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半月过去,徐静姝渐渐适应了祖地的日子。
每天清晨,她陪明远去族学,然后到老太君处学医;午后检查孩子的功课,偶尔也教他几个简单的算术游戏;傍晚时分,母子二人常在老槐树下读书习字,明远聪慧,已经能背诵十几首古诗。
这日族学放课早,徐静姝带着明远来到染坊——这是她最近发现的乐趣所在。
徐家祖传的染布技艺堪称一绝,尤其是那抹独特的\"天水碧\",据说连京城都难得一见。
\"姑娘请看。\"染坊管事恭敬地引她参观,\"这是新出的'雨过天青',用的是太湖底的淤泥...\"
徐静姝轻轻抚摸那匹布料,触手清凉丝滑,颜色确实如雨后天晴,青中透蓝。
她忽然想起现代见过的某种化学染料,或许可以...
\"管事,我听若在染缸中加入少许白矾,颜色会更鲜亮?\"
管事一愣:\"白矾?这...小的从未试过。\"
\"不妨一试。\"徐静姝笑道,\"我那儿有些从京城带来的稀罕物,明日拿来给你看看。\"
回院子的路上,明远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突然指着墙角:\"娘亲,那儿有个叔叔!\"
徐静姝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墙角空空如也,只有一丛开得正艳的秋海棠。
\"叔叔呢?\"明远困惑地眨着眼,\"刚才还在的...\"
徐静姝蹲下身:\"远儿看清楚了?是什么样的叔叔?\"
\"穿白衣服的。\"明远比划着,\"站在那儿冲我笑...\"
盛怀瑜?!
\"姑娘?\"李嬷嬷担忧地看着她。
\"没事。\"徐静姝强自镇定,\"远儿想必看错了。回去洗手用膳吧,今日有你爱吃的藕粉桂花糕。\"
夜里,徐静姝辗转难眠。
她轻手轻脚地起身,来到院中老槐树下。月光如水,将树影投在地上,斑驳如画。
墙角的海棠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什么秘密。徐静姝缓步走去,忽然发现泥地上有个清晰的脚印——比一般家丁的靴印要秀气许多,像是...
文人常穿的云头履。
她心头一跳,连忙用脚抹平了痕迹。
盛怀瑜到底想干什么?若被三叔发现他还逗留在祖地附近...
\"姑娘?\"李嬷嬷提着灯笼找来,\"这么晚了,您怎么...\"
\"睡不着,出来走走。\"徐静姝勉强笑了笑,\"嬷嬷先去歇着吧,我再看会儿月亮。\"
回到房中,她轻轻推开明远的房门。孩子睡得正香,怀里抱着盛怀瑜给的那只木马。
徐静姝本想拿走,又怕惊醒孩子,只得作罢。
她在床边坐下,借着月光端详明远的睡颜。
孩子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两道阴影,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意,似乎梦见了什么开心的事。
无论盛怀瑜是真心还是假意,无论当年的婚约真相如何,她都不想再卷入盛家的纷争。
如今在徐家祖地,有亲人,有事业,有明远...这就够了。
窗外,一阵微风拂过,老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她的决心。
天刚蒙蒙亮,徐静姝就来到了染坊。
清晨的染坊静悄悄的,只有几个早起的帮工在生火煮水。管事老周见她这么早过来,有些惊讶。
\"小姐,您这是...\"
\"周叔,我想试试那个配方。\"徐静姝挽起袖子,露出纤细的手腕。
她今天特意换了件窄袖短袄,头发也利落地盘在脑后,俨然一副要做大事的架势。
老周搓着手,欲言又止:\"小姐,不是小的多嘴,这染布的手艺传了几十代,突然加什么白矾、绿矾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徐静姝从荷包里取出几个小纸包,\"我从老太君药房里要来的,纯度比市面上的高。\"
老周拗不过,只得带她来到一口小染缸前:\"这是新调的'天水碧'底子,小姐要试就在这儿试吧,糟蹋了也不打紧。\"
徐静姝不以为意。
她小心打开纸包,按心中计算的比例将白矾和绿矾加入染缸,又滴了几滴从药房顺来的松节油。
染液顿时泛起细密的气泡,颜色也从原本的灰蓝渐渐转为清澈的湖绿色。
\"咦?\"老周瞪大眼睛,\"这...\"
\"再搅拌一下。\"徐静姝拿起长木棍,轻轻搅动染液。随着她的动作,那抹湖绿色越来越鲜亮,在晨光中竟泛出珍珠般的光泽。
老周的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神了!小姐怎么想到的?\"
徐静姝笑而不答。
她总不能说这是现代化学的基本应用吧?矾类作为媒染剂,可以增强色素的附着力和鲜艳度,这是后世印染行业的常识。
\"拿匹素绢来试试。\"
当第一匹染好的绢布晾在竹竿上时,整个染坊的人都围了过来。
那颜色宛如一泓清澈的湖水,随着角度变化泛出不同的光泽,比徐家传统的\"天水碧\"更加灵动鲜活。
\"绝了!\"老周激动得胡子直翘,\"这要是拿去江宁织造局...\"
徐静姝却摇摇头,她指着绢布边缘一处颜色略深的地方,\"矾的比例还要调整,另外...\"她凑近闻了闻,\"松节油的味道太重,得换一种助剂。\"
就这样,徐静姝在染坊一待就是七天。
从黎明到日暮,她试验了各种配方比例,记录下每一种变化。
老周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心服口服,现在简直把她当活菩萨供着。
\"小姐,您歇会儿吧。\"第七天傍晚,老周端来一碗冰镇酸梅汤,\"这大热天的,别累坏了身子。\"
徐静姝接过碗,一口气喝了半碗。她的手指被染液泡得发皱,指甲缝里藏着洗不掉的蓝色,但眼睛却亮得惊人。
\"周叔,再试最后一次。\"
这一次,她减少了白矾的用量,改用少量绿矾和酒石混合作为媒染剂。
当素白的绢布浸入染液,渐渐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色彩——似青非青,似绿非绿,宛如雨后天晴时湖面倒映的天空,清澈透亮中带着一丝神秘。
\"成了!\"徐静姝激动地拍案而起。
每天清晨,她陪明远去族学,然后到老太君处学医;午后检查孩子的功课,偶尔也教他几个简单的算术游戏;傍晚时分,母子二人常在老槐树下读书习字,明远聪慧,已经能背诵十几首古诗。
这日族学放课早,徐静姝带着明远来到染坊——这是她最近发现的乐趣所在。
徐家祖传的染布技艺堪称一绝,尤其是那抹独特的\"天水碧\",据说连京城都难得一见。
\"姑娘请看。\"染坊管事恭敬地引她参观,\"这是新出的'雨过天青',用的是太湖底的淤泥...\"
徐静姝轻轻抚摸那匹布料,触手清凉丝滑,颜色确实如雨后天晴,青中透蓝。
她忽然想起现代见过的某种化学染料,或许可以...
\"管事,我听若在染缸中加入少许白矾,颜色会更鲜亮?\"
管事一愣:\"白矾?这...小的从未试过。\"
\"不妨一试。\"徐静姝笑道,\"我那儿有些从京城带来的稀罕物,明日拿来给你看看。\"
回院子的路上,明远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突然指着墙角:\"娘亲,那儿有个叔叔!\"
徐静姝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墙角空空如也,只有一丛开得正艳的秋海棠。
\"叔叔呢?\"明远困惑地眨着眼,\"刚才还在的...\"
徐静姝蹲下身:\"远儿看清楚了?是什么样的叔叔?\"
\"穿白衣服的。\"明远比划着,\"站在那儿冲我笑...\"
盛怀瑜?!
\"姑娘?\"李嬷嬷担忧地看着她。
\"没事。\"徐静姝强自镇定,\"远儿想必看错了。回去洗手用膳吧,今日有你爱吃的藕粉桂花糕。\"
夜里,徐静姝辗转难眠。
她轻手轻脚地起身,来到院中老槐树下。月光如水,将树影投在地上,斑驳如画。
墙角的海棠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什么秘密。徐静姝缓步走去,忽然发现泥地上有个清晰的脚印——比一般家丁的靴印要秀气许多,像是...
文人常穿的云头履。
她心头一跳,连忙用脚抹平了痕迹。
盛怀瑜到底想干什么?若被三叔发现他还逗留在祖地附近...
\"姑娘?\"李嬷嬷提着灯笼找来,\"这么晚了,您怎么...\"
\"睡不着,出来走走。\"徐静姝勉强笑了笑,\"嬷嬷先去歇着吧,我再看会儿月亮。\"
回到房中,她轻轻推开明远的房门。孩子睡得正香,怀里抱着盛怀瑜给的那只木马。
徐静姝本想拿走,又怕惊醒孩子,只得作罢。
她在床边坐下,借着月光端详明远的睡颜。
孩子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两道阴影,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意,似乎梦见了什么开心的事。
无论盛怀瑜是真心还是假意,无论当年的婚约真相如何,她都不想再卷入盛家的纷争。
如今在徐家祖地,有亲人,有事业,有明远...这就够了。
窗外,一阵微风拂过,老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她的决心。
天刚蒙蒙亮,徐静姝就来到了染坊。
清晨的染坊静悄悄的,只有几个早起的帮工在生火煮水。管事老周见她这么早过来,有些惊讶。
\"小姐,您这是...\"
\"周叔,我想试试那个配方。\"徐静姝挽起袖子,露出纤细的手腕。
她今天特意换了件窄袖短袄,头发也利落地盘在脑后,俨然一副要做大事的架势。
老周搓着手,欲言又止:\"小姐,不是小的多嘴,这染布的手艺传了几十代,突然加什么白矾、绿矾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徐静姝从荷包里取出几个小纸包,\"我从老太君药房里要来的,纯度比市面上的高。\"
老周拗不过,只得带她来到一口小染缸前:\"这是新调的'天水碧'底子,小姐要试就在这儿试吧,糟蹋了也不打紧。\"
徐静姝不以为意。
她小心打开纸包,按心中计算的比例将白矾和绿矾加入染缸,又滴了几滴从药房顺来的松节油。
染液顿时泛起细密的气泡,颜色也从原本的灰蓝渐渐转为清澈的湖绿色。
\"咦?\"老周瞪大眼睛,\"这...\"
\"再搅拌一下。\"徐静姝拿起长木棍,轻轻搅动染液。随着她的动作,那抹湖绿色越来越鲜亮,在晨光中竟泛出珍珠般的光泽。
老周的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神了!小姐怎么想到的?\"
徐静姝笑而不答。
她总不能说这是现代化学的基本应用吧?矾类作为媒染剂,可以增强色素的附着力和鲜艳度,这是后世印染行业的常识。
\"拿匹素绢来试试。\"
当第一匹染好的绢布晾在竹竿上时,整个染坊的人都围了过来。
那颜色宛如一泓清澈的湖水,随着角度变化泛出不同的光泽,比徐家传统的\"天水碧\"更加灵动鲜活。
\"绝了!\"老周激动得胡子直翘,\"这要是拿去江宁织造局...\"
徐静姝却摇摇头,她指着绢布边缘一处颜色略深的地方,\"矾的比例还要调整,另外...\"她凑近闻了闻,\"松节油的味道太重,得换一种助剂。\"
就这样,徐静姝在染坊一待就是七天。
从黎明到日暮,她试验了各种配方比例,记录下每一种变化。
老周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心服口服,现在简直把她当活菩萨供着。
\"小姐,您歇会儿吧。\"第七天傍晚,老周端来一碗冰镇酸梅汤,\"这大热天的,别累坏了身子。\"
徐静姝接过碗,一口气喝了半碗。她的手指被染液泡得发皱,指甲缝里藏着洗不掉的蓝色,但眼睛却亮得惊人。
\"周叔,再试最后一次。\"
这一次,她减少了白矾的用量,改用少量绿矾和酒石混合作为媒染剂。
当素白的绢布浸入染液,渐渐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色彩——似青非青,似绿非绿,宛如雨后天晴时湖面倒映的天空,清澈透亮中带着一丝神秘。
\"成了!\"徐静姝激动地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