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留中-《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

  方从哲知道万历帝贪财,也不敢跟他多要,只希望他能拿出五十万两白银助军即可,然而就是这么点钱,万历帝竟也抠抠搜搜地不肯给。

  双方推来推去、讨价还价,最后万历帝实在被弄得下不来台,这才不情不愿地从内帑中拿出十万两白银。

  就这,方从哲还得专门再写一道奏疏,对皇帝感恩戴德。

  …

  四月下旬,皇帝要征调各地兵马,前往辽东平叛的命令,已经下达到了各地州郡。

  很快大半个官场都知道了此事。

  程光阳闻讯,心情十分复杂。

  “不行,此战关乎着大明的生死存亡,既然知道结局必输,我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

  犹豫了很久,最终程光阳还是以个人名义,亲手写了一封奏本,通过会极门传递到大内。

  “翰林院文史馆修撰臣程光阳谨奏。臣暗考历代边防,夫女真崛起于海东,溯其源流,在先秦为肃慎,在北朝为娄挹,至隋唐为渤海,辽宋时为完颜部,逮至皇明,分建州、海西、野人三部……”

  程光阳在奏本中,首先详细地陈述了女真人的过往来历、发展状况。

  大明东北地界的女真人,由于长期与蒙古人和汉人接触,既具备游牧民族的风俗,又兼有农耕民族的特质,不但战马众多,善于开弓射箭,还懂得冶炼铁器,修筑简易堡垒,甚至不少人已经学会了耕地。

  如今女真诸部几乎都被努尔哈赤统一,对方不但称帝建国,还设置了自己的官制和兵制,对大明而言,这样的对手,远比散漫成风的蒙古人更恐怖,绝不可掉以轻心。

  说罢女真人的来源,程光阳接着开始分析明朝和后金的军事实力。

  如果是只看纸面数据,毫无疑问,大明可以征调的兵马,远超百万,乃是后金的数十倍之多。

  然而实际情况又岂会如此简单。

  任何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无一不是花钱如流水,军饷抚恤什么的就不说了,单是士兵的口粮、铠甲、兵器、营帐、马匹、草料等物,每天就得耗费无数真金白银。

  以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能一口气征调八九万士兵,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

  女真那边,努尔哈赤手中虽然只有六七万兵马,但这帮人都是血海里杀出来的敢战之士,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的过程中,无不立下过赫赫战功。

  反观大明这边,士兵们不是从各地抽调拼凑,就是临时招募来的。从总兵到参将,除了对自己的亲兵比较熟悉外,基本都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出征,就算迫不得已要出征,那也至少得先分批操练个一两年,等士兵和将领彼此熟稔了再说。

  贸然行动,别说打胜仗了,能不能全身而退都不一定。

  奏本的最后,关于如何应对当今局面,程光阳也提出了自己看法——

  向辽东地区增兵,乃是无可奈何之举,不增不行,但增兵并不是为了主动找女真人决战,而是应该以防御消耗为主。

  自古临兵对峙,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谁先出手谁就会落出破绽,唯有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一方,才有机会掌控全局。

  …

  “什么情况,不会又要留中不发吧……”

  程光阳将自己的奏本送入会极门,一连过了好几天,竟没有等到任何回音。

  心中顿时惴惴不安,连忙拜托好友周延儒,替自己打听宫中消息。

  他现在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写的那份奏疏,皇帝究竟看了没有,如果没看,那自己马上重新再写一份。

  周延儒做事靠谱,很快给他带来了准信:“复甫,听小国舅说,你写的那篇奏本,皇上已经看了。”

  “果真?那皇上可曾说什么了吗?”程光阳追问道。

  周延儒道:“皇上说‘看不出,这小子居然还懂兵事’……”

  “然后呢?”

  “没有了,就说了这一句。”

  周延儒无可奈何地摆了摆衣袖。

  程光阳心有不甘道:“皇上没把我的奏本下发到内阁和六科廊房?”

  见周延儒摇头,程光阳不由得心灰意冷。好嘛,果然是被留中了。

  “不行,我还得再写!”

  程光阳深吸一口气,自顾自道。

  周延儒听清了他的话,忙开口劝说道:“复甫,我看你要是真有这个闲工夫,不如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皇上铁了心要留中,你就算再写一百道奏疏,也不过是原地打转。”

  “是啊……”

  程光阳听了这话,联想到万历帝的秉性,心中不禁绝望万分。

  难道影响明朝国运的萨尔浒之战,注定会如期降临?大明在辽东局势,注定会和历史重合?明亡清兴,明清易代这件事,注定无法改变吗?

  那上天让自己穿越过来是为了什么?

  垂下头思索片刻,程光阳忽然想到一个人——内阁首辅方从哲。

  对,眼下除了皇帝,也许只有他才有可能干涉原来的历史轨迹。

  …

  “相国,晚辈许久不曾拜见,今日突然冒昧来访,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还望相国原谅则个。”

  当日傍晚,程光阳立刻驱车前往小时壅坊,拜见方从哲。

  “说得哪里话,老夫知道,复甫这些日子忙得很,又是办杂志,又是办报纸的,哪有多少闲工夫到老夫这里。”

  对于程光阳的出现,方从哲当然是非常欢迎的,很快在正厅接待了他。

  近来兴明社杂志和报纸办得越来越火,加入社团的人也越来越多,皇城脚下发生这样的事,当今天子对此不可能不知。

  既然知晓了还不管不问,那么毫无疑问,皇帝大概是想在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之外,再培养出第三支势力,用以平衡朝局。

  对于此时的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而言,谁能想办法提前把这支潜在的势力笼络在身边,那将来不说笑到最后,起码不会第一个被踢出局。

  正是存着这样的心态,方从哲端起茶杯,浅抿一口,笑着对程光阳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复甫是不是有什么事,想求老夫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