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香山居士与长恨歌宴-《膳时通古今》

  李白的离去,给时味居留下了一道锋锐的剑意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怅惘。苏轼连着几日都显得有些沉默,少了斗嘴的对象,连酒似乎都少了些滋味。姜小勺理解他的心情,这位豪放派的词人,内心亦有细腻重情的一面。

  为了转移苏轼的注意力,也为了继续丰富小店的菜品底蕴,姜小勺这几日除了巩固【主动意念场域】,便是与苏轼一同钻研面食与点心的制作。苏轼对面食颇有心得,尤其擅长一种他称为“东坡环饼”的油炸面食,两人尝试着改良配方,控制油温,做出了外酥内软、甜而不腻的升级版,深受顾客欢迎。

  这日傍晚,客流渐稀,姜小勺正与苏轼在后院探讨是否能在环饼中加入些许桂花蜜增香,铁锅再次传来了时空波动。这次的波动,带着一种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却又深谙生活情趣的复杂气息,仿佛一位看尽世事沧桑,却依旧能在苦难中寻觅诗意的老者。

  光涡中,一位身着中唐时期常见士人服饰,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些许疲惫与忧思,但眼神却温和而睿智的老者,拄着一根竹杖,缓步走出。他先是有些茫然地看了看四周,目光掠过现代化的厨房,最终落在正在讨论美食的姜小勺和苏轼身上,尤其是在苏轼那明显不同于本朝风格的衣着上停留了片刻。

  【…时空连接稳定…欢迎莅临:诗人白居易…(当前状态:退隐洛阳/感怀时事)…】

  白居易!中唐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长恨歌》、《琵琶行》的作者!

  姜小勺心中又是一阵激动,连忙上前行礼:“小子姜小勺,见过白先生!这位是苏子瞻苏先生。”

  苏轼也对这位诗名远播的前辈十分敬重,拱手见礼。

  白居易还礼,语气温和带着些许讶异:“二位不必多礼。老夫白乐天,不知此处是……?观二位形貌谈吐,似乎……非同一般。”他显然也察觉到了此地的异常与时空气息。

  姜小勺照例一番解释。白居易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出疑问,对时空穿梭之事虽感震惊,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与思索。当他得知苏轼来自北宋时,更是感慨万千:“不想竟能跨越时空,得遇后世文豪,真乃奇缘!”

  三位文人相聚,话题自然离不开诗词文章。苏轼对白居易的《长恨歌》推崇备至,赞其“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白居易则对苏轼的豪放词风颇为欣赏,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