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的“记录”过程,远比张元想象的更加深入和……非人。
那台老式录音机模样的装置发出的规则波动,如同无数条无形的、极其细微的触须,探入他混乱的意识海,精准地缠绕上那个濒临崩溃的“锚点”,以及在其周围弥漫的、源自“源初悖论”的灰黑色污染能量。这种感觉,不像是在进行医学检查,更像是一场冰冷无情的“规则解剖”。
没有疼痛,却有一种灵魂被放在显微镜下,每一处瑕疵和病变都被放大、标注、记录的赤裸感和屈辱感。张元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规则触须在如何测量“锚点”的稳定度(或者说崩溃速度),分析污染能量的构成比例,甚至尝试模拟其侵蚀其他规则结构的模式。
那个自称“清道夫”的男人——他让张元称呼他为“记录员07”——全程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目光空洞地看着墙壁上浮现出的、由惨白光线构成的复杂数据和三维模型。那些模型正是张元意识海内规则的实时映射,灰黑色的污染区域如同丑陋的霉菌,在不断蚕食着代表“锚点”的、那点微弱而挣扎的光芒。
“认知锚点结构完整性:17.3%,持续衰减中。”
“悖论污染侵染率:68.1%,扩散速度稳定。”
“规则感知过载指数:阈值突破,持续产生不可控信息接收。”
“与‘源初悖论’连接残留强度:微弱,但存在周期性共鸣峰值。”
“记录员07”用一种毫无波动的语调,念出墙壁上跳动的关键数据,仿佛在朗读一份与己无关的实验报告。
“你们……到底想得到什么?”张元忍受着那种被彻底窥视的感觉,声音沙哑地问。
“数据。”“记录员07”的回答言简意赅,“关于‘悖论’如何影响并重构已知规则体系的一手数据。你的意识,是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最接近‘悖论’本质且尚未完全‘归墟’的活体样本。”
“活体样本……”张元咀嚼着这个词,感到一阵寒意,“然后呢?当我没有研究价值,或者彻底失控的时候?”
“记录员07”转过头,那双空洞的眼睛第一次真正对上了张元的视线,里面没有任何威胁或怜悯,只有一种纯粹的、基于逻辑的陈述:
“根据协议,当样本污染率超过95%,或对‘安全屋’构成不可控风险时,将执行‘净化’程序。”
“净化?”张元心脏一缩。
“即,从规则层面进行彻底抹除,回收可利用的规则残渣与数据。”“记录员07”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回收一件废旧物品。
张元沉默了。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在这里,他连“工具”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暂时还有研究价值的“样本”。生存的代价,是配合这种毫无尊严的、深入灵魂的解剖,并在价值耗尽后迎来彻底的“回收”。
第一次“记录”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当那规则波动终于如潮水般退去时,张元几乎虚脱在椅子上,精神上的疲惫远比肉体更甚。
“记录员07”关闭了那个录音机装置,墙壁上的数据和模型也随之消失。
“你的临时权限已开通。”“记录员07”指了指房间一侧突然无声滑开的一个小壁橱,里面放着几套和他身上类似的灰色衣物,以及一些封装好的、看起来像是高能量压缩食物的东西。“活动范围仅限于这条走廊两端的七个房间。不要试图触碰或解析任何墙壁和门的结构,那会触发防御机制,导致‘净化’程序提前启动。”
说完,他不再理会张元,转身离开了房间,金属门在他身后无声闭合。
张元独自坐在冰冷的房间里,感受着体内那暂时被“安全屋”环境压抑、但依旧在不断侵蚀的污染,以及意识深处传来的、因刚才“记录”而加剧的虚弱感。
他走到壁橱前,换上了灰色的衣物。衣服的材质同样陌生,穿着身上有种奇怪的隔离感。他拿起一包食物,拆开,味同嚼蜡地吃了下去。
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只有永恒的惨白灯光和死寂。时间感变得模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只能凭借两次“记录”的间隔来大致估算时间),“记录员07”会定时出现,重复那冰冷的“规则解剖”。有时会带来一些奇怪的、散发着微弱灵异波动的物品,让他接触,观察他体内污染能量的反应。有时则会让他进入一个布满各种奇异符文的房间,承受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规则冲击,记录他“锚点”和污染区的变化。
张元如同一个提线木偶,被动地配合着这一切。他知道反抗毫无意义,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他只能在这种令人绝望的处境下,努力保持着一丝意识的清明,并暗中观察着“清道夫”和这个“安全屋”。
他发现,“记录员07”似乎只是这个组织最底层的执行者,负责具体的观测和数据记录。他偶尔会通过墙壁上某个不起眼的接口,将记录的数据上传。张元猜测,在某个地方,一定有更高级别的“清道夫”在分析这些数据。
他也试图利用自己那过载的、被污染的规则感知,去窥探这个“安全屋”的秘密。但结果如同“记录员07”警告的那样,每当他的感知触碰到墙壁或门的内部结构时,立刻会感受到一种致命的、仿佛能瞬间将他从规则层面彻底瓦解的威胁感,迫使他立刻收回感知。
这里是一个完美的囚笼,也是一个极其先进的研究所。
唯一让张元感到一丝慰藉(如果那能算慰藉的话)的是,在这个规则“盲区”内,他体内污染的扩散速度确实被大大延缓了。而且,通过“记录”时被动接收到的、关于自身规则状态的反馈,他对自己体内的糟糕状况,有了比以前更加清晰和“量化”的认知。
他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按照目前的衰减速度,大概还能进行十到十五次“记录”,他的“锚点”就会彻底崩溃,污染率将超过95%的警戒线。
时间,依旧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指向那个注定的终点。
直到一次例行的“记录”结束后,“记录员07”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看着墙壁上刚刚稳定下来的数据,那双空洞的眼睛里,似乎极其罕见地闪过了一丝……类似于“满意”或者“确认”的神色?
“样本适应性超出预期。”“记录员07”突然开口,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某个看不见的上层汇报,“污染与原有意识结构产生了非典型的共生趋势。建议启动‘压力测试’第二阶段。”
他转过头,看向张元,那空洞的眼神似乎聚焦了一些:
“准备一下。下一次记录,我们将尝试主动刺激你与‘源初悖论’的残留连接。”
张元的心猛地一沉。
主动刺激那个恐怖的“点”?
这不再是观察,而是……主动引爆他体内最不稳定的炸弹!
“清道夫”们,终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了吗?他们要开始更危险的“主动实验”了?
他看着“记录员07”那毫无波澜的脸,知道反对和求饶都是徒劳。
在这冰冷的、数据至上的“安全屋”里,他作为“样本”的命运,似乎正朝着一个更加黑暗和不可预测的方向,加速滑去。
那台老式录音机模样的装置发出的规则波动,如同无数条无形的、极其细微的触须,探入他混乱的意识海,精准地缠绕上那个濒临崩溃的“锚点”,以及在其周围弥漫的、源自“源初悖论”的灰黑色污染能量。这种感觉,不像是在进行医学检查,更像是一场冰冷无情的“规则解剖”。
没有疼痛,却有一种灵魂被放在显微镜下,每一处瑕疵和病变都被放大、标注、记录的赤裸感和屈辱感。张元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规则触须在如何测量“锚点”的稳定度(或者说崩溃速度),分析污染能量的构成比例,甚至尝试模拟其侵蚀其他规则结构的模式。
那个自称“清道夫”的男人——他让张元称呼他为“记录员07”——全程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目光空洞地看着墙壁上浮现出的、由惨白光线构成的复杂数据和三维模型。那些模型正是张元意识海内规则的实时映射,灰黑色的污染区域如同丑陋的霉菌,在不断蚕食着代表“锚点”的、那点微弱而挣扎的光芒。
“认知锚点结构完整性:17.3%,持续衰减中。”
“悖论污染侵染率:68.1%,扩散速度稳定。”
“规则感知过载指数:阈值突破,持续产生不可控信息接收。”
“与‘源初悖论’连接残留强度:微弱,但存在周期性共鸣峰值。”
“记录员07”用一种毫无波动的语调,念出墙壁上跳动的关键数据,仿佛在朗读一份与己无关的实验报告。
“你们……到底想得到什么?”张元忍受着那种被彻底窥视的感觉,声音沙哑地问。
“数据。”“记录员07”的回答言简意赅,“关于‘悖论’如何影响并重构已知规则体系的一手数据。你的意识,是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最接近‘悖论’本质且尚未完全‘归墟’的活体样本。”
“活体样本……”张元咀嚼着这个词,感到一阵寒意,“然后呢?当我没有研究价值,或者彻底失控的时候?”
“记录员07”转过头,那双空洞的眼睛第一次真正对上了张元的视线,里面没有任何威胁或怜悯,只有一种纯粹的、基于逻辑的陈述:
“根据协议,当样本污染率超过95%,或对‘安全屋’构成不可控风险时,将执行‘净化’程序。”
“净化?”张元心脏一缩。
“即,从规则层面进行彻底抹除,回收可利用的规则残渣与数据。”“记录员07”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回收一件废旧物品。
张元沉默了。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在这里,他连“工具”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暂时还有研究价值的“样本”。生存的代价,是配合这种毫无尊严的、深入灵魂的解剖,并在价值耗尽后迎来彻底的“回收”。
第一次“记录”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当那规则波动终于如潮水般退去时,张元几乎虚脱在椅子上,精神上的疲惫远比肉体更甚。
“记录员07”关闭了那个录音机装置,墙壁上的数据和模型也随之消失。
“你的临时权限已开通。”“记录员07”指了指房间一侧突然无声滑开的一个小壁橱,里面放着几套和他身上类似的灰色衣物,以及一些封装好的、看起来像是高能量压缩食物的东西。“活动范围仅限于这条走廊两端的七个房间。不要试图触碰或解析任何墙壁和门的结构,那会触发防御机制,导致‘净化’程序提前启动。”
说完,他不再理会张元,转身离开了房间,金属门在他身后无声闭合。
张元独自坐在冰冷的房间里,感受着体内那暂时被“安全屋”环境压抑、但依旧在不断侵蚀的污染,以及意识深处传来的、因刚才“记录”而加剧的虚弱感。
他走到壁橱前,换上了灰色的衣物。衣服的材质同样陌生,穿着身上有种奇怪的隔离感。他拿起一包食物,拆开,味同嚼蜡地吃了下去。
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只有永恒的惨白灯光和死寂。时间感变得模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只能凭借两次“记录”的间隔来大致估算时间),“记录员07”会定时出现,重复那冰冷的“规则解剖”。有时会带来一些奇怪的、散发着微弱灵异波动的物品,让他接触,观察他体内污染能量的反应。有时则会让他进入一个布满各种奇异符文的房间,承受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规则冲击,记录他“锚点”和污染区的变化。
张元如同一个提线木偶,被动地配合着这一切。他知道反抗毫无意义,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他只能在这种令人绝望的处境下,努力保持着一丝意识的清明,并暗中观察着“清道夫”和这个“安全屋”。
他发现,“记录员07”似乎只是这个组织最底层的执行者,负责具体的观测和数据记录。他偶尔会通过墙壁上某个不起眼的接口,将记录的数据上传。张元猜测,在某个地方,一定有更高级别的“清道夫”在分析这些数据。
他也试图利用自己那过载的、被污染的规则感知,去窥探这个“安全屋”的秘密。但结果如同“记录员07”警告的那样,每当他的感知触碰到墙壁或门的内部结构时,立刻会感受到一种致命的、仿佛能瞬间将他从规则层面彻底瓦解的威胁感,迫使他立刻收回感知。
这里是一个完美的囚笼,也是一个极其先进的研究所。
唯一让张元感到一丝慰藉(如果那能算慰藉的话)的是,在这个规则“盲区”内,他体内污染的扩散速度确实被大大延缓了。而且,通过“记录”时被动接收到的、关于自身规则状态的反馈,他对自己体内的糟糕状况,有了比以前更加清晰和“量化”的认知。
他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按照目前的衰减速度,大概还能进行十到十五次“记录”,他的“锚点”就会彻底崩溃,污染率将超过95%的警戒线。
时间,依旧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指向那个注定的终点。
直到一次例行的“记录”结束后,“记录员07”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看着墙壁上刚刚稳定下来的数据,那双空洞的眼睛里,似乎极其罕见地闪过了一丝……类似于“满意”或者“确认”的神色?
“样本适应性超出预期。”“记录员07”突然开口,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某个看不见的上层汇报,“污染与原有意识结构产生了非典型的共生趋势。建议启动‘压力测试’第二阶段。”
他转过头,看向张元,那空洞的眼神似乎聚焦了一些:
“准备一下。下一次记录,我们将尝试主动刺激你与‘源初悖论’的残留连接。”
张元的心猛地一沉。
主动刺激那个恐怖的“点”?
这不再是观察,而是……主动引爆他体内最不稳定的炸弹!
“清道夫”们,终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了吗?他们要开始更危险的“主动实验”了?
他看着“记录员07”那毫无波澜的脸,知道反对和求饶都是徒劳。
在这冰冷的、数据至上的“安全屋”里,他作为“样本”的命运,似乎正朝着一个更加黑暗和不可预测的方向,加速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