…时间。我…要…让…金沙…的…沙漠…里…都…长…出…这样的…林子!到…时候,欢…迎…您…再来…看看!”
姆贝基大笑:“一定!我一定来!陈默总统,您不仅在战场上是个英雄,在土地上,更是位真正的专家和诗人!”
这场“田间地头的外交”,瞬间占据了两个国家的新闻头条,拉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正式会谈奠定了极其融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