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老者剑势未停,天象异变仍在继续。

  天门初开的刹那——

  赫然跃出一条横贯天地的金色巨龙!

  金龙自天门腾跃而出。

  周身流转七彩霞光,磅礴血气令人目眩神迷。

  龙影迅疾如电。

  须臾间已逼至老者身前。

  森然利齿泛着寒芒,龙目圆睁威压骇人。

  老者神色未变。

  周身骤然迸发惊天剑意。

  整条江水随之凝结成万千利剑,齐齐指向金龙。

  无形气息在他周身流转。

  淡绿江水的汇聚下,那气息渐次凝实。

  旁观的邀月清晰看见。

  老者周身气息竟化作一条青蛇!

  青蛇自老者身上游弋而出。

  盘踞金龙面前吞吐蛇信,毫无惧色。

  去——

  老者一声轻叱。

  青蛇倏然扑向金龙。

  老者剑意源源不断注入青蛇。

  转瞬间青蛇化作凌厉剑芒,直取金龙首级。

  金龙震怒。

  低沉龙吟响彻云霄。

  似在发出最后警告。

  青蛇不为所动,老者攻势不减。

  只见青蛇剑芒斩落刹那。

  迸发耀目剑华。

  铮——

  青蛇贯穿龙躯,直掠远天。

  在邀月注视下,那金龙竟被老者剑意生生斩灭!

  邀月暗自心惊。

  青蛇弑龙。

  这是何等惊人的剑道境界?

  纵览武林,怕也寻不出这般纯粹的剑意。

  珷珰山张无忌的剑道造诣,恐怕也不及眼前这位布衣老者!

  天际异象仍在持续。

  云端忽现一位谪仙临世,脚踏流霞俯视苍生。

  那仙人冷眼睥睨老者,眸中不见半分人间烟火气。

  老者竟不发一言,周身剑气冲霄直指仙人。无形剑罡吞吐间,整条大江随之震颤轰鸣。

  只见老者踏剑而起。

  一道惊鸿划破长空,伴着震 ** 吼:一剑仙人跪!

  霎时万籁俱寂。

  天地间唯剩那道璀璨剑光在虚空铮鸣。

  邀月瞳孔剧震,亲眼见证着:

  天门洞开后降临的仙界来客,本该睥睨众生的存在——

  竟被这布衣老者一剑逼跪!

  更令人心惊的是。

  当剑光贯入仙躯刹那,那谪仙周身仙韵尽散,恍若凡夫俗子跪倒在金霞之上,哪还有半分超然之态?

  一剑惊仙跪!

  老者这一剑惊天动地,竟真让仙人屈膝!

  虽只是意境幻象,邀月仍能感受到这些仙人的强大,远比她在都城亲眼所见的更强。

  那自金色流云中踏出的仙人,气度超凡,威压盖世。

  可如此强者,竟在这朴素老者的一剑之下,轰然跪倒!

  邀月心神剧震,难以想象——堂堂天上仙人,竟连老者一剑都接不住!

  她曾在都城目睹小龙女一剑钉杀仙人,但那些仙人的实力,远不及书中这般恐怖。

  她的指尖未停,书页翻动间,老者与苍穹的异象仍在继续。

  虚空中,一道道神影如天神降临,漠然俯视老者,威压席卷天地。

  “既欲登天门成仙,为何挑衅仙威?”

  有仙人冷声质问,话音如冰。

  邀月心头一震——这老者,竟是要闯天门?

  唯有陆地神仙之境,方有资格叩天门,羽化登仙。

  难道这看似平凡的老者,已达此等境界?

  “登天门成仙?”老者轻笑,“仙人在我剑下,也不过败将。”

  语气淡然,却狂傲至极。

  天门?不值一提!

  仙人?一剑足矣!

  “狂妄!尔敢 ** 仙威?!”

  此时,那位仙人再度开口,周身萦绕着若有若无的气息,令人窒息的威压铺天盖地。

  江面掀起滔天巨浪,汹涌波涛仿佛要撕裂苍穹。

  整片水域被朦胧水汽笼罩。

  邀月静静注视着这一切。

  在她心中,仙凡有别,不容 ** 。

  这是九洲大地亘古不变的铁律,纵使天骄辈出,最终都臣服于仙人脚下。

  无论典籍记载还是现实传说,仙人都如同执掌人世的神明,代天行道。

  然而此刻,老者却放声大笑。

  豪迈的笑声在天地间回荡。

  仙人当真代表天道?

  老者仰天发问。

  这声质问既像自说自话,又似直面苍穹之上的群仙。

  话音方落,云端众仙纷纷蹙眉。

  心生不豫。

  仙人确实代行天道。

  但此等言语,本不该宣之于口。老者的诘问,已是大不敬。

  未等众仙发作,老者声如洪钟继续道:

  跨过天门便可俯瞰众生?

  老夫偏不信这个邪!

  不信天命不可违,不信人力不可胜天!

  更不信仙人就是神明!

  语毕,天地骤然沉寂。

  不仅云端众仙默然,连奔涌的江水都为之凝滞。

  时空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老者目光如电扫过群仙,长笑道:

  凭我掌中三尺青锋,纵使古今神魔齐至,照样一剑斩之!

  神魔降临又如何?

  老者唯有一剑相迎!

  冲天剑气席卷四方,森然杀意弥漫天地。

  老者周身似有万千无形剑影流转。

  剑气凌霄,仙人失色!

  区区凡尘修士,竟敢直面九天仙威?

  霎时间,天穹流光溢彩,仙气如潮倾泻,威压席卷千里。

  那老者却 ** 。

  他负手立于虚空,衣袍猎猎,周身骤然迸发出惊天剑意,一声长喝震彻云霄:“剑来!”

  话音未落——

  邀月凝眸望去,只见江河翻涌,万剑齐鸣!

  滔滔江水化作凛冽寒锋,山川草木皆凝为无形剑刃。天地万物,尽归其掌中剑势。

  剑意冲霄,乾坤震颤!

  漫天剑影如暴雨倾泻,直斩九霄仙影。

  仙光崩碎,云海撕裂!

  ……

  合上书页,邀月眸中惊色未褪。

  这《雪中仗剑行》出自林飞之手,可书中剑斩仙神的恣意狂傲……

  究竟是杜撰,还是他本心所向?

  更令她心惊的是——珷珰张无忌昔年所用“一剑开天门”“一剑仙人跪”等招式,竟与此书如出一辙。

  加之张无忌销声匿迹多年……

  她蓦然望向九洲书院外,指尖微微发紧。

  那个看似毫无内力的书生林飞——

  当真只是凡夫俗子?

  如果真是这样,林飞又是如何修炼出如此纯粹的武道之心,才能写出这本秘籍?

  邀月心中充满疑问。

  但她并未立即现身质问林飞,转而查看起其他典籍。

  《只手遮天》《吞噬大地》...

  邀月眼神一凝,暗下决心今日定要揭开九洲书院的所有秘密。

  当邀月返回九洲道场后,

  小龙女的事迹已传遍江湖。

  就在武林震动之际,大唐境内同样 ** 渐起。

  自杨右现身以来,

  整个长安城仿佛笼罩在阴云之中。

  他曾在唐境连灭数大门阀,

  先后击败天人六重的李神通与袁天罡,

  在大唐掀起轩然 ** 。

  但最令人费解的是,

  杨右明明有机会手刃李二却选择收手。

  身为大隋皇室后裔,

  他本该对大唐恨之入骨,

  为何会在最后关头放过唐皇?

  更蹊跷的是,

  他临走时那句取你性命的自有人在,

  简直比直接弑君更令李二寝食难安。

  这些日子唐皇时刻提防 ** ,

  那句话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

  随时可能落下。

  长安城内依旧车水马龙,

  皇城太极殿前,

  李二端坐龙椅,

  眉宇间交织着忧虑、惊惧与愤怒。

  细看之下,

  更能发现他眼底深藏的倦意。

  要知道,这可是九五之尊的 ** 。

  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他沦落至此?

  爱卿,可曾查出杨右背后之人?

  李二轻按太阳穴,沙哑的嗓音在太极殿内回荡。

  说来讽刺。

  堂堂天子,竟被前朝余孽逼得如此狼狈。

  自大唐开国以来,

  何曾有过这般景象?

  禀陛下,微臣无能,尚未查明。

  殿下群臣分列两侧,为首的长孙无忌躬身出列。

  他身形微颤,显然心中忐忑。

  自杨右之事后,追查的重任便落在他肩上。

  然而无论怎样追查,

  始终无法弄清杨右的底细。

  他连前朝典籍都翻遍了,

  却找不到关于杨右的只言片语。

  唯一能确定的是,杨右当年已死。

  但这话岂能说出口?

  那日杨右分明活生生站在众人面前,

  若如实禀报,岂非犯了欺君之罪?

  还没查到?爱卿可知朕这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李二闻言,语气骤然转冷。

  自杨右现身以来,

  他连安寝都提心吊胆,夜半常被噩梦惊醒。

  用膳时战战兢兢,唯恐饭菜有毒。

  朝堂之上端坐龙椅,

  却如坐针毡,

  浑身不自在。

  这般日子,

  还不如大唐寻常百姓。

  至少百姓不必担心性命之忧,

  无须时刻提防暗算。

  而他贵为天子,

  却连宫门都不敢迈出一步。

  长孙无忌长叹一声。

  自从接手调查杨右一案以来,他日夜如负千钧重担。天子遇刺,举国震动,武林各派皆在观望。若此事不能查明 ** ,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然而即便动用举国之力,长孙无忌仍未能查出杨右的来历。此人仿佛凭空出现,更令人心惊的是,连那具棺材的打造之处也无从查起。杨右行事之周密可见一斑。想起此人此前的威胁之语,长孙无忌不由得脊背发凉。

  众卿家可有良策?李二的目光在长孙无忌身上停留片刻,转而询问群臣。

  见长孙无忌束手无策,李二自然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人。这关乎身家性命,稍有不慎,多年基业或将毁于一旦,甚至性命堪忧。

  当务之急是找出当年收留并传授杨右武功之人或势力,而后举兵剿灭,以此震慑江湖,让杨右明白个人难敌一国。但如今连幕后之人是谁都无从知晓,又该向何处发兵?敌暗我明,正是令李二最为棘手之处。

  殿内一时沉寂。片刻后,终于有人出列献策。

  **

  “陛下,既然查不出杨右背后的势力,不如加强皇城防卫,以防他祸乱朝纲!”

  此言一出,朝堂上不少大臣面露轻蔑之色。

  杨右武功盖世,一枪横扫三千禁军,连天人九重的李神通也命丧其手。

  即便是袁天罡这样的绝顶高手,在他面前也毫无胜算。

  要调集多少兵马才能挡住他?

  “如何加强?”

  李二虽知这提议不切实际,但眼下别无良策,只能抱着一线希望追问。

  “杨右虽强,但江湖中未必无人能制住他!”

  那位进言的大臣继续说道。

  这番话让满朝文武纷纷皱眉。

  当初杨右与袁天罡一战,早已震慑众人。

  袁天罡是何等人物?那可是能与武林泰斗张叁丰比肩的存在。

  连他都败于杨右之手,天下还有谁能与之抗衡?

  李二也投来探究的目光。

  难道大唐民间还藏着绝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