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远方的“交易”-《六零悍女:末世大佬的逆袭之路》

  带着领袖的重托和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沈棠和陆铮离开了密室。

  一场远比“利剑”项目更加宏大、影响更深远的秘密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回到基地,

  “利剑”项目组依然笼罩在“技术瓶颈”的烟雾中。

  老周、老吴等人虽然郁闷,但也只能继续“夯实基础”。

  而沈棠和一批新抽调来的、经过严格审查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专家,则悄然转入了一个新的、戒备更加森严的基地,

  开始了代号“长城”的绝密攻关。

  他们的首要任务,

  就是等待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国外先进计算机和传感设备,

  并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洋机器”的基础上,

  植入中国人自己的“大脑”和“眼睛”。

  沈棠知道,这条路同样布满荆棘,但方向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

  而这一切,

  都隐藏在“利剑”项目“遭遇瓶颈”的表象之下。

  “掌柜”和他的同伙或许正在暗中窃喜,

  却不知,一张基于更高科技手段的天罗地网,

  正以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悄然向他们笼罩过来。

  真正的较量,进入了全新的维度。

  “长城”计划在最高层的直接推动下,

  以极高的效率和保密级别运转起来。

  通过特殊的贸易渠道,

  以外商投资设立“高级研究所”需要先进计算设备为名,

  与欧洲一家颇有背景的精密仪器公司,实则为某国情报机构掩护进行了接触,

  洽谈购买一批“用于复杂数据运算”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和高精度摄像传感设备。

  谈判过程看似顺利,对方表现出浓厚的“合作意愿”,

  甚至给出了一个“相当优惠”的打包价格。

  然而,

  负责具体对接的、化装成贸易公司技术代表的我方情报人员老韩,代号“牧羊人”,

  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些不对劲。

  对方的技术工程师在介绍设备参数时,眼神闪烁,

  对一些关键性能指标的解释含糊其辞,

  并且一再强调“打包销售,不提供定制选配,拆封验收后概不负责”。

  “情况可能不乐观,”

  老韩通过绝密渠道向国内汇报,

  “对方很可能已经察觉我们的真实意图,这批货,大概率会被做手脚。”

  消息传回国内秘密基地,沈棠和陆铮心头一沉。

  这是他们预料中最坏的情况之一,但没想到对方如此明目张胆。

  数月后,几台巨大的、贴着封条的木质板箱,通过海关特殊通道,运抵了位于西部某深山峡谷中的“长城”计划主基地。

  开箱验收的那一刻,所有在场技术人员的心都凉了半截。

  设备确实是合同上标明型号的计算机主机和摄像设备,但:

  1.核心部件降级:号称最新型号的中央处理单元,

  实际上是该系列上一代的淘汰产品,运算速度慢了一个数量级。

  2.关键模块缺失:用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几块专用加速卡被直接拆除,

  只留下空荡荡的插槽。

  3.软件系统锁死: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虽然是正版,

  但所有高级权限和开发工具包都被锁定或移除,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操作,无法进行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

  4.传感器瑕疵:高精度摄像头的镜头组有细微的划痕,

  严重影响成像质量,而且配套的图像采集卡驱动程序是旧的版本,存在兼容性问题。

  5.文档不全:技术文档只有最简单的用户手册,

  关键的接口定义、底层协议、故障代码等核心资料一概没有。

  简而言之,

  对方卖给我们的是一堆看似先进、实则被阉割、甚至故意设置了障碍的“电子垃圾”!

  其目的不言自明:既要赚取巨额外汇,

  又要确保我们无法真正利用这些设备形成战斗力,甚至希望我们陷入无穷无尽的技术泥潭。

  现场一片沉寂,只有山谷的风呼啸而过。

  年轻的工程师们脸上写满了愤怒和沮丧。

  老周气得脸色铁青,狠狠一拳砸在包装箱上:“这帮王八蛋!欺人太甚!”

  老吴则蹲在一台主机旁,

  看着空荡荡的插槽,眉头拧成了死结:“这……这怎么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面对这一堆几乎沦为废铁的“礼物”,

  沈棠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

  她仔细检查了每一台设备,每一个接口,甚至用自制的简单工具测试了电路板的通断。

  “大家别灰心。”

  她站起身,目光扫过一张张沮丧的脸,

  “敌人使坏,在我们意料之中。他们以为这样就能难倒我们,那是打错了算盘!”

  她指着那台被降级了cpU的主机:“芯片是旧的,但架构是相通的。运算速度慢,我们就优化算法,用效率弥补速度!”

  她又指向空置的插槽:“没有专用加速卡,我们就自己设计!用多个普通运算单元并行处理,虽然笨重,但一样能达到效果!”

  最后,

  她拿起那份残缺的说明书,

  语气带着一丝冷冽:“软件锁死,接口不明,这才是最大的挑战,但也是最大的机会!

  这说明,我们必须、也必然要走完全自主可控的道路!

  从现在起,我们的任务不再是‘优化’,

  而是彻底的‘逆向工程’和‘再创造’!”

  沈棠的话,像一针强心剂,重新点燃了大家的斗志。

  她迅速调整了工作计划:

  硬件组:由老周牵头,

  带领机械和电子工程师,

  对所有设备进行彻底拆解、测绘、分析,搞清楚每一个元器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目标是仿制出关键板卡,并尝试用国内能找到的元器件进行替代和升级。

  软件组:由沈棠亲自负责,带领编程人员,

  从最底层的机器指令开始,尝试与设备进行最基础的通信,

  一步步“撬开”系统的外壳,解读数据格式,重新编写驱动和基础操作系统。

  这是一个极其枯燥且充满未知的过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

  算法组:由老吴负责,基于已知的硬件性能极限,

  提前设计和优化图像识别、信号处理的核心算法,

  确保一旦硬件平台搭建起来,就能迅速部署应用。

  基地的灯火,再次彻夜通明。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充满希望的攻坚,

  而是带着悲壮色彩的“拆解”与“破译”。

  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是在用智慧和毅力,与敌人设置的技术壁垒进行一场无声的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