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危险信号-《六零悍女:末世大佬的逆袭之路》

  他意识到,沈棠带他们进入后山,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更是在实地教学,向他们展示如何与这个特殊的“家族”共处和互动。

  她是在教会他们,如何识别这些动物的状态,如何理解它们的行为,从而在必要时,能够有效地向它们求助或与它们协同。

  返程时,

  雷霆和云朵依旧在不远不近的距离上“护送”他们直到警戒线边缘,

  然后才转身消失在密林中。

  回到驻地后,

  高峰在当天的执勤记录中特别备注:“…陪同沈工进入后山工作区域,观察到其与区域内猛兽(虎、狼)存在高度默契的共生协同关系。

  该猛兽群体表现出超常的智能与组织性,

  对周边环境具备极强的感知与监控能力,

  可作为安保体系的有效补充与预警前哨。

  建议将‘理解并善用该特殊资源’纳入警卫小组后续训练科目。”

  ***

  傍晚,小红楼的技术讨论室烟雾缭绕,却不呛人,是老吴那杆老烟枪和几杯浓茶混合的味道。

  会议桌上摊着几张图纸和写满复杂公式的草稿纸,气氛有些沉闷。

  老周拧着眉头,用铅笔头一下下敲着桌子,

  发出笃笃的轻响:“……还是不行。雨天一过,镜头上的水渍干了,但传感器采集到的底层数据还是有残留干扰,像蒙了层毛玻璃。

  算法再怎么调,源头数据不准,都是白搭。”他叹了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老吴没说话,

  只是猛吸了一口烟,盯着面前一张画满了滤波函数曲线的纸,眼神发直。

  他负责的智能识别算法,

  就像个挑剔的美食家,食材稍不新鲜,就“罢吃”,误报率居高不下。

  沈棠端着一杯已经微凉的茶,

  靠在窗边,望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她没有参与具体的争论,但每一个字都听在耳里。

  过了一会儿,她转过身,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周,防雨罩的思路是对的,但不能只防‘淋’,还得防‘凝’。

  早晚温差大,镜头内外温差产生的水汽凝结,比雨水更麻烦。

  试试在罩子内侧加一层极细的吸水纤维网,定期更换,成本不高。”

  老周眼睛一亮,

  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冷凝水这茬!还是沈工你脑子活!”

  沈棠又看向老吴:“老吴,你的算法太‘精致’了,总想从一堆烂数据里品出山珍海味。

  现阶段不行。我们得先学会‘吃饱’。”

  她走到桌前,拿起红笔在算法流程图的几个节点上画了圈,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增加强制性的数据清洗阈值和容错机制。

  宁可漏掉一些模糊目标,也要保证报警的目标十拿九稳。先解决‘狼来了’的问题,再谈怎么分辨是狼是狗。”

  老吴愣了一下,盯着沈棠画的圈,

  若有所思地掐灭了烟头:“沈工,你的意思是……先保证可靠性,再追求灵敏性?”

  “对。”

  沈棠点头,

  “我们的‘天眼’现在还是个学步的孩子,不能指望它一开始就跑马拉松。

  先让它走稳,别摔跤。漏报的,靠我们人多巡逻、靠后山的‘老朋友’补位。

  但误报,会消耗掉所有人的信任和精力,这才是最致命的。”

  她的话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技术细节的迷雾,点明了当前阶段的首要矛盾。

  老周和老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豁然开朗的神情。

  讨论的方向立刻从“如何做到完美”转向了“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最实用”。

  ***

  几天后,午饭时间,基地食堂人声鼎沸。

  沈棠和杨雪坐在靠窗的角落,安静地吃着饭。

  邻桌坐着后勤处管仓库的老李和负责废品回收的老赵,

  两人边吃边闲聊,声音不大,

  但在这相对安静的环境里,还是能隐约听到几句。

  老赵扒拉了一口饭,嘟囔道:

  “……真是奇了怪了,老李,你说现在这废品收购站也挑食了?以前那些破铜烂铁、旧电路板,好歹还能卖几个钱。

  最近我去处理那批从各实验室清出来的电子垃圾,

  人家翻捡了半天,专挑几种老掉牙的晶体管和几个锈迹斑斑的金属块,说其他的不值钱,差点连车费都要我贴!”

  老李喝了口汤,不以为意:

  “嗨,现在行情不好呗,能卖点算点。那些老元件,估计是论斤收回去熔了炼稀有金属吧?”

  沈棠拿着筷子的手微微一顿,

  但脸上没有任何变化,继续慢条斯理地吃饭。

  坐在她对面的杨雪,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沈棠这细微的停顿,以及她眼神中一闪而过的锐利光芒。

  吃完饭,往回走的路上,杨雪低声问:“沈工,刚才老赵说的……”

  沈棠脚步不停,

  目光平视前方,声音压得很低,却异常清晰:

  “几种特定型号的高频晶体管,加上含特定稀土元素的废弃合金……这些东西,落在普通人手里是废料,但落在懂行的敌人手里,稍微拼凑一下,能做的东西可就多了。”

  她没有明说,但杨雪立刻明白了其中的严重性——这很可能意味着有潜伏的敌特在搜集可用于制造简易间谍器材的原材料!

  “需要报告高上校吗?”

  杨雪立刻进入警戒状态。

  “嗯。”

  沈棠点点头,

  “你回去后,用最保密的内线电话,直接向高上校汇报这个情况,就说是无意中听到,觉得有些异常,请他留意。不要扩大范围。”

  “明白!”

  杨雪郑重点头。

  她意识到,沈工不仅技术超群,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警惕性,也远超常人。

  一句看似寻常的“闲话”,在她耳中,可能就是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