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这趟省城,收获不小。-《六零悍女:末世大佬的逆袭之路》

  沈棠看着他焦急的样子,点点头:“孙院长请说。”

  孙副院长连忙展开图纸:“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一款新型自卫手枪!代号‘星火’!图纸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都反复推敲过,样枪也做出来了!但是…在实弹测试时,出现了极其诡异的炸膛现象!”

  他翻着实验记录本,

  声音带着恐惧:

  “不是每次都炸!毫无规律!有时连打几十发都没事,有时第一发就炸!”

  “炸膛位置也不固定!枪管、套筒、甚至握把附近都出现过!已经伤了好几个试枪员了!

  “轻则炸伤手,重则差点毁容!”

  “我们组织了专家组,把所有零件拆开检查了无数遍,材料分析、金相检测、应力测试…所有能做的都做了!”

  “就是找不到原因!”

  “设计图纸和工艺参数反复核对,也没发现问题!”

  “这…这简直成了鬼魅了!”

  他脸上充满了绝望和疲惫:

  “沈棠同志,我知道你是机械设计方面的天才!连王工都对你赞不绝口!能不能…请你帮忙看看?哪怕给点思路也好!这项目…再这样下去,怕是要被叫停了!”

  沈棠看着图纸上那支结构精巧的手枪设计图,眉头微蹙。

  炸膛…而且是毫无规律的炸膛…这确实很棘手。

  就在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旁边响起:

  “孙院长,您这…是不是有点病急乱投医了?”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研究员,李振华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和不屑,

  “咱们轻武器研发部这么多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您指望一个…搞农用机械的知青来解决?这不是开玩笑吗?”

  他上下打量着沈棠,眼神里充满了质疑:

  “沈棠同志在犁地机上的造诣,我们佩服。但轻武器和农用机械,完全是两个领域!”

  “隔行如隔山!”

  “这‘星火’手枪的设计,涉及高膛压、高瞬态应力、材料疲劳极限…这些专业领域,恐怕不是看几张图纸就能指手画脚的吧?”

  “万一…再给点‘外行’建议,误导了方向,”

  “耽误了项目进度,”

  “甚至再伤到人…这责任,谁来负?”

  他的话尖酸刻薄,充满了对沈棠专业能力的质疑和对孙副院长“病急乱投医”的嘲讽。

  周围几个路过的研究员也停下脚步,

  好奇地看着这边。

  孙副院长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想要呵斥,却又有些语塞。

  李振华的话虽然难听,

  但…似乎也有点道理?

  陆铮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地看向李振华,带着警告的意味。

  沈棠却面色平静。她甚至没有看李振华一眼,目光依旧落在孙副院长手中的图纸和实验记录上。

  她翻到记录本上记录炸膛情况的几页,

  手指点着其中一次炸膛的数据记录。

  “第七次实弹测试,第三发炸膛,位置在枪管中段。”

  沈棠的声音清冷而平静,如同在陈述一个事实,

  “炸膛时,膛压传感器记录到的峰值压力是多少?”

  孙副院长一愣,下意识地回答:“呃…记录显示…峰值压力异常高!达到了…达到了正常值的1.8倍!但…但弹壳检查正常,装药量也是标准的…”

  “弹壳检查正常?”

  沈棠打断他,眼神锐利如刀,

  “检查了弹壳底火凹槽的深度和光洁度吗?检查了底火与击针撞击的痕迹吗?检查了弹壳在膛内的定位精度吗?”

  她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连珠炮般砸出!

  每一个问题都直指弹药与枪械配合的关键细节!

  孙副院长和李振华都愣住了!

  这些问题…他们之前确实没有重点排查过!

  因为炸膛位置在枪管,他们一直把重点放在枪管材料和结构上!

  沈棠没等他们回答,

  手指又点向图纸上击针簧附近的一个结构细节:

  “还有这里。击针簧的预压缩量设计值是多少?击针突出量是多少?击针复位簧的力度够不够?击针在待击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因为震动或轻微位移,导致与套筒内壁发生摩擦,产生异常高温点?在连续射击时,这个高温点是否可能成为引燃异常高压燃气的源头?”

  她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和洞察力!

  她指出的问题,都是轻武器设计中极其细微、却又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关键点!

  李振华脸上的轻蔑和不屑瞬间凝固了!

  他张着嘴,目瞪口呆地看着沈棠!

  这些问题…太专业了!太刁钻了!

  他作为轻武器专业的研究员,都未必能一下子想到这么多细节!

  这个搞农用机械的知青…她怎么会懂这些?!

  孙副院长更是如同醍醐灌顶!

  他猛地一拍大腿:

  “对啊!弹壳!底火!击针!我们一直盯着枪管!忽略了弹药和击发机构的匹配问题!还有击针的摩擦生热…这…这完全有可能!”

  他激动地看着沈棠:

  “沈棠同志!你…你真是…一针见血!太感谢你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我立刻组织人手排查!”

  沈棠这才缓缓抬起头,

  目光平静地扫过旁边脸色煞白、哑口无言的李振华,声音依旧平淡无波:

  “隔行如隔山?或许吧。但机械设计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发现问题,需要的是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系统整体性的把握,而不是固守在自己的‘山头’上,坐井观天。”

  她顿了顿,

  看着李振华,

  眼神清澈而锐利:“至于责任…在没找到问题根源之前,妄下结论、冷嘲热讽,才是对项目、对试枪员生命最大的不负责任。你说呢,李研究员?”

  李振华的脸瞬间涨得通红!

  他嘴唇哆嗦着,想反驳,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沈棠那平静却如同利剑般的目光,让他感到无地自容!

  他只能羞愧地低下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周围看热闹的研究员们,看向沈棠的眼神也充满了震惊和敬佩!

  这姑娘…太厉害了!不仅技术过硬,怼人也这么犀利!

  孙副院长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沈棠没再多说,只是对陆铮点点头:“陆队长,我们走吧。”

  陆铮看着沈棠平静的侧脸,

  眼神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是震撼,是欣赏,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自豪?

  他点点头,带着沈棠,在众人敬佩的目光中,大步离开了车间。

  身后,孙副院长已经开始激动地召集人手,按照沈棠指出的方向,重新排查“星火”手枪的隐患。

  而李振华,则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脸色苍白,久久无法回神。

  沈棠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迎着寒风,嘴角微微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军工研究院之行,

  不仅解决了犁地机的问题,

  还意外地揪住了“星火”手枪的隐患尾巴。

  这趟省城,收获不小。

  至少研究院挂上一个名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