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刘政委的“清库”行动-《六零悍女:末世大佬的逆袭之路》

  李建国被秘密控制后,刘浩天并没有急于对外公布消息,

  反而在第二天上午,召开了一次后勤系统工作会议。

  会上,他神色如常,重点强调了春季物资清查和仓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要求各单位立即开展一次彻底的“清库盘点”,做到账实相符,消除安全隐患。

  “尤其是那些积压多年、待报废处理的物资,要一件一件过,该销毁的销毁,

  该处理的处理,绝不能含糊!”

  刘浩天敲着桌子,语气严厉,

  “这项工作由后勤处牵头,保卫处派人监督,三天内必须完成!我要看到详细的清查报告!”

  这项命令合情合理,符合常规工作安排,没有引起任何不必要的猜测。

  但只有高峰等少数知情人明白,这是刘政委借“清库”之名,

  行“搜查”之实,目的是彻底检查李建国工作过的仓库,

  寻找可能遗留的罪证,并试探是否还有其他隐藏的联络点。

  清库工作迅速展开。

  高峰亲自带人进驻仓库,监督盘点。

  在李建国经常使用的办公桌抽屉夹层里,他们发现了一小截削得极尖的铅笔芯和几张裁剪整齐的、近乎透明的蜡纸。

  在存放废旧报刊的角落,一本过期的《红旗》杂志内页,

  有用极细的针尖刺出的、看似无规律的小点,

  经过技术处理,发现是某种密码文字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发现,来自那个废件柜。

  当柜子被彻底清空,技术员用强光手电仔细检查柜内壁时,

  在顶部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皮接缝处,

  发现了一个用特殊胶水粘附的、米粒大小的金属片,

  经检测,是一个极其微型的磁性信号发射器的残骸,电量已耗尽。

  这证实了李建国确实通过这个柜子进行过秘密情报传递。

  这些发现虽然琐碎,

  却拼凑出李建国作为潜伏特务的活动轨迹和手段:密写、密码、死信箱、信号标记……手法专业且隐蔽。

  发现物证被送到技术室进行分析。

  沈棠参与了密码点和密写痕迹的鉴定工作。

  她对那种针尖刺点密码有种模糊的熟悉感,

  似乎在末世见过的某些古老间谍资料中有类似记载,

  是一种基于书籍页码和字序的坐标式密码,破解难度极大。

  在放大镜下观察蜡纸上残留的、几乎看不见的划痕时,沈棠的指尖触碰到蜡纸边缘,一种极其微弱的、类似静电吸附的异样感一闪而过。

  她心中一动,将蜡纸拿到光谱仪下进行微量成分分析。

  结果显示,蜡纸表面残留有微量的、非本地的特殊矿物粉末,这种粉末通常用于一种高级的密写药水显影剂。

  “这种显影剂……配置复杂,成本很高,不像是普通敌特能轻易搞到的。”

  沈棠在向刘浩天和高峰汇报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李建国仓库里的这些工具,虽然隐蔽,但更像是……消耗品和中转站。他背后,一定有一个能提供技术和物资支持的、更庞大的网络。”

  刘浩天听完汇报,沉默良久,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沈工,以你的判断,李建国发出的那个警报信号,如果对方收到了,最有可能采取什么方式‘清理’?”

  沈棠沉吟片刻,结合末世中对各种清除手段的记忆,

  谨慎地回答:“如果是外部派人,风险太大,容易暴露。

  最可能的方式,是启用内部潜伏更深、权限更高的‘休眠者’,

  利用日常工作或意外事件做掩护,进行灭口或破坏。

  比如……制造生产事故、医疗事故,或者利用即将开展的大型外部活动作为掩护。”

  “大型外部活动?”

  刘浩天眼神一凛。他立刻想到,按照计划,下个月初,

  基地将联合地方举行一次防汛抢险联合演习,

  届时人员流动会非常大,确实是浑水摸鱼的绝佳时机!

  方向明确后,刘浩天立刻调整了部署。

  他明面上继续大张旗鼓地推进清库工作和防汛演习筹备,

  暗地里却指示高峰和陆铮,

  以加强演习安保为名,制定了一个周密的“引蛇出洞”计划。

  计划的核心是:故意在演习方案中,

  设置几个看似“薄弱”但又关键的环节,并散布“李建国因身体原因,

  将在演习期间被临时安排到某个相对偏僻的保障点”的假消息。

  同时,在相关区域布下天罗地网,严阵以待,等待“清洁工”自投罗网。

  ***

  防汛联合演习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基地的备战气氛日益浓厚。

  运输车辆频繁进出,人员调动名单不断调整,各种协调会接连不断。

  表面上,一切都在为演习顺利进行做准备。

  但在暗中,刘浩天布下的网已经悄然张开。

  关于“李建国因身体不适,将被安排在演习指挥部后勤保障组,

  负责相对清闲的通讯器材看管工作”的消息,通过看似不经意的渠道,

  在特定小范围内流传开来。

  这个位置,设在演习区域边缘一个相对独立、便于监控的临时板房内。

  高峰和陆铮秘密调整了演习区域的安保布置,

  在外松内紧的原则下,在那个板房周围设下了多重隐蔽的监控点和埋伏点。

  参与行动的都是从各部队抽调来的、绝对可靠且经验丰富的侦察兵和保卫干事,

  他们化装成工兵、通讯兵或医疗队员,混在演习队伍中。

  沈棠则坐镇技术室,

  通过“天眼”系统临时加强的演习区域监控网络,

  密切注视着各个关键节点的动静,

  尤其是通往那个作为“诱饵”的板房的所有路径。

  ***

  演习当日,天色阴沉。

  上午,演习按计划展开,各部队进入指定区域,

  口令声、电台呼号声、车辆引擎声此起彼伏,场面宏大而有序。

  中午时分,果然如天气预报所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

  能见度迅速降低,给演习增加了真实感,

  也给暗中潜伏的行动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掩护。

  暴雨中,各分队按预案转入防汛抢险课目,场面更加混乱忙碌。

  化装成通讯兵的林虎,带着两名队员,

  潜伏在“诱饵”板房对面的一处灌木丛后,雨水顺着雨衣往下淌,眼睛却死死盯着板房的入口。

  化装成医疗队员的杨雪,则在附近的医疗点待命,警惕地观察着过往人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板房附近除了几个按规定前来领取或归还器材的通讯兵外,并无异常。

  雨水敲打着帐篷和地面,

  噪音掩盖了许多细微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