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的交代,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威胁他的人,虽然身份不明,但其手段与“幻影”组织胁迫人员的风格高度吻合。
保卫处立刻对老白家附近近期出现的陌生人、以及他儿子被撞事件的“肇事者”进行了秘密排查。
同时,对试验场爆炸案的深入调查也有进展。
爆炸使用的炸药成分特殊,与之前后山发现的一些残留物有相似之处。
而那个被抓获的破坏分子,
经过连夜审讯和政策攻心,
在确凿证据面前,心理防线开始松动,
最终交代,他是受一个代号“掌柜”的人直接指挥,任务指令是通过死信箱传递,
他从未见过“掌柜”的真面目,只知道“掌柜”能量很大,
对基地内部情况非常熟悉。
“掌柜”!
这个代号再次出现!
从周晓芸的供词,到现在的破坏行动,
“掌柜”仿佛是“幻影”组织在本地区阴影中的核心指挥者。
陆铮和沈棠综合所有信息,
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推论:这个“掌柜”,很可能就隐藏在基地内部,
甚至可能身居某个不太起眼却又能接触到不少信息的位置。
他利用像周晓芸这样的棋子进行情报搜集和试探,
在关键时刻则启动像老白这样被抓住把柄的人员进行内部破坏,
同时指挥外部行动人员配合。
其目的,不仅仅是窃取技术,更是要从根本上瘫痪“利剑”项目,打击我方的科研实力和士气。
试验场的爆炸声,不仅没有吓倒“利剑”小组,
反而像一记警钟,敲醒了所有人,也让隐藏的敌人暴露了更多的踪迹。
危机远未解除,但猎手与猎物的位置,
在硝烟与迷雾中,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下一步,就是如何揪出那个神秘的“掌柜”,以及他可能还潜伏着的更多爪牙。
一场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暗战,已然升级。
试验场的爆炸声和随之而来的混乱,
像一块投入水面的巨石,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尽管破坏行动被挫败,一名外部行动人员落网,
内部隐患老白也坦白交代,
但“利剑”小组乃至整个研究院的气氛,
并未因此轻松多少,反而更加凝重。
一种“敌暗我明”的压抑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小红楼内,灯火通明依旧,却少了往日的热烈,多了几分肃杀。
沈棠带领团队,
一边对第二代样机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数据复盘,
确保没有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另一边,
则根据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和获取的新数据,
开始了第三轮更精细的优化设计。
工作节奏更快,要求更严,
但成员间的交流却愈发简洁、高效,仿佛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要用更出色的成果来回应敌人的挑衅。
老周几乎住在了车间,
带着技工们对每一个零件进行探伤检测,
反复校准装配精度,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仿佛要将所有可能被敌人利用的细微瑕疵都剔除出去。
老吴则把自己关在实验室,
对着爆炸前后采集到的推进剂燃烧数据,一遍遍地演算、分析,
试图找出那几乎难以察觉的、可能被动了手脚的参数波动,嘴唇因为紧张和专注而微微起皮。
小孙和小陈等年轻人,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再给敌人可乘之机。
落网的外部行动人员,代号“灰鼠”和坦白的内应老白,
成为了突破“掌柜”及其网络的关键。
保卫处对“灰鼠”进行了高强度、高策略的审讯。
这个亡命徒起初极其顽固,
但在确凿证据和政策的强大攻势下,
尤其是当审讯人员看似不经意地提及“掌柜”、“老四”等代号,并点出砖瓦厂死信箱的细节时,“灰鼠”的心理防线出现了松动。
他最终交代,
自己确实是受“掌柜”遥控指挥,
但与“掌柜”从未直接见面,
指令通过多个死信箱层层传递。
他只知道“掌柜”在基地内部能量很大,
消息灵通。而那个砖瓦厂死信箱,
他只知道是用于传递指令和接收简单情报的节点之一,
每次放置或取走物品,都有特定的安全信号,
比如墙角石块的位置变化。
关于“老四”,
他只知道是“掌柜”手下负责外部联络和具体行动协调的人,
同样神龙见首不见尾。
老田这条线,价值凸显出来。
他虽然级别低,接触不到核心机密,但他作为司机,
活动范围相对自由,
听到、看到的零碎信息不少,而且他传递情报的方式相对固定砖瓦厂死信箱。
保卫处决定,在不惊动“掌柜”的前提下,秘密控制并逆用老田。
由经验丰富的侦察员伪装成“老四”的人,
继续通过死信箱向老田下达一些无关紧要或经过篡改的指令,
观察“掌柜”或其网络其他环节的反应,
同时严密监控老田接触的所有人和事,试图顺藤摸瓜。
沈棠没有直接参与审讯和逆用计划,
她的主战场依然在技术和项目本身。
但她始终密切关注着案件的进展。
陆铮会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
向她通报一些不涉及具体侦查手段的整体情况。
听完老田和“灰鼠”的交代,
沈棠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敌人的行动环环相扣,
从周晓芸的情报搜集,到试验场的精准破坏,显示出极高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但老田这个环节,
暴露得似乎有些……“顺理成章”?就像是被故意推出来吸引火力的靶子。
那个神秘的“掌柜”,
真的会如此依赖一个容易被胁迫、且岗位并不核心的司机吗?
她再次审视整个事件链,
目光落在了试验前那份被故意泄露的、带有细微偏差的假情报上。这份假情报,目的是引蛇出洞,也确实引来了“灰鼠”的破坏行动。
但反过来想,“掌柜”难道就没有可能将计就计,利用这次“失败”的行动,来掩护更深层、更隐蔽的图谋?
比如,故意牺牲“灰鼠”和老田这条线,
来验证保卫处的侦查能力和反应模式,或者……掩护另一条更重要的情报渠道?
这个想法让沈棠不寒而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眼前的“突破”,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甚至可能是敌人精心布置的迷魂阵。
她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陆铮,
提醒他调查工作务必多线并进,不能完全被老田这条线牵着鼻子走。
陆铮高度重视沈棠的直觉。
他指示保卫处,在围绕老田进行逆用的同时,
扩大侦查视野,对研究院所有部门,
特别是那些看似清闲、不易引起注意,
却又可能接触到各类信息的岗位,进行更细致的背景复核和日常行为观察。
一时间,研究院里仿佛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
人们照常工作、学习,但彼此的目光中,
似乎都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食堂里,闲聊的话题变得谨慎;
办公室里,加班的人也似乎多了起来。
威胁他的人,虽然身份不明,但其手段与“幻影”组织胁迫人员的风格高度吻合。
保卫处立刻对老白家附近近期出现的陌生人、以及他儿子被撞事件的“肇事者”进行了秘密排查。
同时,对试验场爆炸案的深入调查也有进展。
爆炸使用的炸药成分特殊,与之前后山发现的一些残留物有相似之处。
而那个被抓获的破坏分子,
经过连夜审讯和政策攻心,
在确凿证据面前,心理防线开始松动,
最终交代,他是受一个代号“掌柜”的人直接指挥,任务指令是通过死信箱传递,
他从未见过“掌柜”的真面目,只知道“掌柜”能量很大,
对基地内部情况非常熟悉。
“掌柜”!
这个代号再次出现!
从周晓芸的供词,到现在的破坏行动,
“掌柜”仿佛是“幻影”组织在本地区阴影中的核心指挥者。
陆铮和沈棠综合所有信息,
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推论:这个“掌柜”,很可能就隐藏在基地内部,
甚至可能身居某个不太起眼却又能接触到不少信息的位置。
他利用像周晓芸这样的棋子进行情报搜集和试探,
在关键时刻则启动像老白这样被抓住把柄的人员进行内部破坏,
同时指挥外部行动人员配合。
其目的,不仅仅是窃取技术,更是要从根本上瘫痪“利剑”项目,打击我方的科研实力和士气。
试验场的爆炸声,不仅没有吓倒“利剑”小组,
反而像一记警钟,敲醒了所有人,也让隐藏的敌人暴露了更多的踪迹。
危机远未解除,但猎手与猎物的位置,
在硝烟与迷雾中,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下一步,就是如何揪出那个神秘的“掌柜”,以及他可能还潜伏着的更多爪牙。
一场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暗战,已然升级。
试验场的爆炸声和随之而来的混乱,
像一块投入水面的巨石,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尽管破坏行动被挫败,一名外部行动人员落网,
内部隐患老白也坦白交代,
但“利剑”小组乃至整个研究院的气氛,
并未因此轻松多少,反而更加凝重。
一种“敌暗我明”的压抑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小红楼内,灯火通明依旧,却少了往日的热烈,多了几分肃杀。
沈棠带领团队,
一边对第二代样机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数据复盘,
确保没有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另一边,
则根据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和获取的新数据,
开始了第三轮更精细的优化设计。
工作节奏更快,要求更严,
但成员间的交流却愈发简洁、高效,仿佛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要用更出色的成果来回应敌人的挑衅。
老周几乎住在了车间,
带着技工们对每一个零件进行探伤检测,
反复校准装配精度,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仿佛要将所有可能被敌人利用的细微瑕疵都剔除出去。
老吴则把自己关在实验室,
对着爆炸前后采集到的推进剂燃烧数据,一遍遍地演算、分析,
试图找出那几乎难以察觉的、可能被动了手脚的参数波动,嘴唇因为紧张和专注而微微起皮。
小孙和小陈等年轻人,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再给敌人可乘之机。
落网的外部行动人员,代号“灰鼠”和坦白的内应老白,
成为了突破“掌柜”及其网络的关键。
保卫处对“灰鼠”进行了高强度、高策略的审讯。
这个亡命徒起初极其顽固,
但在确凿证据和政策的强大攻势下,
尤其是当审讯人员看似不经意地提及“掌柜”、“老四”等代号,并点出砖瓦厂死信箱的细节时,“灰鼠”的心理防线出现了松动。
他最终交代,
自己确实是受“掌柜”遥控指挥,
但与“掌柜”从未直接见面,
指令通过多个死信箱层层传递。
他只知道“掌柜”在基地内部能量很大,
消息灵通。而那个砖瓦厂死信箱,
他只知道是用于传递指令和接收简单情报的节点之一,
每次放置或取走物品,都有特定的安全信号,
比如墙角石块的位置变化。
关于“老四”,
他只知道是“掌柜”手下负责外部联络和具体行动协调的人,
同样神龙见首不见尾。
老田这条线,价值凸显出来。
他虽然级别低,接触不到核心机密,但他作为司机,
活动范围相对自由,
听到、看到的零碎信息不少,而且他传递情报的方式相对固定砖瓦厂死信箱。
保卫处决定,在不惊动“掌柜”的前提下,秘密控制并逆用老田。
由经验丰富的侦察员伪装成“老四”的人,
继续通过死信箱向老田下达一些无关紧要或经过篡改的指令,
观察“掌柜”或其网络其他环节的反应,
同时严密监控老田接触的所有人和事,试图顺藤摸瓜。
沈棠没有直接参与审讯和逆用计划,
她的主战场依然在技术和项目本身。
但她始终密切关注着案件的进展。
陆铮会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
向她通报一些不涉及具体侦查手段的整体情况。
听完老田和“灰鼠”的交代,
沈棠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敌人的行动环环相扣,
从周晓芸的情报搜集,到试验场的精准破坏,显示出极高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但老田这个环节,
暴露得似乎有些……“顺理成章”?就像是被故意推出来吸引火力的靶子。
那个神秘的“掌柜”,
真的会如此依赖一个容易被胁迫、且岗位并不核心的司机吗?
她再次审视整个事件链,
目光落在了试验前那份被故意泄露的、带有细微偏差的假情报上。这份假情报,目的是引蛇出洞,也确实引来了“灰鼠”的破坏行动。
但反过来想,“掌柜”难道就没有可能将计就计,利用这次“失败”的行动,来掩护更深层、更隐蔽的图谋?
比如,故意牺牲“灰鼠”和老田这条线,
来验证保卫处的侦查能力和反应模式,或者……掩护另一条更重要的情报渠道?
这个想法让沈棠不寒而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眼前的“突破”,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甚至可能是敌人精心布置的迷魂阵。
她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陆铮,
提醒他调查工作务必多线并进,不能完全被老田这条线牵着鼻子走。
陆铮高度重视沈棠的直觉。
他指示保卫处,在围绕老田进行逆用的同时,
扩大侦查视野,对研究院所有部门,
特别是那些看似清闲、不易引起注意,
却又可能接触到各类信息的岗位,进行更细致的背景复核和日常行为观察。
一时间,研究院里仿佛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
人们照常工作、学习,但彼此的目光中,
似乎都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食堂里,闲聊的话题变得谨慎;
办公室里,加班的人也似乎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