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创新-《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

  眼看程光阳不接周延儒的话,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

  洪承畴主动开口,打破沉默道:

  “复甫世兄、玉绳世兄,本月的时文稿费已经送来了,除去各项成本,约摸有三千八百两。”

  “根据那些书商所言,这个月的时文销售,远不如刚开始那个月,书商们虽说也还有赚头,但已有几位书商提出要求,希望咱们社团能减少明年的时文买断费。”

  “啧,这帮家伙,还真是一点亏也不肯吃啊。”

  周延儒咂了咂嘴,接着自顾自道:“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时文这种东西,只能卖给考科举的读书人,其他不考科举的,谁看这种满篇之乎者也的东西。”

  说到这里,周延儒想起两年前帮程光阳刊印《斗破苍穹》的事,忍不住感慨道:

  “复甫,照我看,咱们与其刊印什么时文,还不如直接写小说呢,当初你那本书一出来,多少书商抢着要,咱俩一次性就赚了七千多两银子,你还记得吧。”

  “不行,咱们一群做官的人,专门结社写小说,传扬出去成何体统,再说时间也不够,一本小说想完整写出来,至少也得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程光阳把头摇了摇。

  不过周延儒的话,倒是给了他某种灵感,摸着下巴沉思片刻,程光阳忽然笑着道:

  “有了,今后咱们除了出版时文集外,还可以办杂志!杂志要是办得好了,不但咱们社团名声会更显赫,每月的进项也会更多!”

  “办杂志?”周延儒一头雾水道:“杂俎我知道,杂记我也知道,杂志是什么?”

  洪承畴、郑毓麒、耿如杞,成明枢几人闻言,也纷纷好奇地望着程光阳。

  “所谓杂志,说白了,也是一种多人文集,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连续出版,称之为期刊亦可。”

  程光阳耐心为众人介绍道:“杂志的体裁、内容,全都不必拘泥形式,可以发表诗词、小说、文赋,可以品议时事、科普百工,宣传自己的主张。”

  “很好!如此奇思妙想,也就只有你程复甫能想得出来!”

  听程光阳解释了一阵儿,周延儒不但很快搞懂了杂志的概念,还听出蕴藏其中的商机,边咂嘴边道:

  “复甫,我有预感,今后咱们要是当真按照你的设想来办,这个叫‘杂志’的东西,必会大火!”

  “社长说的这个办杂志的方法,好处的确很多。”

  耿如杞附和道:“一来咱们内部的社员,不用专门写时文了,大家的创作热情必然高涨。二来,杂志内容丰富,多半会吸引更多读者购买,书商有赚头,咱们还可以借机适当提高买断费。”

  洪承畴想了想,有些担忧道:“怕就怕,咱们兴明社靠这个赚钱了,其他社团会不会眼红,也模仿咱们办杂志,和那些书商合作?”

  “无妨,有竞争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样反而能鞭策大家,维持杂志文章的质量。而且除了办杂志,咱们还可以再办一办报纸。”

  怕众人不理解,程光阳深吸一口气,接着解释道:“所谓报纸,其实就是类似于邸报和塘报之类的工具,不过咱们办的报纸,主要是面向民间的,所以朝政之类的新闻,能不涉及,就尽量不要涉及。”

  邸报和塘报,属于明清时期的官办报纸,主要是记录朝廷的各种诏敕,一般只有做官的人才有资格阅读。

  听完程光阳的类比,众人很快便明白了,所谓的“报纸”是什么东西。

  周延儒不解道:“不能涉及朝政,那这报纸的内容,还有什么可写的?”

  “可写的内容多了。”

  程光阳笑着道:“最主要的作用,当然还是记录和传播各种逸闻趣事,最好是最近才发生的新闻,嗯,到时候可以专门找一些记录新闻的人,发给他们工钱。”

  “除了记录、传播新闻,报纸也可以像杂志一样,品论时事、普及知识、传播思想,甚至直接连载小说也不是不行。”

  当年金庸先生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就是在《新晚报》上发表的,据说当时这份报纸本来没什么人看,后来销量暴涨,全是靠小说带起来的。

  “而且办报纸还有一项好处。”

  程光阳顿了顿,接着道:“咱们的报纸要是火起来了,将来可以和京城,甚至其他地方的各大商铺合作,他们出钱,咱们帮他们打广告。”

  见众人又听懵了,程光阳没办法,只好又解释了一遍什么叫“广告”。

  听罢程光阳的阐述,所有人都忍不住用一种崇拜的眼神看着他,包括洪承畴在内。

  “复甫,你可真有本事,我如今想夸你,都找不到合适的词了……”周延儒动了动嘴唇道。

  程光阳微微一笑,接着表情严肃道:“但是有件事,我要提前告诫大家,大家以后无论如何都得注意,不可掉以轻心。”

  “不管是办杂志,还是办报纸,咱们一定要尽量避开朝政话题。第一不要谈论皇家宫闱,第二不要批评官府施政,第三不要违反公序良俗。”

  “总之就是一句话,审核工作,一定要严格把关!否则将来落人口实,或者触怒龙颜,咱们所有人都要倒霉!”

  虽说来自后世,但是程光阳比谁都清楚,这类舆论工具的出现,会对朝廷官府的威信造成多大冲击。

  若不从一开始就控制好审核环节,屏除敏感内容,将来早晚有翻车的时候。

  “社长放心,此事我等会严加注意的。”

  见程光阳说得如此严重,众人也不敢轻视,纷纷颔首保证道。

  …

  说干就干。

  兴明社的成员,个个都是实干派,既然决定了要办杂志和报纸,接下来的数月,立刻便投入到了行动中。

  杂志方面的工作,程光阳主要交给周延儒和洪承畴来负责,至于他自己,则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创办报纸之上。

  包括报纸的纸张材质,尺寸大小如何设置,文字如何排版,内容如何分页,如何放置插图,他全都亲自操刀。

  务求报纸刊印出来的成品,能给人一种简洁、干净,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