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父母爱情之江德华10-《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她立刻露出惊喜又略带腼腆的表情:“真的?俺……俺也能去学?俺就认得几个数,字认不得几个……”

  “就是给咱们这样的同志办的呀!”

  刘干事见她有意,更热情了。

  “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就在厂工会那间大活动室。老师是咱厂办小学的王老师,可有耐心了!去吧去吧,多学文化总是好的!”

  “哎!俺去!谢谢刘干事!谢谢组织给俺这个机会!”江德华忙不迭地答应,脸上泛起真切的红晕。这次不是演技,她是真的高兴。

  于是,从那天起,江德华的生活里又多了一项内容——上夜校。

  夜幕降临,厂区亮起稀稀落落的灯火。工会活动室里,汽灯明亮,坐满了各个车间的工人,大多是与江德华年纪相仿的男女,脸上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些许羞涩。

  讲台上,戴着眼镜的王老师从最简单的汉字、拼音教起。

  江德华坐在下面,听得无比认真。她需要努力“扮演”一个初学者的笨拙,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认字和书写的速度,既要表现出进步,又不能显得太过突兀。

  考验演技的时候到了。

  她学习态度端正,乐于助人(比如把铅笔削好分给没带的工友),很快就和班上不少同学熟悉起来。

  大家下了课一起讨论,互相考较生字,氛围很好。

  这天晚上放学,她和同车间两个女工结伴往回走。路过厂区公告栏时,看到不少人围在那里议论纷纷。

  “啥事儿啊这么热闹?”一个女工好奇地挤过去看。

  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大红纸,上面是墨迹未干的通知。

  旁边有人大声念着:“……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东北工业建设……现征集有一定文化基础、思想进步、身体健康的青年职工……自愿报名,组织选拔……”

  “支援东北建设?”江德华心里一动。

  另一个女工咂咂嘴:“东北那可老远了!听说冬天能冻掉耳朵!不过要是选上了,就是光荣的工业建设尖兵了呢!”

  “要求有文化基础呢,咱这刚认几个字,肯定不够格。”同伴泄气地说。

  江德华看着那张通知,心思却活络起来。东北,重工业基地,全新的环境。

  如果她能抓住机会,或许可以彻底离开县城这个小地方,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或许有更多的机会……

  要求“有一定文化基础”,她现在在夜校的表现,顶多算“学习态度好”,距离“有基础”还差得远。而且,她还有石小海要安置。

  她默默记下了报名的截止日期和条件,没有声张。

  回到仓库小隔间,石小海还在灯下练习写字,见她回来,忙给她倒热水。

  “小海,”江德华喝了口水,状似随意地问,“要是……要是有一天,大姐有机会去一个更大的地方,比如……东北那边的工厂,你愿意跟大姐一起去吗?那边可能更冷,也更辛苦。”

  石小海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点头:“大姐去哪儿,俺就去哪儿!俺不怕冷,也不怕辛苦!”

  他的世界里,江德华是唯一的光和依靠。

  江德华看着他信赖的眼神,心里暖暖的,也沉甸甸的。

  既然想去,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在夜校里“脱颖而出”,让自己至少看起来符合“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条件。

  她拿起夜校的课本,在昏黄的灯光下,更加刻苦地“学习”起来。

  1954年的风,吹过窗棂,似乎带来了一丝远方工业基地的机油和钢铁的气息。

  夜校的灯光下,江德华的学习“进步”神速。

  她很快从班里认字最少的那一拨,跃升到了能磕磕绊绊读下简短通知、会写常用字的“先进分子”。

  王老师没少在班上表扬她,说她“年纪虽轻,求知若渴,是新社会妇女的好榜样”。

  这名声隐隐传开,连厂工会的人都听说了扫盲班有个特别出挑的年轻女工。

  支援东北建设的报名截止日期前一天,厂工会办公室。负责登记报名的是工会的李主席和一位从县里来的干部。

  前来报名的人并不多,条件确实有些门槛——要初步识字、能写简单申请书、身体好、还得是单身(便于调动安置)。

  江德华深吸一口气,捏着自己反复修改、字迹工整(刻意模仿初学者的稚嫩笔体)的申请书,走了进去。

  “李主席,领导,俺想报名。”她声音不大,但清晰坚定。

  李主席抬头见是她,笑了:“是德华啊?听说你在扫盲班学得特别好?有上进心是好事!”他接过申请书,和那位县里干部一起看。

  申请书内容很简单,表达了渴望为新中国工业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以及自己身体健康、无牵无挂、愿意服从组织分配。

  县干部看了看申请书,字写得虽然稚嫩,但很工整,没有错别字,内容也通顺,对于一个扫盲班学员来说,确实难得。

  他又问了江德华几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对支援建设的认识和个人的基本情况。

  江德华回答得条理清晰,态度诚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一点点腼腆。

  “嗯,不错。”县干部点点头,对李主席说,“这小姑娘有点文化底子,思想也要求进步,是个好苗子。”

  李主席也很高兴厂里能出个积极分子,当即表示:“德华同志的表现我们厂里是知道的,看仓库认真负责,学习积极努力,还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指人贩子事件),政治觉悟是过硬的。”

  流程走得出奇顺利。江德华的条件,在报名者中竟显得颇为突出。她很快通过了初步审核,拿到了体检表。

  体检也顺利通过。宁婉来了之后好好养了养身子,到现在,比一般人身体都好。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关卡——政审。这年头,成分和社会关系是重中之重。

  她本人的成分是贫农,没问题。哥哥江德福是军人,这是加分项。

  她自己……是寡妇,私自收留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少年(虽然对外称是远房表亲),这会不会成为问题?

  政审函发到了街道和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