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破障前行-《他的指尖江山》

  清晨的阳光透过防弹玻璃,在林溪的书房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她轻轻将睡熟的女儿放回摇篮,动作熟练而轻柔。产后第三周,身体仍在恢复,但她的思维已经迫不及待地要重新投入战斗。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沈砚舟端着早餐托盘走进来。“医生说你需要加强营养,”他放下托盘,上面是精心搭配的餐点,“而且从现在起,每天办公时间不能超过三小时。”

  林溪无奈地笑笑:“三小时可能不够处理...” “这是医嘱,”沈砚舟语气坚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记得吗?”

  妥协的结果是林溪同意严格按时休息,但条件是沈砚舟必须全力配合她的“精简版”行动计划。

  第一个目标:找出研究所内的异常数据来源。 林溪没有直接追查数据本身,而是采取了更简单直接的方法——她让助理小李打印出所有相关实验的纸质记录,然后逐行比对数字版本。

  “原始记录永远不会说谎。”她对疑惑的小李解释,“如果数字版本被篡改,一定会与纸质记录有出入。”

  这个方法笨拙但有效。两小时后,他们发现三处细微差异:都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参数小数点位,但组合起来却能显着改变实验结果。

  “就像有人微调了实验结果,”小李惊讶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了引导研究方向。”林溪眼神锐利,“立即暂停使用所有数字记录系统,全部回归纸质记录和独立计算机处理。”

  这个决定在研究所引起不小震动,但林溪的权威无人质疑。一夜之间,所内所有联网计算机被断开,重要数据全部转移到未联网的设备处理。

  效果立竿见影:那些“神奇”的突破性进展突然消失了,研究回归到正常速度。 “果然是通过网络渗透的。”林溪总结道,“对方在通过微调数据,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研究方向。”

  第二个目标:强化家庭安保。 在沈砚舟的配合下,周毅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所有进入林家的物品都要经过三道检查程序,包括x光扫描和化学检测。 其次,聘请了专业的营养师和厨师,所有食材从源头采购,杜绝中间环节被动手脚。 最后,为星屿配备了专属的安保团队,disguised 成幼儿园新来的“体育老师”和“美术老师”。

  “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最有效。”沈砚舟看着新安保流程,满意地点头。 林溪补充道:“我还请研究所的材料团队开发了一种特殊涂料,可以屏蔽所有无线信号。准备把婴儿房和主卧重新粉刷。”

  第三个目标:破解神秘信息。 那本旧书上“迷宫并非囚笼,而是保护”的谜语让林溪陷入沉思。她决定换个思路,不再纠结于字面意思,而是调查书籍本身的来源。

  通过出版社记录,他们追踪到这本书是十年前的一批库存,被一个匿名买家整体收购。进一步调查发现,收购者使用的支付方式与某个慈善基金会有关——正是之前向研究所捐赠设备的那家。

  “看来不是米诺斯的人,”沈砚舟分析,“而是那个神秘‘盟友’?” 林溪若有所思:“也许这是在暗示,米诺斯的‘迷宫’网络原本是为了保护什么,而不是囚禁。”

  这个思路打开了新的方向。她开始重新审视所有与“迷宫”相关的线索,寻找其中的保护性因素。

  就在这时,婴儿的啼哭声从监控器中传来。林溪立即起身:“工作时间结束,该妈妈上岗了。” 沈砚舟微笑地看着妻子走向育婴室。这种严格的工作休息间隔,意外地让林溪效率更高了。

  喂养女儿时,林溪突然灵光一闪。她注意到婴儿房新安装的安保设备中,有一个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她研究的新材料有相似之处。

  “砚舟!”她通过内部通话系统呼叫丈夫,“我知道那些异常数据是怎么回事了!” 沈砚舟很快赶来:“有什么发现?”

  林溪兴奋地说:“对方不是在篡改数据,而是在尝试与我们分享某种更先进的技术!只是方式太隐晦,看起来像数据异常。”

  她进一步解释:“就像如果有人突然告诉中世纪的人如何使用手机,他们一定会认为那是魔法或骗局。” “所以你认为那个‘神秘盟友’在尝试帮助我们?” “而且很可能与米诺斯不是一伙的,”林溪眼睛发亮,“也许正如书上暗示的,迷宫是保护,而不是囚笼。”

  这个认知改变了整个调查方向。林溪决定冒险一试:通过那家慈善基金会反向发送一条加密信息,内容很简单——“想要对话,就光明正大地来”。

  风险很大,但值得一试。

  次日,回复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一个快递包裹直接送到林家门口,里面是婴儿用品,但包装盒内壁有着复杂的代码图案。

  “是坐标和时间。”林溪很快破译,“今晚八点,城市观景台。” 沈砚舟立即反对:“太危险了,可能是陷阱。” “但如果真是盟友,这是我们了解真相的机会。”林溪坚持,“可以做足安保措施。”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方案折中:沈砚舟代妻子前往,林溪通过加密视频远程参与。周毅团队提前布控,确保万无一失。

  晚八点,城市观景台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沈砚舟在指定位置等候,耳机中传来林溪的声音:“一切正常吗?” “暂时没有异常。”沈砚舟低声回应。

  准时八点,一个身影从观景台另一端走来。令所有人惊讶的是,来人竟是研究所退休的老所长——陈院士。

  “陈老?”沈砚舟难以置信。 老人微笑:“没想到是我这个老头子吧?”

  通过视频连接的林溪同样震惊。陈院士是她尊敬的导师,三年前就已退休,怎么会卷入这些事情?

  “简单的解释是,”陈院士坐下,开门见山,“我参与了一个特殊项目,旨在保护某些关键技术创新不被滥用。你们的项目就在保护名单上。”

  他继续解释:“所谓的‘异常数据’,其实是我们尝试分享的一些安全保障技术,希望能帮助你们提升防护等级。方式可能欠妥,但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如此。”

  “那米诺斯呢?”林溪通过耳机问。 “米诺斯,”陈院士叹气,“原本是我们项目的代号,意指‘守护者’。但后来被组织内部的一个派别窃取和扭曲,变成了现在这个商业间谍网络。”

  真相大白令人震惊。原来所谓的敌人,竟源于内部的分裂和理念冲突。

  “我们一直在暗中保护你们,”陈院士说,“包括那次医院里的投毒事件,我们提前替换了真正有害的物质,只保留了无害的追踪剂。”

  沈砚舟仍然谨慎:“如何证明你说的是真的?” 陈院士从怀中取出一个信物——林溪父亲生前的研究笔记。“你父亲也是项目早期成员之一。这是他留给你的。”

  看到熟悉的笔迹,林溪眼眶湿润了。这一切竟然与早已过世的父亲有关。

  会谈结束后,新的合作模式确立:陈院士团队将公开提供安全保障技术支持,而林溪团队专注于科研本身。明暗两条线同时进行,共同应对那个扭曲的“米诺斯”组织。

  回家途中,沈砚舟感慨:“有时候,最大的障碍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 林溪通过视频微笑:“是啊,换了个角度,敌人变盟友,障碍变通途。”

  第二天,研究所迎来了新的安全顾问团队——由陈院士带领的专家小组。安保升级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没有再出现任何“异常数据”。

  家庭方面,林溪坚持每天只工作三小时,但效率惊人。她发现有限的时间反而迫使自己更专注,决策更加果断。

  星屿似乎也感受到氛围的变化,变得更加开朗。他甚至自封为“妹妹的首席保护官”,每天认真检查婴儿房的安全状况。

  一周后的傍晚,林家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会。没有豪华宴席,只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分享着最近的点点滴滴。

  “最重要的是,”婆婆抱着孙女,眼中满是慈爱,“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林溪和沈砚舟相视一笑,手握在一起。

  夜深人静时,林溪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明白了,解决问题不需要复杂的方法。有时候,直接面对、简单处理,就是最好的方式。感谢那个隐藏在迷宫中的守护者,也感谢一直守护在我身边的家人。”

  她合上日记,看向婴儿床中熟睡的女儿。月光下,小家伙的睡颜安详美好,仿佛世间所有纷扰都与她无关。

  林溪轻轻抚摸女儿柔软的脸颊,心中充满希望。前路或许仍有挑战,但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

  窗外,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守望的眼睛。但在今夜,它们不再是神秘的谜题,而是指引前路的明灯。

  黎明将至,新的篇章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们将更加从容和智慧地面对一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