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符宝灯最后一丝符火跳动的刹那,天地骤然一静。
那星矛已至半途,裹挟着帝俊的怒意与妖族的恨意,直贯玄阳眉心。九尾狐的火锥尚未散尽,飞廉的风柱依旧压境,计蒙的毒雾缠绕脚踝,三重攻势如绳索绞紧,将他死死钉在焦土之上。他指尖悬在眉心,血未落,符未成,意识如残烛摇曳,只凭一口执念吊住最后一丝清明。
就在星矛即将贯穿其首的瞬间,一道青气自虚空中浮现。
它不似雷霆般迅猛,也不似风暴般喧嚣,只是轻轻一荡,便横亘于玄阳身前。青气流转间,一张古朴图卷缓缓展开——阴阳双鱼游转,黑白交界处似有大道低鸣。太极图现,无声无息,却将星矛、火锥、风柱尽数拦下。
星矛撞上光幕,没有爆裂,没有震颤,如同沙粒坠入深潭,连涟漪都未激起,便悄然消散。火锥触之即融,风柱遇之即散,毒雾更是未近图卷三尺,便化作缕缕黑烟,被图中流转的紫气吞纳殆尽。
战场中央,风火依旧翻腾,可那片被青气笼罩的方寸之地,却如隔世般安宁。
玄阳身体一软,几乎向前栽倒,却被一股柔和之力托住肩背,缓缓悬离地面三寸。他双目失焦,唇角血痕未干,胸口起伏微弱,手指仍保持着欲画符的姿态,却再无力落下。
一道身影自青气中缓步而出。
他未着华服,也无威仪,一袭素袍,束发垂肩,面容平静如古井无波。每一步落下,脚下焦土竟泛起淡淡青痕,仿佛枯地逢春,生机暗涌。他走到玄阳身前,俯身,一指轻点其眉心。
无光,无响。
可就在那一指落下的瞬间,玄阳识海深处,万符宝灯残破的灯体微微一震。那几乎熄灭的符火,竟如被春风拂过的残烬,轻轻跳动了一下,随即缓缓复燃。裂痕不再蔓延,灯芯处的符纹重新泛起微弱却稳定的光晕。
老子未语,袖袍轻拂。
一道紫气自他袖中溢出,如藤蔓缠绕,将玄阳周身包裹。紫气所过之处,七窍渗出的血迹悄然止住,断裂的指骨无声归位,经络中淤积的寒毒与妖力如冰雪遇阳,尽数逼出体外,化作黑烟从毛孔蒸腾而散。
玄阳喉头动了动,一口浊气缓缓吐出。
他眼帘微颤,意识如沉湖之物,被一缕清流缓缓托起。他仍看不清眼前之人,却本能地感知到那股熟悉的道意——如山岳般沉稳,如长河般绵延,自他初入道门时便萦绕心间的气息。
“徒儿。”
低沉的声音响起,不疾不徐,却如钟声撞入心湖。
玄阳嘴唇微动,想应,却发不出声。
老子目光落在他胸前那道未完成的血符上,又扫过他仍紧握的左手。那手指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抽搐,指节泛白,掌心残留着血与土的混合物,仿佛至死都不愿松开符道。
“莫要逞强。”
四字出口,玄阳瞳孔猛然一缩。
那一瞬,他混沌的神识仿佛被一道光劈开。不是雷霆万钧的震喝,也不是悲悯怜惜的抚慰,而是如师尊平日讲道时那般平淡的一句话,却直入本心,击碎了他死守的最后一道执念。
他紧绷的肩背缓缓松了下来。
左手五指,一寸寸松开,指尖的血痕在紫气中渐渐淡去。
老子抬手,将太极图收回袖中。图卷隐去的刹那,战场上的喧嚣仿佛才重新涌入这片空间。帝俊立于高空,双目死死盯着那道青影,手中星力凝聚又散,终究未再出手。九尾狐收尾退后,飞廉双翼低垂,计蒙的毒雾悄然散尽。
无人敢动。
老子并未看他们,只是将手掌覆于玄阳头顶,掌心微光流转,一道温润道意缓缓注入其识海。那道意不似疗伤,更像在梳理——梳理他混乱的经络,抚平他崩裂的神识,稳固他与万符宝灯之间那道以精血强行锁合的禁印。
玄阳呼吸渐渐平稳,脸色由灰白转为苍白,虽仍虚弱,却已无性命之忧。
老子收回手,轻声道:“符在,不必人亦在。”
玄阳睫毛轻颤,眼底浮起一丝微光。
“道存,不必此刻争。”
这句话落下,玄阳终于缓缓睁眼。
他视线模糊,只能看清眼前一道模糊的轮廓,可他知道是谁。他想开口,喉咙却只发出沙哑的气音。他想抬手行礼,四肢却沉重如铅。
老子未让他动。
“你做得够了。”他说,声音依旧平淡,却有一丝极淡的波动藏于其中,“收九乌,破十日,护地脉,守符心——此劫因你而止,此道因你而显。”
玄阳嘴角动了动,似想说什么。
老子却已转身,面向战场。
他未抬手,未言语,只是静静立着。可就在他转身的刹那,一股无形之势自他身上扩散开来。不带杀意,不带威压,却让整个战场的节奏为之一滞。帝俊脸色微变,下意识后退半步。白泽远远望着,眼中闪过忌惮。十二祖巫在各自战位上停手,望向中央。
老子未与任何人对视。
他只是站在玄阳身侧,一袖垂落,一袖轻抬,仿佛只是寻常立于讲坛之侧,静待弟子复述经义。
玄阳望着他背影,意识渐渐清晰。
他想起初入道门时,师尊曾言:“道非争胜,而在持中。”
他想起万符殿中,师尊曾问:“符为何物?”
他想起通天箓初现时,师尊只说了一句:“顺其自然。”
原来他一路所行,师尊皆在观。
原来他命悬一线时,师尊终是来了。
他缓缓闭眼,不再试图起身,也不再执着画符。他知道,此刻的退守,不是放弃,而是承继。
老子立于焦土,紫气绕身,青袍微动。
玄阳悬于半空,气息微弱,却已不再流血。
战场风火未息,妖族未退,祖巫未散,可那片方寸之地,却如隔世。
帝俊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太清……你护他,便是与我妖族为敌?”
老子未回头,只淡淡道:“我护的是道。”
帝俊瞳孔一缩。
老子抬起一手,掌心向上。
一道微光自他掌心升起,不是攻击,也不是防御,而是一枚小小的符箓虚影——正是玄阳以心头血所画的“纳日符”残形。那符在掌心缓缓旋转,九道微弱金光隐于其中,虽黯淡,却未断。
“此符封九乌,留一阳,破十日之劫,合天道之序。”老子声音平静,“你九子乱天象,祸苍生,何言无辜?”
帝俊脸色铁青,却未反驳。
老子收手,符影隐去。
他转身,再次看向玄阳。
“徒儿,醒着便好。”
玄阳睁开眼,目光落在师尊脸上。
他想点头,却只牵动了一下嘴角。
老子轻轻抬手,将他缓缓放回地面。虽仍跪坐于焦土,但脊背已被紫气托直,不再摇晃。
玄阳低头,看向自己胸前。
那道血符仍在,却不再渗血。万符宝灯在识海中微光流转,虽残,却稳。
他抬起右手,指尖轻触符心。
不是为了画符,也不是为了锁印。
只是确认——符还在。
道,还在。
老子静立其侧,目光投向远方。
天边,那唯一一轮太阳正缓缓西移,光华温润,照在焦土上,映出两道并立的身影。
一道青袍,一道残衣。
那星矛已至半途,裹挟着帝俊的怒意与妖族的恨意,直贯玄阳眉心。九尾狐的火锥尚未散尽,飞廉的风柱依旧压境,计蒙的毒雾缠绕脚踝,三重攻势如绳索绞紧,将他死死钉在焦土之上。他指尖悬在眉心,血未落,符未成,意识如残烛摇曳,只凭一口执念吊住最后一丝清明。
就在星矛即将贯穿其首的瞬间,一道青气自虚空中浮现。
它不似雷霆般迅猛,也不似风暴般喧嚣,只是轻轻一荡,便横亘于玄阳身前。青气流转间,一张古朴图卷缓缓展开——阴阳双鱼游转,黑白交界处似有大道低鸣。太极图现,无声无息,却将星矛、火锥、风柱尽数拦下。
星矛撞上光幕,没有爆裂,没有震颤,如同沙粒坠入深潭,连涟漪都未激起,便悄然消散。火锥触之即融,风柱遇之即散,毒雾更是未近图卷三尺,便化作缕缕黑烟,被图中流转的紫气吞纳殆尽。
战场中央,风火依旧翻腾,可那片被青气笼罩的方寸之地,却如隔世般安宁。
玄阳身体一软,几乎向前栽倒,却被一股柔和之力托住肩背,缓缓悬离地面三寸。他双目失焦,唇角血痕未干,胸口起伏微弱,手指仍保持着欲画符的姿态,却再无力落下。
一道身影自青气中缓步而出。
他未着华服,也无威仪,一袭素袍,束发垂肩,面容平静如古井无波。每一步落下,脚下焦土竟泛起淡淡青痕,仿佛枯地逢春,生机暗涌。他走到玄阳身前,俯身,一指轻点其眉心。
无光,无响。
可就在那一指落下的瞬间,玄阳识海深处,万符宝灯残破的灯体微微一震。那几乎熄灭的符火,竟如被春风拂过的残烬,轻轻跳动了一下,随即缓缓复燃。裂痕不再蔓延,灯芯处的符纹重新泛起微弱却稳定的光晕。
老子未语,袖袍轻拂。
一道紫气自他袖中溢出,如藤蔓缠绕,将玄阳周身包裹。紫气所过之处,七窍渗出的血迹悄然止住,断裂的指骨无声归位,经络中淤积的寒毒与妖力如冰雪遇阳,尽数逼出体外,化作黑烟从毛孔蒸腾而散。
玄阳喉头动了动,一口浊气缓缓吐出。
他眼帘微颤,意识如沉湖之物,被一缕清流缓缓托起。他仍看不清眼前之人,却本能地感知到那股熟悉的道意——如山岳般沉稳,如长河般绵延,自他初入道门时便萦绕心间的气息。
“徒儿。”
低沉的声音响起,不疾不徐,却如钟声撞入心湖。
玄阳嘴唇微动,想应,却发不出声。
老子目光落在他胸前那道未完成的血符上,又扫过他仍紧握的左手。那手指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抽搐,指节泛白,掌心残留着血与土的混合物,仿佛至死都不愿松开符道。
“莫要逞强。”
四字出口,玄阳瞳孔猛然一缩。
那一瞬,他混沌的神识仿佛被一道光劈开。不是雷霆万钧的震喝,也不是悲悯怜惜的抚慰,而是如师尊平日讲道时那般平淡的一句话,却直入本心,击碎了他死守的最后一道执念。
他紧绷的肩背缓缓松了下来。
左手五指,一寸寸松开,指尖的血痕在紫气中渐渐淡去。
老子抬手,将太极图收回袖中。图卷隐去的刹那,战场上的喧嚣仿佛才重新涌入这片空间。帝俊立于高空,双目死死盯着那道青影,手中星力凝聚又散,终究未再出手。九尾狐收尾退后,飞廉双翼低垂,计蒙的毒雾悄然散尽。
无人敢动。
老子并未看他们,只是将手掌覆于玄阳头顶,掌心微光流转,一道温润道意缓缓注入其识海。那道意不似疗伤,更像在梳理——梳理他混乱的经络,抚平他崩裂的神识,稳固他与万符宝灯之间那道以精血强行锁合的禁印。
玄阳呼吸渐渐平稳,脸色由灰白转为苍白,虽仍虚弱,却已无性命之忧。
老子收回手,轻声道:“符在,不必人亦在。”
玄阳睫毛轻颤,眼底浮起一丝微光。
“道存,不必此刻争。”
这句话落下,玄阳终于缓缓睁眼。
他视线模糊,只能看清眼前一道模糊的轮廓,可他知道是谁。他想开口,喉咙却只发出沙哑的气音。他想抬手行礼,四肢却沉重如铅。
老子未让他动。
“你做得够了。”他说,声音依旧平淡,却有一丝极淡的波动藏于其中,“收九乌,破十日,护地脉,守符心——此劫因你而止,此道因你而显。”
玄阳嘴角动了动,似想说什么。
老子却已转身,面向战场。
他未抬手,未言语,只是静静立着。可就在他转身的刹那,一股无形之势自他身上扩散开来。不带杀意,不带威压,却让整个战场的节奏为之一滞。帝俊脸色微变,下意识后退半步。白泽远远望着,眼中闪过忌惮。十二祖巫在各自战位上停手,望向中央。
老子未与任何人对视。
他只是站在玄阳身侧,一袖垂落,一袖轻抬,仿佛只是寻常立于讲坛之侧,静待弟子复述经义。
玄阳望着他背影,意识渐渐清晰。
他想起初入道门时,师尊曾言:“道非争胜,而在持中。”
他想起万符殿中,师尊曾问:“符为何物?”
他想起通天箓初现时,师尊只说了一句:“顺其自然。”
原来他一路所行,师尊皆在观。
原来他命悬一线时,师尊终是来了。
他缓缓闭眼,不再试图起身,也不再执着画符。他知道,此刻的退守,不是放弃,而是承继。
老子立于焦土,紫气绕身,青袍微动。
玄阳悬于半空,气息微弱,却已不再流血。
战场风火未息,妖族未退,祖巫未散,可那片方寸之地,却如隔世。
帝俊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太清……你护他,便是与我妖族为敌?”
老子未回头,只淡淡道:“我护的是道。”
帝俊瞳孔一缩。
老子抬起一手,掌心向上。
一道微光自他掌心升起,不是攻击,也不是防御,而是一枚小小的符箓虚影——正是玄阳以心头血所画的“纳日符”残形。那符在掌心缓缓旋转,九道微弱金光隐于其中,虽黯淡,却未断。
“此符封九乌,留一阳,破十日之劫,合天道之序。”老子声音平静,“你九子乱天象,祸苍生,何言无辜?”
帝俊脸色铁青,却未反驳。
老子收手,符影隐去。
他转身,再次看向玄阳。
“徒儿,醒着便好。”
玄阳睁开眼,目光落在师尊脸上。
他想点头,却只牵动了一下嘴角。
老子轻轻抬手,将他缓缓放回地面。虽仍跪坐于焦土,但脊背已被紫气托直,不再摇晃。
玄阳低头,看向自己胸前。
那道血符仍在,却不再渗血。万符宝灯在识海中微光流转,虽残,却稳。
他抬起右手,指尖轻触符心。
不是为了画符,也不是为了锁印。
只是确认——符还在。
道,还在。
老子静立其侧,目光投向远方。
天边,那唯一一轮太阳正缓缓西移,光华温润,照在焦土上,映出两道并立的身影。
一道青袍,一道残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