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张良卡鲁与“刘邦”陈默的烦恼-《沙海龙蛇》

  卡鲁官复原职后,彻底变了个人。

  以前他管调解,靠喊靠“沙神”;现在他拿着个小本子(陈默用羊皮给他做的),把部落里的矛盾一条条记下来,对照着书里的道理琢磨,有时候还会跟陈默讨论:“大酋长,《韩非子》说‘法不阿贵’,咱们部落的规矩也得这样,不管是谁犯了错,都得罚,哪怕是阿木。”

  以前他管祭祀,就知道念祈福词;现在他居然开始“规划”:“大酋长,我读了《齐民要术 法语版本》,里面说种地得看节气,咱们得编个‘沙漠节气表’,啥时候种啥,啥时候收啥,都记下来。”

  最让陈默头疼的是,他天天把“我是张良,你是刘邦”挂在嘴边。阿木打猎回来,他拍着阿木的肩膀说:“阿木啊,你就是樊哙,以后打仗就靠你了!”看到老陶工烧陶罐,他说:“老陶工,你是萧何,管后勤的料!”甚至看到沙嘎,他都嘟囔:“沙嘎要是匹马,就是的卢马……”

  “卡鲁,你别天天张良张良的了。”陈默无奈地说,“咱们是部落,不是打天下。”

  “怎么不是?”卡鲁拿出小本子,翻到一页,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磐石部发展规划”,“你看,我都规划好了。第一步,教大家认字,汉字和法语都要学,让所有人都能看书;第二步,扩大种地面积,种杰克说的那种‘玉米’,产量高;第三步,建个‘学校’,让孩子们天天读书;第四步……”

  “行了行了。”陈默打断他,“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再说。现在部落人多了,储水池的水不够用,你先想想怎么解决。”

  “这简单!”卡鲁立刻说,“《水经注》里说可以挖渠引水,咱们从泉眼挖几条渠,分到菜地和石屋那边,不就够了?我明天就带人干!”

  还真别说,卡鲁的办法管用。他带着人,按照书里说的“坡度引水”,挖了三条渠,把泉眼的水分到各处,储水池的压力果然小了。

  陈默看着卡鲁拿着小本子在渠边比划,嘴里念叨着“这里坡度不对,得再挖深点”,心里又好气又好笑。这小子被书“改造”得彻底,以前是个“神棍”,现在倒像个“小管家”了。

  这天,杰克派来的人终于来了——不是联合国的官员,是个穿着迷彩服的年轻人,叫马克,说是杰克的朋友,带来了些种子和药品,还有个坏消息。

  “刚果那边乱了。”马克找到陈默,脸色凝重,“有叛军打过来了,一路烧杀抢掠,已经到了沙漠边缘,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进沙漠。”

  “叛军?”陈默愣了愣,“他们进沙漠干啥?”

  “抢资源。”马克说,“沙漠里有铁矿,还有水源,叛军需要这些。他们人多,有枪,还有卡车,很凶。”

  陈默的心沉了下去。莫巴的部落虽然厉害,但都是冷兵器,跟有枪的叛军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大酋长,咋了?”卡鲁看出陈默脸色不对,凑过来问。

  陈默把马克的话跟他说了。卡鲁听完,没像以前那样慌,反而皱着眉,拿出小本子开始写:“叛军……有枪……卡车……人多……咱们的优势是熟悉地形,有壕沟和矮墙……”

  “你写啥呢?”陈默问。

  “写对策。”卡鲁头也不抬,“《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咱们得先搞清楚叛军有多少人,从哪进来,再想办法对付。”

  马克惊讶地看着卡鲁:“他……以前是学兵法的?”

  “以前是大祭司,现在是‘张良’。”陈默无奈地说。

  卡鲁没理会他们的调侃,继续说:“叛军有卡车,在沙漠里走不快,尤其是沙丘多的地方。咱们可以在他们来的路上埋‘炸弹陶罐’,炸他们的轮胎。他们有枪,但咱们可以躲在壕沟里,跟他们打游击,就像《明史》里戚继光抗倭那样……”

  陈默看着卡鲁条理清晰地分析,心里突然踏实了些。或许,让他读那么多书,是对的。

  “马克,”陈默问,“叛军大概有多少人?什么时候能到?”

  “大概有两百多人,有十几辆卡车,十几条枪。”马克说,“按他们的速度,最多五天就会进入沙漠。”

  “五天……”陈默点点头,“卡鲁,按你说的,立刻准备。阿木,带巡逻队去沙漠边缘探消息,摸清他们的路线。老陶工,多烧些‘炸弹陶罐’,装多点硫磺石。”

  “好!”大家立刻行动起来。

  卡鲁跟着阿木去探路线,临走前还不忘跟陈默说:“大酋长,你就等着看‘张良’的本事吧!”

  陈默看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以前是担心他太傻,现在是担心他太“飘”。

  但不管怎么说,磐石部的仗,又要开始了。这次的对手,比莫巴厉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