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4

  即便有事发生,也自有他人代为处理。

  除开那两位整日泡在书院的,黄蓉确如林飞所言——

  俨然成了半个道场女主人。

  自然是师尊的产业。

  只是眼下师尊有些懈怠,我这做 ** 的只好多担待些!

  林飞摇头苦笑。

  好好好,那就劳烦我们挑大梁的好 ** 了。

  谈笑间,林飞已整理好衣冠。

  二人步入膳房时,恰逢东方不败与邀月用完早膳。

  今日东方不败的眼神似乎不太对劲。

  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林飞对黄蓉低语。

  黄蓉为二人盛好粥饭,闻言抬头笑道:

  许是在你碗里下了毒。

  又或是在你座下设了机关。

  说罢坦然入座。

  见林飞一脸无奈,她不禁笑出声来。

  东方不败倒是执着得很!

  果然,林飞刚端起碗筷,手中的竹箸便应声而断。

  然而,唯独林飞握着的竹筷安然无恙。

  其余筷子在他触碰的刹那,竟齐齐断裂。

  林飞眉间微蹙,待他神色舒展时,碎裂的筷子已恢复如初。

  黄蓉眼尾轻扬,打趣道:日日这般,倒也有趣。

  睁眼便是崭新一日。

  林飞将碗中肉片夹入她碗里:真心何须算计。

  黄蓉俏皮地吐了吐舌,毫不推辞。

  如今的林飞早已无需饮食果腹,不过是保留习惯,满足口舌之欲罢了。

  寻常饭菜的养分,对他已无增益。

  偏生黄蓉正值修炼关键——虽她练功时辰总叫人捉摸不透。

  但进境确实一日千里。

  若此刻让她独战东方不败与邀月,那二人单打独斗皆非其敌。

  林飞正咀嚼着饭食,忽觉喉间一哽。

  万没料到东方不败竟在菜肴中暗藏玄机,将硕大丹丸化入饭食。

  他剧烈呛咳起来,惹得黄蓉笑弯了腰:若叫东方姐姐得手,书院上下都该罚抄门规。

  连咳数声才咽下丹丸,清水入喉方觉舒畅。

  这般噎喉之感,倒是多年未有了。

  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实在忍不住想看看师尊失态的模样。

  东方不败刚来时,总爱躲在路边偷袭你。

  可每次都被你避开,或是直接制住她。

  明知打不过还硬来,连我们都看不下去了。

  林飞哭笑不得。

  真搞不懂这群徒弟到底向着谁!

  所以你们合起伙来算计为师?

  他放下碗筷,轻抚黄蓉柔顺的长发。

  这怎么能叫算计?

  明明是给师尊加菜!

  好嘛,现在给师尊 ** 都能美其名曰加菜了?

  这份还是留给别的师尊吧!

  林飞暗自腹诽。

  但徒弟们心里清楚——

  这些剧毒对旁人而言沾之即倒。

  可林飞的修为早已深不可测。

  对他们下的毒,于师尊不过如同饮水。

  顶多是味道不同罢了。

  ** 对林飞来说,与调味料无异。

  见师尊无奈的表情,黄蓉越发得意。

  说起来师尊,东方不败来了这些时日。

  就今日让您吃饭时呛着了。

  我更好奇还有什么能令您连呛好几口。

  她竟真的认真琢磨起来。

  林飞也不禁思忖——

  东方不败到来前,九洲道场太过平静。

  如今她的加入,倒让黄蓉也活泼了许多。

  连邀月也被勾起了兴趣。

  她们都迫切想探明,林飞的实力究竟深不可测到何种地步。

  然而,与东方不败截然不同——

  黄蓉越是试探,越是兴致盎然;

  东方不败却屡试屡败,渐渐心灰意冷。

  初来乍到时,东方不败还会费尽心机试探林飞的底线。

  可惜次次铩羽而归。

  如今她已翻阅了九洲书院三分之一的典籍,

  却始终未能让林飞露出一丝破绽。

  最终她选择放弃,转而改变策略。

  当然,并非认为新方法能奏效,

  纯粹是为了自我安慰罢了。

  其实自见识过藏丹阁那日起,她便彻底醒悟——

  对常人而言见血封喉的剧毒,

  到了林飞口中,不过是调味的小玩意。

  有时尝过她下的毒,林飞还会挑剔口味:

  苦味太重了。

  虽不知别处流行何种 ** ,但依我所见,

  无色无味才是上品。

  你这毒虽无色无嗅,

  入口却涩得厉害!

  初次听闻这般评价,东方不败几乎怀疑人生。

  这已是江湖公认的无色无味之毒,

  沾唇即亡,根本无需吞咽。

  而林飞未饮先知,竟能断言其苦?

  既嗅不出又看不出,您究竟如何知晓?

  自此之后,东方不败潜心钻研毒术,

  如今却几近放弃。

  正是她先前的执着,反倒激起了黄蓉的好奇。

  虽然黄蓉清楚林飞的实力深不可测,但这种看似针对林飞实则被他默许的玩闹,让她彻底放开了手脚。

  她甚至和东方不败一起钻研如何用毒让林飞中招。

  ……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今天终于让林飞呛了一口。

  起因是东方不败将那颗丹药炼成了无色透明状。

  黄蓉给林飞盛饭时发现了这颗丹药,觉得他一定能察觉,于是把它粘在了碗底。

  它像一颗宝石,又像是碗底的装饰花纹——毕竟黄蓉的碗底也有同样的纹路。

  林飞心想,这些天她们都是单独捉弄自己,总不至于连她们自己也坑。

  因此对那颗看似装饰的丹药放松了警惕。

  结果一入口,丹药随着粥滑进喉咙。

  它不大不小,刚好让林飞呛住。

  “你们这是‘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是吧?”

  听到林飞的调侃,黄蓉反而眼睛一亮。

  “没错,师尊!”

  “我觉得还真得这样,才能瞒过您!”

  林飞本想提醒她们“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法子不妥,但看到黄蓉眼里的兴奋,心里反倒乐了。

  这下九洲道场可热闹了。

  不仅能看这群徒弟怎么捉弄自己,更想瞧瞧她们还能想出什么新花样。

  这么一想,倒觉得挺有意思。

  此刻的林飞正悠然自得。

  而白起却忙得不可开交。

  他不仅要应对秦国众臣的嘘寒问暖。

  还得应付各方前来打探消息的访客。

  这些人七嘴八舌地追问:

  尊师现在还收徒吗?

  白将军,您看我资质如何?

  九洲道场究竟在何处?

  该备什么厚礼才能入尊师法眼?

  若提您名号,能否得尊师青睐?

  这些连珠炮似的问题令白起不胜其烦。

  最终他在府门张贴告示。

  更获嬴政首肯。

  将同样的告示贴遍秦国边境。

  乍看之下。

  倒像是白府出了什么大事。

  告示上书:

  致天下寻访九洲道场之士:

  欲访道场者,但随本心而行。

  道场无固定之所。

  自在求道者心中。

  若有缘,自会相见。

  若无缘,纵遇亦如镜花水月。

  文末特别注明:

  即便找到秦国白起府上。

  身为道场 ** 。

  能告知诸位的。

  亦与此告示所言无异。

  此告确系白起亲笔。

  最后还附了幅自画像。

  往来行人见状莞尔。

  没想到这位威震天下的将军。

  竟有如此风趣一面。

  自那件事后,来寻白起的人确实少了些。

  赵高却隐约察觉,白起似乎有所保留。

  白起对赵高也并无好感。

  虽说身为丞相,深谋远虑本是好事。

  但相较之下,白起更欣赏李斯。

  至少李斯明面上是向着嬴政的。

  赵高则不然。

  在白起眼中,尽管赵高与李斯同为嬴政效力,

  二人皆勤勉尽责,看似对大秦忠心耿耿。

  可白起总觉得,赵高对嬴政、对大秦的忠诚并非表面那般纯粹。

  赵高则对白起的身份心存忌惮。

  如今嬴政视白起如珍宝。

  白起一言,足以左右众人命运。

  故而白起的喜恶,

  对赵高而言至关重要。

  以赵高的精明,自然看得出白起对自己的态度。

  白起越是疏远,

  他越是谨小慎微。

  丝毫不敢显露异心。

  然而赵高越是低调,

  反倒令白起愈发生疑。

  不过白起也清楚,

  嬴政用人,只看才干与忠心。

  眼下无论李斯还是赵高,

  都展现出极高的忠诚。

  只要赵高不损害大秦利益,

  白起也不会妄加评议。

  他终究是个武将,

  不愿过多涉足朝堂纷争。

  涉足愈深,

  只会招致秦王猜忌。

  至少秦昭王时期便是如此。

  他必须慎之又慎。

  不知赵高大人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赵高拱手行礼,恭敬地问道:听闻唯有缘者方能进入九洲道场。在下斗胆请教,令师此前都收过哪些 ** ?

  任盈盈、杨右、小龙女、虚竹,还有林平之等人的名号,在下都略有耳闻。他顿了顿,继续追问:不知要满足何等条件,才能获得这份机缘?

  话至此处,赵高忽然话锋一转:或者说,在白将军看来,这些人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白起虽与赵高素有嫌隙,但面上仍保持着礼节。他深知赵高虽为人阴险,却颇有治国之才,只要不触及底线,倒也无需撕破脸皮。

  既然赵相问起,白起沉吟道,这些人都称得上侠义之士。无论入门前后,皆未行卑鄙之事。在下所知有限,只能言尽于此。

  事实上,白起对同门的了解并不深。当初在九洲道场时,众人围绕在林飞座下,相处融洽却也难窥全貌。自他离开师门后,偶有听闻同门消息,也都无甚特别之处。

  复仇者继续复仇,行动者依旧行动。

  众人皆怀古道热肠,从不倚仗自身修为加害他人。

  这便是白起给出的唯一评语。

  真侠士,真义气。

  赵高抬眼望向白起。

  见对方确实不愿多言,便也不再追问。

  但他自有情报来源。

  自白起事件后,天下寻找九洲道场者众多。

  如今正好可从这些人身上打探消息。

  若能真正进入九洲道场......

  自己是否也能获得同等力量?

  届时何须再屈居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