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芷,你且好好修养,皇上要召见我,我晚些再回来看你。”
“妾身不碍事的,夫君早去早归。”
拥着妻子,说了会儿贴心体己的话,程光阳忽然想起皇帝有口谕,说是戌时三刻前要召见自己。
无奈之下,只好让妙染马上给自己准备热水,随即沐浴更衣,换上一件崭新的袍服,于堂前小坐静待。
“我等奉陛下旨意,接程孝廉入宫见驾,请程孝廉立刻启行吧。”
酉时刚过,宫里就派出了十数名太监,抬着一顶轿子来到明时坊,请程光阳马上入宫。
“几位公公稍等。”
“丫头,你等会儿领几个人,去见一见周玉绳和杨载甫,替本公子报个平安。”
“是……”
既是皇帝召见,程光阳自然不敢不去,临上轿前唤来妙染,嘱咐完对方后。
当即便坐上小轿,随一众太监出发了。
…
明时坊距离皇城并不算太远,也谈不上很近,程光阳从东华门进入大内,到达毓德宫时,正好是戌时二刻。
下了轿子,立刻有几名宦官手执灯笼,奉命为他领路。
紫禁城实在是太大了,程光阳仔细跟在几名宦官身后,徐徐步行,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来到毓德宫大门之外。
此时已是深夜,头顶的天空,不知不觉又飘起雪来,落在掌心中,冰冰凉凉的。
程光阳站在宫门外,静静等待皇帝召见。心中暗想,待会儿皇帝会问自己什么问题,自己又该如何回答。
正想得入神,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吱”的一声,面前的宫门被人打开了。
程光阳抬眼去看,只见上回到监狱释放自己的司礼监长随沈荫,带着几名小太监,从里面走了出来。
“程孝廉,陛下命你到西室说话。”
“臣遵旨。”
程光阳点了点头,按捺着紧张的心情,深吸一口气,随几人迈步踏入宫门内。
毓德宫西室,因为皇帝今夜驾到,这里已提前被直殿的太监们清扫过数遍。窗明几净、灯火荧煌。
“万岁爷爷,奴婢将程举人带到。”
沈荫领着程光阳,缓缓来到皇帝御座前,小声禀报道。
万历帝身着龙袍玉带,端坐正中,微微颔首,不致一词。
沈荫于是转过身来,望着程光阳,高声道:“拜——”
在大明朝,君臣相见,需行五拜一叩之礼,按《明会典》所载:“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先拜手稽首四拜,后一拜叩头成礼。”
这些面圣的种种礼节,在程光阳到达毓德宫之前,领路的太监已对他交代得非常清楚。
程光阳立刻后退几步,开始躬身行礼。礼毕后,继续跪在地上。
万历帝偏头看了看沈荫,沈荫会意,高声道:“平身。”
“泉州举人臣程光阳,拜谢圣恩。”
程光阳闻言,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垂下头,并不敢平视皇帝圣容。在古代,这也是一种忌讳。
万历帝抬眼望去,见程光阳生得眉秀目炬、五官端正,心中对他的第一印象不错。不过开口说话时,却故意语气不悦道:
“程光阳,你可知罪么?”
程光阳怔了怔,后退几步,跪下身道:“臣驽钝,请陛下明示。”
“哼,身为举人,你不收心正道,反自甘堕落,跻身小说家之流,这也罢了,竟还敢行联名上疏之举,裹挟民意,妄论朝政,岂不是有罪么?”
万历帝说到这里,语气越发冰冷。
程光阳心中一震,暗道皇帝此言何意,莫非还是不打算放过自己。
不过他转念一想,对方既然都派人放自己出狱了,还特地传旨召见自己,应该不至于还在生气。
于是悄悄吞了口唾沫,跪在地上,拱手道:“回陛下的话,臣确实有罪……只不过臣之罪,并不在联名上疏,干涉朝政上。”
“哦,那你倒说说,你罪在何处啊?”万历帝眯了眯眼。
程光阳语气平静道:“禀陛下,国朝典制,从未禁止举人上疏,洪武三十年丁丑会试,贡士皆为南人,时江北下第诸士,以主考官刘三吾舞弊,亦曾联名言事,当时太祖并不加罪,反而温言勉励,故联名上疏之事,早有先例,非臣之罪也。”
“所谓书生不得论政,军民一切利病,不许建言,说的其实是生员,而非举人,此亦太祖皇帝之制。故所谓干涉朝政,亦非臣之罪也。”
听到程光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万历帝虽知他说得有道理,脸色却还是大变,越听心里越来气。
他今晚召程光阳过来,可不是听程光阳跟自己讲道理的,而是让他来给自己认错。
毕竟皇帝从来都是对的,那错的自然只能是你。
程光阳也不是榆木脑袋,悄悄抬眼望去,发现万历帝脸色不悦,知道自己方才的话,已经让皇帝下不来台了,连忙话风一转:
“陛下,臣之罪,其实有三。”
“臣文章写得不好,致疏言事,词不逮意,上不能触君父恻隐之心,下不能解生民倒悬之急,此臣之罪一也;”
“山东灾变,旱蝗相仍,臣于奏疏之中,虽累累千言,历陈灾异之害,百姓之艰,时局之危,然则徒增君父之忧,而无救时之策,此臣之罪二也。”
万历帝听到这里,原本阴沉的脸色,总算慢慢恢复了正常,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说。
程光阳心中松了口气,接着道:“臣当日一时冲动,不顾大体,以至身陷囹圄,使内外臣工侧目,京师百姓骚然,损君父圣明之誉,累家人奔波之劳,此臣之罪三也。”
“臣有此三罪,陛下无论有何惩治,皆属理固宜然,臣无可辩驳。”
听罢程光阳的话,万历帝心中不再生气,转怒为笑道:
“好一副伶牙俐齿,难怪写的书能风靡京师。照你这么说,你哪里是有罪,反而是有功了。”
“臣不敢……”程光阳依旧跪在地上。
“好了,起来回话吧。”万历帝见状,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跪。
程光阳缓缓起身,表情恭敬地站在一旁。
“妾身不碍事的,夫君早去早归。”
拥着妻子,说了会儿贴心体己的话,程光阳忽然想起皇帝有口谕,说是戌时三刻前要召见自己。
无奈之下,只好让妙染马上给自己准备热水,随即沐浴更衣,换上一件崭新的袍服,于堂前小坐静待。
“我等奉陛下旨意,接程孝廉入宫见驾,请程孝廉立刻启行吧。”
酉时刚过,宫里就派出了十数名太监,抬着一顶轿子来到明时坊,请程光阳马上入宫。
“几位公公稍等。”
“丫头,你等会儿领几个人,去见一见周玉绳和杨载甫,替本公子报个平安。”
“是……”
既是皇帝召见,程光阳自然不敢不去,临上轿前唤来妙染,嘱咐完对方后。
当即便坐上小轿,随一众太监出发了。
…
明时坊距离皇城并不算太远,也谈不上很近,程光阳从东华门进入大内,到达毓德宫时,正好是戌时二刻。
下了轿子,立刻有几名宦官手执灯笼,奉命为他领路。
紫禁城实在是太大了,程光阳仔细跟在几名宦官身后,徐徐步行,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来到毓德宫大门之外。
此时已是深夜,头顶的天空,不知不觉又飘起雪来,落在掌心中,冰冰凉凉的。
程光阳站在宫门外,静静等待皇帝召见。心中暗想,待会儿皇帝会问自己什么问题,自己又该如何回答。
正想得入神,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吱”的一声,面前的宫门被人打开了。
程光阳抬眼去看,只见上回到监狱释放自己的司礼监长随沈荫,带着几名小太监,从里面走了出来。
“程孝廉,陛下命你到西室说话。”
“臣遵旨。”
程光阳点了点头,按捺着紧张的心情,深吸一口气,随几人迈步踏入宫门内。
毓德宫西室,因为皇帝今夜驾到,这里已提前被直殿的太监们清扫过数遍。窗明几净、灯火荧煌。
“万岁爷爷,奴婢将程举人带到。”
沈荫领着程光阳,缓缓来到皇帝御座前,小声禀报道。
万历帝身着龙袍玉带,端坐正中,微微颔首,不致一词。
沈荫于是转过身来,望着程光阳,高声道:“拜——”
在大明朝,君臣相见,需行五拜一叩之礼,按《明会典》所载:“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先拜手稽首四拜,后一拜叩头成礼。”
这些面圣的种种礼节,在程光阳到达毓德宫之前,领路的太监已对他交代得非常清楚。
程光阳立刻后退几步,开始躬身行礼。礼毕后,继续跪在地上。
万历帝偏头看了看沈荫,沈荫会意,高声道:“平身。”
“泉州举人臣程光阳,拜谢圣恩。”
程光阳闻言,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垂下头,并不敢平视皇帝圣容。在古代,这也是一种忌讳。
万历帝抬眼望去,见程光阳生得眉秀目炬、五官端正,心中对他的第一印象不错。不过开口说话时,却故意语气不悦道:
“程光阳,你可知罪么?”
程光阳怔了怔,后退几步,跪下身道:“臣驽钝,请陛下明示。”
“哼,身为举人,你不收心正道,反自甘堕落,跻身小说家之流,这也罢了,竟还敢行联名上疏之举,裹挟民意,妄论朝政,岂不是有罪么?”
万历帝说到这里,语气越发冰冷。
程光阳心中一震,暗道皇帝此言何意,莫非还是不打算放过自己。
不过他转念一想,对方既然都派人放自己出狱了,还特地传旨召见自己,应该不至于还在生气。
于是悄悄吞了口唾沫,跪在地上,拱手道:“回陛下的话,臣确实有罪……只不过臣之罪,并不在联名上疏,干涉朝政上。”
“哦,那你倒说说,你罪在何处啊?”万历帝眯了眯眼。
程光阳语气平静道:“禀陛下,国朝典制,从未禁止举人上疏,洪武三十年丁丑会试,贡士皆为南人,时江北下第诸士,以主考官刘三吾舞弊,亦曾联名言事,当时太祖并不加罪,反而温言勉励,故联名上疏之事,早有先例,非臣之罪也。”
“所谓书生不得论政,军民一切利病,不许建言,说的其实是生员,而非举人,此亦太祖皇帝之制。故所谓干涉朝政,亦非臣之罪也。”
听到程光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万历帝虽知他说得有道理,脸色却还是大变,越听心里越来气。
他今晚召程光阳过来,可不是听程光阳跟自己讲道理的,而是让他来给自己认错。
毕竟皇帝从来都是对的,那错的自然只能是你。
程光阳也不是榆木脑袋,悄悄抬眼望去,发现万历帝脸色不悦,知道自己方才的话,已经让皇帝下不来台了,连忙话风一转:
“陛下,臣之罪,其实有三。”
“臣文章写得不好,致疏言事,词不逮意,上不能触君父恻隐之心,下不能解生民倒悬之急,此臣之罪一也;”
“山东灾变,旱蝗相仍,臣于奏疏之中,虽累累千言,历陈灾异之害,百姓之艰,时局之危,然则徒增君父之忧,而无救时之策,此臣之罪二也。”
万历帝听到这里,原本阴沉的脸色,总算慢慢恢复了正常,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说。
程光阳心中松了口气,接着道:“臣当日一时冲动,不顾大体,以至身陷囹圄,使内外臣工侧目,京师百姓骚然,损君父圣明之誉,累家人奔波之劳,此臣之罪三也。”
“臣有此三罪,陛下无论有何惩治,皆属理固宜然,臣无可辩驳。”
听罢程光阳的话,万历帝心中不再生气,转怒为笑道:
“好一副伶牙俐齿,难怪写的书能风靡京师。照你这么说,你哪里是有罪,反而是有功了。”
“臣不敢……”程光阳依旧跪在地上。
“好了,起来回话吧。”万历帝见状,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跪。
程光阳缓缓起身,表情恭敬地站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