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仨媳妇挤一破船,真·修罗场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章回。
——咱给大伙儿唠个明白——
舟山外海半夜十二点,浪头子跟下饺子似的往潜艇上砸,"砰砰"撞得船板直颤。舱里那盏煤油灯更不消停,晃得跟迪厅彩灯似的,把仨老娘们儿的脸照得一青一白,跟庙里的无常似的。
沈鱼怀里的潮生正跟她辫子较劲,小牙没长齐就敢啃硬骨头,"咯吱咯吱"嚼得带劲,沈鱼疼得直抽冷气,又舍不得拽,只能咬着牙任他造。芳川腿上的马樱花睡得四仰八叉,哈喇子顺着嘴角往下淌,把人家和服裤腿洇出好大一片湿痕。最绝的是小樱花,抱着魏光荣的胳膊当酱肘子啃,口水混着牙印,啃得魏光荣龇牙咧嘴:"再啃!再啃我把胳膊剁下来给你炖了,放俩辣椒!"
魏光荣把空罐头盒往地上一摔,"当啷"一声,权当烟灰缸用,弹了弹烟灰骂道:"再这么挤下去,船没让鬼子炸沉,我先得疯!仨娘们儿带仨娃,加起来六张嘴,喘气都得按钟头轮班,放屁都得摇号,这日子是人过的?"
沈鱼没搭腔,低头掏出手帕给潮生擦口水,动作轻得跟擦青花瓷似的,生怕碰坏了这小祖宗。芳川摩挲着膝头的薙刀,刀镡上的樱花纹让她摸得锃亮,都快包浆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分家吧,分流。"
"咋分?"沈鱼嗓子哑得跟破锣敲,"鬼子跟后头追得跟饿狼似的,军统在前头堵,我那老狐狸爹还在岸上张着网。分了伙,谁能护得住这几个小的?"
芳川抬眼盯着舷窗外黑漆漆的海,浪尖泛着白花花的沫子:"去日本。"
"你疯了?!"魏光荣差点把手里的罐头盒捏成麻花,"那地方是狼窝!进去容易,出来就得成骨灰!"
"狼窝也有狗洞能钻。"芳川的声音稳得跟船底的老锚,"我在京都救过个中国人,叫陈智,现在在军统大阪潜伏组。当年他欠我一条命,如今该还了。"
马飞飞不知啥时候蹲在了舱门口,手里捏着半截木头刻的鱼雷,是给潮生新做的玩具,此刻正笑得牙花子直冒:"分流?行啊!那咋分?总不能抓阄决定谁去日本吧?"
仨女人齐刷刷转头瞪他,眼神跟刀子似的。马飞飞脖子一缩,秒怂:"当我没说,放了个屁。"
二、三十两金子,砸出京都一座"金銮殿"
三天后,陈智的回电终于到了,译电员小樱花捧着电报纸,念得跟蹦豆子似的:"京都西阵......旧织锦会馆......地契改名......芳川樱......"
沈鱼一把抢过电报,眼珠子差点瞪出来:"西阵?那地方房价贵得能吃人,你是不是去抢银行了?"
芳川从怀里掏出个小蓝布包,一层层揭开,半块缺角的金锭露出来,晃得人眼晕。马飞飞挠着头傻笑:"这不我当年从沉船里捞的吗?藏鱼雷管里好几年了,你啥时候顺走的?"
"三十两。"芳川掂了掂金锭,"够买下那会馆,再修个'环宇八卦九门'分堂,还能剩点钱刷墙铺地。"
魏光荣嘴角抽得跟触电似的:"你真要去当神棍?"
"不是神棍,是主持。"芳川指着电报末尾,"陈智走了内务省的路子,挂'东洋精神研修会'的牌子,合法的,受保护。我,芳川樱,正式出道当主持。"
马飞飞拍着大腿乐:"我媳妇儿这是要混成京都'堂主'了,牛逼!"
沈鱼眼圈红得跟兔子似的:"你带樱花走,潮生咋办?我咋办?"
芳川伸手捏了捏她的手,掌心暖烘烘的:"分流不是散伙。你跟魏姐留在中国,接着揍鬼子,守住咱们的根据地。我带樱花去京都,给她整个干净身份——日本人,信徒,学生。将来啊,她就是咱们暗地里的桥。"
三、山城八卦九门的"委任状"
十天后,潜艇跟偷油的耗子似的,悄咪咪摸进了重庆白沙沱。山城的雾跟不要钱似的,浓得化不开,裹得人喘不过气,三步之外瞅不见人影。八卦九门的总坛藏在磁器口一家老茶馆的地窖里,门口挂着俩破灯笼,上头画着歪歪扭扭的八卦图,风一吹,跟俩醉汉似的东倒西歪。
总坛主是个杜老头,白头发跟鸡窝似的乱糟糟,据说年轻时在袍哥里砍人跟切菜似的,如今改行当算命先生,眯着眼就能胡诌半天。芳川走到他面前,单膝跪地,双手捧着薙刀举过头顶:"弟子芳川樱,求入门。"
老头眯着眼睛打量她,半天吐出一句:"日本人?"
"半个。"芳川抬头,眼里亮得很,"心是中国心。"
老头忽然乐了,从袖管里摸出张黄表纸,抓起朱砂笔一挥,字写得龙飞凤舞:"兹委任芳川樱为日本环宇八卦九门分堂主持,赐号'金阙',准其开坛授徒,弘扬道义。"
沈鱼在旁边看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差点决堤。魏光荣用胳膊肘捅了她一下:"哭啥?又不是生离死别,以后总有见面的时候。"
"万一......万一被鬼子发现了......"
"那就让他们尝尝,"魏光荣磨着牙,眼里闪着狠劲,"老娘的刀比他们的刺刀快得多!"
四、大雾里的离别
出发那天,重庆的雾浓得跟牛奶开了锅似的,白茫茫一片。芳川穿了身素色和服,外头罩着件玄青色的羽织,头发里别着枝银樱花——那是魏光荣连夜用子弹壳敲出来的,边缘还带着毛刺,却闪得扎眼。小樱花穿的学生服新得冒浆,背包塞得鼓鼓囊囊,里头全是沈鱼烤的番薯干、缝的虎头肚兜,还有潮生塞给她的半块麦芽糖。
潮生哭得跟杀猪似的,小脸涨得通红,小手揪着芳川的衣角死不撒手,眼泪鼻涕糊了人家一衣襟。芳川蹲下身,在他脑门上亲了一口,声音软得能掐出水:"乖,等你学会走路了,姨娘就来接你。"
马飞飞把那半截木头鱼雷塞到小樱花怀里,笑得一脸不正经:"给你爹留着,告诉他潮生现在能耐了,敢啃真鱼雷了,牙口倍儿棒。"
汽笛"呜——"地一声扯开嗓子,江轮慢悠悠离岸,在雾里跟条大白鱼似的游远了。沈鱼站在码头上,成了个模糊的剪影,直勾勾盯着那船,直到芳川身上的玄青羽织缩成个小黑点,彻底融进白茫茫的雾里。
五、京都西阵·金阙开张
三个月后,京都西阵。
那座旧织锦会馆早就脱胎换骨,朱漆大门刷得亮闪闪,能照出人影,门匾上"环宇八卦九门金阙分堂"几个字鎏了金,太阳底下晃得人睁不开眼。院里的松柏修得跟盆景似的,整整齐齐,石灯笼上刻着樱花纹,还掺着八卦图,中西合璧,骚得挺有章法。
芳川穿了身白道袍,领口绣着暗金的八卦,手里摇着铜铃,带着二十来个日本弟子在院里晨诵。经文声忽高忽低,混着铜铃"叮铃铃"的响,在晨光里飘得老远。小樱花跪在最前排,跟着念得带劲,中文日文无缝切换,念经跟唱歌似的,脆生生的。
陈智站在廊下,穿了身和服,架着圆框眼镜,瞅着跟个斯文败类似的,低声说:"内务省的批文下来了,分堂能收女学生,还能办学堂。你闺女的学籍挂在京都第一女小,学费我包了,不用你掏。"
芳川点了点头:"又欠你的了。"
"欠啥?"陈智笑了,镜片后的眼睛挺暖,"当年要不是你把我从海里捞上来,我早成鲨鱼的点心了。这点事,算个啥。"
六、照片里的樱花
半年后,沈鱼在东太平洋的抗日根据地收到封信。信封上印着朵金樱花,油墨鲜亮得很。拆开一看,一张照片掉了出来——
照片上,小樱花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站在金阙分堂的大门前,背后的樱花全开了,跟堆云彩似的。她笑得露出俩小虎牙,眉眼跟马飞飞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照片背面是行狗爬字,一看就是小樱花自己写的:"我考第一啦!等潮生哥哥来,一起啃鱼雷!"
沈鱼看着照片,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吧嗒"砸在照片上,晕开一小片水渍。魏光荣凑过来,一把抢过去,大嘴咧到了耳根:"瞅瞅这丫头,越长越俊,比你小时候强多了!"
远处,潮生摇摇晃晃地追着只野鸭子跑,奶声奶气地喊:"芳川姨娘!姨娘!"
沈鱼抬头望天,天蓝得晃眼,跟一年前舟山外海的那片海一个色。
她心里明镜似的,分流不是散伙,是把根偷偷往深了埋,等哪天春风吹过来,一起开出更大更艳的花。
【未完待续】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章回。
——咱给大伙儿唠个明白——
舟山外海半夜十二点,浪头子跟下饺子似的往潜艇上砸,"砰砰"撞得船板直颤。舱里那盏煤油灯更不消停,晃得跟迪厅彩灯似的,把仨老娘们儿的脸照得一青一白,跟庙里的无常似的。
沈鱼怀里的潮生正跟她辫子较劲,小牙没长齐就敢啃硬骨头,"咯吱咯吱"嚼得带劲,沈鱼疼得直抽冷气,又舍不得拽,只能咬着牙任他造。芳川腿上的马樱花睡得四仰八叉,哈喇子顺着嘴角往下淌,把人家和服裤腿洇出好大一片湿痕。最绝的是小樱花,抱着魏光荣的胳膊当酱肘子啃,口水混着牙印,啃得魏光荣龇牙咧嘴:"再啃!再啃我把胳膊剁下来给你炖了,放俩辣椒!"
魏光荣把空罐头盒往地上一摔,"当啷"一声,权当烟灰缸用,弹了弹烟灰骂道:"再这么挤下去,船没让鬼子炸沉,我先得疯!仨娘们儿带仨娃,加起来六张嘴,喘气都得按钟头轮班,放屁都得摇号,这日子是人过的?"
沈鱼没搭腔,低头掏出手帕给潮生擦口水,动作轻得跟擦青花瓷似的,生怕碰坏了这小祖宗。芳川摩挲着膝头的薙刀,刀镡上的樱花纹让她摸得锃亮,都快包浆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分家吧,分流。"
"咋分?"沈鱼嗓子哑得跟破锣敲,"鬼子跟后头追得跟饿狼似的,军统在前头堵,我那老狐狸爹还在岸上张着网。分了伙,谁能护得住这几个小的?"
芳川抬眼盯着舷窗外黑漆漆的海,浪尖泛着白花花的沫子:"去日本。"
"你疯了?!"魏光荣差点把手里的罐头盒捏成麻花,"那地方是狼窝!进去容易,出来就得成骨灰!"
"狼窝也有狗洞能钻。"芳川的声音稳得跟船底的老锚,"我在京都救过个中国人,叫陈智,现在在军统大阪潜伏组。当年他欠我一条命,如今该还了。"
马飞飞不知啥时候蹲在了舱门口,手里捏着半截木头刻的鱼雷,是给潮生新做的玩具,此刻正笑得牙花子直冒:"分流?行啊!那咋分?总不能抓阄决定谁去日本吧?"
仨女人齐刷刷转头瞪他,眼神跟刀子似的。马飞飞脖子一缩,秒怂:"当我没说,放了个屁。"
二、三十两金子,砸出京都一座"金銮殿"
三天后,陈智的回电终于到了,译电员小樱花捧着电报纸,念得跟蹦豆子似的:"京都西阵......旧织锦会馆......地契改名......芳川樱......"
沈鱼一把抢过电报,眼珠子差点瞪出来:"西阵?那地方房价贵得能吃人,你是不是去抢银行了?"
芳川从怀里掏出个小蓝布包,一层层揭开,半块缺角的金锭露出来,晃得人眼晕。马飞飞挠着头傻笑:"这不我当年从沉船里捞的吗?藏鱼雷管里好几年了,你啥时候顺走的?"
"三十两。"芳川掂了掂金锭,"够买下那会馆,再修个'环宇八卦九门'分堂,还能剩点钱刷墙铺地。"
魏光荣嘴角抽得跟触电似的:"你真要去当神棍?"
"不是神棍,是主持。"芳川指着电报末尾,"陈智走了内务省的路子,挂'东洋精神研修会'的牌子,合法的,受保护。我,芳川樱,正式出道当主持。"
马飞飞拍着大腿乐:"我媳妇儿这是要混成京都'堂主'了,牛逼!"
沈鱼眼圈红得跟兔子似的:"你带樱花走,潮生咋办?我咋办?"
芳川伸手捏了捏她的手,掌心暖烘烘的:"分流不是散伙。你跟魏姐留在中国,接着揍鬼子,守住咱们的根据地。我带樱花去京都,给她整个干净身份——日本人,信徒,学生。将来啊,她就是咱们暗地里的桥。"
三、山城八卦九门的"委任状"
十天后,潜艇跟偷油的耗子似的,悄咪咪摸进了重庆白沙沱。山城的雾跟不要钱似的,浓得化不开,裹得人喘不过气,三步之外瞅不见人影。八卦九门的总坛藏在磁器口一家老茶馆的地窖里,门口挂着俩破灯笼,上头画着歪歪扭扭的八卦图,风一吹,跟俩醉汉似的东倒西歪。
总坛主是个杜老头,白头发跟鸡窝似的乱糟糟,据说年轻时在袍哥里砍人跟切菜似的,如今改行当算命先生,眯着眼就能胡诌半天。芳川走到他面前,单膝跪地,双手捧着薙刀举过头顶:"弟子芳川樱,求入门。"
老头眯着眼睛打量她,半天吐出一句:"日本人?"
"半个。"芳川抬头,眼里亮得很,"心是中国心。"
老头忽然乐了,从袖管里摸出张黄表纸,抓起朱砂笔一挥,字写得龙飞凤舞:"兹委任芳川樱为日本环宇八卦九门分堂主持,赐号'金阙',准其开坛授徒,弘扬道义。"
沈鱼在旁边看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差点决堤。魏光荣用胳膊肘捅了她一下:"哭啥?又不是生离死别,以后总有见面的时候。"
"万一......万一被鬼子发现了......"
"那就让他们尝尝,"魏光荣磨着牙,眼里闪着狠劲,"老娘的刀比他们的刺刀快得多!"
四、大雾里的离别
出发那天,重庆的雾浓得跟牛奶开了锅似的,白茫茫一片。芳川穿了身素色和服,外头罩着件玄青色的羽织,头发里别着枝银樱花——那是魏光荣连夜用子弹壳敲出来的,边缘还带着毛刺,却闪得扎眼。小樱花穿的学生服新得冒浆,背包塞得鼓鼓囊囊,里头全是沈鱼烤的番薯干、缝的虎头肚兜,还有潮生塞给她的半块麦芽糖。
潮生哭得跟杀猪似的,小脸涨得通红,小手揪着芳川的衣角死不撒手,眼泪鼻涕糊了人家一衣襟。芳川蹲下身,在他脑门上亲了一口,声音软得能掐出水:"乖,等你学会走路了,姨娘就来接你。"
马飞飞把那半截木头鱼雷塞到小樱花怀里,笑得一脸不正经:"给你爹留着,告诉他潮生现在能耐了,敢啃真鱼雷了,牙口倍儿棒。"
汽笛"呜——"地一声扯开嗓子,江轮慢悠悠离岸,在雾里跟条大白鱼似的游远了。沈鱼站在码头上,成了个模糊的剪影,直勾勾盯着那船,直到芳川身上的玄青羽织缩成个小黑点,彻底融进白茫茫的雾里。
五、京都西阵·金阙开张
三个月后,京都西阵。
那座旧织锦会馆早就脱胎换骨,朱漆大门刷得亮闪闪,能照出人影,门匾上"环宇八卦九门金阙分堂"几个字鎏了金,太阳底下晃得人睁不开眼。院里的松柏修得跟盆景似的,整整齐齐,石灯笼上刻着樱花纹,还掺着八卦图,中西合璧,骚得挺有章法。
芳川穿了身白道袍,领口绣着暗金的八卦,手里摇着铜铃,带着二十来个日本弟子在院里晨诵。经文声忽高忽低,混着铜铃"叮铃铃"的响,在晨光里飘得老远。小樱花跪在最前排,跟着念得带劲,中文日文无缝切换,念经跟唱歌似的,脆生生的。
陈智站在廊下,穿了身和服,架着圆框眼镜,瞅着跟个斯文败类似的,低声说:"内务省的批文下来了,分堂能收女学生,还能办学堂。你闺女的学籍挂在京都第一女小,学费我包了,不用你掏。"
芳川点了点头:"又欠你的了。"
"欠啥?"陈智笑了,镜片后的眼睛挺暖,"当年要不是你把我从海里捞上来,我早成鲨鱼的点心了。这点事,算个啥。"
六、照片里的樱花
半年后,沈鱼在东太平洋的抗日根据地收到封信。信封上印着朵金樱花,油墨鲜亮得很。拆开一看,一张照片掉了出来——
照片上,小樱花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站在金阙分堂的大门前,背后的樱花全开了,跟堆云彩似的。她笑得露出俩小虎牙,眉眼跟马飞飞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照片背面是行狗爬字,一看就是小樱花自己写的:"我考第一啦!等潮生哥哥来,一起啃鱼雷!"
沈鱼看着照片,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吧嗒"砸在照片上,晕开一小片水渍。魏光荣凑过来,一把抢过去,大嘴咧到了耳根:"瞅瞅这丫头,越长越俊,比你小时候强多了!"
远处,潮生摇摇晃晃地追着只野鸭子跑,奶声奶气地喊:"芳川姨娘!姨娘!"
沈鱼抬头望天,天蓝得晃眼,跟一年前舟山外海的那片海一个色。
她心里明镜似的,分流不是散伙,是把根偷偷往深了埋,等哪天春风吹过来,一起开出更大更艳的花。
【未完待续】