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的刚果沙漠,冷季的风裹着沙粒,像无数根细针,扎在陈默市的每一栋木屋上。陈默的公寓里,炭炉烧得通红,却驱不散空气里的沉闷——他病倒了,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呼吸沉重,手里攥着鲁迪留下的那本《厚黑学》,书页上还留着鲁迪划的线:“厚黑之人,亦有软肋”。
娜姆坐在床边,给陈默掖了掖被子,手里拿着李老头送来的最新账本:“老会长,你放心,鲁迪那200万美金管用得很——储备粮补了500袋,沙东市的铁路修了5公里,沙西市又装了80块太阳能板,作坊的陶罐订单排到明年3月了,鲁迪走后,没出经济危机。”
陈默睁开眼,声音轻得像耳语:“鲁迪……他没白走……”说完,又咳嗽起来,娜姆赶紧递过手帕,上面沾了点淡红的血。
自从鲁迪走后,陈默就没睡过安稳觉。他总去鲁迪的旧公寓,摸着那本铁路图纸,看着鲁迪没喝完的草药碗,想起鲁迪最后躺在病榻上求他重启雇佣军的样子,心里像被刀割。老郎中说他是“忧思过度,气血两亏”,让他静养,可他放心不下——鲁迪的遗愿没完成,金沙会的路还长,他不能倒下。
“保罗来了,说要汇报铁路的事。”娜姆轻声说。
陈默点点头,让娜姆把保罗请进来。保罗穿着旧工装,身上沾着铁轨的铁锈,手里拿着铁路进度表:“老会长,沙东市的铁轨铺到3公里了,阿力带着雇佣军守在工地,没出乱子。百姓们都愿意来帮忙,有的带干粮,有的带水,说要帮鲁迪完成心愿。”
“好……”陈默看着进度表,眼里有了点光,“让他……别太累……注意安全……”
保罗点点头,没再多说,怕打扰陈默休息。他走出公寓时,看到阿力站在门口,手里拿着边境的情报:“保罗,坦桑尼亚那边没动静,美国人也没找事,黑手党真的没再来了,鲁迪的计划成了。”
“嗯。”保罗点头,看着公寓的窗户,心里清楚——这安稳,是鲁迪用命换来的。
2009年12月15日,是鲁迪走后的第三个月。陈默市的广场上,挤满了人,比任何一次庆功宴都热闹,却没了往日的笑声,只有安静的缅怀——百姓们带着沙枣糕、野花、画,摆在鲁迪的旧公寓前,有的老人对着公寓鞠躬,有的孩子把画着“鲁迪叔叔和铁路”的画贴在墙上,还有的人拿着鲁迪时期的美元分红,说“这是鲁迪给我们的,不能丢”。
巴老拄着拐杖,站在广场中央,手里拿着鲁迪的遗言复印件,给百姓们念:“……200万美金优先补储备粮、修铁路……”念到“我已设法筹得200万美金”时,巴老的声音哽咽了——没人不知道这钱是怎么来的,百姓们的眼泪掉在沙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鲁迪执行长没白走!”一个汉子突然喊,声音带着哭腔,“他用自己换了咱们的安稳,换了铁路!”
“是啊!没有他,咱们还住漏风的木屋,还点油灯!”另一个百姓跟着喊。
广场上的情绪慢慢激动起来,有人开始喊“鲁迪执行长万岁”,声音在冷季的风里回荡,传得很远。保罗和阿力站在角落,看着这一幕,眼里通红——他们以前或许不理解鲁迪的手段,现在却明白,这个总是算计的年轻人,心里装着的全是金沙会。
陈默被娜姆扶着,坐在轮椅上,从公寓里出来。看到广场上的百姓,看到那些祭品和画,他突然觉得,鲁迪没有走——他活在百姓的心里,活在铁路的铁轨上,活在太阳能灯的光里。
“老会长,”巴老走过来,声音沙哑,“百姓们都想给鲁迪修个衣冠冢,让他有个地方让大家念想,您看……”
陈默点点头,眼泪掉了下来:“修……要修得结实……还要立个石像……让大家都记住他……”
百姓们听到这话,欢呼起来,却又很快安静下来——这欢呼里,带着感激,也带着悲伤。当天下午,陈默就让李老头从鲁迪的200万美金里拨出一部分,用来修衣冠冢和石像,让保罗负责设计,阿力负责安全,巴老负责组织百姓帮忙。
娜姆坐在床边,给陈默掖了掖被子,手里拿着李老头送来的最新账本:“老会长,你放心,鲁迪那200万美金管用得很——储备粮补了500袋,沙东市的铁路修了5公里,沙西市又装了80块太阳能板,作坊的陶罐订单排到明年3月了,鲁迪走后,没出经济危机。”
陈默睁开眼,声音轻得像耳语:“鲁迪……他没白走……”说完,又咳嗽起来,娜姆赶紧递过手帕,上面沾了点淡红的血。
自从鲁迪走后,陈默就没睡过安稳觉。他总去鲁迪的旧公寓,摸着那本铁路图纸,看着鲁迪没喝完的草药碗,想起鲁迪最后躺在病榻上求他重启雇佣军的样子,心里像被刀割。老郎中说他是“忧思过度,气血两亏”,让他静养,可他放心不下——鲁迪的遗愿没完成,金沙会的路还长,他不能倒下。
“保罗来了,说要汇报铁路的事。”娜姆轻声说。
陈默点点头,让娜姆把保罗请进来。保罗穿着旧工装,身上沾着铁轨的铁锈,手里拿着铁路进度表:“老会长,沙东市的铁轨铺到3公里了,阿力带着雇佣军守在工地,没出乱子。百姓们都愿意来帮忙,有的带干粮,有的带水,说要帮鲁迪完成心愿。”
“好……”陈默看着进度表,眼里有了点光,“让他……别太累……注意安全……”
保罗点点头,没再多说,怕打扰陈默休息。他走出公寓时,看到阿力站在门口,手里拿着边境的情报:“保罗,坦桑尼亚那边没动静,美国人也没找事,黑手党真的没再来了,鲁迪的计划成了。”
“嗯。”保罗点头,看着公寓的窗户,心里清楚——这安稳,是鲁迪用命换来的。
2009年12月15日,是鲁迪走后的第三个月。陈默市的广场上,挤满了人,比任何一次庆功宴都热闹,却没了往日的笑声,只有安静的缅怀——百姓们带着沙枣糕、野花、画,摆在鲁迪的旧公寓前,有的老人对着公寓鞠躬,有的孩子把画着“鲁迪叔叔和铁路”的画贴在墙上,还有的人拿着鲁迪时期的美元分红,说“这是鲁迪给我们的,不能丢”。
巴老拄着拐杖,站在广场中央,手里拿着鲁迪的遗言复印件,给百姓们念:“……200万美金优先补储备粮、修铁路……”念到“我已设法筹得200万美金”时,巴老的声音哽咽了——没人不知道这钱是怎么来的,百姓们的眼泪掉在沙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鲁迪执行长没白走!”一个汉子突然喊,声音带着哭腔,“他用自己换了咱们的安稳,换了铁路!”
“是啊!没有他,咱们还住漏风的木屋,还点油灯!”另一个百姓跟着喊。
广场上的情绪慢慢激动起来,有人开始喊“鲁迪执行长万岁”,声音在冷季的风里回荡,传得很远。保罗和阿力站在角落,看着这一幕,眼里通红——他们以前或许不理解鲁迪的手段,现在却明白,这个总是算计的年轻人,心里装着的全是金沙会。
陈默被娜姆扶着,坐在轮椅上,从公寓里出来。看到广场上的百姓,看到那些祭品和画,他突然觉得,鲁迪没有走——他活在百姓的心里,活在铁路的铁轨上,活在太阳能灯的光里。
“老会长,”巴老走过来,声音沙哑,“百姓们都想给鲁迪修个衣冠冢,让他有个地方让大家念想,您看……”
陈默点点头,眼泪掉了下来:“修……要修得结实……还要立个石像……让大家都记住他……”
百姓们听到这话,欢呼起来,却又很快安静下来——这欢呼里,带着感激,也带着悲伤。当天下午,陈默就让李老头从鲁迪的200万美金里拨出一部分,用来修衣冠冢和石像,让保罗负责设计,阿力负责安全,巴老负责组织百姓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