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宫后头有一处僻静小院,平日里少有人至。
安陵容便是在这里,对着几页模糊的旧香方子和一块颜色泛黄、据说早年曾在纯元皇后妆台前侍奉过的旧锦帕,日夜揣摩。
她将那帕子凑近鼻尖,闭目细嗅,那上面的香气早已淡得几乎捉摸不住,只余下一缕极幽微的甜暖底蕴,像是陈年的梨膏混着某种早已失传的花露,若有若无地勾着人心。
她又对照那语焉不详的香方,上头写着“鹅梨”、“沉香木末”、“茉莉初蕊”等字眼,但如何配比,如何炮制,却无详细记载。
安陵容便凭着这点微末的线索和自己多年与香料打交道的心得,一点点试验。她将新采的鹅梨榨汁,与捣碎的沉香木末细细调和,又加入早春收集的、带着晨露的茉莉花蕊,用小火慢慢煨着,不敢有一丝焦躁。
失败了便重来,熏得眼睛发红也不肯歇息。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一股混杂着怨恨、不甘和想要证明自己的狠劲儿。
终于,在不知第几次启开那小银甑时,一股清甜中带着沉静暖意、又隐约有一丝冷冽花露气的香气袅袅升起。
这香气,与那旧帕子上的底蕴竟有六七分贴合,恍惚间像是闻到了那种独属于记忆深处的、尊贵而又温柔的风致。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香膏盛在一个素白瓷盒里,捧着去了皇后跟前。
皇后拿起瓷盒,并未立刻去闻,只用手帕垫着,细细端详那膏体的色泽,良久,才轻轻扇闻了一下。她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恢复平静,只淡淡道:“难为你了,这香气……倒有几分旧年光景的影子。”
安陵容垂首:“能为娘娘分忧,是嫔妾的福分。”
皇后不再多言,只对身旁的剪秋递了个眼色。剪秋会意,接过瓷盒,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这香膏自有它的去处。
碎玉轩里,甄嬛正抱着胧月,哼着轻柔的江南小调。窗外的海棠开了几朵,粉嫩嫩的。
乳母在一旁笑着凑趣:“小主子真是愈发喜人了,皇上昨儿来抱着,都舍不得撒手呢。”
甄嬛嘴角含着温柔的笑意,低头用脸颊蹭了蹭女儿娇嫩的面庞,心中一片宁和。
过了两日,皇帝下朝后信步走来碎玉轩。他心情似乎不错,从乳母手中接过胧月,逗弄着她的小手。
小娃娃挥舞着手臂,咿咿呀呀。
皇帝笑着将她抱近些,想亲亲那粉团似的脸蛋。
就在这一刹那,一股极熟悉、却又遥远得如同前尘旧梦般的香气,似有还无地拂过他的鼻端。
皇帝整个人倏然一怔。
那香气……是……是宛宛(纯元皇后小名)从前身上常有的味道!是那鹅梨帐中香混合着她独用的花露清韵!
独一份!
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了一下,又酸又涩。这香气,怎么会出现在胧月身上?
他不动声色,又低头细细嗅了嗅,那香气却仿佛只是他一时恍惚,已然寻不到踪迹。
他面上依旧带着慈父的笑容,与甄嬛说着闲话,问她近日起居,胃口可好,眼神却不由自主地在她素雅的衣襟袖口间掠过。
是嬛嬛沾染了类似的香料?还是……这宫里,还有谁记得宛宛的喜好?
疑云一起,便再难消散。
皇帝离开碎玉轩时,步子比来时沉了些。他独自走在宫道上,春日暖风拂面,却吹不散他心头的迷雾。
他开始回想甄嬛的一颦一笑,那惊鸿舞的翩跹,那偶尔流露的、与宛宛神似的书卷气……往日觉得是灵气,此刻想来,却品出了几分刻意的滋味。
这宫里的风吹草动,总瞒不过有心人。
延禧宫里,淑妃夏冬春正拿着个五彩绣球引着弘曜爬来爬去,小家伙咯咯笑着,奋力向前。
贴身宫女小荷在一旁做着针线,像是想起什么,低声道:“娘娘,奴婢今早去内务府领份例,听两个小太监嚼舌根,说皇上昨儿从碎玉轩出来,脸色瞧着不大松快,在御书房独自坐了好一会儿呢。”
夏冬春逗弄儿子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小荷:“哦?可说了是为了什么?”
“那倒没有,”小荷摇头,“只隐约听提了一句,像是闻见了什么旧香似的,具体的他们也说不清。”
旧香?夏冬春心下琢磨开了。皇上在甄嬛那里闻到了不寻常的旧香?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她想起了前些日子隐约听到的风声,说是华妃娘娘似乎在宫外查什么陈年旧事,像是跟从前的舞姬有关。
她将绣球滚到弘曜手边,看着儿子一把抱住,心满意足地啃咬起来。
这后宫的手段,她如今也见识了不少。能用“香气”做文章的,绝非甄嬛自己会做的事。
这背后,怕是有人要借皇上对先皇后的情意做文章了。
“许嬷嬷,”她转向一旁肃立着的嬷嬷,语气平缓,“这几日让底下的人都仔细些,咱们延禧宫的人,无事少往西边那边去。若是瞧见什么眼生的宫人在附近探头探脑,也别大惊小怪,只悄悄记下模样回来告诉嬷嬷便是。”
许嬷嬷沉稳应道:“老奴明白,娘娘放心。”
夏冬春伸手将儿子抱进怀里,用绢子轻轻擦去他嘴角的口水。
心里暗忖:甄嬛这棵树,眼看着是要招大风了。她得离远些,免得被枝杈刮着。至于这风从哪里来,最后刮到谁,她且静静看着。在这深宫里,知道得多些,总不是坏事。
她唯一担心的是,甄嬛这个靶子要是倒了,可别让风浪吹到她们母子身上。
那就不美了。
弘曜还小,还不适合大风大浪。
夏冬春低声对小荷说了几句。
“奴婢明白,娘娘放心。”
能不能躲过这一劫,就看她自己了。
安陵容便是在这里,对着几页模糊的旧香方子和一块颜色泛黄、据说早年曾在纯元皇后妆台前侍奉过的旧锦帕,日夜揣摩。
她将那帕子凑近鼻尖,闭目细嗅,那上面的香气早已淡得几乎捉摸不住,只余下一缕极幽微的甜暖底蕴,像是陈年的梨膏混着某种早已失传的花露,若有若无地勾着人心。
她又对照那语焉不详的香方,上头写着“鹅梨”、“沉香木末”、“茉莉初蕊”等字眼,但如何配比,如何炮制,却无详细记载。
安陵容便凭着这点微末的线索和自己多年与香料打交道的心得,一点点试验。她将新采的鹅梨榨汁,与捣碎的沉香木末细细调和,又加入早春收集的、带着晨露的茉莉花蕊,用小火慢慢煨着,不敢有一丝焦躁。
失败了便重来,熏得眼睛发红也不肯歇息。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一股混杂着怨恨、不甘和想要证明自己的狠劲儿。
终于,在不知第几次启开那小银甑时,一股清甜中带着沉静暖意、又隐约有一丝冷冽花露气的香气袅袅升起。
这香气,与那旧帕子上的底蕴竟有六七分贴合,恍惚间像是闻到了那种独属于记忆深处的、尊贵而又温柔的风致。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香膏盛在一个素白瓷盒里,捧着去了皇后跟前。
皇后拿起瓷盒,并未立刻去闻,只用手帕垫着,细细端详那膏体的色泽,良久,才轻轻扇闻了一下。她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恢复平静,只淡淡道:“难为你了,这香气……倒有几分旧年光景的影子。”
安陵容垂首:“能为娘娘分忧,是嫔妾的福分。”
皇后不再多言,只对身旁的剪秋递了个眼色。剪秋会意,接过瓷盒,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这香膏自有它的去处。
碎玉轩里,甄嬛正抱着胧月,哼着轻柔的江南小调。窗外的海棠开了几朵,粉嫩嫩的。
乳母在一旁笑着凑趣:“小主子真是愈发喜人了,皇上昨儿来抱着,都舍不得撒手呢。”
甄嬛嘴角含着温柔的笑意,低头用脸颊蹭了蹭女儿娇嫩的面庞,心中一片宁和。
过了两日,皇帝下朝后信步走来碎玉轩。他心情似乎不错,从乳母手中接过胧月,逗弄着她的小手。
小娃娃挥舞着手臂,咿咿呀呀。
皇帝笑着将她抱近些,想亲亲那粉团似的脸蛋。
就在这一刹那,一股极熟悉、却又遥远得如同前尘旧梦般的香气,似有还无地拂过他的鼻端。
皇帝整个人倏然一怔。
那香气……是……是宛宛(纯元皇后小名)从前身上常有的味道!是那鹅梨帐中香混合着她独用的花露清韵!
独一份!
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了一下,又酸又涩。这香气,怎么会出现在胧月身上?
他不动声色,又低头细细嗅了嗅,那香气却仿佛只是他一时恍惚,已然寻不到踪迹。
他面上依旧带着慈父的笑容,与甄嬛说着闲话,问她近日起居,胃口可好,眼神却不由自主地在她素雅的衣襟袖口间掠过。
是嬛嬛沾染了类似的香料?还是……这宫里,还有谁记得宛宛的喜好?
疑云一起,便再难消散。
皇帝离开碎玉轩时,步子比来时沉了些。他独自走在宫道上,春日暖风拂面,却吹不散他心头的迷雾。
他开始回想甄嬛的一颦一笑,那惊鸿舞的翩跹,那偶尔流露的、与宛宛神似的书卷气……往日觉得是灵气,此刻想来,却品出了几分刻意的滋味。
这宫里的风吹草动,总瞒不过有心人。
延禧宫里,淑妃夏冬春正拿着个五彩绣球引着弘曜爬来爬去,小家伙咯咯笑着,奋力向前。
贴身宫女小荷在一旁做着针线,像是想起什么,低声道:“娘娘,奴婢今早去内务府领份例,听两个小太监嚼舌根,说皇上昨儿从碎玉轩出来,脸色瞧着不大松快,在御书房独自坐了好一会儿呢。”
夏冬春逗弄儿子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小荷:“哦?可说了是为了什么?”
“那倒没有,”小荷摇头,“只隐约听提了一句,像是闻见了什么旧香似的,具体的他们也说不清。”
旧香?夏冬春心下琢磨开了。皇上在甄嬛那里闻到了不寻常的旧香?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她想起了前些日子隐约听到的风声,说是华妃娘娘似乎在宫外查什么陈年旧事,像是跟从前的舞姬有关。
她将绣球滚到弘曜手边,看着儿子一把抱住,心满意足地啃咬起来。
这后宫的手段,她如今也见识了不少。能用“香气”做文章的,绝非甄嬛自己会做的事。
这背后,怕是有人要借皇上对先皇后的情意做文章了。
“许嬷嬷,”她转向一旁肃立着的嬷嬷,语气平缓,“这几日让底下的人都仔细些,咱们延禧宫的人,无事少往西边那边去。若是瞧见什么眼生的宫人在附近探头探脑,也别大惊小怪,只悄悄记下模样回来告诉嬷嬷便是。”
许嬷嬷沉稳应道:“老奴明白,娘娘放心。”
夏冬春伸手将儿子抱进怀里,用绢子轻轻擦去他嘴角的口水。
心里暗忖:甄嬛这棵树,眼看着是要招大风了。她得离远些,免得被枝杈刮着。至于这风从哪里来,最后刮到谁,她且静静看着。在这深宫里,知道得多些,总不是坏事。
她唯一担心的是,甄嬛这个靶子要是倒了,可别让风浪吹到她们母子身上。
那就不美了。
弘曜还小,还不适合大风大浪。
夏冬春低声对小荷说了几句。
“奴婢明白,娘娘放心。”
能不能躲过这一劫,就看她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