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纷纷扬扬地落下,
覆盖了大院的屋顶和道路,世界变得洁白而安静。
小院里,
钱教授早早生起了炉子,
屋里暖意融融,飘着茶香和烤红薯的香气。
沈棠坐在窗边,
就着炉火的光线,
给陆铮织的毛线围巾已初见雏形,
深灰色,厚实而朴素。
陆铮则在桌前擦拭保养他的手枪,
动作专注而沉稳。
雷霆似乎也怕冷,很少来小院了,
但偶尔能听到后山传来它沉闷而满足的咕噜声,想必是找到了温暖的洞穴。
这时,通讯员送来了一封信,信封上正是王晓梅那熟悉又带着点急切的字迹。
沈棠拆开信,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怎么了?这么高兴?”陆铮抬头问。
“晓梅的信!她说…高考恢复了!正式文件下来了!就在下个月初!全省统一考试!”
沈棠的声音带着激动,
“她说她和知青点的伙伴们都快疯了,是高兴疯了!拼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信纸上,王晓梅的字迹有些颤抖,却充满了力量,详细说着报名情况、复习重点、以及那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太好了!”
陆铮也由衷地为她高兴,“这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沈棠小心地收好信,
心里盘算着再寄些高能量的食物和提神的用品过去,
做她最后的“后勤部长”。
她知道,这场考试,对王晓梅和无数知青而言,意义非凡。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陆铮被叫到了师部会议室。
李副部长和几位总部来的、穿着便装但气质沉稳的专家已经在等候。
“陆铮同志,‘残阳计划’遗留物处理方案论证会遇到了瓶颈。”
一位专家开门见山,
“洞口已经初步清理,确认内部结构复杂,毒剂储存情况不明,常规爆破或焚烧处理风险极高,可能造成大面积污染。
我们需要一个绝对可靠、精通化学防护、并且…胆大心细的专家,参与最终方案的实地评估和决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陆铮身上,
意思很明显——沈顾问是最佳人选,但需要他这位丈夫兼战友先去沟通,并确保她的绝对安全。
陆铮沉默片刻,
沉声道:“我明白。沈棠同志的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此事风险极大,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我需要知道最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安保方案。”
“这是自然…”
专家们开始详细介绍准备采取的多重防护、紧急撤离预案以及随行的最精锐防化分队情况。
晚上,陆铮回到家,神色凝重地将情况告诉了沈棠。
沈棠听完,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和银装素裹的世界。
良久,她转过身,
眼神清澈而坚定:“我去。那些毒剂是历史的毒瘤,必须彻底清除。我有能力保护好自己,也能为制定最安全的方案提供关键判断。”
她顿了顿,看着陆铮担忧的眼神,
微微一笑:“别忘了,我可不是一般的专家。” 她指的是她那些超越时代的认知和或许连陆铮都未能完全了解的自保能力。
陆铮重重地点头,握紧她的手:“好!我陪你一起去!这次行动,我申请加入前线安保指挥。”
就在沈棠和陆铮为北上处理化学武器做准备时,
大院里的年味渐渐浓了起来。
服务社开始供应凭票购买的定量花生、瓜子和水果糖,家家户户开始张罗着写春联、剪窗花。
孙志强间谍案的阴影逐渐淡去,但保卫工作并未松懈。
保卫处按照惯例,对全院进行了一次节前安全大检查,重点是防火、防盗和用电安全。
检查过程中,顺便也对所有外来人员,包括临时工、家属等进行了一次低调的复核。
一切似乎都井然有序。
然而,在后勤仓库清点年货储备时,一名细心的保管员发现,
新调来顶替孙志强岗位的一位姓吴的年轻战士,在整理库存的烟花爆竹时,
似乎对几种特定型号的军用信号弹和烟幕弹格外感兴趣,
拿着说明书看了很久,还向老职工打听这些器材的“效果”和“使用场合”。
问的问题听起来像是好奇,
但结合其岗位,还是让保管员心里留了个疙瘩,
并将这个情况记录在了工作日志里。
这份日志,每周会汇总到保卫处。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暂时淹没在大量的日常信息中,尚未引起特别关注。
但谁又能知道,这是否是另一圈涟漪的开始?
出发北上的日子定了,就在三天后。
沈棠向研究院请了“事假”,
李副部长心照不宣地批准了,并调配了最好的防化服和检测设备给她。
临行前夜,沈棠将织好的围巾给陆铮戴上,仔细端详了一下,满意地点点头。
她又去钱教授屋里,陪三位老人说了很久的话,叮嘱他们天冷注意保暖,按时吃饭。
她还特意去后山,远远地对着雷霆栖息的方向吹了一声悠长的口哨,这是他们之间的暗号,很快,黑暗中传来一声低沉而回应的咕噜声,她才安心返回。
她知道此行凶险,但心中并无太多恐惧,只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军用运输机在寒风中降落在北方某军用机场。
随后,沈棠、陆铮和专家组换乘越野车,在厚厚的积雪中颠簸了整整一天,才抵达了位于原始森林边缘的勘探队前沿指挥部。
这里的气氛与温暖的大院截然不同。
寒风凛冽,呵气成冰。
帐篷外是望不到边的白茫茫林海,
只有军用电台的滴答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发电机轰鸣,
提醒着这里正在进行一项高度机密且危险的任务。
防化分队队长向沈棠和专家组汇报了最新情况:洞口已初步加固,内部探测显示存在多个密封容器,
空气检测到沙林毒剂和芥子气的微弱特征信号,情况极其复杂危险。
“沈顾问,这是内部结构示意图和目前探测到的毒剂分布热点图。”
队长指着临时搭建的沙盘,面色严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棠身上,
等待着她这位核心技术顾问的第一次专业判断。
沈棠穿上厚重的防化服,虽然她可能并不完全需要,走到沙盘前,
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细节,
大脑飞速运转,结合着末世中处理类似危险品的零散记忆和这个时代的科技条件,
开始构思那个关乎所有人安全、乃至周边环境安全的终极处理方案……
覆盖了大院的屋顶和道路,世界变得洁白而安静。
小院里,
钱教授早早生起了炉子,
屋里暖意融融,飘着茶香和烤红薯的香气。
沈棠坐在窗边,
就着炉火的光线,
给陆铮织的毛线围巾已初见雏形,
深灰色,厚实而朴素。
陆铮则在桌前擦拭保养他的手枪,
动作专注而沉稳。
雷霆似乎也怕冷,很少来小院了,
但偶尔能听到后山传来它沉闷而满足的咕噜声,想必是找到了温暖的洞穴。
这时,通讯员送来了一封信,信封上正是王晓梅那熟悉又带着点急切的字迹。
沈棠拆开信,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怎么了?这么高兴?”陆铮抬头问。
“晓梅的信!她说…高考恢复了!正式文件下来了!就在下个月初!全省统一考试!”
沈棠的声音带着激动,
“她说她和知青点的伙伴们都快疯了,是高兴疯了!拼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信纸上,王晓梅的字迹有些颤抖,却充满了力量,详细说着报名情况、复习重点、以及那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太好了!”
陆铮也由衷地为她高兴,“这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沈棠小心地收好信,
心里盘算着再寄些高能量的食物和提神的用品过去,
做她最后的“后勤部长”。
她知道,这场考试,对王晓梅和无数知青而言,意义非凡。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陆铮被叫到了师部会议室。
李副部长和几位总部来的、穿着便装但气质沉稳的专家已经在等候。
“陆铮同志,‘残阳计划’遗留物处理方案论证会遇到了瓶颈。”
一位专家开门见山,
“洞口已经初步清理,确认内部结构复杂,毒剂储存情况不明,常规爆破或焚烧处理风险极高,可能造成大面积污染。
我们需要一个绝对可靠、精通化学防护、并且…胆大心细的专家,参与最终方案的实地评估和决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陆铮身上,
意思很明显——沈顾问是最佳人选,但需要他这位丈夫兼战友先去沟通,并确保她的绝对安全。
陆铮沉默片刻,
沉声道:“我明白。沈棠同志的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此事风险极大,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我需要知道最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安保方案。”
“这是自然…”
专家们开始详细介绍准备采取的多重防护、紧急撤离预案以及随行的最精锐防化分队情况。
晚上,陆铮回到家,神色凝重地将情况告诉了沈棠。
沈棠听完,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和银装素裹的世界。
良久,她转过身,
眼神清澈而坚定:“我去。那些毒剂是历史的毒瘤,必须彻底清除。我有能力保护好自己,也能为制定最安全的方案提供关键判断。”
她顿了顿,看着陆铮担忧的眼神,
微微一笑:“别忘了,我可不是一般的专家。” 她指的是她那些超越时代的认知和或许连陆铮都未能完全了解的自保能力。
陆铮重重地点头,握紧她的手:“好!我陪你一起去!这次行动,我申请加入前线安保指挥。”
就在沈棠和陆铮为北上处理化学武器做准备时,
大院里的年味渐渐浓了起来。
服务社开始供应凭票购买的定量花生、瓜子和水果糖,家家户户开始张罗着写春联、剪窗花。
孙志强间谍案的阴影逐渐淡去,但保卫工作并未松懈。
保卫处按照惯例,对全院进行了一次节前安全大检查,重点是防火、防盗和用电安全。
检查过程中,顺便也对所有外来人员,包括临时工、家属等进行了一次低调的复核。
一切似乎都井然有序。
然而,在后勤仓库清点年货储备时,一名细心的保管员发现,
新调来顶替孙志强岗位的一位姓吴的年轻战士,在整理库存的烟花爆竹时,
似乎对几种特定型号的军用信号弹和烟幕弹格外感兴趣,
拿着说明书看了很久,还向老职工打听这些器材的“效果”和“使用场合”。
问的问题听起来像是好奇,
但结合其岗位,还是让保管员心里留了个疙瘩,
并将这个情况记录在了工作日志里。
这份日志,每周会汇总到保卫处。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暂时淹没在大量的日常信息中,尚未引起特别关注。
但谁又能知道,这是否是另一圈涟漪的开始?
出发北上的日子定了,就在三天后。
沈棠向研究院请了“事假”,
李副部长心照不宣地批准了,并调配了最好的防化服和检测设备给她。
临行前夜,沈棠将织好的围巾给陆铮戴上,仔细端详了一下,满意地点点头。
她又去钱教授屋里,陪三位老人说了很久的话,叮嘱他们天冷注意保暖,按时吃饭。
她还特意去后山,远远地对着雷霆栖息的方向吹了一声悠长的口哨,这是他们之间的暗号,很快,黑暗中传来一声低沉而回应的咕噜声,她才安心返回。
她知道此行凶险,但心中并无太多恐惧,只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军用运输机在寒风中降落在北方某军用机场。
随后,沈棠、陆铮和专家组换乘越野车,在厚厚的积雪中颠簸了整整一天,才抵达了位于原始森林边缘的勘探队前沿指挥部。
这里的气氛与温暖的大院截然不同。
寒风凛冽,呵气成冰。
帐篷外是望不到边的白茫茫林海,
只有军用电台的滴答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发电机轰鸣,
提醒着这里正在进行一项高度机密且危险的任务。
防化分队队长向沈棠和专家组汇报了最新情况:洞口已初步加固,内部探测显示存在多个密封容器,
空气检测到沙林毒剂和芥子气的微弱特征信号,情况极其复杂危险。
“沈顾问,这是内部结构示意图和目前探测到的毒剂分布热点图。”
队长指着临时搭建的沙盘,面色严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棠身上,
等待着她这位核心技术顾问的第一次专业判断。
沈棠穿上厚重的防化服,虽然她可能并不完全需要,走到沙盘前,
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细节,
大脑飞速运转,结合着末世中处理类似危险品的零散记忆和这个时代的科技条件,
开始构思那个关乎所有人安全、乃至周边环境安全的终极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